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15章讲经升职中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五日后,文武百官再次齐聚宣政殿。唐玄宗端坐御座上,右边特赐虚谷真人入坐,左边特赐玉真公主入坐。三个官员依次上前讲论《道德经》。一人兴致盎然,津津乐道;一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人慢条斯理,娓娓而谈。完毕,虚谷真人当场做出评判,分别指出各自的优缺点,总体都是褒大于贬。三个官员心服口服,其余众多官员也是赞叹有加。唐玄宗颇为开心,命高力士记下三个官员的姓名和官职,等到全部讲论结束,再做统一安排。受此影响,随后几次,越来越多的人主动上前讲论。第四次时,左谏议大夫谢佑聪气定神闲地走上前,从治国、养生、修道、处世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道德经》奥义,引经据典,言简意赅,讲到精彩之处,文武百官听得屏气凝神、肃然起敬,一直神情严峻的虚谷真人也是面露微笑、频频颔首。

谢佑聪丝毫不为所动,接着讲论:“《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鄙人就以其中第五十九章为例,专门阐述其中的治国与养生之道。第五十九章全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鄙人是这样理解的:统治百姓和祭祀天地,最好的方法就是节俭;节俭就说明凡事都需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说明在不断地积累德行;积累德行,就意味着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就意味着具备了无法估量的力量;具备了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拥有治理国家的根本策略,就可以使国家获得长治久安,也就说明国家能像一棵大树那样根基牢固、不可动摇,这也是一个人追求寿命长久和心灵自由之道。鄙人认为,这一章通过逐步分析的方法,深刻地说明了治理国家需要具备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同样适合一个人追求寿命长久和心灵自由。是何缘故?其实非常简单,古代先贤通过切身的感受和体验形成了重生、贵生、重己、贵己的思想,就必然希望自己和其他生命的寿命尽可能得以延长,因此探求、积累和创新养生之道,掌握天地养育万物,当寒则寒,当暑则暑,万物得其正道,方可生生不息之特点。正如本朝初期著名道医孙思邈所说,‘衣食寝处皆适,能适者始尽养生之道也。’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可贵,莫贵于生。自从来到世间,一个人在满足基本的饱食暖衣后,便逐渐开始追求祥瑞,躲避灾祸;喜欢快乐,厌恶痛苦;重视欲望,忽略劳作;如果不能加以节制,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身心疲惫、寿命减损,令人喟然长叹!须知,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而治理国家跟个人求寿同理。个人求寿需要节制,需要控欲;治理国家需要节俭,需要德行。国家提倡节俭,摒弃奢糜,使得民众税赋减轻,那样的话,民众就能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时日一长,财富必然增多,国家随之繁荣兴盛。国家的德行就是不会无故地增加民众负担,从而导致怨声载道,甚至民不聊生,‘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世人皆有贪欲,倘若肆贪纵欲,定将贻害无穷,贪酒伤肝,贪色伤肾,贪食伤胃,贪财伤心,应该戒贪少欲、修身养性,如此方能阴阳平衡、形神合一、身心舒畅、延年益寿。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世道害盈而福谦。天的特点是使盈满的受损,使虚缺的增益;地的特点是使盈满的改变,使谦抑的增补;鬼神加害于自满的人,降福于谦虚的人;人们反感骄傲的人,喜爱谦虚的人。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鄙人以五十九章为例,目的有二:一是作为朝廷而言,诸位均是重臣,肩负治国重责,夕寐宵兴,竭忠尽智,长期下去,难免身心疲惫、精神损耗;二是作为个人而言,畏死喜生,祛病强体,求命祈寿,既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之所愿,但是怎样才能得法,确非必然明白。因此,鄙人重点讲论此章,希望引起诸位重臣高度重视,于国于己,自是有益无害。好了,鄙人讲论到此为止,若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刚一讲完,文武百官便不约而同地议论起来:“谢谏议讲论得太好了,我等确实知之甚少。”“谢谏议多年精研《道德经》,果然不同反响。”“原以为前几次讲论后,再无出众之人,谁知谢谏议是隐藏不露啊!”其中,最激动的人当属崔显政。这几日,一有空闲,崔显政便找到座主谢佑聪,请教有关《道德经》的内容。谢佑聪明白崔显政的意图,毫无保留地予以耐心指点。几日后,原本文采斐然、勤读诗书的崔显政对《道德经》的理解越发清晰透彻。谢佑聪高兴之余,再三叮嘱,上殿讲论,不可胆怯紧张,定要放松身心才行;崔显政连连答应。此时,崔显政看见座主讲论这般精彩迷人,信心倍增。按照事先安排,崔显政有意不和谢佑聪同日讲论。曾和培听了,心里也是暗自佩服:“座主此番讲论远胜前面所有人的水平,估计后面也难有超越之人。座主经常说自己一有空闲便钻研《道德经》,确非夸大其词。不出意外的话,等讲论全部结束后,座主或将得到圣人擢升。也不知崔显政准备的怎样了?如果不慎失利,其妻袁润玉肯定又会特别失望;崔显政以后的日子真不好过啊!”

