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27章怀仁释疑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郑怀仁微微一笑,说:“宋施主多虑了。曾二郎能否科举中榜,对宋施主而言,并非主要之事。曾二郎天资聪颖、才华超群,尤其诗文出众,加上宗明府的鼎力相助,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应该会有惊喜发生。贫道根据对宋施主多年的了解,可以大胆判断,宋施主真正考虑的事情,不是曾二郎能否科举中榜,而是自身能否通过养生以延寿。宋施主笃信道教多年,深知道教重生、贵生、尊生、养生,平常习性都是严格按照道教养生之法进行,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延长寿命、达到期颐。刚才提及生命意义,贫道认为,当宋施主寿达期颐时,就已经体现了出来。”

宋梦瑶难掩内心的激动,说:“郑道长洞察秋毫,所言非虚,宋某心悦诚服!宋某平时最在意的确实是自身能否延长寿命、达到期颐。和培即将参加科举考试,宋某表面牵挂,内心却是担忧曾家人不敢接受失利的现实,人人消极沮丧,个个悲观难过。在这样的氛围下,宋某不管如何养生以延长寿命,只恐都是困难重重,难以实现。”郑怀仁说:“养生之道纷繁复杂,若用一句话来概括,便是‘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养生延寿,需要静中求动,阴平阳秘。道教历来追求长生,道士所在宫观多数居于背山面水之处,青山隐隐,绿水潺潺,清幽雅静,断俗绝尘,加上道士淡泊安宁、平和从容、修身养性、行善积德,如此焉能不‘仙根附身,寿比天尊’啊!”宋梦瑶有些顾虑地说:“曾家是清为有名的殷实人家,良田遍野,庄园成片,平日总是人来人往,热闹嘈杂。虽然宋某从不参与相关事务,但是毕竟生活其中,难免受到较大干扰,少有清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进行养生以延寿呢?”

郑怀仁用右手轻轻地捋了捋胡须,略一沉思,说:“贫道师父司马真人在所著的《坐忘论》里强调,修行有七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就是‘断缘’,‘断缘者,谓断有为俗事之缘也。弃事则行不劳,无为则心自安。恬简日就,尘累日薄,迹弥远俗,心弥近道,至神至圣,孰不由此乎?’所谓断缘,就是要断绝世俗尘缘,不为世俗事情所累。放弃世俗间的事情,身体就会轻松;做到清静无为,内心就会安宁。远离一步凡尘,就将接近一步大道。即使遇到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在进行时也不可产生好恶之情,以免破坏安宁的心境。修行是如此,养生也是如此啊!”宋梦瑶说:“郑道长所言甚是,宋某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郑怀仁淡淡地说:“若依贫道建议,宋施主渴求养生延寿,或许只能另寻别处才行。”宋梦瑶一愣,说:“另寻别处?郑道长之意难道是让宋某离开曾家吗?”郑怀仁点了点头,说:“正是。宋施主离开曾家现有住处,在清为购买一块背山面水之地,单独修建一处场所,比如园林,便可达到‘断缘’的效果,从而最终实现养生延寿目的。当然,对普通人家而言,此举难于登天,而对富埒王侯的曾家来说,仅乃一件小事。”宋梦瑶似有所悟,喃喃地说:“看来宋某渴求养生延寿,真该好好考虑更换一下住处了。”

离开天和山,坐在肩舆里的宋梦瑶回想着郑怀仁刚才的言语,心情始终难以平静下来。到了曾家宅院门口,宋梦瑶下了肩舆,下意识地环视四周,东西南北均为高宅深院,所住之人,非富则贵,昼夜喧嚣,心随利往,魂绕财旁,片刻难息;又抬眼遥望远方,枯木高耸,枝干叶黄,生机全无,想着:“居住此地,任何人都无法真正做到‘断缘’,那我又去何处购买一块背山面水之地,单独修建养生延寿的场所呢?”

走进中堂,宋梦瑶看见曾德寿正和几位好友觥筹交错,无奈地摇摇头,叹了口气,对旁边一个奴仆说:“等宴席结束后,你速来告知我。”奴仆点头应允。

在房间里,宋梦瑶思忖一阵,仍无结果,失望之余,开始观察居住了三十年的宅院。这座只知吸纳世俗财富、却无助于养生延寿的宅院,此刻突然变得陌生起来。“宋施主离开曾家现有住处,在清为购买一块背山面水之地,单独修建一处场所,比如园林,便可达到‘断缘’的效果,从而最终实现养生延寿目的”,郑怀仁的话又在耳边响起。园林是一个好地方,楼台、亭阁、堂廊、馆榭、斋舫等,无一不是充满诗情画意,居于此处,修身养性,听雨赏花,时日一长,必然就会心平气和、阴阳协调,又何愁不能达到百岁之寿呢?

