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43章青海大战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王忠嗣点了点头,说:“言之有理。此次我军进入青海,主要是歼灭占领吐谷浑旧都树敦城的吐蕃北线主力,并使吐谷浑脱离吐蕃,重新投降大唐。据前线人员探知的消息,吐蕃在树敦城共驻扎了十二万军队,还有依附吐蕃的一万八千人的吐谷浑军队。我军想要彻底击败吐蕃和吐谷浑的军队,就必须进行残酷的攻城战。我军专门携带了上百架车弩、上百台车砲式抛石机和上百架云梯,目的就是为了攻城。攻下树敦城后,我军还要陆续攻克洪济、大漠门等城市,将剩余的吐蕃军队尽数歼灭;倘若无法全歼,至少也要将吐蕃军队赶出青海,如此才能真正缓解大唐河西地带的压力。”

哥舒翰忙歉意地说:“末将不清楚王节度使的作战意图,仅凭以往经验简单推断,实在惭愧。”王忠嗣说:“无妨。作战意图本身就属保密之事,一般到了临近前线,由统帅召集主要将领开会时,方能予以公布。明日,本节度使就召集安西副都护郭子仪、河西兵马使兼赤水军使的李光弼、你,还有左金吾卫羽林中郎将李北裕等十几人开会,商讨具体作战事宜。”哥舒翰一愣,不解地问:“左金吾卫羽林中郎将李北裕?他为何也跟随我们来攻打吐蕃啊?须知左金吾卫掌管京城安全,是不能出征作战的。”王忠嗣说:“本节度使何尝不知这些情况。李北裕是李林甫名义上的侄儿,从军十几年来,未曾立下一寸军功,加上平时专横跋扈、嚣张狂妄,早就激起京城众多将士不满。为了尽早立下军功、平息将士不满,等本节度使回到京城后,李北裕便多次前来军营,恳请本节度使不吝指导,并说以后领兵作战之际,也能将他带上。至于改变左金吾卫不能出征的规定,倒也不难,只要李林甫支持,就可破例,文武百官谁敢反对?李北裕此次跟随大军出征,大军获胜后,相应就能立功,等回到京城,便在军中树立起威望了。”哥舒翰担心地问:“既然李北裕平时专横跋扈,明日开会,是否要干涉王节度使制定作战计划呢?”

王忠嗣说:“出征前,本节度使一再告诫李北裕,不得无故干涉军中事务,对本节度使的命令,必须无条件服从;李北裕听了,全都答应下来。”哥舒翰说:“李北裕此次随军目的就是沾光立功,可见实际作战时,只会躲在远处,根本不敢冲锋陷阵。”王忠嗣笑着说:“李北裕能否冲锋陷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次二十万大军长驱直入青海,必须一举攻下树敦城,并歼灭里面的大量吐蕃军队,同时摧毁吐蕃在青海一带的全部堡垒,完成将吐蕃赶出青海的战略目标。李北裕不给我们添乱,就已足矣!”哥舒翰说:“也好,反正李北裕是一个可有可无之人,我们不用担心。”王忠嗣说:“郭子仪、李光弼和你,都是多谋善断、骁勇善战之人,本节度使相信,此次出征,我军定能获得空前胜利。”哥舒翰说:“请王节度使放心,末将一定听从调遣,即便前面刀光剑影,也要勇敢冲锋,绝不后退半步。”王忠嗣说:“本节度使在长安有一个莫逆之交,名叫张巡,得知我军即将出征青海时,羡慕不已,对本节度使说,自己仅是太子通事舍人,无法跟随大军征战,十分遗憾,希望本节度使凯旋而归后,能多给他讲一讲战场发生的情况;本节度使当即答应下来。”

哥舒翰笑着说:“末将对张巡也略知一二。张巡作为道举状元,根本无需随军作战,能有这般热情,将来必会成就一番伟业。”王忠嗣说:“大战在即,本节度使早已拟定作战计划,等明日开会时,再和主要将领共同商讨。好了,此时已近深夜,你也该休息了,本节度使就告辞了。”说完,站起身。哥舒翰也站起身,说:“末将亲送王节度使到营帐外。”然后,二人走出帐外。

