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16章钦定状元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唐玄宗说:“张巡,你生于何时?”张巡说:“在下生于中宗景龙二年。”唐玄宗说:“生于中宗景龙二年,今年是开元二十九年,算来你已三十有三。刚过而立之年,正是年富力强、春秋鼎盛之时,而且才华超群,非一般人可比,大唐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啊。”张巡说:“在下仅仅略懂一些诗文而已,尚未建得半寸功业,陛下如此抬举在下,在下不胜恐慌。”唐玄宗笑着说:“勿用担心,你很快就能建立功业了。此次道举考试,是朕首次求明《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四子之学者。在答策中,你几乎一鼓作气,轻松写完整个答卷,中间没有任何停顿,每个字都写得那么认真,无一敷衍之笔。此等水平在大唐历年来的多次科举考试中,确属罕见。”张巡说:“不瞒陛下,早在儿时,在下就已博览群书,经常撰文不打草稿、落笔成章,此次参加道举考试,也是如此。”唐玄宗说:“你在答策时,朕曾巡视考场,走到你的身后站立许久,默默观察着你;你可知晓?”

张巡一愣,忙说:“当时,在下只顾埋头答策,不知陛下在在下的身后站立许久,还望陛下恕罪。”唐玄宗笑着说:“你答策时聚精会神,必然不知周围之事,何罪之有?朕巡视考场时,看见很多应举者的答卷都难以尽如人意。你的答卷,无论笔迹,亦或内容,都是无可挑剔,堪称完美,令人叹为观止。啊,对了,朕要问你,此次道举考试涉及《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四部经典,难度较大,而你却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特别是对《老子》即《道德经》的论述,更是精辟独到,让朕赞不绝口。你是何时开始阅读《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四部经典的?”张巡真诚地说:“在下父母一直笃信道教,在下从小就受到浓厚的熏陶,熟读了包括《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在内的大量道教经典,尤其对《老子》更是没有一日不读。毫不夸张地说,在下可以一日不食不眠,但不可以一日不读《老子》。在下全家将《老子》经典的撰写者老子看成是先贤智圣,日日虔诚跪拜。此次前来参加道举考试,在邸店里,也是将随身携带的一幅老子画像悬挂墙上,每日的清晨和黄昏时,在下都要虔诚地各拜一次。”

唐玄宗大喜,说:“太好了,大唐又出了一个精通《道德经》之人,朕甚感欣慰啊!张巡,你这般笃信道教,日日诵读《道德经》,日日跪拜老子画像,朕也不妨对你实言相告,此次道举考试,朕已亲自将你录取为第一名,担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就能上任。今后,你若做出了明显成绩,朕还将予以擢升。”张巡站起身,叉手向前,激动地说:“在下多谢陛下恩典。不管担任何职,在下都将竭智尽忠、废寝忘食,力争做出一番显著成绩。”迟疑片刻,又说:“在下斗胆,现有一事想请教陛下,不知……”唐玄宗笑着说:“你先坐下,再说无妨。”张巡坐下,说:“是这样的,这几日在邸店时,在下听邸店主人说,朝中数月前举行了一次隆重的《道德经》讲论活动,文武百官积极参加,讲论特别精彩;在下听了,深羡不已。在下初来长安,没有亲戚朋友。陛下若能介绍一个《道德经》讲论出众者,在下定当登门拜见,虚心求教。”唐玄宗说:“此事倒也简单。那次《道德经》讲论出众者共有七人。嗯,容朕考虑一下,该介绍何人跟你认识为妥呢?”

这时,一个宦官走进来,叉手向前,恭敬地说:“陛下,户部尚书谢佑聪前来觐见,说有重要事情需奏报陛下。”张巡颇为尴尬,忙站起身,说:“陛下公务繁忙,在下这就告退。”唐玄宗抬手一挥,说:“你且坐下。”张巡无奈,只得坐下。少顷,谢佑聪走进来,叉手向前,恭顺地说:“臣参见陛下。”唐玄宗说:“谢爱卿有何重要事情需奏报朕啊?”谢佑聪说:“陛下,臣日前得知,陕州刺史、水陆转运使韦坚去年修筑的广运潭可以试航了,从潼关西来的共运载着五万石粮食的众多船舶,顺利驶进了广运潭中和望春楼下,船舶上的五万石粮食已经全部装入长安各大粮仓内。”

