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55章激流勇退中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这时,门外传来男女二人低沉而清晰的谈话声。男的说:“既然虚谷真人正在静养,谢某就不打扰了,改日再来拜访,就此告辞。”女的说:“谢尚书勿要着急离开,若能耐心等上一阵,虚谷真人静养完毕,自会出来。谢尚书不妨先到客堂品香茗吧。”虚谷真人听出男的是谢佑聪,女的是郎梅,心想:“当前朝中局势,谢佑聪最明白了,等会儿我就和他好好聊一聊;当然,玉真公主和郎梅也要参与进来。”

半个时辰后,虚谷真人来到客堂,见谢佑聪、玉真公主、郎梅相聊甚欢,高兴地说:“你们都到齐了,贫道姗姗来迟。”谢佑聪站起身,一拱手,说:“今日唐突拜访虚谷真人,是谢某之过啊!”虚谷真人笑着说:“贫道让谢尚书等待太久,内心颇为不安。”玉真公主站起身,笑着说:“请师兄和谢尚书都坐下再聊吧。”郎梅也站起身,甜甜地说:“谢尚书是郎梅最尊敬的长者之一,来到玉华观,郎梅不敢怠慢,立即拿出观内香茗招待,然后又跑去后花园,告诉了还在修剪枝叶的师父。师父非常开心,让郎梅先招待一下,自己随后就来。现在,师伯也静养结束,你们能好好聊一聊了。”

四人坐下。郎梅端起茶釜,倒了一碗香茶,放在虚谷真人面前的几案上,说:“师伯,请饮茶!”虚谷真人点头示意,对谢佑聪说:“这段时日,贫道一直在给郎梅传授道教经典,闲暇也会关注朝中情况,可惜知之甚少,今日谢尚书前来玉华观,贫道正可多加了解。”谢佑聪说:“虚谷真人若想了解朝中情况,谢某定会毫无保留相告。”虚谷真人说:“贫道不甚心急,稍后知晓也是无妨。不知你们之前所聊何事,贫道过来可否影响?若是愿意,还请你们继续才是。”玉真公主笑着说:“之前我们聊到郎梅近日学习的经典,比如《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正聊着呢,师兄就过来了。”

虚谷真人说:“《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简称《清静经》,字数不足四百,言简意赅,承袭隋唐玄学精髓,发挥老子清静无为特点,专门用于指导心性修养。任何修道之人,若能充分领悟此经奥义,并且真践实履,贫道相信,一定会离大道不远矣!”谢佑聪说:“刚才谢某和玉真公主、郎梅聊天时,发现郎梅对《清静经》的体悟远超常人。实不相瞒,谢某身在官场、心在道场,特别渴望能清静的修身养性,抛却世俗烦恼,无奈始终难以遂愿。《清静经》曰,‘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意思是说,清是浊的源头,动是静的根基;一个人只要长期保持神清心静,生命就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若对谢某而言,几乎远在天涯、难以企及,不由得心生烦恼啊!”

玉真公主笑着说:“修道不论早晚,清静何分场合。谢尚书白昼在朝中忙碌公事,黑夜在家里清静修养,也非不可行啊,只要锲而不舍,必将真正体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虚谷真人说:“《清静经》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若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谢尚书是仕途中人,渴望齐家治国,属于儒家之求,这是‘欲’;可又向往修身养性,属于道家之愿,这是‘静’。好静之心,却被欲望所牵,必然生出烦恼。儒家讲究入世,道家讲究出世,既是矛盾,又是互补。看来对待儒道,在如何协调矛盾和掌控平衡方面,谢尚书很是为难啊!”

谢佑聪说:“虚谷真人的分析深中肯綮,谢某佩服不已。谢某儒道双求,长期以来,确实疲惫不堪,而且均无建树,内心实难平静;想到年事已高,须发早白,仍然没有获得真道,以致整日惶恐难安,不知此生能否最终获得真道。今日谢某登门拜访,就是专为此事而来,还请虚谷真人不吝赐教!”

虚谷真人略微严肃地说:“请恕贫道直言,谢尚书长期儒道双求,并非没有建树,相反却是收获颇丰;若说儒学,目前作为户部尚书,即是朝廷重臣之一,已近仕途最高阶段,勤政多年,成绩斐然,朝野有目共睹;若说道学,数十年不懈专研《道德经》,体悟之深,运用之广,整个长安无人比肩,就连玉真也要自愧不如。大唐境内,若能像谢尚书这般儒道双求之人越发增多的话,天下自然而然就会太平安宁。如果贫道没有猜错的话,谢尚书今日登门求教,是为当前朝中越发恶劣的局势担忧罢了。”

谢佑聪大惊,说:“虚谷真人果然洞察一切,谢某正是为了朝中局势而来。”虚谷真人说:“朝中局势,人人关注,贫道也不例外。谢尚书今日前来,正可详细讲述,以便让贫道、玉真和郎梅尽早掌握。”谢佑聪说:“虚谷真人需要谢某讲述哪些情况?”虚谷真人略一思索,说:“当今朝中文武百官中,谢尚书认为何人对圣人的影响最大呢?”谢佑聪毫不迟疑地说:“当今朝中文武百官中,对圣人影响最大的人必是杨国忠无疑。”虚谷真人说:“完全正确。如今,杨国忠依仗杨贵妃族兄的特殊身份,势力不断得到增强,地位日益得到提高,大有取代李林甫之势,倘若成真,大唐的危机就近在眼前了。”