正寻思着,那个奴仆走进房间,叉手向前,恭敬地说:“老夫人,宴席已经结束,客人们都离去了。”宋梦瑶回到中堂,见曾德寿斜靠在座榻上,眼睛半睁半闭,似醉非醉,便走过去,说:“夫君又饮醉了?饮酒取乐,当以不伤身体为限。”曾德寿毫不在意地说:“好友相聚,欢快喜庆,美酒作陪,醉又何妨?”宋梦瑶说:“父行子效,和春、和培跟你一样,经常滥饮无度、不醉不休,长此以往,必将损耗身心。目前,蕙萸有孕在身,我再三叮嘱和培不可再饮酒,以免误伤胎气,和培这才勉强答应。夫君身体本就欠佳,还是少饮为好。”曾德寿不耐烦地挥挥手,说:“不碍事,我歇一歇便行了。”

宋梦瑶不满地说:“夫君,我跟你说正经事,你打起精神啊。”曾德寿睁开眼睛,说:“你要说什么正经事啊?”宋梦瑶认真地说:“今年秋季,和培将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依照自身才华,中榜或许并非难事。和培一旦科举中榜,成为进士,必将让曾家三代人夙愿得偿,到了那时,夫君岂不要饮得一醉方休啊?”

听到科举之事,曾德寿振作了一下精神,说:“和培一旦科举中榜,成为进士,乃曾家百年来的最大喜事,我即便饮醉了又有何妨?”宋梦瑶问:“夫君现在只考虑科举之事,就不考虑我们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吗?”曾德寿颇为诧异,清醒三分,问:“此话何意?难道和培科举之事跟我们以后过的日子有冲突吗?”宋梦瑶说:“夫君意识到没有,我们已是有孙子和孙女的人了,说明年龄越发渐老,身体越发变弱,疾病也将越发增多。老年之人最愿儿女常来陪伴,享受天伦之乐。可三个儿女中,和培才华超群,善解人意,如若科举中榜,定会带着蕙萸奔赴远地任职;和春、月竹虽在身旁,但二人的性格实在难如人意,和春自私狭隘、狡黠圆滑,月竹冷漠吝啬、刻薄刁蛮;和芸倒是温柔体贴、勤劳善良,但已嫁为人妻,不能经常回家;而夫君又交际甚广、应酬颇多;如此一来,我岂不是每日都会感到寂寞和凄凉,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啊?”曾德寿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说哪里话?就算和培奔赴远地、和芸不能经常回家,我却在你身旁,你怎会感到寂寞和凄凉啊?”

宋梦瑶说:“和培科举中榜离开清为,必然多年难回一趟,每次想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便感觉空荡荡的。夫君知道,我乃江南东道常州晋陵县人,也常思念家乡晋陵,嫁与夫君三十年,中途只回过两次晋陵。如今,江南繁盛,晋陵早非往昔可比,我已年近半百,不知今生还能否有机会回到晋陵,一睹江南美景?”曾德寿笑着说:“这有何难?等和培前往长安后,我便带你去晋陵尽情游玩,实现心愿。”宋梦瑶说:“在晋陵游玩的时日再长,也终会有离去之时,倘若以后再生思念,又当如何?”

曾德寿站起身,略一思索,说:“所言甚是。既然这样,那你将做何打算啊?”宋梦瑶说:“我早已成为曾家人,定然要以曾家之事为重,只是离开家乡多年,难免有些思恋。我有一个想法,不用离开曾家,也能一睹江南美景,不知能否说出?”曾德寿说:“你我夫妻多年,往日你提出要求后,我基本都能予以满足;此时你若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出便是。”宋梦瑶说:“和培在秋季就将前往长安,远离家乡清为,难免让我时时牵挂,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自己家乡晋陵的思恋。晋陵属于江南,风景优美,特别是其中的园林,更是令人流连忘返,山、水、花、草、木、石皆可为景,既能借景抒情,又能情景交融。池水较小,蕴含天地日月;块石不高,显现峰峦嶂岭。江南园林远近闻名,若能在清为寻觅一个清幽之处,仿照江南建造一座园林;这样即便不到江南,也能日日一睹江南美景,满足我的思乡之情。”曾德寿恍然大悟,说:“原来你是想让我在清为建造一座江南园林?建造一座江南园林,绝非轻而易举之事,所耗钱财异常惊人,容我仔细考虑一番,方可做出妥善决定。”宋梦瑶点了点头,说:“那是当然。目前头等大事便是和培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等考试结果出来后,夫君再慢慢考虑此事也不迟。”

过了几日,宋梦瑶收到家乡晋陵县妹妹宋梦菲寄来的一封书信,说过一段时日,将和妹夫、儿女一起前往清为,看望多年未见的姊姊、姊夫一家人。宋梦瑶大喜,急忙提笔回了一封书信,嘱咐妹妹来清为时,定要带上一幅江南园林图,切勿忘记。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