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44章长史询症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申思道说:“申某刚参加完兄台的五十岁寿诞宴。五十岁乃知天命之年,这般年纪以上之人,本已身体渐虚、心力渐退,平时若再劳身焦思,缺乏必要调养,定会烦躁易怒、耗精伤神、头晕目眩。换言之,兄台症状有大半跟年龄和官职密不可分。”楚阳君说:“我也知问题症结,应当怎样调养呢?”申思道笑着说:“兄台勿急。人有生老病死,年有春夏秋冬。这年纪嘛,只能增大,不可逆转,顺应即可。四时之中,不知兄台症状在什么季节明显一些?”

楚阳君想了想,说:“一般进入春季就有反应,夏季明显,秋冬减轻。”申思道说:“兄台症状跟春夏相关,说明符合顺时养生之理。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和阴阳变化特点,从精神、起居、饮食、活动等方面综合调养,以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为少阳相火所住,易生急躁、发怒、头晕、目眩、心悸、口苦等症状;这些症状也是一些疾病之因。”楚阳君说:“如何消除这些症状?”申思道说:“先说精神,主要预防急躁、发怒。兄台是扬州长史,管辖扬州及下辖各县,事务繁多,毋庸置疑,稍遇不平之事,便会急躁烦恼、怒火攻心,对身体伤害极大啊,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已说得很明白了。对待任何问题,兄台必须静下心来,采用平和状态,不偏不袒,秉公办理,方为上策。毕竟世上人心复杂、欲望无穷,如果兄台遇事便要躁怒,又怎能延年益寿呢?”楚阳君不断地点头,说:“言之有理。我确有此类不足,当尽全力改正。”

申思道说:“急躁易怒,属肝胆淤滞、经络阻塞,兄台闲时可以多按压肝胆经的穴位,如太冲、阳陵泉、列缺、照海。此外,起居定要顺应四时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实言相告,申某尤其注重起居有常,几无违背之举。”楚阳君说:“对这一点,我做得比较欠缺。”申思道说:“申某和内人一直琴瑟和鸣、恩爱无比,同时生活简朴,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喜怒有度,不沾酒,不染赌,不嫖妓,不纳妾。”楚阳君叹道:“贤弟作为富有商人,家财万贯,如此收心敛欲,真乃天下罕见啊!”申思道也叹道:“兄台贵为扬州长史,清正廉洁,美名远扬,大唐也难找几个啊!”说完,二人开怀大笑。

饮了一口茶后,楚阳君又问:“饮食又该如何?”申思道说:“夏季暑热,人体脾胃消化相对较弱,应多吃清热解毒食物,菜类如茼蒿、芹菜、小白菜、冬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药物则可以药代茶,用枸杞子、菊花、草决明、甘草等四味药泡水饮用。这四味药,申某这里堆积如山,等会儿就给兄台装上几包送上。”楚阳君问:“多谢贤弟好意。那活动有何要求呢?”申思道说:“活动比较广泛,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比如习练华佗的五禽戏。”楚阳君摇了摇头,说:“我听过五禽戏,不甚合适。”申思道想了想,说:“兄台或许嫌五禽戏麻烦,若是这样,登山最为方便。”楚阳君说:“登山可行。”停了一下,又说:“今日聆听贤弟详细讲解养生之道,让我豁然开朗;多谢贤弟指点。”

申思道笑着说:“请恕申某直言,刚才讲解这些,兄台只要做到其中关键一点,身体便可大为改观。”楚阳君不解地问:“哪个关键一点?”申思道说:“静心。”楚阳君说:“静心?此为何意?”申思道说:“静心就是保持安静之心。心为五脏六腑之主,所以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兄台动辄急躁、发怒,必然心神受损,影响身体其他各处,包括睡眠。有一个简单方法,可助静心,刚才提到的登山就行。”楚阳君问:“登山可助静心?”申思道点了点头,说:“登到山上,多听天籁之声,如风声、雨声、鸟声、水流声等。悉心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可以陶冶性情、松弛心态、消除烦恼、获得愉悦,从而促使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运转,增强抵抗病邪之力,延年益寿。”楚阳君略微皱着眉头,说:“登山不错,但我公事繁杂,也难经常为之。”申思道说:“申某有一个简单方法跟登山相似。兄台,请随申某到书斋来。”