唐玄宗更感欣喜,耐心等待一阵,之后一抬手,让高力士制止众人议论,继续下一人讲论。后面二人轮流上前,效果大为减弱,众人顿时兴味索然。最后,虚谷真人对三人分别进行评判,重点夸赞了谢佑聪,称谢佑聪对《道德经》的理解和领悟已接近自己,由此可以断定,谢佑聪平日定是勤读不辍;朝廷对如此精通《道德经》之人,若是疏忽,甚至漠视,真正乃大唐之不幸也!唐玄宗会意,命高力士记下谢佑聪的姓名和官职,同时强调,此番能让百官在殿上公开讲论《道德经》,目的就是希望发现人才,酌情擢升,予以重用,以实现人尽其才之效果,最终为大唐发挥更大效力。文武百官听了,意识到言外之意就是谢佑聪必会得到擢升,纷纷对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崔显政一边极力掩饰内心的兴奋,一边想着:“后日由我上殿讲论,一旦精彩出色,兴许也会受到虚谷真人的夸赞,升职便指日可待了。哼,到了那时,看袁润玉还敢不敢再鄙视我。啊,对了,等座主空闲下来后,我仍需多多向他请教才是。毕竟隔日讲论一次,我也不用太着急了。”

隔了一日,崔显政上殿讲论《道德经》。遵照谢佑聪的叮嘱,崔显政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将以往多年的体会和近期座主的指点,一一讲论出来。文武百官听了,均是震惊不已,未曾料到,一个品级仅为从七品下的国子监主簿,对《道德经》的见解竟能达到高超水平,不由得发出啧啧赞叹声。随后,又有二人依次讲论。虚谷真人评判时,只褒扬了崔显政。唐玄宗大喜,对崔显政有了较深的印象。

持续一个多月后,共进行十八次、有四十五个文武官员参加的《道德经》讲论活动圆满结束。十月十五日,京城九品以上的所有文武官员早早地齐聚宣政殿,耐心等候虚谷真人对整个讲论情况的评判和唐玄宗对讲论出众之人的擢升。大殿上,唐玄宗威严地坐在中间,虚谷真人平静地坐在右边,玉真公主庄重地坐在左边。少顷,虚谷真人认真总结了《道德经》的整体讲论效果,肯定了朝中文武百官对《道德经》认知和掌握的情况,夸赞了包括左谏议大夫谢佑聪、国子监主簿崔显政等在内的七个讲论出众之人;特别强调由于讲论水准远超其他人,谢佑聪将来定是大唐栋梁之材;最后建议朝廷今后可以经常开展此类讲论活动。

接着,唐玄宗也肯定了此次《道德经》讲论活动的顺利开展,对虚谷真人的评判完全认可,对所有参加讲论的文武官员均给予一定赏赐,特别对其中七个出众之人进行擢升,随后让高力士当众宣布:谢佑聪升任正三品的户部尚书,崔显政升任从六品上的礼部祠部司员外郎,其余五人各有升迁。听到宣布,谢佑聪面带微笑,平心静气;崔显政睁大眼睛,心花怒放。曾和培也为二人的升迁感到高兴,对谢佑聪直接升任户部尚书更是兴奋不已,因为这样无疑会对自己将来进一步升迁带来巨大帮助。高力士宣布完毕,文武百官齐奏陛下英明。

