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03章上巳欢娱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三月初三,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柳媚花明,斗色争妍。空中,鸟儿唧唧展翅飞翔,尽情享受着清新的气息;地上,草儿萋萋迅猛生长,开心沐浴着融融的阳光。这一日是大唐传统的上巳节,左谏议大夫谢佑聪携夫人韩怡沁,带着长安两个门生一家人,即曾和培、沈蕙萸、薛九儿加崔显政、袁润玉,一共七人,有说有笑地前往曲江,欢度上巳节。

当一汪春水还在懵懵懂懂中慢慢苏醒过来时,倾城而出的欢乐人群,已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上至皇室贵族,下及商贾士民,有的坐舆,有的骑马,有的信步,共同开启一年一度的上巳狂欢活动。长安城内几乎万人空巷,而城外只见一队队载着帐幕、酒具、食器、佳肴和美人的马车,正在快速奔向东南方向的曲江。整个路上,人车首尾相望,毂击肩摩,连衽成帷,举袂如云,挥汗似雨。

曲江,乃河流名,古称曲水,取流水屈曲之意,位于长安城大雁塔附近,秦朝建宜春苑,汉朝建乐游园。到了隋朝,在倚曲江而建京城大兴城的同时,隋文帝下令对曲江凿地为池,一部分圈占成为皇家禁苑,用于游玩嬉乐,将这一部分池称为“芙蓉池”,将苑称为“芙蓉园”,而将“芙蓉园”外面的另一部分池,则称为“曲江池”。隋炀帝在位时,又命人在芙蓉池中雕刻各种水饰。之后,君臣同坐芙蓉池之畔,纵情安享曲江流饮,把魏晋南北朝文人曲水流觞的故事引入了宫苑中。进入唐朝,唐玄宗在原有的基础上,于芙蓉园内修建紫云楼、彩霞亭、凉堂和蓬莱山,又建造了从大明宫途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的夹城;另外,还开凿了大型水利工程黄渠,引出终南山之水,以扩大芙蓉池和曲江池的水面。经过扩建,芙蓉园内以水景为主体,风光迷人,岸线曲折,池面荡舟。池中种植着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宫殿连绵,楼亭起伏,隐现于各种花木之间。芙蓉园定期开放,成为皇族和平民的汇聚盛游之地,以二月初一的中和节和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最显热闹。

目睹一路上踵趾相接的热闹状况,谢佑聪百感交集,对两个门生说:“和培、显政,你们看看,这么多人,可否回想起当年科举中榜后,一起畅游曲江时的情景?今日故地重游,你们心里是何种滋味啊?”曾和培感慨地说:“时光荏苒,一去不返,转瞬便过了十三年。再次来到曲江,门生心里既激动,又忧虑;激动的是,门生进入长安,可以直接效忠朝廷;忧虑的是,长安人才济济,门生已来三年,寸功未立,前途难测。”崔显政淡淡地说:“座主知道,门生科举中榜,留在长安任校书郎七年,多次来到曲江游玩;后来离开长安,在一个小县屈就县尉四年,前年方才返回长安,任国子监主簿。再游曲江,门生早已恢复平常之心;但对曾二郎所忧虑的前途难测之事,却是深有同感。”

谢佑聪笑着说:“对于你们二人心情,我定能够理解。不管是谁,一旦步入仕途,渴望加快升迁,以谋高官厚禄,确乃人之常情,无可非议。士农工商,皆有追求,否则整日消沉颓废,因循守旧,无所作为,那么上至国家、下到个人,岂不会迅速走向衰亡?当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特点,仕途也是一样。高官就有厚禄,厚禄就能享福,所以仕途之人,大都怀有鸿鹄之志,为了高官厚禄,你争我夺,互不相让,长期下去,必将导致身心疲惫、精神颓废。人之本性,即是趋乐避苦。今日是上巳节,是人们寻乐狂欢的日子,我也不便过多讲解苦乐不定的仕途之事,只希望你们均能抛弃往日烦恼,和家人在曲江玩得开心、玩得惬意。干脆这样,我们七人还是一起参加最先进行的祓禊祈福之礼吧。”