玉真公主不解地问:“李林甫为相以来,屡屡排斥和陷害贤良,就连当今太子李亨也不放过,早已引起百官怨恨;杨国忠取而代之,虽说不比他好,但怎能说大唐的危机就近在眼前了?”虚谷真人说:“玉真或许有所不知,对圣人影响最大的人是杨国忠,可对大唐危害最大的人并不是他。”又对谢佑聪说:“谢尚书可知对大唐危害最大的人是谁?”谢佑聪想了想,说:“大唐是汉人之国,根据目前形势来看,对大唐危害最大的人不是汉人,而是胡人,至于究竟是谁,还容谢某思考一下。”

虚谷真人说:“不可否认,当今朝中文武百官中,李林甫对局势的掌控力仍然最强,圣人对他的信任并未丝毫减弱。从真源县祭祀老子返回长安不到一个月,圣人就让李林甫兼领安西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和单于副大都护;这些职务均是杨国忠无法相比的。圣人此番举动,表明杨氏集团缺乏治国之才。杨国忠的平庸能力和狭窄视野,是无法抗衡李林甫的,即便虢国夫人多次在圣人面前替杨国忠吹嘘,也是效果甚微;只要李林甫还在,杨国忠的言行都将遭到限制。杨国忠两次怂恿圣人用兵南诏,均遭惨败,不是李林甫不能及时阻止,而是希望圣人看清杨国忠的险恶用心,即利用对外战争来满足自己私欲。”

此时,认真聆听的郎梅小心地问:“师伯,郎梅能否提一个问题啊?”虚谷真人笑着说:“想提问题,说明心有所动,郎梅但说无妨。”郎梅说:“杨国忠两次怂恿圣人用兵南诏,均遭惨败,难道圣人就没有察觉出杨国忠的险恶用心吗?”虚谷真人说:“圣人是否察觉出杨国忠的险恶用心,师伯也难做出准确判断,这正是目前大唐局势令人担忧的原因之一。杨国忠一心谋求高位,可自身又缺乏才能来建立功勋,只得设下这般阴招,最终却导致了祸国殃民之果。即便如此,杨国忠都不是对大唐危害最大的人。”

玉真公主说:“玉真也有同感。玉真得知,大唐近期已在不同方向分别和南诏、大食、契丹及奚族作战,均遭惨败,所以对大唐危害最大的人……”犹豫片刻,欲言又止。谢佑聪说:“谢某断定,要说对大唐危害最大的人,非安禄山莫属。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同时又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及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大权在握,又是久居东北,正不遗余力地经营个人势力,长此以往,局面确实令人堪忧。”玉真公主惊讶地说:“圣人让安禄山兼领这么多的职务,还任命他的大儿子安庆宗为太仆卿、小儿子安庆绪为鸿胪卿;此外,安禄山又主动认年龄比自己小的杨贵妃为‘干娘’。安禄山深受圣人万般恩宠,竟会是对大唐危害最大的人,玉真难以理解。”

虚谷真人严肃地说:“谢尚书所言甚是。安禄山的实际品行绝不是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单纯和憨厚,而是狡黠奸诈和凶狠毒辣。此人久居东北汉胡混杂之地,逐渐养成善揣人意和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通过屡屡对上司谄媚逢迎而得到快速升迁。贫道多次前往东北各地弘道,早已发现安禄山的一些异常举动,比如悄悄豢养契丹和奚族的八千降兵为假子;训练后,这些人既骁勇善战,又忠诚可靠。同时,安禄山还私自蓄养数万匹战马,储藏无数兵器甲仗。作为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本身就拥有十八万军队,比圣人直接管辖的中央禁卫军还多近七万人。种种迹象表明,安禄山已成为目前对大唐危害最大的人,绝非空穴来风。”

谢佑聪说:“是啊,这些情况,圣人原先就已知晓。多年以前,王忠嗣还在世时,曾去过范阳节度使驻地范阳,回来奏报圣人,说安禄山有谋反之心;圣人根本不予相信。当时,谢某也是半信半疑,后来时日一长,便将此事淡忘了。”玉真公主叹道:“原来王忠嗣生前早已知晓此事,及时奏报圣人,可圣人一点也听不进去。”

虚谷真人神色凝重,说:“当前,安禄山有谋反之心,暂无谋反之胆。在朝堂中,安禄山最畏惧李林甫;只要李林甫还在相位,安禄山基本不会轻举妄动。不过,杨国忠对相位觊觎已久,总想有朝一日取代李林甫,因为李林甫是年近七旬之人,身体日渐虚弱。贫道估计,李林甫或将命不久矣。一旦李林甫离去、杨国忠登上相位后,安禄山几乎再无任何顾虑,若要起兵谋反,整个大唐必遭空前劫难。”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