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88章座主教诲中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曾和培小心翼翼地问:“在扬州时,门生对李林甫之名已略有耳闻,可并不清楚是何特点,座主能否稍加讲述,也让门生有所明白?”谢佑聪看了一眼门口,轻声地说:“背后议论当朝宰相,实为不敬;若想讲述,定要不让外人知道才行。”曾和培明白此意,站起身,走到门前,轻轻地关上,回到座位,说:“这样座主便放心了?”谢佑聪点了点头,说:“你果真是个聪明人。说起李林甫的特点,朝中几乎人人皆知。此人生性阴柔,精于权谋,历任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等职,可谓官运亨通,同时又注重跟宫中的宦官和妃嫔交往,关系深厚,因此对圣人平时的举动了如指掌,每逢奏对都能符合圣人意旨,深得圣人赏识。当前,武惠妃宠冠后宫,圣人特别喜爱她的儿子寿王李清,对太子李瑛则有所疏远。李林甫通过宦官干谒武惠妃,表示愿意尽力保护寿王;武惠妃很感激,暗中对其进行帮助。李林甫能够担任位高权重的三位宰相之一,武惠妃的作用不可低估啊!”曾和培又问:“朝中共有三位宰相,另外二位……”谢佑聪说:“另外二位分别是张九龄和裴耀卿;张九龄为中书令,裴耀卿为侍中。二人均是贤良忠诚之人,其中张九龄乃著名贤相,深受圣人尊敬。不过,自从去年五月李林甫成为宰相后,渐渐专权,圣人对张九龄就开始淡漠了。”曾和培不解地问:“李林甫作为宰相专权,有何依据?”

谢佑聪似乎想起什么,说:“我正要告诉你呢,你不提及,我还差点忘了。去年五月,李林甫当上宰相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圣人和百官隔绝开来,不许百官在圣人面前提意见。不久,李林甫把包括我和杜琎在内的所有谏官,全都召集起来,公开宣布说,‘如今,圣人无比英明,做臣下的只要按圣人意旨办事即可,用不着七嘴八舌、胡言乱语。你们注意到那些在皇宫前作仪仗用的立仗马了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会被立即拉出去,再也不用,到那时想后悔也来不及了;因此,本相奉劝各位谏官,在圣人面前如果直言不讳、想说就说,惹得圣人不悦,可不要怪本相不留情面。’当时,杜琎听了,气得咬牙切齿、鼓眼握拳;幸好李林甫没有注意到,否则今日你或许就看不到杜琎了。”

曾和培似有所悟,说:“如此说来,李林甫依靠圣人宠信和武惠妃庇佑,妄图一手遮天了?”谢佑聪叹了口气,说:“唉,官场险恶,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得罪圣人或权贵,非贬即黜,再难翻身;我很早便领悟此理,凡在朝上,尽量寡言少语、不争是非、不辨曲直,故而能够左右逢源,没有得罪任何一人,连李林甫对我也客气三分呢。”曾和培忙站起身,叉手向前,说:“门生还需座主多多指教啊。”谢佑聪说:“嗯,孺子可教,坐下吧。你今日才来门下省报到,我且问你,对朝廷的政治机构是否知晓?”曾和培坐下后,略一思索,说:“座主说的是三省六部制度吗?门生在扬州听人提起过,具体内容不甚清楚。”谢佑聪说:“凡在长安朝中任职之人,若不能尽快掌握朝廷的政治机构,熟悉运作特点,以后升迁恐将困难重重。我是你的座主,竭尽全力帮助你,乃是义不容辞之事。三省六部制度的具体内容很繁杂,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此刻你仅略微知晓即可,时日一长,定然就会了解透彻。三省六部制度是在东汉之后逐渐发展而形成的,隋朝正式确立,大唐不断完善。”曾和培说:“原来三省六部制度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谢佑聪说:“那是当然。大唐能有今日之繁荣兴盛局面,也是借鉴了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精华部分。大唐三省六部制度中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圣人诏令,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是大唐最高统治机构,三高官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此外,尚书省还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长官称为尚书、副职称为侍郎。朝廷规定,吏部是六部之首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管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兵部掌管武将选用、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刑部掌管律法、刑狱等事务;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等事务。”

曾和培说:“三省六部原是这般分工,门生顿时清楚许多。”谢佑聪又说:“这些只是粗略情况,还有许多详细内容。尚书省的长官原为尚书令,位高权重,从隋至今,只有隋朝杨素和大唐太宗曾任过此职。之后,大唐不再授人以尚书令,而由副职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务,职位如同宰相。贞观年间,太宗常让品级较低的官员同三高官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包括以后出现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都是职如宰相。尚书省的左仆射掌吏、户、礼三部,右仆射掌兵、刑、工三部。每部均设四司,六部共有二十四司,每部第一司为本部司,部司同名,比如户部第一司即为‘户部司’,礼部第一司即为‘礼部司’,其余三司,各有名称。办公区域同样分设左右,左厢房是吏、户、礼三部办公之地,右厢房是兵、刑、工三部办公之地,两厢中间单独设立一个都堂。每日上午,六部主官均要在都堂办公,便于协调政事,下午则回自己区域办公。当圣人命令到来后,左、右仆射在都堂召开六部主官会议,将圣人命令进行相应的职责划分,按照不同职务,逐级推行实施。”曾和培想了想,问:“门生所在的门下省有哪些职务呢?”

