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32章左相中计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二日,朝堂上,按照既定安排,李适之兴冲冲地走出班列,将华山埋有巨大金矿之事奏报唐玄宗。听罢,唐玄宗喜上眉梢,说:“李爱卿所奏刚好符合朕的心意。现今大唐战事频繁,各项开支巨大,国库渐已空虚,急需大量钱财;华山金矿若是得到挖掘,正好可以填补缺口。李爱卿,你奏报的这个消息非常及时,不愧是大唐的一名能干之臣啊!”李适之心想:“李林甫说得果然不差。等圣人赏赐了我,退朝后,我便将赏赐之物分一部分给他,以示感激。”恭敬地说:“臣听说此事后,想到大唐急需大量钱财,因而未有丝毫懈怠,即刻奏报陛下。不知陛下何时派人前去华山挖掘金矿?”

唐玄宗笑着说:“李爱卿勿要心急。挖掘华山金矿不是一件小事,朕先听听其他百官的看法,再做决定也不迟。”抬眼环视一遍群臣,说:“右相李林甫——”李林甫急忙走出班列,大声应道:“臣在!”唐玄宗问:“华山埋有巨大金矿,你可否听过此事?”李林甫毫不犹豫地说:“陛下,臣早已知道此事。”唐玄宗颇觉意外,问:“李爱卿既然早已知道此事,为何不在朝堂当面上奏给朕呢?”李林甫不慌不忙地说:“因为臣不敢在朝堂将此事面奏陛下。”唐玄宗更加迷惑了,问:“李爱卿此举是何意啊?”李林甫说:“当时,臣得知华山埋有巨大金矿,甚为开心;本想在朝堂将此事面奏陛下,可后来又考虑到,陛下生于乙酉年,而地支酉位居西方,五行属金,华山属于西岳,加上埋有巨大金矿,因而陛下一直将华山作为自己的本命和王气的宅舍,绝不可以随意挖掘;臣即便胆量再大,也不敢建议陛下挖掘华山金矿啊!”唐玄宗脸色陡变,对李适之大声喝道:“大胆李适之,华山乃是朕的本命和王气的宅舍,你竟然建议朕挖掘里面金矿,莫非想割断朕的龙脉,让朕遭受大灾大难不成?幸亏李林甫当堂提醒,否则朕若下令开始挖掘,真正悔之晚矣!李适之,你如此居心不良,该当何罪?”

李适之万万没料到,李林甫会做出这样的回答,以致惹得唐玄宗突然大怒;吓得浑身发抖,跪倒在地,哀求着说:“臣知罪,臣知罪,还望陛下宽宥!”唐玄宗怒气未消地说:“李适之,你已为官多年,现又身居左相兼兵部尚书之职,却犯下了这般低级错误,实在难以让朕宽恕。从即刻起,朕免去你的左相兼兵部尚书之职,改为太子詹事。如果今后你再犯此类错误,朕定将予以严惩。”李适之惶恐不安,连连磕头,用颤抖的声音说:“谢主隆恩!谢主隆恩!”

眨眼间,仅凭李林甫的三寸不烂之舌,唐玄宗就从夸赞李适之变成了怒斥李适之,而且还丝毫不留情面地罢免了他的相位。这种事情,自大唐建立以来从未发生过,站在殿下的文武百官吓得面如土色,噤若寒蝉,没有一人敢上前帮李适之求情。作为刑部尚书,又是李适之好友的韦坚更是感到惊心骇目,本欲上前替李适之辩解,可又一想:“从整个事情的前后经过能够看出,这定是李林甫事先设下的陷阱。可惜李适之入仕数十年,阅历丰富,办事老练,却轻易就掉进了李林甫的陷阱里,害得当场被圣人罢去相位,真是可悲又可叹啊!李林甫原是要对自己下手的,现在将矛头直接对准李适之,说明是一箭双雕之计。我一旦出面劝谏圣人收回成命,岂不正中李林甫的下怀。唉,算了,李适之成为太子詹事,品级是正三品,虽是闲职,但也不算太差,只要留在长安,兴许将来仍会受到重用,我就保持沉默即可。”

发现所有文武百官都是缄口结舌,没有任何反应,李林甫不禁面露得意之色,先轻蔑地看了一眼跪在地上发抖的李适之,后乜视着故作镇静的韦坚,心想:“韦坚,这下你终于明白了吧,本相要想收拾一个人,简直易如反掌。今后,你若胆敢再威胁本相的地位,本相保证你的下场会比李适之更惨。”

唐玄宗看见文武百官无人反对自己的决定,心里怒气相应减轻大半,对李适之一挥手,说:“李适之,你平身吧。”李适之磕了一个头,说:“谢陛下!”起身退回原位。李林甫也站回自己位置。唐玄宗又对高力士说:“宣布退朝。”高力士立刻面向文武百官,大声喊道:“退——朝!”