第二日,天刚一亮,王忠嗣就召集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李北裕等十几位主要将领开会。经过反复商讨,最后一致决定,众人完全同意并执行王忠嗣拟定的作战计划。作战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鉴于吐蕃和吐谷浑在树敦城共驻扎了近十四万军队,唐军只能首先强行攻城,使得吐蕃增加必要压力,同时被迫消耗一定物资;倘若效果不佳,唐军接着就需设计引诱部分吐蕃和吐谷浑的军队出城,一举歼灭。待吐蕃和吐谷浑的剩余军队闭城固守后,唐军仍以正面佯攻,牵制吐蕃和吐谷浑的军队,然后选派数千精兵,再从侧面攻城,多方出击,最终攻下树敦城。

数日后,二十万唐军达到树敦城,列好阵势,擂响战鼓,“咚咚咚”的鼓声震天动地;六十架车弩一字排开,弩手全部各就各位,以轴转车张弦开弓,只等郭子仪一声令下。树敦城上,吐蕃和吐谷浑的军队似乎料到唐军会来进攻,同样依靠又高又厚的城墙,严阵以待。过了一阵,郭子仪大喝一声:“放箭!”刹那间,六十枝长三尺五寸、粗五寸的巨箭,和其他三百六十枝略小一点的箭矢,同时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密密麻麻地射向树敦城楼。顿时,很多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尚未反应过来,就已纷纷中箭,倒地身亡。剩余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吓得赶紧东躲西藏,整个城楼乱成一片。见状,郭子仪不慌不忙,喝令继续放箭。片刻,树敦城楼再次传来阵阵哀嚎。几轮下来,城楼已变得残破不堪,寂静无声,再没出现任何一个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

郭子仪非常清楚,城楼上的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只是暂时躲藏起来,又大喝一声:“攻城!”话音刚落,首批一千名唐军快速跑到树敦城楼下面,将数十个云梯齐齐停靠在高耸的城墙下,然后背上插刀,手里拿枪,敏捷地向上攀爬。这种云梯底架以木为床,下置六轮,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于底盘上,并在主梯之外增设了一具可以活动的“副梯”,顶端装有一对辘轳。攻城时,云梯可以沿城墙壁自由上下移动,不再需要人抬肩扛。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提高了架梯速度,以使军队在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墙下,又在主梯上架副梯,便能“枕城而上”,从而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另外,云梯在攻城前不过早地接触城墙,还可避免守军的破坏。

这些唐军刚攀爬到云梯一半位置时,突然,城楼上面冒出大批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有的手里高举一块石头,狠狠地朝他们头顶砸过来;有的手执一根长枪,拼命地向他们头顶刺过来。被砸中的或被刺中的攀爬唐军无法躲避,不是当场死去,掉下云梯,就是跌落云梯,活活摔死。城楼下面的唐军推着攻城车,用内部悬挂的攻城槌不断地撞击城门。无奈城门异常牢固,竟无任何松动迹象。眨眼间,呐喊声、撞击声、惨叫声不绝于耳。前面唐军频频掉下云梯,后面唐军仍旧勇敢向上攀爬。石头持续地砸下来,长枪连续地刺过来,造成城墙脚下的唐军尸体越堆越多。此外,又有一批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手执弓箭,朝着即将攀爬云梯的唐军精准射击,致使唐军成片死伤。唐军的大批弓弩手对着城楼仰射,效果甚微。坚持约一个时辰后,意识到没有获胜的希望,郭子仪只得喝道:“鸣金收兵!”钲声密集响起,幸存唐军狼狈地撤了回来。

经过清点,几轮攻势下来,唐军共阵亡一千一百二十四人,受伤三千二百五十七人。坐在营帐里的王忠嗣听完禀报,心情无比沉重。从目前情形判断,吐蕃和吐谷浑的军队为了守城,肯定做过精心准备,不止拥有充足石头,还应储存了其他器物。原本不想严重破坏树敦城,也不想让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死伤过多,可第一日攻城,唐军就如此惨败,看来明日接着攻城,不能再存丝毫怜悯之心了,必须要使用车砲式抛石机,最大限度地杀伤或杀死守城的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