官职终于升迁了,原先心里一直憋着气的崔显政回到家后,得意扬扬地在袁润玉面前炫耀了一番。袁润玉一改往日的刻薄和挖苦,满脸堆笑,连说夫君本身才华超群,获得升迁乃是迟早之事;为了表示祝贺,还忙前忙后地给崔显政端茶倒水、捶背揉肩。崔显政神气活现地坐在凳子上,尽情享受着袁润玉的殷勤照顾。过了几日,谢佑聪带上妻子韩怡沁,请崔显政及袁润玉、曾和培及沈蕙萸、薛九儿,一起到长安豪华酒肆饮酒庆祝。期间,崔显政说了很多感激座主谢佑聪的话。谢佑聪听了,仅是淡淡一笑而已。不到八个月,座主和两个门生全部得到升迁,朝中极为罕见。七人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平时从不饮酒的袁润玉激动之下,主动饮了一小口酒,结果辣得眼睛圆瞪,舌头直吐,双手挥舞,后悔不迭;那副狼狈不堪的模样,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转眼初冬已过,虚谷真人来到长安已有两个月。除了唐玄宗和玉真公主时时向虚谷真人请教道法外,那些崇奉道教的文武百官也均在不同时机,分别前去虔诚拜见,恳求虚谷真人指点迷津,尽快领悟大道。李林甫女儿李腾空也是频繁前往虚谷真人住处,虚心求教。谢佑聪和崔显政隔日便同去一次,虚谷真人一直热情相待,毫无厌倦之感。早已知晓虚谷真人和曾和培均乃清为人,可每次去后,谢佑聪从不在虚谷真人面前提及曾和培;崔显政也是心知肚明,暂时忘掉曾和培。同样,虚谷真人更不会主动问起曾和培。

通过几年的接触,谢佑聪明显看出,曾和培对道教兴趣甚低,自己多次在他面前说起道教,皆未得到他的积极响应;这种现象跟崔显政相比,犹如霄壤之别。崔显政一听到有关道教的事情,立即就会变得神采飞扬、精神焕发,跟平日常见的颓废和消沉的状态完全不同,几乎判若两人。阅历丰富的谢佑聪明白了,曾和培只相信儒学才是唯一的正统官学,对包括道教在内的其他学说都不接受,出于多种考虑,并不直接从嘴里说出来罢了;无论是谁,若想去改变他的这个特点,基本都是徒劳的。谢佑聪颇为失落,想着自己所有门生中,曾和培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也是目前在长安任职的两个门生之一,如此下去,仕途或将堪忧,甚至还会遭遇某种难以预料的危险。当然,谢佑聪也清楚,依照曾和培的才华,若能参加此次《道德经》讲论活动,水平不在崔显政之下,定然能够再获升迁。可惜曾和培一向远离道教,道教又岂能亲近他。在为曾和培叹息的同时,谢佑聪也很庆幸,自己凭借讲论《道德经》的出色能力,被破格擢升为正三品的户部尚书,以后在仕途上帮助和照顾两个门生,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比以前容易多了。

天气日渐寒冷,虚谷真人也越发生出倦意,不久向唐玄宗提出,准备返回天和山清静修道,等到明年开春时,就去大唐各地积极弘道。唐玄宗说,目前大雪纷飞,行路多有不便,不如留在长安,过完冬天再予考虑。虚谷真人说,在白雪皑皑而又四野阒然的山上修道,方能真正体会出天人合一的意境,自己早有归去之心。唐玄宗明白再劝也是无用,派人去宗圣宫玉华观请来玉真公主。然后,二人陪同虚谷真人,一起漫步兴庆湖。

看着四周雪花飘舞的景况,唐玄宗说:“此时,距离京师不远的终南山已经雪裹山岭,云缠腰带,寒气凛冽,狂风呼啸,车马无痕,行人寥落,不知天和山是否有这些特点呢?”虚谷真人淡淡一笑,说:“陛下,冬季时,天和山和终南山并无二致,位居贫道家乡清为,除了众多弟子在此虔心修道外,还有无数崇奉道教之人冒着大雪登上山顶,祈求贫道为其及家人消灾祈福。一看到他们心满意足的表情,贫道心里就感到无比欣慰。往年冬季,只要贫道没有离开清为,都会在天和山最高峰的碧云宫里,一边清静修道,一边等待来客。”唐玄宗不解地问:“既然众多弟子在天和山虔心修道,若有来客,由这些弟子接待即可,为何虚谷真人还要亲自出面呢?”虚谷真人说:“个中原因,贫道也是难述详细。或许因为名声在外,清为百姓相信贫道罢了。”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