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32章左相中计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天宝三载(744年)三月,来到长安两年半的李白发觉,唐玄宗所谓的看重自己,仅仅是让自己写些应制诗,以愉悦取乐而已,除此再无其他作用,更不要说任命具体职务;而唐玄宗表面上的看重,却导致了一些同僚的嫉妒和诋毁,加上自己特别爱饮酒,又放浪形骸惯了,受不得宫里的种种约束;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离开长安,继续游历山水。不久,李白正式向唐玄宗上书,请求归山。唐玄宗当即答应,并赐予李白一大笔钱财。

第二日,春暖花开,莺飞蝶舞,在长安东门外的灞陵道边,李白感慨地对前来送行的曾和培说:“曾二郎,李白又将开始浪迹天涯、漂泊四海了,今此一别,不知何时再能见到曾二郎啊?”曾和培控制住内心的难舍之情,宽慰说:“我身在仕途、心系朝廷,若无意外,或将久居长安,以后你只要来到长安,我们定有再见之时。”李白说:“能够认识曾二郎,是李白一生之荣幸。李白不比曾二郎,才华出众,能力非凡,仕途顺畅,一路高升。你我相识两年,也算交情颇深。依李白这两年的观察,如今朝中已是浮云蔽日、前景黯淡,曾二郎久居于此,需要格外小心才是。”曾和培说:“多谢好意提醒。我祝愿你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尽情赋诗抒怀,多写一些震撼世间、名扬青史的好诗。”

李白点了点头,说:“那是当然。我李白向来走到哪里,就将诗写到哪里。从今日起,李白已恢复自由身,而曾二郎还要为前程忙碌不停,难得能有几日轻松闲暇。离别之际,李白想再叮嘱曾二郎几句话,行否?”曾和培忙说:“但说无妨,我定牢记在心。”李白说:“李白来到长安两年,接触了很多的达官显贵和文人才子,可以肯定,在朝中百官里,曾二郎的才华、能力和人品都是非常杰出的,可谓昆山片玉、鸿渐之仪。然而,目前的大唐已不是二十年前的大唐,不但奸佞贪婪之人当权、忠良贤能之臣遭黜,就连原先励精图治的圣人也是越发荒废政务,沉溺于歌舞音乐中了,曾二郎渴望在仕途上施展鸿鹄之志,只恐会困难重重啊!李白不才,坦诚忠告,曾二郎作为忠良贤能之臣,却被奸佞贪婪之人围在其中,显得鹤立鸡群、万枘圆凿,为了避免将来遭受无妄之灾,还请居安思危、谨言慎行。”

曾和培颇为感动,说:“多谢箴言相告。请你放心,我无论行事,还是处世,历来都是从善如流、慎终如始,一直未曾出现任何差错,相信今后也能进退自如,避开那些飞灾横祸。”李白大喜,叉手向前,说:“既然如此,李白就再无担忧了。时辰已是不早,还请曾二郎相送到此,李白独自前行即可。”曾和培说:“那我就此留步了,真诚祝你一帆风顺。”李白说:“你我以后都应一帆风顺才对。李白就此别过。”说完,大踏步地朝前走去。望着渐渐远去的李白背影,曾和培心里突然涌现出一种羡慕之情,久久不愿散去。

原本以为让殷正鸿举办烧尾宴,邀请韦坚参加,以此来压制其威风,促使其不能公开威胁自己的相位;谁料直到宴席结束,韦坚依然谈笑风生,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此计不成,李林甫心有不甘,也意识到韦坚已经开始防范自己,思前想后,为了稳妥起见,决定暂时放过韦坚,将矛头对准跟自己争夺权力的左相兼兵部尚书李适之。李适之乃是大唐宗室、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早年入仕,官运亨通,历任左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等。天宝元年,原左相牛仙客过世后,李适之接任左相之职。李适之优势不少,劣势也很明显,最大劣势就是缺乏韦坚那样的心机,遇到紧急事情,容易轻信别人,不会深思熟虑。针对李适之的种种特点,李林甫不得不绞尽脑汁谋划着,期望能像多年前对付宰相张九龄那样,先让唐玄宗对李适之失去信任,然后罢去他的相位,最后自己再找个借口,将他逐出长安。