二人进入书斋。申思道走过去,指着悬挂在墙壁上的一幅丹青,说:“兄台,请看!”楚阳君抬眼看去,丹青高约五尺,宽约一尺半,绘于白绢上,是一幅邈绵深远的山水图:嶂叠峦重,竹茂松挺,草丰花密,云飘鸟飞,一对夫妇和一双丱角儿女,个个喜笑颜开,行进在山间曲径通幽的羊肠小道上;再注视左下处的题名:鹤鸣山踏青图;盖着大红印章:归鹤隐。楚阳君不禁赞道:“原来是江南七子之一归鹤隐的丹青,难怪这般开阔大气。”申思道说:“这幅丹青是申某一个月前花了四贯从归鹤隐手中购得,实属不易。”

楚阳君说:“早听人说归鹤隐是三代为官的文人世家之后,六岁开始学习丹青,进步神速;如今,丹青内容丰富,涵盖山水草木亭榭、人物花鸟虫鱼等,下笔如神,气韵生动,意境逼真,如活再现,世人称其丹青为‘画花引蜂欲酿蜜,画鱼惹猫乱嘻戏,画鸟扇翅思飞行,画人灵动传神韵,画山清幽显空静,画水无声流不停’。”申思道点了点头,说:“确乃如此,看来兄台对归鹤隐甚为了解。除了丹青水平高超外,归鹤隐还吹得一手好笛呢。”楚阳君说:“我听说归鹤隐的丹青响誉天下,深受显贵富商喜爱;可归鹤隐极少和他们打交道,平时多与文人雅士为伍,将丹青几乎只卖给在扬州生活或经商的胡人。胡人一旦购买了归鹤隐的丹青,全都奉若至宝,而本地人能买到的却寥若晨星;贤弟是怎么买到此幅丹青的啊?”

申思道淡淡一笑,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道:“兄台可曾去过鹤鸣山?”楚阳君说:“鹤鸣山远在蜀地,我未曾去过。”申思道说:“鹤鸣山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远在蜀地,是道教发源地,也是无数民众向往的道教祖庭。”楚阳君说:“贤弟对鹤鸣山颇为了解。”申思道说:“东汉顺帝汉安元年,沛国丰人张陵于大邑县的鹤鸣山倡导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正式创立道教。哦,对了,提及道教,申某还想起一件事,兄台是否清楚,申某以前并不是现在这个名字?”

楚阳君颇为迷惑,说:“哦,难道贤弟以前还有其他名字?”申思道笑着说:“申某以前名申思全,在七岁时患了一场重病,家里请了多名医师都救治无效,差点夭折。不久,有人说元真观道士医术高明,经常着手成春,不妨一试。因此,家父便带着申某去元真观求助。观内道士先给申某把脉诊症,后开了几副药,未要一钱,赠给家父。回到家里,家父将药煎汤,让申某服下。几副药服完后,申某重病竟然痊愈。为了报答道士救命之恩,全家开始笃信道教;随后,家父便给申某改名申思道。另外,全家之前是做布匹生意的,从此改做药材生意,信奉‘人命至上、诚信经营’的准则,仅过几年,便已财源滚滚。当然,全家不论何人,都严格遵循道教养生之法保护身心,一直延续至今,效果良好;家父今年七十有四,依旧身体硬朗,经常独自一人去登观音山;家母七十有二,仍然容光焕发,一年到头也难生一次病。”楚阳君恍然大悟,说:“我终于明白了,归鹤隐愿意将这幅《鹤鸣山踏青图》卖给贤弟,就是因为贤弟是虔诚的道教信徒。这么说来,归鹤隐也笃信道教了?”

