博水园

《博水园》

第133章乡民授田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董远志走到前面,镇定地对司田佐说:“你可知我是何人?”司田佐惊慌地看着董远志,摇了摇头,说:“我、我不认识你,你又是谁啊?”董远志大声地说:“我乃朝廷从五品上的户部户部司郎中董远志。你可听清楚了,户部户部司掌管整个大唐境内所有的民田授收、赋税征调、课税减免等情况。我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刚才你进行的所谓授田和退田均存在很多问题。你想知道是哪些问题吗?我详细地说给你听,以还这些乡民一个公道。”看见有人主动还自己一个公道,众多乡民欢呼雀跃起来。董远志拉着郝大富的手,说:“均田法明文规定:对于逃户未归者,须证实逃户确已死亡,方可收回弃地以作公田。现今,这个郝大富虽然离开德茂乡已满一年,但是于一个月前就回来了,你为何还要强行将他的口分田收公?你的依据何在?”

司田佐无言以对,尴尬不已。董远志继续义正词严地说:“据我所看,你的改授田地、重新造册,仅仅是处心积虑侵吞乡民耕田罢了,实属可憎!”众多乡民跟着说:“对,对,他们就是想侵吞我们的耕田。董郎中,你一定要给我们做主啊!”曾和培朝众多乡民挥了挥手,说:“请诸位乡民保持安静,董郎中一定会给你们做主的。”

董远志拿起几案上的退田簿,随意翻了翻,威严地说:“上面这些退田可否都符合均田令?”司田佐忙说:“这些都是朝廷规定的三类田地:有户绝田,是户主死亡户绝和户内女子出嫁后无人继承的;有逃死田,是户主逃亡户主除名的;还有还公田,是未登籍的隐漏田和民户自愿退归官府的。簿上所载甚详,还望董郎中阅示。”

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冲上前,心急火燎地说:“董郎中,我是邱义胜的长子邱永俊,父亲虽死了,但还有我和弟弟二人,并未户绝,怎么能说无继承人呢?”董远志点了点头,说:“言之有理。你们兄弟二人当然可以继承父亲留下的五十亩口分田。”又拿起几案上的请田簿,翻开一看,第一个是谭干庆的名字,请田的数目是四百亩,便问:“谭干庆是何许人也,为何要请授四百亩田?”司田佐嗫嚅着说:“这个、这个……,我不太清楚。”董远志将请田簿朝几案上一扔,嘲讽地说:“作为县衙专管田地的官员,你竟然不清楚请田人的情况,实在令人费解,难怪刚才会认为邱义胜已死,便绝后了,结果还有两个儿子尚在。”司田佐变得张口结舌,脸色红一阵、白一阵。

在等待时机的高莹莹赶紧冲到前面,直言不讳地说:“董郎中,我知道谭干庆是谁?”司田佐恼羞成怒,对高莹莹大声喝道:“你嫁入德茂乡还不到两年,能认识多少人,怎么知道谭干庆是谁?这二位是朝廷命官,你不可胡言乱语。”之前,高莹莹见曾和培当场请户部户部司郎中董远志上前戳穿这些人的阴谋时,就已猜出这定是曾和培预先安排好的,只是没有告诉自己,心里不由得大喜,本想即刻冲上去控诉,后又一想,应该先看他们二人如何处理,自己再见机而行。现在,高莹莹理直气壮地说:“这位曾舍人是我高莹莹请来的贵客,这位董郎中又是曾舍人请来的贵客,我向他们反映授田存在的弊端,根本不会胡言乱语。”一听中书舍人曾和培是高莹莹请来的贵客,司田佐、里正和两个衙役均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女子竟有这般能耐。众多乡民也都窃窃私语,并对高莹莹投去赞赏和钦佩的目光。

司田佐半信半疑地看着曾和培。曾和培点了点头,说:“我正是高莹莹请来的客人,董郎中也正是我请来的客人。我们二人今日来此,就是专门了解德茂乡授田的情况。高莹莹,你说一说,谭干庆究竟是谁?在不在场?”高莹莹说:“谭干庆是德茂乡人,非常富有,是整个万年县三大富豪之一,还跟万年县县令称兄道弟,所以不光是在德茂乡拥有大量良田,而且在其他很多乡也侵占了数千亩良田。此外,谭干庆家里养的那些奴仆平时在德茂乡专横跋扈、胡作非为,经常欺负鳏寡贫弱之人,以致于人人都对他们恨之入骨。每次授田,谭干庆都从不亲自到场。诸位乡亲,我说的对不对啊?”众多乡民齐声吼道:“对,谭干庆就是我们德茂乡的一大恶人!”司田佐抬手指着高莹莹,气急败坏地说:“你,你……”

曾和培冷笑着说:“难道你想公然报复高莹莹不成?实话告诉你,高莹莹原先在皇宫当了八年宫女,认识很多朝堂的人,我仅是其中之一。她若遭遇不幸,要出手相助的,可不止我一人啊!”司田佐脸上露出一丝畏惧之色,忙缩回手,声音也低了几分,说:“我可没想要报复高莹莹。”曾和培转身对着众多乡民,大声地说:“诸位乡民,你们愿不愿意重新授田,以获得一个合理的亩数呢?”众多乡民齐声地说:“愿意,当然愿意!”曾和培说:“此时,我们请这位掌管大唐所有民田授收的户部户部司郎中董远志重新授田,好不好?”众多乡民齐声地说:“好啊!好啊!”曾和培对司田佐说:“你还不赶紧让出座位?”司田佐乖乖地退到了旁边。里正见势不妙,也跟着离开了座位,站立一边。曾和培对董远志说:“董郎中,请吧!”董远志说:“曾舍人,请吧!”

