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6章游览园林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过了两日,史祯言从陶府回到家里,看见正和史之啸聊天的陈文竹,甚感欢喜。陈文竹说,曾家的曾老夫人今日邀请史祯言去博水园一叙。史祯言颇觉意外,没想到事情竟如此顺利,便跟着陈文竹前往博水园。

约一个时辰后,二人走到位于天和山不远处的博水园朝西北方向的大门口。门口奴仆知道此事,遂请二人进入。刚走进葫芦状大门时,史祯言便发现前面矗立着一块巨大石壁,上面镌刻着数百字的《博水园赋》,认真看去,原来是:

乾坤运转,李唐肇始;日月辉映,太平讴颂。尊道扬善护佑黎庶,贵德抑恶拱治社稷。长安公卿纵奢恣欲,清为布衣怀素抱朴。天和山孕贤灵,博水园出鲐背。博寓通晓之意,虽读万卷犹少识;水是上善之华,却利万物而不争。身居其内,足不出户知天下事;神安其中,目不窥牖悉人间理。逍遥何以增烦恼,郁闷自会减康宁。

霞染晴空,东南西北旭光相照;暖熏影晷,春夏秋冬郁馥紧随。草木葳蕤疏影摇荡,山石嶙峋惠风穿梭。回环曲折,一汪清池贯穿两边;挺拔矗立,数排梧桐围聚四方。松柏耸峙而浮云低,杨柳摇曳而连岸荫。蝴蝶齐飞尽沐新曦,鸳鸯同游畅享缓流。行有惬意兮,牡丹含羞待良友;闻乃悦声兮,喜鹊扇翅唤高朋。凌晨依栏寻幽览胜,薄暮入阁舒情释怀。

守静池除尘祛垢,含德泉涤污濯秽。知悟室排忧解惑,畅玄堂谈奥论义。听雨窗旁,雨落荷叶魂迷醉;赏雪亭里,雪飘屋檐心淡然。修性斋彰显警世路,养生墙昭示延寿法。迎泰观含仙气,玄武镇守无邪恶;朝仙舫集雅趣,鸿儒倾吐有箴诫。竹绕鸣翠院,荷塘铺碧鱼嬉戏;琴润寻芳轩,田圃展绿花溢香。

妇孺皆知,阴阳交合命乃育成;官贾同悟,形神耗损魄必殒没。驱疾逐患,鳏寡耕樵谁能幸免;盼祥祈瑞,王孙显宦均也钟情。叹今士兮求名索利,觊望佩紫怀黄;慨古杰兮明志向远,躬身采菊种瓜。名利客,心为物役失平衡;志远者,情使境谧得欢乐。积学无涯,览阅古今勤奋作伴;求寿有方,调节筋骨健硕为伍。

彭祖寡欲,长留八百岁青史扬名;炀帝贪功,短存十四年南竹遗臭。伍子胥逃难出关口,半宿急白头;孙思邈从医弃爵位,千方恩后嗣。史鉴如炬,洞晓我命在我不在天;世事若镜,澄察寒松傲寒不傲荒。富贫原由转化,岂让钱财殚精竭虑;喜怒本可掌控,怎任怨愤伤身害体。莫叹桑榆只剩残景,闲来抱子弄孙;应咏阳晖遍洒胜地,忙去赏花观鱼。

鹤龄非隔远涯,琼楼未悬绝壁。木生毫末,或达十年成栋梁;河汇涓流,确拥百载变沧海。迷恋桑梓,承星履草耕田播种;珍惜嫡亲,扇枕温席敬老怜幼。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繁华烟散,唯剩苍茫惨白空追忆;鼎盛尘消,仅呈寂寥枯黄徒怅惋。波涛翻腾,淘尽沙石终涌金;境遇起伏,历竭坎坷定遇安。

史祯言细细观赏,频频颔首,连连赞叹:“此赋不但意境开阔、言辞酣畅,而且洞穿人生、领悟世事,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也!”完毕,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便问:“此赋没有留下撰写者的姓名及撰写时的年月,不知何故?”陈文竹笑着说:“此赋是曾老夫人亲自所写,至于所写年月,我也不太清楚;只是听曾家人说过,凡赞颂博水园的诗文辞赋,都勿需留下撰写者的姓名及撰写时的年月,以免后人仅牢记撰写者而淡忘博水园。”停了片刻,又说:“曾老夫人正在畅玄堂等着史大才子呢。”史祯言心想:“曾老夫人见到我后,会怎样对待呢?”忙说:“那我们赶快进去吧。”

走到畅玄堂门口,史祯言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传出来:“史大才子今日光临博水园,让老身颇感欣喜啊!老身久闻史大才子之名,也早想亲眼一睹尊荣了。”史祯言急忙大步迈进去,循声一看,只见一位气色红润、满头银丝、精神抖擞的老妪站在前面,正满脸笑容地看着自己;立即叉手向前,谦卑地说:“曾老夫人在上,鄙人史祯言有礼了。”宋梦瑶笑着说:“史大才子勿用客气。早听人说,史大才子希望能亲眼见见老身,可惜很久未能如愿。老身闻后,也萌发了想亲眼见见史大才子的念头,只是手脚略有不便,难以离开博水园,心里甚觉失落。此时,你我终于相见,当是得偿所愿,应一起开心才是啊!”

