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91章李瑁成亲中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沈蕙萸故作思考片刻,又问:“这个镂空花鸟纹银香囊售价定是昂贵无疑了?”鲁店主说:“这个镂空花鸟纹银香囊在整个长安城都不多见,售价确实比较昂贵,一个二十五贯。实不相瞒,鄙店原有三个,前两个分别由皇宫嫔妃和王公贵族内眷买走,现仅剩一个了。平日,鄙人一般将镂空花鸟纹银香囊放于内室,隔几日才拿出来摆放;若有人前来询问,或遇见常客,鄙人主动询问,得到满意答复,再去拿出来;今日刚好拿出来摆放了一个时辰。鄙人见二位娘子穿着不俗,又很喜欢,不如此时买下,以后出门佩戴身上,就可衬托高雅和富贵呢。”沈蕙萸心里一惊,想着:“这么昂贵,难怪都是皇宫嫔妃和王公贵族内眷来购买,平民百姓能有几人买得起啊。”便说:“贵是贵了些,不过物有所值。”有意问薛九儿:“九儿,你喜欢吗?”

薛九儿清楚沈蕙萸的心思,笑着说:“当然喜欢。今日出门匆忙,身上带的钱不多;不如这样,阿姊,我们暂且记住这家珠宝铺,回去以后告诉主君,让他来买。主君如果知道我们都很喜欢这个香囊,肯定会买下来的。”沈蕙萸心领神会,忙说:“是啊,今日夫君有事外出,走之前让我们二人自己出门购物,还说若遇到喜欢的昂贵物品,等他回来一定购买。鲁店主,你先留着这个香囊,过几日我们就带夫君过来。”

鲁店主笑着说:“长安不少达官显贵也很喜欢这个香囊;二位娘子若真想买,还请尽早动手才行。”沈蕙萸说:“是啊。九儿,我们这就回去,看看夫君回来没有。”薛九儿说:“好,阿姊,那我们就走吧。”

离开鲁记珠宝铺,二人朝着其他方向走去。沈蕙萸说:“九儿,刚才你的反应很机敏灵活啊。”薛九儿笑着说:“九儿平时也是跟主君学的。主君经常告诉九儿,遇到任何事情,定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切勿慌张,否则就会遭来不必要的麻烦。”沈蕙萸说:“我跟夫君生活十几年了,他为何从来不告诉我这些?”薛九儿摇了摇头,说:“九儿也不清楚。”沈蕙萸叹了口气,说:“唉,九儿既年少漂亮,又温柔体贴,夫君必是疼爱不已。我的容貌已逐渐衰老了,只能靠一些脂粉、香囊来装扮自己,取悦夫君。那个镂空花鸟纹银香囊,我是真的特别喜欢;若能便宜一些,我定要让夫君买下。”薛九儿说:“那个香囊太昂贵了,我们买其他便宜的香囊也是一样。”沈蕙萸停下脚步,露出一副不甘心的神态,恨恨地说:“无论以后想出什么办法,我都要买下这个镂空花鸟纹银香囊。”

在兴庆宫的沉香亭内,唐玄宗和武惠妃正在赏景、聊天。看着百花园里被阵阵萧瑟秋风吹落在地的一片片枯叶,唐玄宗深有感触地说:“惠妃,你看,每逢深秋来临,这些树上的叶子就会慢慢地掉下来,意味着整个一年剩下的时日又不多了。我的年龄也已进入深秋,不再年少,不知还有多少时光可以潇洒度过啊?”武惠妃妩媚一笑,说:“大家才到知天命之年,属于人生旺盛阶段,怎能自比枝叶凋萎、生机渐无的深秋呢。依妾看来,大家目前正处阳春三月,精力充沛,神采飞扬,即便一些弱冠之人,只怕也不如大家身体健壮啊。”唐玄宗说:“惠妃真会逗我开心。如今,我不比以前了,在朝堂上若待的太久,就会感到一丝倦意。”