不久,李林甫举荐陈希烈担任左相兼兵部尚书,唐玄宗当即应允。

在朝堂上,曾和培感到心惊胆战,深深体会到争权夺利的可怕;傍晚回到家里,进过食后,坐在厅堂凳上,回想白天发生之事,仍觉闷闷不乐。薛九儿走到曾和培面前,笑着说:“主君一副不开心的样子,九儿猜想,一定是白天遇到了烦恼。九儿不懂朝中之事,无法劝慰主君,此时有一个好消息,不知主君愿不愿意听啊?”

曾和培还沉浸在李适之被罢相的忧愁中,便懒懒地说:“莫非九儿今日出门捡了一块大金子?”旁边沈蕙萸嘲谑地说:“哟,夫君,尽想好事啊。我们若真捡了一块大金子,还会这样告诉你吗?早就悄悄拿去换钱,再买那些喜欢的昂贵饰品了。”曾和培心不在焉地说:“哦,没有捡到大金子,那又是捡到了什么值钱的物品呢?”薛九儿笑着说:“主君,我们没有福气捡什么值钱的物品。九儿跟你直说了吧,这个好消息就是,今日上午,高莹莹来到我们家里,说过几日秦元仁所在的德茂乡又要开始授田了,还说德茂乡每年授田都要弄虚作假,自己担心老实的秦元仁会吃亏,本想让阿姊高晶晶到那日去帮他们,可又想阿姊既要照顾姑嫜,又要照顾韬儿,实在忙不过来,于是就想到了你这个朝中官员,希望过几日你能去他们家里帮忙看一看,不要让秦元仁授的田太少了。”沈蕙萸不屑地说:“秦元仁所在的德茂乡授田,高莹莹也要将我们喊去凑热闹,我一点都不想去,当时便以夫君繁忙为由,婉言拒绝了。”曾和培严肃地说:“乡里授田关系到农户一家人的生计,对任何一家农户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之事。高莹莹嫁给贫穷的秦元仁,希望通过二人辛勤劳作,能过上好日子;如果授田不足,以后生活将会更加困难,甚至朝不保夕。九儿,你们真的拒绝了高莹莹的请求吗?”

薛九儿怯怯地看了一眼沈蕙萸,小心翼翼地说:“阿姊是婉言拒绝高莹莹了;可九儿说,主君没有在家,只有等他回来自己决定才行。高莹莹说,授田那日,希望我们最好能让主君去,不然那些官吏又将欺负他们。”曾和培问:“高莹莹说再过几日授田?”薛九儿说:“再过四日。”曾和培想了想,说:“再过四日正好是旬休日,我肯定要去他们那里。”沈蕙萸有些急了,说:“夫君,你真的要去啊?”曾和培点了点头,说:“当然要去。你们愿意一起去吗?”沈蕙萸不高兴地说:“我不想去。”薛九儿说:“九儿想去。”曾和培说:“那好,再过四日,我和九儿一起去德茂乡,了解具体的授田情况。”沈蕙萸赌气地将身子朝旁边一扭,大声地说:“你们去吧,你们去吧。你们都不在家,我一人还清静些。”曾和培问:“小君,你真的不想去?”沈蕙萸说:“不去就是不去。他们家那么贫穷,干什么都不方便,我呆在那里,时辰稍微一长,总觉得有些不自在。”曾和培无奈地说:“也好,到了那日,你好好呆在家里,哪儿都别去;我和九儿去德茂乡,看看能不能帮他们的忙。”

自从大唐武德七年实行均田制以来,每年秋收后,各地官府都要陆续收回一部分无主耕地,改授给另一部分少地或无地的农户。此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各乡掌管乡里事务的里正对全乡现有土地进行勘察,然后造成两种簿册,一种是退田簿,一种是欠田簿。退田簿所载是农户土地退归官府供改授的公田;欠田簿所载是欠田户的欠田亩数和请授理由。第二步,将造好的簿册呈报到县府,县令再依据退田文书而编成给田文书,又对照欠田文书,在给田文书每一段田后,逐一签署应给何人,最后呈报郡府审定,一旦通过,就返回下达乡里,具体实施。收授土地,并非每年都要打乱重分,只是涉及部分少地或无地的农户。当然,收授土地涉及农户切身利益,难免存在一些营私舞弊现象。

过了四日,曾和培和薛九儿前往万年县德茂乡鼓峰里秦元仁的家里。看见二人来了,高莹莹特别激动,忙请他们坐下,随后询问沈蕙萸为何没来?曾和培说,沈蕙萸身体有些不适,无法前来,深感歉意。高莹莹连连摆手,说,勿用歉意,反倒是自己连累了她;接着又说,这次德茂乡授田是在一棵老槐树下,即将进行。薛九儿着急地说,我们还不快去啊,兴许晚了就来不及了。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