史祯言说:“曾老夫人所言甚是。鄙人来清为不足一年,却早已听闻曾老夫人的美名,甚为仰慕,今日终于得见一面,实乃幸运不已啊!”宋梦瑶笑着说:“史大才子过奖。老身久闻史大才子之名,也是恨相知晚。”抬手一伸,说:“史大才子请坐!”史祯言说:“曾老夫人站着,鄙人不敢坐。”宋梦瑶说:“好,老身和史大才子同时落座。”二人一起坐下,陈文竹也在旁边坐下。婢女给三人献上香茶。

宋梦瑶饮了一口香茶,说:“老身第一次是听小女和芸提到史大才子的美名,说史大才子乃河北道冀州的举人,才华非凡,数月前因躲避战火,携家人来到清为定居,在忠安街卖字画谋生,还说史大才子的字画属一流之作,故先后买下四幅;又听和芸说,史大才子刚看见芸馨楼时,便断定书写‘芸馨楼’三个字之人绝非等闲之辈,后来经过打听,方知乃曾家一位已故才子所题,故而渴求早日到曾家登门拜访。其实,曾家对天下才子特别敬佩,因而博水园敞开大门,热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有才之人。史大才子今日已进入博水园,老身希望以后能经常前来游玩。老身对养生和诗画等略懂一点,可跟史大才子在此方面相互探讨。”史祯言说:“曾老夫人数十年养生求寿,早已闻名于世;写诗绘画也是成就斐然,人人皆知。这些都令鄙人钦佩不已,还望曾老夫人多多赐教啊!”宋梦瑶轻轻地摆摆手,说:“赐教不敢当。若论养生,老身倒有一些体会,但这也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

史祯言说:“养生乃养护生命之意,所涉范围甚广。鄙人喜爱养生,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三子身体所想。三子年仅十二岁,经常患病,缺乏一般孩童应有的朝气,长此以往,很令人担忧啊。”宋梦瑶说:“孩童正处身心发育阶段,倘若经常患病,必将影响终生,需要及时改变才行。老身不才,年少时也几乎病不离身,因而能理解史大才子的心情。可惜老身已是年近九旬之人,对孩童如何防病之事并不精通,而曾家的孩童也较少患病,无法给史大才子提供满意答案,还请多多谅解。”史祯言早有心里准备,并不失望,说:“曾老夫人多年养生求寿,取得明显效果,清为妇孺皆知,鄙人若能学习一二,或许会对家人的身体有所帮助。”

宋梦瑶略一思索,说:“养生求寿,涉及诸多内容,纷繁复杂,其中一项,就是‘求寿者不轻易谈寿’,即越随着年龄的增加,求寿者越不会主动提及自己的寿命,更不会夸耀自己已经长寿,如此才能保持必要的平和心态。老身深知平和心态的重要性,故而早早制定禁忌:未达百岁,勿言长寿;还请史大才子谅解。”来此之前,史祯言猜测,宋梦瑶注重养生求寿,兴许会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见面之后客套几句,便要聊个不停,孰料刚一说到此事,就被婉言拒绝了,一时之间,感到有些尴尬,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史祯言知道,跟身处豪门的人一起聊天,自己并无太多经历,当然此行目的,也并不是来听宋梦瑶传授养生求寿的方法和经验,而是以此为切入点,逐渐引出有关虚谷真人的话题,最终请宋梦瑶相助,使自己能顺利拜见虚谷真人。

犹豫片刻,始终觉得拘谨的史祯言不想再这样下去,决定直接提及此行目的,以看效果怎样,倘若彻底失望,将来远离曾家即可,便说:“鄙人来清为近一年,感觉此处人杰地灵,确实是一块罕见的风水宝地,非常喜欢。自从河北道冀州逃难以来,一路之上,鄙人和家人历经千难万险,个中痛苦滋味,实在无法言说。记得刚熬过逃难后的第一个寒冷冬季、迎来暖和春季时,没想到,有一日,鄙人三子突然身患重病,周围无药可治,命悬一线,幸亏停留之处附近山上有座玄清观,里面道士及时伸手相救,方才脱离险境。鄙人感激之余,立下誓言:日后无论迁到何地,一旦生活安顿下来,定去当地道观献香敬神,拜见高道,研修道经,参悟道教。如今,鄙人去过天和山宫观献香敬神,空闲之时研修道经、参悟道教,也算认真履行誓言。遗憾的是,唯有拜见高道之事,至今仍然毫无结果,为此,鄙人经常寝食难安,也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这个心愿啊!”说完,重重地叹了口气。

宋梦瑶点了点头,说:“对于史大才子的心愿,在一个月前,老身就已从两个孙女婿嘴里听说了。清为乃是四方高道云集之地,名扬整个大唐。这些高道大多在天和山修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九十高龄的虚谷真人。史大才子或许只想拜见虚谷真人,而对其他高道兴趣较低,故此一直心有不甘罢了。”史祯言说:“曾老夫人所言甚是。鄙人曾听启真宫一名道长说,虚谷真人为了养生求寿,早已闭门谢客,不再接待任何拜见之人。道长还说,拜见之人若对《道德经》有自身独特见解,便能和虚谷真人交流一番,否则今生今世都难以见到;而虚谷真人精研《道德经》数十载,大唐境内无人可以超越。鄙人笨拙,读过多遍《道德经》,也难有独特见解。后来,鄙人又听人说,曾老夫人和虚谷真人交情深厚,当前正在相互比寿,若能找她求助,应该还有希望。因此,鄙人今日来到博水园,非为别事,只恳请曾老夫人能不吝相助,让鄙人实现拜见高道虚谷真人的心愿。曾老夫人若能相助,鄙人真正感恩不尽。”接着,站起身,恭敬地叉手弯腰。宋梦瑶忙站起身相扶,说:“史大才子勿要如此。实不相瞒,老身今日特意邀请史大才子来博水园一叙,目的就是帮助史大才子实现拜见虚谷真人的心愿啊!”史祯言大吃一惊,说:“难道曾老夫人……”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