武惠妃甜甜地说:“大家可知在朝堂上待的太久,为何会感到一丝倦意?”唐玄宗不解地问:“我就是不知道嘛,难道惠妃知道?”武惠妃说:“妾是宫里最关心大家的人,当然知道大家为何会感到一丝倦意,那是因为大家整日操劳国事,未能及时休息,以致身心疲惫。大家若想要放松和舒坦,有一个简单办法,就是将无关紧要之事交给能干之人,勿再不分巨细、事必躬亲,然后由妾陪同,专门聆听音乐、欣赏歌舞;若有兴致,做些喜欢之事,比如擅长的吹笛和打鼓等,也都可以。那样的话,大家定然就能体会到世间的诸多乐趣,又怎会再有倦意之感呢?”

唐玄宗赞许地点点头,说:“惠妃不愧是我最疼爱之人,能够如此替我考虑;我没有白疼爱你啊!”武惠妃略微撒娇地说:“大家对妾的疼爱,妾今生今世都将铭刻在心。不说别的,就说妾的惠妃称号,就是大家专门给妾造的,之前从来没有惠妃这个称号。虽然仅仅封妾为妃,但是妾很清楚,宫里对妾的礼节和皇后并无二致。另外,我们的女儿咸宜公主本来应得食封五百户,大家因为妾的缘故而定为一千户。当时,其他公主和诸多大臣强烈反对,大家也绝不改初衷,最后把其他公主的食封都定为一千户,才算平息下去。四个月前,在东都洛阳,咸宜公主和杨洄举行了婚礼。杨洄是中宗之女长宁公主和杨慎交的儿子。咸宜公主嫁为人妇,终生有人眷顾,妾的心里也踏实下来了。”唐玄宗说:“说起咸宜公主,我想到之前惠妃所生的、早早夭亡的三个孩子了。第一个是男孩,我取名‘李一’。这个名字代表我内心的无比欣喜,因为我认为他是自己所有孩子中最好的、当之无愧的第一宠儿。可是,李一才到两岁,就在一个夏天夭折了。我纵有满怀爱念,也只能追封他为‘夏悼王’。接着,惠妃又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李敏,结果死在襁褓中,我追封他为‘怀哀王’。第三个是女孩,也很快就死了,我追谥她为‘上仙公主’。”

回想伤心往事,武惠妃不禁悲从中来,眼眶迅速噙满眼泪,过了片刻,强忍内心悲痛,拿出手帕,轻轻地拭了一下眼角泪水,说:“或许是老天爷在嫉妒大家对妾的疼爱,故而连续夺去三个年幼孩子的生命,这是妾今生永远的伤痛啊!后来,妾第四次生育,是一个男孩,取名李清。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大家便让长兄宁王李宪将李清带出皇宫,养在宁王府里,由王妃元氏亲自哺乳,并对外宣布,李清是宁王和王妃之子。宁王李宪是大家异母长兄,为人诚朴善良,从不干预朝政,而且谨小慎微,很少与人交结,非常可靠。大家和宁王李宪感情深厚,将刚出生的李清交给他抚养,极为合适。果然,宁王李宪和王妃元氏精心照顾李清,视若己出。而大家仍对李清垂爱有加,远超其他皇子。长到七岁,李清搬回皇子住的地方。长到九岁,大家封李清为寿王;长到十三岁,大家赐给李清‘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的头衔。如今,李清终于平安长大。同样,妾后来所生的儿子盛王李琦、女儿咸宜公主、太华公主,也都长大成人。”

唐玄宗拉着武惠妃的双手,深情地说:“惠妃一共给我生有四男三女,夭折三个,长大四个,是我所有妃嫔中生育最多的;就凭这点,我再怎么疼你、宠你,都是理所当然。何况惠妃又有姣美可人的容貌和善解人意的柔情,所以后宫嫔妃再多,我也独宠惠妃一人。我日日操劳国事,身心即便再是疲惫,只要惠妃陪在身边,也会感到无比愉悦和快乐啊!”武惠妃同样深情地注视着唐玄宗,柔柔地说:“经历三次丧子之痛,妾更加爱护其余的四个亲生儿女。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次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时,她的兄长寿王李清在现场喜欢上了一个妙龄女子。”唐玄宗颇感意外,问:“寿王李清在现场喜欢上了一个妙龄女子?我为何一点不知。那个妙龄女子姓甚名谁,何方人氏?”