想到李适之和韦坚及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的关系特别密切,李林甫心里就更不踏实了。当然,皇甫惟明常年驻守外地,不在长安,倒也不必过于着急;李适之则不同,一旦和韦坚、太子李亨联手,自己的处境就不妙了。要想除掉李适之,必须尽快定下计策,迅速将他击败,不能让他有任何的回旋余地。李林甫在府里设立了一个形如偃月的专用厅堂,名曰“月堂”。每次准备构陷大臣时,李林甫都要一人呆在月堂里,苦思应对之法,如果高兴地走出来,意味着被构陷的人定将家破人亡。李林甫在月堂里来回不停地踱步,过了一个时辰,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三日后的早朝时,文武百官肃立殿下,无人上前。唐玄宗等待一阵,仍是一片安静,便不耐烦地朝高力士一挥手。高力士会意,立刻面向文武百官,大声喊道:“退——朝!”唐玄宗站起身,下了御座,从右边侧门离开了。随后,文武百官转身向着各自办公之处走去。

离开了宣政殿,李林甫赶紧追上李适之,笑嘻嘻地说:“李堂老请留步!”李适之停下来,看着李林甫,不解地问:“李元老唤我何事啊?”李林甫说:“是这样的,近期我遇到了一件棘手之事,正发愁不知如何处理;你乃左相,能力出众,可否帮我想个办法啊?”一听此话,李适之顿时精神一振。自从担任左相后,李适之感到唐玄宗特别宠信右相李林甫,在很多事情上都对他言听计从,心里不觉间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作为大唐宗室,理应受到唐玄宗的青睐才对,何况自己的能力也并不低,以前担任其他职务时,都曾做出显著成绩。而并无太多政绩的李林甫却依仗唐玄宗的宠信,植党营私,权倾朝野,实属不该,一定要想方设法将他的权力夺到自己这里。此时,李适之见向来傲慢的李林甫向自己求教,不免有些得意起来,假装谦虚地问:“不知李元老遇到何事发愁啊?”李林甫故作神秘地看了看四周百官,悄声地说:“此事需要保密,定不能让无关之人知晓,还请李堂老借一步说话。”

李适之颇为纳闷,心想:“李林甫这般反常举动,究竟想要做什么呢?”仍客气地说:“李元老请!”二人走到旁边僻静地方停下。接着,李林甫淡淡地说:“近期,有人来告诉我,说在华山下埋有一座巨大金矿,如果能够进行釆掘,获得大量金子,必将使大唐更加富足、民众更加安定。我听了后,知道此事关系重大,没有擅自做主。”李适之未及细想,信以为真,急切地说:“此乃利国利民的大事,李元老为何不去面奏圣人,还需等到何时?”李林甫见李适之这副神态,明白计策已成功了第一步,又不紧不慢地说:“非也;此事一旦面奏圣人,圣人必然高兴,定会赏赐我。可我为相多年,早已受过圣人无数赏赐,若是再次接受,只恐朝中文武百官有人心生嫉妒,所以不愿独享。再说,据我观察,这段时日以来,圣人似乎对李堂老有所不悦。鉴于你我同族,又都身居相位,我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帮你一次。”李适之大喜,忙说:“你准备怎么帮我啊?”

李林甫笑着说:“这个简单,明日上朝,你将华山埋有巨大金矿之事面奏圣人;圣人高兴之下,不但会改变原先对你的看法,而且还要重重地赏赐你,你觉得怎样啊?”李适之激动地说:“好啊!好啊!李元老,没想到,你这么居利思义,能在关键时刻想到我这个同族,我真正是感动不已啊!请你放心,只要圣人赏赐我,我定然不会忘记你的恩情。”李林甫不在意地摆摆手,说:“你我同族,何须客气。我还有一个忠告,就是希望你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是我将这件事告诉你的,包括圣人;否则圣人清楚是我先知道此事后,兴许便会奖赏我,而不奖赏你。”李适之不停地点头,说:“好,圣人问起此事,我就说是听别人说的。”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