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60章清议朝政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曾和培叹道:“宋郎将所言甚是。曾某作为文人,不能冲上战场杀死叛贼,保卫大唐江山社稷,只能认真履行户部尚书之职,管理天下户口、田赋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唉,真是无能、无能啊!”抬手使劲拍着自己大腿。宋影庭劝道:“曾尚书且莫悲观。安禄山的举动固然威胁着大唐安危,可大唐毕竟还有其他忠诚可靠和智勇双全的节度使,如之前提及的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等。若论战功,安禄山远远不及此二人。”曾和培说:“天佑大唐,但愿哥舒翰和高仙芝的英名能够压制住安禄山的野心,让大唐永葆繁荣兴盛。啊,对了,那日,宋郎将和文有觞还说了些什么?”

宋影庭说:“那日,文有觞对宋某说了安禄山在范阳的一些情况后,又说前两次他来到京城,空闲时刻很想直接去军营找宋某,感谢当年相助之恩,因担心暴露身份、惹出祸事,最终便放弃了;这次进入京城,他仍像前两次那样,空闲时刻随意在街上逛逛,无意间看见了宋某,故而大胆招呼。接着,文有觞拿出一张面额十贯的柜坊凭贴递过来,说是略表心意,让宋某收下;宋某婉言谢绝了。”曾和培赞道:“宋郎将不恋富贵,不贪钱财,曾某多年前就已知晓。”宋影庭说:“宋某谢绝了文有觞的钱后,严肃地说,为谋生计,他投靠安禄山,宋某对此并无非议,只是奉劝一句,安禄山是居心叵测之人,今后若对大唐图谋不轨的话,希望他能心系大唐江山,切勿盲目响应,做出遗恨千秋之事。文有觞听了,略低着头,半晌没有作声,之后,才勉强地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跟随安禄山,是他一生最正确的抉择,永不改变。宋某见他铁定要跟随安禄山亦步亦趋地走下去,心里凉了半截,不想再见到他,又假装聊了几句后,借故离开。文有觞说了两句客气话,并未执意挽留宋某。”

曾和培重重地叹了口气,说:“唉,说起来,文有觞也是命途多舛。十几年前,叔父文启先被朝中奸佞诬陷,自戕狱中;文有觞杀死了诬陷者,给叔父报了仇,遭到全城通缉,被迫四处流浪,苟且偷生。由此可以看出,文有觞对朝廷的怨恨有多深。几年后,文有觞前往营州投靠安禄山,受到重用,现已是果毅都尉,若说对安禄山没有感激之情,恐怕连三岁孩童都不相信。坎坷的经历决定了文有觞只有跟随安禄山,方能有美好的前程,必然不会轻易放弃。”宋影庭铿锵有力地说:“倘若安禄山以后真的起兵谋反、危害大唐,我宋影庭必将誓死保卫大唐,全力斩杀包括文有觞在内的所有谋反者。”曾和培赞道:“大唐能有宋郎将这样的忠义之人,就算面临再大的危难和险境,也是不足为虑啊!”宋影庭端起茶碗,说:“好了,曾尚书,不提那些不开心的事了,请先饮上一碗茶,等会儿我们便一醉方休。”曾和培也端起茶碗。二人各自饮了一口。

放下茶碗,宋影庭说:“曾尚书,还记得张巡吧?”曾和培说:“怎会不记得啊?上次跟着圣人去河南道真源县祭祀老子时,曾某还抽空单独见了真源县县令张巡,聊了很久。”宋影庭说:“可惜宋某没有跟着圣人前往真源县,再次见到张巡。不过,宋某和张巡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半年前,张巡寄来一封书信,说近日他已开始练习剑舞,以亲身体验军人的风采,还问宋某可曾练过?实不相瞒,宋某早年练过,后来军中事务繁杂,逐渐荒疏了;看了张巡的书信,心里又萌发了再次练习剑舞的兴致。这段时日,一有空闲,宋某就拿起剑勤练不辍。刚才曾尚书来时,宋某正练得起劲呢。”

曾和培歉意地说:“曾某来的不是时候,打扰了宋郎将练习剑舞,深感不安。”宋影庭笑着说:“曾尚书说哪里话?曾尚书来的正是时候。平日练习剑舞,家人看了,都说精彩;宋某认为家人只是敷衍而已,不足为信。今日曾尚书来此,不知对剑舞可有兴趣啊?”曾和培说:“若能一饱眼福,曾某求之不得。”宋影庭高兴地说:“那好,此时宋某就再练习一遍剑舞,曾尚书看了,要多多指点一番啊。”曾和培忙摆了摆手,说:“曾某欣赏宋郎将的剑舞,当是开阔眼界,焉能说得上指点呢?还请宋郎将勿要玩笑。”宋影庭说:“等会儿看完剑舞,曾尚书有何感想,直言便是。”