谢佑聪端起茶碗,饮了一口,然后放下。曾和培端起茶釜,先给谢佑聪的茶碗倒满,再给自己的茶碗满上。谢佑聪意味深长地说:“茶水越饮越淡,若是嫌淡,轻松倒掉便无事了;可是官场刚好相反,只要一陷进去,就会越陷越深,稍不留意,寸步难行是小,丢官遭贬才是大啊!”曾和培说:“门生在扬州已有体会。原扬州下辖海陵县县令安朝溪常年欺压盘剥百姓;门生作为扬州府录事参军,颇觉气愤,便向巡察扬州的监察御史说出真情。监察御史经过调查,确认情况属实,返回长安奏报圣人;圣人下令罢免安朝溪。接着,安朝溪入狱受审,罪名成立,被发配岭南了。”谢佑聪说:“你说的监察御史叫靳平晖,目前已是殿中侍御史。安朝溪丢官入狱和被发配岭南,恰好说明官场充满风险。我并不担心你会跟安朝溪一样,而是担心你作为左拾遗,如若像左补阙杜琎那样莽撞,前程实在不容乐观。你方才问门下省有哪些职务,我来告诉你,门下省和中书省同掌机要,职责是审查诏令、签署章奏,另外还有封驳之权。门下高官官是侍中,副职是黄门侍郎,主要属官为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门下录事,一共十八人;有四个下属机构,分别是起居郎、城门郎、宝符郎和弘文馆。”

曾和培叹道:“看来门生在门下省的地位很低啊!”谢佑聪说:“你还年少,只要黾勉勤奋,以后逐步升迁,也是必然之事。当然,长安不比地方州县,务必记住一点,不要轻易得罪任何一人,尤其是李林甫当上宰相后堵塞言路,不准随意进谏。作为谏官,谨言慎行、随波逐流乃是生存之道。你可知晓,我在长安朝中任职多年,基本顺风顺水,是何缘由?就是因为我已看透善恶、明白是非,清楚应该追求什么、放弃什么,白天处理公务,注重协调各方利益,确保自身平安;晚上回到家里,积极钻研道教经典,追求内心虚静。数年坚持下来,我已是获益匪浅啊!不知你是否记得一个叫崔显政的同年?进士及第后,崔显政留在长安,担任校书郎,一干就是七年有余,后来分配到襄武县担任县尉。留在长安的七年里,崔显政受到为师的潜移默化,也经常阅读道教经典,还不耻下问,虚心向人请教;以至于我们二人在一起时,讨论最多的内容就是各自对道教经典的理解和体会。”曾和培表面认真聆听,内心却是不悦。

谢佑聪又说:“道教经典汗牛充栋,不可胜数,我对其中两部旷世经典《老子》和《庄子》百读不厌。我深深地体会到,一旦沉浸在两部经典中,真正乃趣味无穷啊!目前,我的最大愿望就是:不为俗事操心,只求道德精通。你对被称为《道德经》的《老子》这部经典掌握的怎样?平时是否勤加阅读?”曾和培迟疑一阵,说:“门生在扬州经常忙碌公事,席不暇暖,连陪内人逛街购物的次数都很少,因而对书轴的阅读也不太多。”谢佑聪并无责怪之意,而说:“《道德经》穷尽天下道理,涵盖宇宙特点、人生精髓以及治国方略,几乎无所不包,若不认真研读,难以领悟其中玄奥;我希望你以后有空时,多多阅读才是。”曾和培只得点点头,说:“门生一定谨记在心。”谢佑聪说:“道教乃大唐国教,历任皇帝均很重视,当今圣人更是如此。每年二月十五是《道德经》的撰写者道祖老子、亦称老君的圣诞日。开元三年,圣人下诏,将每年二月十五确立为玄元节,并作法定节日固定下来,特许全国休假三日,予以庆祝。从此,老君的诞辰便由圣人亲自主持庆贺,而天下所有的道教宫观在这一日都会遥相呼应,共襄盛举。当年,为了庆贺老君圣诞,圣人还特写了一首名《玄元皇帝赞》的诗,‘爰有上德,生而长年。白发垂相,紫气浮天。含光默默,永劫绵绵。万教之祖,号曰玄元。东训尼父,西化金仙。百王取法,累圣攸传。函谷关右,经留五千。道非常道,玄之又玄。’可见,圣人对道教和《道德经》是何等地尊崇啊!”

曾和培默不作声,过了片刻,勉强说:“门生多谢座主告知这些情况。”谢佑聪说:“无妨。有关道教之事暂且说到这里。此时,你若有什么不解之事,我正可释疑。”曾和培略一思索,说:“不知每日几时上朝,门生也好早做准备。”谢佑聪说:“大唐规定:京城文武官员五品以上,以及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等,每日必须上朝。京城文武官员九品以上,在每月朔望日,即初一和十五,方能上朝。你今日刚来报到,倒也不急此事。还有七日才是朔日;朔日来临前,自会有人通知,并发朝服给你。你昨日才到长安,想必暂时住在邸店,临时几日尚可;长期居住,不但费用昂贵,而且还有诸多不便,你对此是如何考虑的?”曾和培说:“不瞒座主,在扬州时,门生和内人开始住在州府内宅,后来纳了一妾,感觉再住内宅已不合适,就在附近买了一座宅院住下,离开扬州前,被迫廉价卖掉。”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