申思道点了点头,说:“正是。归家在归鹤隐祖父一代就笃信道教了,这也是申某和他们一家往来密切的原因。”看着丹青,又说:“丹青跟真实场景定然不能相比,但若时常欣赏一番,也有相似效果。申某把这幅丹青介绍给兄台,就是希望兄台通过饱览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降燥制怒,调节心情,保持平和,长期下去,必将对身体大有裨益。这幅丹青,兄台如不嫌弃,申某就赠送给你了。”楚阳君忙摆了摆手,说:“不可,万万不可,贤弟今日已对我帮助甚大,我感激不尽,本该重酬才是;贤弟反而还要赠送丹青,我肯定不能接受,何况我此生从来不夺他人之好。”申思道还想劝说,楚阳君有些嗔怒地说:“贤弟执意这样,我只好立即离开此地了。”申思道忙说:“好,好,兄台切勿生气,申某不劝就是。”

一个时辰后,楚阳君拎着四个分别装着枸杞子、菊花、草决明、甘草的纸包,回到州府内宅,刚一进去,碰见身穿公服的曾和培正好也走进来,便说:“曾仓曹,在旬休日还忙碌公事吗?”曾和培说:“正是,下官刚刚去检查了市肆。难道楚使君也未休息吗?”楚阳君意犹未尽,将在申思道家里所见之事简要说了一遍,最后又说:“申思道购买的江南七子之一归鹤隐的《鹤鸣山踏青图》,可说是真正的旷世之作,本官见了,甚为喜爱,申思道便想把此幅丹青无偿相赠。本官作为扬州长史,当以百姓利益为重,岂能收受他人之物?为此还差点生气离开呢。就连后来临走时,申思道所赠的这几包枸杞子、菊花、草决明、甘草等药材,本官都是一个不少的将钱付给了他。”

曾和培感慨地说:“楚使君一向廉泉让水、洁身自好,值得下官终生学习。”楚阳君说:“看到这些药材,本官便想起了申思道所说的一些养生之法,特别是再三强调‘身体定要随时养护,才能少生疾病’的话语。曾仓曹,你也不要太过劳累了,该休息则休息,只有劳逸结合,对身体才无影响。”曾和培说:“多谢楚使君提醒。楚使君也应好好爱护自己。”楚阳君问:“啊,对了,那江南七子之一的归鹤隐,你可否认识?”曾和培说:“下官已经认识江南七子中的五人了,还有归鹤隐和康一松尚未见面。”楚阳君说:“归鹤隐平时很喜欢跟文人雅士为伍。他的年龄、气质、神态和你有几分相似,你若能早些认识,定当如鱼得水、益处无穷。”曾和培说:“楚使君所言甚是。下官也听人说过归鹤隐贯斗双龙、才华非凡,只是近期事情较多,未能相见;以后若有空闲,下官定当亲自登门拜访。”

这时,听见内宅门外有人喊着:“楚使君!”楚阳君一回头,看见功曹赵吉福站在门口,便问:“旬休日,你不回家,找本官何事啊?”意识到长史即将处理事情,曾和培便朝自己的房间走去了。赵吉福走进内宅,哭丧着脸,说:“楚使君,下官今日清晨收到家乡一封书信,说家父刚刚过世……”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楚阳君说:“先别难过。你来找本官是想请假回家乡处理父亲后事?”赵吉福极力控制住悲痛情绪,说:“正是。收到家乡的书信后,下官当时就来找楚使君,未能见到,所以此时又来了。”楚阳君安慰说:“父亲过世,你很哀伤,实乃人之常情,本官自是理解,定当准予请假。你回家乡好好处理父亲后事,之后还要守孝三年。”赵吉福感激地说:“多谢楚使君准假。下官离开以后,对负责的州府事务,还请楚使君……”楚阳君赞道:“父亲过世,你在伤心之余,依然想着州府事务,足见尽职尽责。”思索片刻,又说:“本官自会安排你离开后的事务,不必担忧。对你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处理父亲后事,其他不用多想。”赵吉福说:“多谢楚使君。下官这就即刻赶回家乡。”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