祓禊,又称祓除、修禊、拔斋,是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祈求福佑的祭礼活动,兴于西周,盛于汉唐。特别在唐朝时,祓禊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祛疾除邪,二是求子祈福,三是消遣娱乐。围绕着祛除疾病之目的,逐渐形成了水边涂香兰或手持香兰的洗浴,以及后来的插柳、戴柳、簪香菜的习俗。古人认为,初春之际,万物复苏,冬之阴气尚未褪尽,春之阳气开始降临,阴阳之气交替,容易滋生疾病。通过洗浴,不但可以洗去自冬以来的积垢,也可以达到祛疾除邪的作用。此外,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一些妇女生育困难,古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便认定是鬼神作祟,以为在上巳节时,刚刚化冻的纯净之水能涤除不祥,带来子嗣。最后,暮春三月,百草始盛,香花袭人,正是游目骋怀的好季节,人们大多愿意出门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于是,这一风俗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使得沐浴祈福一直成为上巳节最重要的仪式。

曲江之畔,上巳之晨,祓禊祈福之礼已经早早开始。数日前,经过层层选拔,人们挑出一个高大挺拔、容貌俊俏、声音洪亮的赞礼官,来主持庄重的祓禊祈福仪式。跟赞礼官配合的正宾是一个妙龄女子,同样经过百里挑一,在容貌、性格、才情、出身等各方面均出类拔萃。在赞礼官高声唱礼“祓禊祈福”后,众多男女老幼排着队伍,依次走过正宾面前。正宾用香兰蘸上清水,分别在他们每个人的双手、额头和脖颈上,轻轻地拂拭一下,象征洗浴,然后口念祝愿之语,表明已将他们身上晦气驱除一空。或许觉得接受赞礼官祓禊的人**颈并头、拥挤不堪,等待下去,耗时实在太久,更多的市民就站在曲江边,自己取水沾额,认为这种方式也能洗去晦气。

望着前方长长的人群,排在后面的薛九儿心急火燎,对旁边曾和培说:“主君,你看,还有那么多的人,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啊?”曾和培不慌不忙地说:“九儿别急,时辰还早呢,会轮到我们的。”薛九儿说:“九儿着急,不是为了自己祈福,而是为了主君祈福。刚才主君说来到长安三年,寸功未立,前途难测;九儿听了,心里特别难受。九儿渴望主君早一点将晦气赶走,顺利升迁;到了那时,主君开心了,九儿就更开心了。”

一起排队的袁润玉听了,对崔显政说:“你听,九儿说得多好。你就是晦气缠身了,所以仕途坎坷,在长安呆得好好的,却被赶去那个穷山恶水的襄武县任什么县尉,幸亏前年又调回了长安;如若不然,我们以后的日子还不知怎么过呢。”崔显政满不在乎地说:“放心吧,小君,等会儿只要正宾用香兰蘸上清水,在我身上轻轻地拂拭一下,我的晦气立刻就被除掉了,以后仕途肯定顺风顺水,不断高升。”袁润玉撇了撇嘴,轻蔑地说:“哼,夫君,你以前已经说过无数次这种话了,特别是在那个襄武县当县尉,第一年时,你说很快就会升迁;到了第二年,一点反应都没有。有一日,回家后,你对我说,自己带着六个捕快追捕一个盗贼,众目睽睽之下,居然让盗贼逃脱了,回到县衙,被县令臭骂了一顿,心里颇觉委屈,便向我倾述。七个壮男都抓不住一个盗贼,也活该被县令臭骂。如果换了我是县令,早就让你去扫大街了。”