唐玄宗高兴地说:“去年四月,韦坚在汉朝漕渠和前朝广通渠的基础上,重新修筑漕渠,并在禁苑以东的长乐坡下,引出浐河水,准备建成广运潭;如若成功,从潼关西来的船舶就可以直接驶入广运潭中和望春楼下。此外,广运潭还可使长安通过华阴、陕州和洛阳一线,与以大运河为主干的全国漕运网连成一个整体。朕原先以为,广运潭或许还要数月才能开始试航,没想到,进展居然如此迅速。”谢佑聪说:“昨日上午,户部仓部司郎中将此事禀报臣后,臣起初也是半信半疑,随即赶到广运潭,看见那里停靠着很多船舶。臣询问那些运粮官员,一个官员告诉臣,说韦坚先让他们在广运潭试运一次粮食,初步检验修筑效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等到确无问题、全部竣工后,自己再组织大量船舶运来更多货物,满足长安所需,以示广运潭正式通航;现在,他们已将粮食全部装进了各大粮仓内。臣听了后,又带人去检查长安各大粮仓,发现里面确实增加了五万石粮食。”唐玄宗满意地点点头,说:“韦坚素以办事干练著称,此次修筑广运潭可说得上是功莫大焉啊!韦坚可否说何时组织大量船舶运来更多货物,以示广运潭正式通航?”

谢佑聪为难地说:“运粮官员说,韦坚告诉他们,修筑广运潭工程庞大,耗时费力,或许还将需要一年左右,才能正式通航;当然,一旦正式通航日子到来,自会派人奏报陛下,所以臣……”唐玄宗笑着说:“是啊,修筑广运潭工程庞大,耗时费力,不可急于求成。也罢,朕就耐心等着韦坚的好消息。”停下来,看看正听得入迷的张巡,又说:“谢爱卿,你可知面前坐着的人是谁?”谢佑聪扭头看向张巡,摇了摇头,说:“臣并不认识此人。”唐玄宗说:“此人姓张名巡,在这次道举考试中的答策考卷,无论笔迹,亦或内容,都是无可挑剔,堪称完美,特别是对《道德经》的论述,更是精辟独到,远超常人。朕赞叹不已,将张巡钦点为状元,担任太子通事舍人。张巡自幼受到父母影响,一直笃信道教,熟读了包括《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在内的大量道教经典,尤其对《老子》更是没有一日不读。谢爱卿,你和张巡都是精通《老子》即《道德经》之人,不妨互相认识一下。”又对张巡说:“张巡,这位是户部尚书谢佑聪。”

张巡赶紧站起身,叉手向前,说:“在下张巡见过谢尚书。”谢佑聪看着张巡,略微惊喜地说:“谢某一看张巡,便知是具有鸿渐之仪的大才子,还请不吝赐教。”张巡忙说:“在下不才,还请谢尚书多多赐教啊!”唐玄宗笑着对张巡说:“张巡,你可明白朕为何要让你和谢尚书认识啊?”张巡谨慎地说:“陛下说谢尚书是精通《道德经》之人,这才……”唐玄宗说:“刚才,你让朕介绍一个去年《道德经》讲论出众者,朕就满足你的愿望。这位谢佑聪就是去年《道德经》讲论最出众之人。讲论前,谢佑聪是位居正五品上的左谏议大夫,讲论后,朕将他擢升为正三品的户部尚书。”张巡瞪大眼睛,惊奇地看看谢佑聪,又看看唐玄宗,似乎难以相信。唐玄宗又说:“张巡,只要你能做出成绩,朕也定会予以重用。”张巡叉手向前,坚定地说:“在下必将殚智竭力,绝不辜负陛下恩典。”谢佑聪听了,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经过帖经、问义和答策三种方式测试,首次道举考试圆满结束。参加考试的五百余应举者中,最后及第者仅为张巡、元载、姚子彦、靳能、宋少贞、冯子华等十人。除了张巡外,其余九人也陆续被安置在各个不同的职位上,正式步入仕途。

本来,对谢佑聪而言,道举科的首次开科取士已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好事,原想等到结束后,自己再去询问及第的某个才子,详细了解道教和《道德经》在民间流传的一些情况。谁知,道举考试结束当日,无意间去给唐玄宗汇报广运潭试航的消息时,唐玄宗却主动介绍钦点为道举状元的张巡给自己认识,还任命张巡担任太子通事舍人,留在长安;这一举动使谢佑聪更加兴奋。之后,唐玄宗将张巡的答策考卷交给谢佑聪览阅。刚一览阅,谢佑聪便惊诧不已,如此精彩答卷,在以前作为吏部考功司员外郎的身份担任科举主考官的那些年里,总共览阅过上万份答卷,都没有这一份让自己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现在,谢佑聪对张巡产生了极佳的印象,意识到张巡也很想认识自己。

志同道合之人,自是相见恨晚。不久,张巡主动上门拜见谢佑聪,虚心求教有关道教和《道德经》的未解之惑;谢佑聪热情接待,倾囊以授,毫无保留。时日一长,二人逐渐淡忘了地位和年龄的差距,结成忘年之交,越发情深意浓。当然,谢佑聪也不忘将崇奉道教的门生崔显政介绍给张巡认识。此后,三人经常一起说玄论道,攀今吊古。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