来到后花园的空旷处,宋影庭说:“宋某平时就在此处练习剑舞。”指着旁边凳子,又说:“曾尚书坐下观看吧,府里没有乐队,观看起来或许有些枯燥。”曾和培坐在凳子上,说:“无妨。曾某只要能欣赏宋郎将的剑舞,便已足矣。”一个士卒拿来一把插在剑鞘里的宝剑。宋影庭接过后,抽出宝剑,将剑鞘放于旁边几案上,开始舞动起来。

自从商朝诞生后,剑器就成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代表着高贵和荣耀。后来,人们认识到剑对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便逐渐演变出用于锻炼身体的剑术。在习武练剑的同时,人们又把剑作为一种抒发感情和表达心意的工具,有“舞以达欢”、“舞以尽意”之说,并和诗、书、画、琴、棋相提并论。民间剑舞也是历史悠久,尤其汉唐时代最流行。剑术动作英武洒脱,韵律优美,自古就有搏击、健身和表演等诸多功能,既有长剑之舞,又有短剑之戏。据《孔子家语》记载,子路着戎装见孔丘时,就曾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中也记载了鸿门宴上,项伯和项庄对舞长剑的故事。汉朝后,在战争中,剑慢慢地被长兵器所代替,实用功能减弱,而剑舞因具有健身和抒情的作用,技艺得到很大发展。进入唐朝,剑舞更加广泛流行。盛唐时期,“诗、书、剑”号称“大唐三绝”,足见人们对剑的热爱和重视。剑被发展成艺术,列为唐朝的武舞内容,频繁出现在民间和宫庭中,并产生了著名的剑舞高手,如裴旻、公孙大娘等。

此时,宋影庭手持宝剑,撩起剑尖,腾身飞跃,潇洒英武,凌厉迅猛,只见银光熠熠,剑影闪过,人影消失。仅过片刻,又见剑光闪烁摇曳,犹若日落大地,光芒万丈;舞姿矫健轻捷,恰似群仙驾龙,自由飞翔。舞至高潮时,仿佛天地骤然倾斜,雷霆万钧滚滚而来,山河为之变色,大地为之动容。曾和培聚精会神地看着,连眼皮都未眨一下,不免有些头晕目眩,迷离恍惚。等剑舞结束时,宋影庭手中的剑影瞬间平静下来,如同江面上泛着涟漪的波光。曾和培下意识地松了口气,正待说话,突然,宋影庭将宝剑用力抛向数丈高的空中。目睹此景,曾和培大吃一惊,还未反应过来,宝剑像一道电光,又从空中直直地投射下来;宋影庭疾速拿起几案上的剑鞘,竖直对着剑锋,倏忽间,剑锋已准确地插入剑鞘里。

曾和培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场景,一动不动,眼神里显露出难以置信的目光。宋影庭放下剑鞘,笑着说:“曾尚书,宋某的剑舞是否精彩啊?”曾和培丝毫不掩饰激动的心情,说:“精彩,太精彩了,曾某看了,真正是心悦诚服啊!”宋影庭说:“半年前,宋某拜大唐剑舞高手裴旻的一个得意弟子为师,经过不懈苦练,终有一丝收获。连曾尚书看后,也说精彩,说明宋某家人并没有敷衍。”曾和培感慨地说:“宋郎将的剑舞技艺不俗,想必其他武功也非常人可比吧?”宋影庭坐下后,说:“若说武功,宋某作为军人,自是日日练习,不敢稍有懈怠。不说别的,就说最重要的射箭,宋某可以做到百步穿杨,绝无虚发。”曾和培说:“曾某已经领教了。曾某虽不懂射箭,但也知道,刚才宋郎将抛剑至高空,然后拿起剑鞘,对准下落的剑锋,轻松收剑入鞘。这一动作难度远远超过百步穿杨,令人发自肺腑地赞叹啊!”

宋影庭说:“军人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武功,即便再是勇往直前,上了战场,也很难迅速击败敌人,获得胜利。军人报效国家,需要拥有四项条件,一是忠诚,二是胆量,三是武功,四是谋略。宋某不才,无法像王忠嗣那样制定谋略,可忠诚、胆量、武功却都具备,如此也能在关键时刻保卫大唐,不辱军人使命。”曾和培赞道:“宋郎将仅凭拥有的高超武功,一旦用在战场上,任何敌人都将无处可逃。看来宋郎将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王忠嗣啊!”宋影庭忙摆了摆手,说:“曾尚书过于抬举宋某了。宋某跟王忠嗣相比,差距实在太远,穷尽一生精力,也是无法追赶。在宋某的心里,王忠嗣永远是不可替代的军人楷模。”曾和培叹道:“对曾某而言,王忠嗣的英年早逝,已成了心里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痛啊!”宋影庭安慰说:“好了,我们不说这些伤感之事了。曾尚书今日来到鄙府,宋某还没热情招待呢。来,我们一起前往中堂,开开心心地饮上几杯酒,不醉不归。”站起身,将右手一伸,又说:“曾尚书,请!”曾和培站起身,将左手一伸,说:“宋郎将,请!”二人相视一笑,同时抬脚前行。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