听见袁润玉公开揭露自己以往的丑事,崔显政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尴尬不已,看看旁边的座主及曾和培一家人,知道不能当场发作,只得强忍住内心的怒火,狠狠地瞪了一眼袁润玉,低声地说:“周围这么多人,你瞎嚷嚷什么?”袁润玉不服气地也回瞪崔显政一眼,鼻子“哼”了一声,不再说话。沈蕙萸和薛九儿听见二人公开拌嘴皮,实在憋不住了,几乎同时笑出声来。为了防止崔显政发现后更加不自在,曾和培立即抬手指向前方,大声地说:“你们快看,那边有很多人在草地上设了座位,还把各种颜色的裙子插挂在四周的树枝上,围成一个帐篷,一些女子忙碌不停,估计是在准备进行野宴了。”

沈蕙萸侧身望去,惊奇地说:“夫君,帐篷里面为何全是女子,连一个男子都没有,是何缘由?”崔显政赶紧接过话题,以掩饰窘态,说:“沈娘子,是这样的,这个叫‘探春宴’或‘裙幄宴’,只能由女子参加。毕竟多数女子平时深居闺阃,难得出门,极其郁闷,便趁着上巳节来临,几个姊妹约好一起出门游玩、嬉戏和斗花。其中,有的女子在野外开设这种宴会,烹饪一些自己比较擅长的菜肴,以便同伴享用,甚至有的女子还要聚众品酒论诗呢。”沈蕙萸羡慕地说:“没想到,这些女子过得这般自在洒脱。可惜我既不会品酒,更不会论诗,无法体会到这些女子此时的乐趣。”

谢佑聪也朝那个方向望去,笑着说:“是啊,这就是暖春到了、寒冬去了,人们兴高采烈,欢欣鼓舞,通过各种方式,来享受这姗姗来迟的美好时光;这也是今日我带诸位来游玩之目的。当然,二位门生目前仕途暂且不顺,不必过于焦虑,须知仕途之路也是一样的冬去春到、苦尽甘来。只要恪尽职守,耐心等待,二位门生迟早都将升迁的。”韩怡沁笑着说:“当初你就是这样。在不惑之年时,看见很多年龄相近之人大都顺利升迁,自己依旧固守原位,不但没有丝毫烦恼、忧愁,反而时时提醒自己定要保持冷静、淡定,结果未及半年,就得到升迁了。”

薛九儿忙不迭地问:“谢公,你看我们主君这么有才,也刚过了不惑之年,什么时候能得到升迁啊?”谢佑聪笑了,说:“作为小妾,九儿这般关心你家主君,真让人开心啊!”曾和培担心沈蕙萸听见后会不高兴,忙说:“正妻沈蕙萸也很关心门生,只是今日人多,有些内敛罢了。”谢佑聪笑着说:“妻妾体贴、和睦,和培平时的日子过得非常舒适啊!《论语》曰,‘礼之用,和为贵’;一旦家庭和睦了,本人就容易克服在仕途中遇到的种种挫折,顺利得到升迁。哟,这下好了,快轮到我们祓禊祈福了。等全都结束后,我们再去其他地方玩一玩。”

七人依次走到正宾面前,恭敬地接受正宾用香兰蘸上清水,在自己的双手、额头和脖颈上轻轻地拂拭,并聆听着她的祝愿之语。完毕,七人随意四处游逛,边看边聊。曾和培和崔显政作为门生,必然要跟座主谢佑聪亲近。袁润玉和韩怡沁认识多年,彼此相聊甚欢。沈蕙萸和薛九儿往日经常结伴逛街,此时也有说不完的话。走了一阵,七人听见前方传来汩汩的流水声,几十个男男女女在铺在地面构成弯弯曲曲形状的上百个大小石块上,或站或坐,谈笑风生。第一次来到曲江的沈蕙萸和薛九儿非常好奇,加快脚步走了过去,仔细一看,这些大小石块头尾相连,形成数条曲线,各曲线之间相隔一尺多宽,里面一股流水,清澈透明,缓缓流淌。水面漂浮着一个盛满酒的圆形酒杯,随着水流往前移动,移到一个年少男子旁边,停住了。年少男子嘻嘻一笑,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煞有其事地大声吟起诗来:“曲江垂柳醉似仙,缘由春风变俊彦。婀娜闪引凡尘恋,焉知嫦娥愁满面。……”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