次日上午,火辣辣的太阳照耀大地,天气变得炎热起来。唐军又在树敦城下列阵擂鼓。六十架车砲式抛石机一字排开,所有士卒各就各位,耐心等待命令。郭子仪一声令下:“发射!”随即,车砲式抛石机上下舞动着,一块块的大石头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的弧线后,铺天盖地飞向树敦城头,“砰——”、“咚——”,接二连三地发出巨大撞击声,震耳欲聋,惊心动魄。守城的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中,一些被砸中头部,脑浆飞溅,倒地身亡;一些被砸中胸口,骨肉俱碎,一命呜呼;更多的则是吓得抱头弯腰,四处逃窜。过了一阵,许多牢固的城垛口变得东烂西断,残缺不全,几乎没有一处完整。车砲式抛石机似乎憋足了一股劲,将上千个大石头无情地抛向树敦城头,使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死伤惨重,毫无招架之力。

目睹此景,郭子仪一声大喝:“攻城!”接着,又命令停止抛石,防止误伤攻城唐军。唐军喊声阵阵,再次架起云梯,疯狂攻城。然而,久经战场的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也很快回过神来,不顾危险,赶紧点燃放置角落的、已灌注膏油的一捆捆稻草,对准云梯用力扔了下去。云梯瞬间着火燃烧,不多时,便已断裂,攀爬的唐军站立不稳,相继掉了下去,即便没有摔死,也被活活烧死。后面的唐军又架着云梯强攻,结果并无两样。一些唐军忙拿枪甩开燃烧的稻草,快速向上攀爬,由于城墙太高,还未到顶,就被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用箭矢射中,掉了下去。此外,又有更多的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对准云梯中段攀爬的唐军疯狂射箭,仿佛要报刚才饱受的抛石攻击之仇。虽然唐军士卒举枪遮挡,但是仍大量地被城楼的飞箭射中,跌落云梯,非死即伤。城楼下面的唐军推着攻城车,使劲撞击城门,依旧未能奏效。攻势持续下去,唐军伤亡越来越多,郭子仪只得再次下令鸣金收兵。之后,粗略统计,唐军当日死伤超过四千余人。

夜很深了,营帐内灯烛煊明,恍同白昼,王忠嗣和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李北裕等十几位主要将领还在商议攻城之策。树敦城的坚固及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的顽强抵抗,完全超出了之前预料。若想迅速攻下树敦城,消灭大量吐蕃和吐谷浑的军人,已是不可行的了。唐军远道而来,粮草消耗惊人;吐蕃坚守城池,估计早就备足长期防御物资。这样僵持下去,一旦粮草耗尽,唐军必然军心不稳。到了那时,吐蕃和吐谷浑的军队趁机出城攻击,不败自乱的唐军便成了刀俎之肉,任凭宰割。

思索良久,王忠嗣决定实施后面的计策,即唐军引诱部分吐蕃和吐谷浑的军队出城,一举歼灭。吐蕃和吐谷浑的军队之所以不敢贸然出城迎战,或许是看见城外众多士气高昂的唐军,从而心生怯意;如果调走大部分的唐军,假装朝距离树敦城较近的大莫门城方向行进,实际则在路上的峡谷中设下埋伏,等待伏击追赶而来的吐蕃和吐谷浑的军队。留下二万唐军则继续攻城,以让吐蕃和吐谷浑的军队产生错觉,觉得唐军粮草不济,只好采用以攻为退的策略,安全撤离。而坚守树敦城的吐蕃赤德祖赞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肯定不会放过如此大好机会,必将大胆出城作战。唐军佯装战败,迅速退往埋伏方向;吐蕃和吐谷浑的军队乘胜追击,只要进入埋伏地带,便如瓮中之鳖,难以逃脱。对这个计策,十几位将领一致赞同。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