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29章考前预测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四人注意到郑怀仁背后墙上八卦图旁边还有一扇紧闭的门。郑怀仁起身下了床榻,开门进入内室。许先发自言自语地说:“郑道长在那张纸上写了什么内容呢?”曾和培满不在乎地说:“我估计也就是几句话而已,能有什么秘密?”苏玉臣说:“等会儿我们看看便知是什么内容了。”少顷,郑怀仁从内室出来,拿着一个信封,对四人说:“这张纸就装在信封里。”递给曾和培,又说:“离开碧云宫后,你们慢慢观看。看完后,贫道希望曾二郎能一直保留这张纸,因为将来你全都会明白的。”

出了碧云宫,曾和培打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一张折叠几层的纸,许先发、苏玉臣、郝一胜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到底写的什么内容?打开看看。”“是啊,让我们都看看,究竟有何玄机?”曾和培打开纸;三人凑近一看,上面写着一些四言句子。许先发边看边念:“未及而立,已成功名;顺风行舟,逍遥安宁;险峰登顶,心迷胆惊;甲子或缺,何以有幸。”

念完,许先发略微激动地说:“‘未及而立’,曾二郎参加明年科举考试,也才二十八岁,未到而立之年。‘已成功名’,就是功成名就的意思;换句话说,曾二郎参加明年科举考试,定会蟾宫折桂,成为进士,好啊!”郝一胜不解地问:“那后面一句‘顺风行舟,逍遥安宁’是什么意思呢?”苏玉臣说:“‘顺风行舟’,也就是一帆风顺之意,说明做任何事情都很顺利,没有太大波折;一切顺利,当然就逍遥快活、安详宁静了。曾二郎,你命真好,一辈子都能享受荣华富贵,真让人羡慕啊!”曾和培不屑地说:“这些随意之言,我们怎么能相信呢?”郝一胜又问:“最后两句‘险峰登顶,心迷胆惊;甲子或缺,何以有幸’是何含义啊?”许先发说:“‘险峰登顶,心迷胆惊’,就是说,顺着险峻的山峰向山顶攀登,心里会感到迷茫和害怕。‘甲子或缺’中的‘甲子’是指六十年,‘或缺’是指或许缺少;可‘何以有幸’又指的是什么呢?”思索半晌,摇了摇头,说:“确实难以理解。”苏玉臣想了想,说:“‘险峰登顶,心迷胆惊’跟‘顺风行舟,逍遥安宁’的状态刚好相反,居然会连在一起,真是令人费解。另外,‘甲子或缺,何以有幸’,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或许还没有到六十年,就不可能这么有幸了,具体是何含义啊?”

曾和培将纸折回原样,装进信封,不在意地说:“三位不要再猜了。道士之言,大都故作神秘、故弄玄虚,不足为奇。”许先发说:“曾二郎,你对道教和道士知之甚少。道教乃是当今盛唐国教,护佑苍生,福泽万世;很多道士除了修身养性外,还特别注重行善积德,不断帮贫助困、怜幼悯弱,受到很多百姓的喜爱。你平时勤于钻研诗文,疏于了解社会,今日首次接触道士,有此反应,也属正常。”曾和培不服气地说:“你们是否想过,今日我是第一次到碧云宫,那个郑怀仁道长怎会知晓我的情况呢?”许先发说:“刚才进碧云宫前,我便说过,郑道长能掐会算,知过去,晓未来。我父亲只要遇到重大事情,便会去碧云宫请教郑道长。郑道长同样不问自知,使我父亲心服口服。”曾和培怀疑地问:“会不会是许伯父去的次数多了,郑道长对许伯父的情况早已非常熟悉了?”

许先发摇了摇头,说:“郑道长说的全是尚未发生之事。记得今年初有一日,我父亲接到一张请柬,是一位好友请我父母过几日参加他的新屋乔迁之喜。由于路程较远,中途要经过一座桥,往返需两日;而这张请柬上的日子刚好又是我父亲另一位好友的寿诞,我父亲早已接到邀请,答应出席寿宴。两件事重合在同一日,我父亲又无分身之术,不知该参加哪一位好友的邀请,不得已,便去碧云宫请教郑道长。郑道长掐指一算,说了八个字‘趋寿避迁,祸不及身’。我父亲一下明白了,就去参加寿宴。几日后传来消息,去乔迁新屋好友的路程中的那座桥,在前几日因多年腐朽坍塌了,五个过桥之人当场掉下河里淹死。而桥坍塌时,我父母刚好走在前去参加另一位好友寿宴的路上。如果我父母去参加好友新屋乔迁之喜,算时辰也正过桥。郑道长让我父母躲过这场灾难,我父母对郑道长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对其言听计从。”

郝一胜说:“曾二郎,不管怎样,郑道长说‘未及而立,已成功名’,意思是说,不到三十岁便已功成名就。你参加明年科举考试也才二十八岁,离三十岁仅有两年;准与不准,也就在两年内可见分晓。”苏玉臣说:“是啊,曾二郎,参加科举考试,蟾宫折桂,是你们曾家人多年的心愿,就算两年内得以实现,也是可喜可贺之事;须知,通过科举入仕,是天下无数文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你家境好,积金累玉,谷丰物盈,丝毫不用担心生计问题,更不用担心路费问题,可以安心准备科举考试;哪像我啊,收入微薄,就算再想参加科举考试,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说句实话,我连做梦都在参加科举考试呢。”