武惠妃说:“妾已全部掌握清楚。那个妙龄女子姓杨,名玉环,年仅十七岁,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父亲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参军事。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十岁那年,由于父亲去世,杨玉环只得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里。杨玄璬本身就有杨玉珮、杨玉瑶和杨玉钗三个女儿,年龄都比杨玉环大。而杨慎交和杨玄璬早已互认远房亲戚。如今,杨慎交已故,其子杨洄仍和杨玄璬一家保持较好关系。这次杨洄和咸宜公主在洛阳成婚时,就是杨洄主动给杨玄璬发来请柬,邀请杨玄璬一家人参加婚礼,还特别注明,要杨玉环在婚礼中充当陪伴咸宜公主的八个嫔从中的一个。杨玄璬带着三个女儿和杨玉环,兴高采烈地去了。据说,杨玉环容貌俏丽,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尤其善弹琵琶。李清今年也十七岁,英俊秀朗,知书达礼,无意间看见清纯活泼、娇羞可爱、举止得体的杨玉环,一下就喜欢上了。杨玉环正值怀春之年,对李清也一见钟情。两个年少之人从此卿卿我我,有说不完的情话。”

唐玄宗满意地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我当时只顾关注咸宜公主,倒没察觉李清有何异样。现在惠妃说起此事,我也感到由衷地高兴啊!”武惠妃说:“李清和杨玉环两情相悦,又是才子佳人,如能尽早结成伉俪,真正便让我们舒心惬意了。李清是我们第一个长大成人的孩子,如今已到婚配年龄,正好遇到心仪女子杨玉环,也算老天爷造化。作为皇子,李清既是寿王,又是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身份尊贵,地位显赫,将来所娶妻子必是王妃。妾之前还在寻思着,如何给李清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官宦家庭之女,李清自己却找到了;这样也好,省去我们一些麻烦。李清是大家最疼爱的皇子,过段时日,大家定要隆重地给李清和杨玉环举办婚礼才行啊!”唐玄宗笑着说:“惠妃所言甚是。咸宜公主都能风光出嫁,李清作为皇子,又是她的兄长,怎能不兴师动众地娶妻呢?惠妃可曾考虑,他们的婚礼是在洛阳举办好,还是在长安举办好?”

武惠妃想了想,说:“妾是这样考虑的,既然咸宜公主的婚礼在洛阳举办,李清和杨玉环也可在洛阳举办婚礼,毕竟杨玉环那边一家人也都生活在洛阳。”唐玄宗站起身,看着周围的迷人景致,说:“李清和杨玉环也在洛阳举办婚礼,固然可行;不过,惠妃是否知道,此番当我和皇室成员以及文武百官,在洛阳参加完咸宜公主的婚礼后,又呆上了两个多月,感觉天气渐凉,准备返回京城长安,没想到,宰相张九龄却出面反对。”武惠妃也站起身,诧异地说:“会有此事?张九龄竟敢阻拦大家行程,简直胆大如斗。”唐玄宗说:“张九龄咄咄逼人,说什么还是等到明年初回去才好,因为此时农家秋收还未结束;大队人马西行,一则沿路官员和百姓定要迎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二则粮食还未收上来,大队人马匆忙返回长安,不利于缓解长安粮食紧缺的状况;而洛阳粮食要比长安充足的多,还是在洛阳多住几个月好。对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实在无言反驳,只得打消原先想法。”武惠妃恨恨地说:“这个张九龄不但不帮大家分忧解难,反而处处阻挠大家行事,日益让人生厌。可我们还是很早就回到了长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