二人上前坐下。曾和培说:“诸位乡民,请你们将刚才拿到的地亩册交上来,让董郎中重新授田。”众多乡民纷纷冲上前,将自己的地亩册放在几案上,场面变得混乱不堪。曾和培忙说:“诸位乡民不要拥挤,先让董郎中逐一审阅完,才能依次授田。”众多乡民又退回原处。

一个时辰过后,董远志将退田簿、请田簿及所有的地亩册认真审阅完毕,然后根据每户乡民的实际情况,除了少部分外,大都增加了五亩到三十亩不等的口分田。其中,熊山宝授田七十二亩;周曲氏恢复三十亩田,未作变动;秦元仁授田六十亩;郝大富恢复四十亩田,未作变动;谭干庆等富豪的田地,未作变动。授田结束,司田佐和里正均面如土色,一声不吭。众多乡民欢呼鼓舞,纷纷邀请曾和培和董远志到自己家里做客。二人全婉言谢绝了。最后,曾和培、薛九儿及董远志在众多乡民的热情挽留声中,慢慢地离开了德茂乡。

坐在返回城内的马车里,薛九儿感慨地说:“今日幸亏主君和董郎中都来到了德茂乡,暗查授田情况,否则那些乡民的田地减少了,无人帮助他们伸张正义,以后的日子就真的难过了。”曾和培说:“是啊,那些乡民确实可怜,田地被明目张胆的侵占,却没有一点办法抗争。”董远志淡淡地说:“曾舍人,不瞒你说,德茂乡的授田情况,我是很熟悉的。先不说整个大唐,就只说万年县的其他乡,我已去过很多,像今日发生的授田情况,真正是不可胜数啊!”薛九儿惊讶地问:“万年县的其他乡授田时,也像德茂乡这样不公平吗?”

董远志冷冷一笑,说:“公平?什么叫做公平?难道穷人的田授多一点,富人的田授少一点,就叫公平?当时,我故意问谭干庆是何许人,为何要请授四百亩田?你们可知是何原因吗?”曾和培略一思索,说:“让我猜测的话,董郎中之前应该了解谭干庆这个人,当时装作不知,是因为担心那些乡民会以为你和谭干庆同流合污,也就不会相信你能公平地重新给他们授田了。”董远志点了点头,说:“正是如此。我多年前就了解谭干庆这个人。此人不但贪财好色、阴险狡诈,而且头脑灵活、交际甚广,尤其善于勾结官府,既和万年县县令称兄道弟,又和李林甫的侄儿李北裕、殷正鸿的小舅黄尧良等人来往密切,除了在万年县拥有大量良田外,还在城内开设了几家僦柜和柜坊,所以就连他的那些奴仆在德茂乡都能胡作非为、逞凶肆虐,无人敢问,无人敢管。”

薛九儿说:“原来是这样。这些事情,当今圣人或许还不知道吧?圣人一旦知道后,定会严惩他们。”曾和培心情颇觉沉重,说:“九儿,天下事情错综复杂,圣人是否知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朝中官员知道后,将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董远志说:“在整个大唐内,农户授田不足乃是普遍现象,万年县德茂乡仅是其中之一罢了。从表面上看,大唐繁荣兴盛,民众安居乐业,完全是一种安详平和的景象,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在户部户部司任职十几年,对地方郡县的户籍管理、民户丁产的核准和户等划分、士农工商间的社会流动,以及民田授收、赋税征调等,都是非常熟悉。毫不夸张地说,目前的民众对大唐不满情绪日渐增加,原因就是各地贪官污吏多如牛毛,只知向民众横征暴敛,而不管他们的疾苦;豪强地主多如野草,只知向民众巧取豪夺,而不顾他们的死活。倘若长期这样下去,越来越多的民众必将对大唐生出怨恨,甚至反叛之心,大唐前途实在堪忧啊!”

曾和培不无忧虑地说:“董郎中所言甚是。我们作为朝廷官员,按理应该做到对上不负圣恩、对下不负百姓。可惜整个大唐形势如此严峻,个人再有出众才干,也是难以施展;再有鸿鹄之志,也是难以实现啊!”薛九儿伤感地说:“无论天下发生何种改变,受苦受难的永远都是那些普通民众。”董远志稍稍振作了一下精神,说:“好了,我们不说这些沉闷的事情了。快进城了,我想你们也饿了吧,等会儿由我做东,请二位一起进食。”曾和培忙摆了摆手,说:“万万不可,万万不可。今日是我将董郎中请来帮忙,肯定由我做东才行。”薛九儿说:“对啊,就由我的主君做东。到一家酒肆后,我们请董郎中好好品尝美味佳肴,以感谢刚才的无私相助。”董远志无奈地说:“也行,你们做东,我就只好却之不恭了。”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