曾和培淡淡地说:“参加明年科举考试,即便蟾宫折桂,也是我自己多年来辛勤努力的结果,跟道士没有任何关系。”看着信封,又说:“里面这几句话纯属无稽之谈,对我没有任何用处,干脆扔了吧。”说完,就要扔出去。郝一胜慌忙伸手制止,说:“曾二郎,千万扔不得啊!”苏玉臣也说:“曾二郎勿要这样。郑道长乃是清为有名的高道,妇孺皆知,我们不可忽视啊!”许先发更为急切地说:“曾二郎,不可如此草率。道士经常帮助百姓预测祸福凶吉,特别灵验,很多人愿意花费钱财去求教,并深信不疑。郑道长没有收你钱,将这几句话赠给你,暗示了你一生命运,希望你能好好珍惜。无论相信与否,你都不能弃之如敝履,一扔了之,那样容易导致不祥之事降临啊!”曾和培见三人均反对,也不想固执己见,便说:“既然这样,那我暂时将此物放在身上,带回去再行考虑吧。”

一个时辰后,正在庭院缓缓散步的沈蕙萸看见曾和培回来了,忙问:“夫君,今日一大早,许先发、苏玉臣及郝一胜就带你去天和山碧云宫,说是要找高道抽签问卦,以了解参加明年科举考试的情况。你们找到高道了吗?高道对你们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曾和培淡淡地说:“在碧云宫里,一位年过半百的老道士,故作神秘,故弄玄虚,仅说了几句话,便去内室拿出一个信封,然后递给我,让我、许先发、苏玉臣及郝一胜都要离开碧云宫后,才能观看里面书信内容,而且看完也不能返回向他咨询,仅凭个人之心领悟即可。”沈蕙萸惊奇地问:“碧云宫里一位年过半百的老道士?是不是姓郑?”曾和培一愣,问:“小君何以猜测那位老道士姓郑?以前听人说起过他吗?”沈蕙萸说:“几年前,我跟父母去天和山游玩,见过两次那位老道士,并未在意;后来嫁到曾家不久,你母亲无意间告诉我,那位老道士姓郑。你母亲经常去碧云宫拜访郑道长,说他能探知过去、预测未来,非常准确。夫君,郑道长给你的书信到底有什么内容?让我看看吧。”

曾和培将信封递过去,说:“小君看看即可,勿用放在心上。”沈蕙萸接过信封,取出纸后,轻轻展开,仔细看着,少顷,又迷惑不解地问:“夫君,这几句话说得不明不白,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曾和培轻蔑地说:“道士所说之言,大都佶屈聱牙、隐晦艰深,仅是用来糊弄世人、混点钱财罢了,小君何必在意呢!”沈蕙萸摇了摇头,说:“我早听你母亲说过,道士所说之言,都是有根据的,并非糊弄世人、混点钱财;何况天和山宫观一直香火旺盛、香客如云,从来不缺钱财。这样吧,我将信封拿给你母亲,让你母亲分析一下这几句话的含义。”曾和培懒懒地说:“这个信封就交给小君了,小君怎么处理都行,我不干涉。”

未过多久,正在给一群大白鹅喂食的宋梦瑶拿着那张纸,一边观看,一边嘴里不停地念道:“未及而立,已成功名;顺风行舟,逍遥安宁;险峰登顶,心迷胆惊;甲子或缺,何以有幸。”随后,皱起眉头,凝视前方,未再出声。站在旁边的沈蕙萸好奇地问:“阿家,这几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宋梦瑶淡淡地说:“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功名之后的道路充满坎坷波折,需要小心对待,否则稍有不慎,便会功亏一篑。蕙萸,就将信封和纸放在阿家这里,行吗?”沈蕙萸忙说:“当然行啊。阿家,这几句话说没说和培明年科举之事?许先发、苏玉臣及郝一胜带和培去天和山碧云宫,目的就是为了找高道预测明年科举之事,莫非一点作用都没有吗?”宋梦瑶喃喃地说:“对和培而言,科举很重要,然而一生命运更重要。”停了片刻,又说:“蕙萸,不要担心,和培应该不会让我们失望的。”听了此话,沈蕙萸露出又惊又喜的表情。

沈蕙萸离开后,宋梦瑶心里产生出一种莫名的不安感,纸上最后一句“甲子或缺,何以有幸”,深深地触动了自己。“甲子或缺”,即可能不到六十岁;“何以有幸”,即不可能这么有幸了。此句难道是说,曾和培不到六十岁时,便会遇到不幸之事,难道会处于危险境地吗?换句话说,就是生命……。宋梦瑶不敢再想下去了;十几年来,自己在碧云宫通过无数次的接触,明白郑怀仁道长对任何求助者都是言简意赅、切中肯綮,几乎没有出现差错。刚才听沈蕙萸说,郑怀仁道长之前已写好这张纸,似乎在专门等待曾和培的到来,整个过程未要一钱。往常若遇贫穷鳏寡之人咨询,郑怀仁道长不但不要一钱,反而还会让弟子赠给他们少许米面或布帛。曾家乃清为有名的富裕家族,不缺钱财,郑怀仁道长此举有何意图呢?目前,沈蕙萸二次怀孕,到今年底、即曾和培已去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之际,进行分娩。“未及而立,已成功名”,清楚表明,曾和培科举中榜几成定局,然后按照朝廷吏部安排的地域和官职,携妻带子奔赴此地,就任官职,开始步入仕途,尽情施展才华。携妻带子?难道要将两岁多的曾义安和几个月的婴儿一同带走吗?对“甲子或缺,何以有幸”的曾和培来说,不行,万万不行……

此时,那群鹅没有食物吃了,纷纷围在陷入思考状态的宋梦瑶四周,“嘎嘎嘎”地叫唤不停。宋梦瑶清醒过来,赶紧把吊在左手臂上的篮子里的鹅食扔了过去。那群鹅低头吃食,不再叫唤。宋梦瑶又想了想,决定暂且放下此事,将纸装进信封收好,等曾和培明年科举中榜消息确定后,再跟曾德寿商量曾义安和婴儿的去留之事。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