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7章管教小虎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从郑家宅院回到自家小院,史祯言在庆幸终于见到芸楼馨老主人曾和芸的同时,也为一家人的栖息之地深感惭愧。郑家宅院宽庭阔堂、雕梁画栋,处处彰显富贵高雅,自家小院漏屋破墙、旧案裂凳,样样暴露寒酸简陋。想到这些,史祯言不禁长叹一声:“唉,我史祯言一生饱读诗书,未料却落得今日这般命运!”旁边做着针黹活儿的魏媛锦说:“夫君见到了芸馨楼老主人,还受赠一方名砚,以后也可再去认识曾家才子,理应高兴才是,为何如此忧愁和烦恼啊?”

史祯言说:“小君有所不知,郑家人非常文雅、好客,能跟这些人相识,是我史祯言的荣耀。常言道,‘礼尚往来’,郑夫人邀请我常去郑家,我也邀请郑家人来家里作客,他们答应了。此地状况颇为糟糕,我担心郑家人来了一次或许就不会来第二次,你让我的心里如何好受啊?”魏媛锦说:“此地原本是耕农樊宝阳的住处,只因全家皆不在人世,我们一家四人方才住了进来。耕农平时劳作之物除了饱食暖衣外,剩余较少,加上大多无甚文化,也就不会布置居住之所,夫君何必在意呢。”史祯言说:“小君所说,我何尝不知。我们以前在河北道冀州时,所住房屋只比此地略大一些,无论是厅堂还是寝房均散发书香之气,书斋更是一案一椅含儒雅、半香半茗吐仙气。四周邻居也是懂诗画、擅歌舞之人,和他们在一起时,我可敞开心扉、直抒胸臆。哪像现在刚了解一些才子情况,就发现我差之甚远,使我的心里难免有卑小之感。”

魏媛锦说:“你说的才子是指郑家、曾家、许家,他们全都家境殷实,即便本地也很少有家族能跟其相比,何况远从河北逃难而来的我们呢?我们经历战乱,多年颠沛流离,能有如今的太平生活实属来之不易,怎可跟大富大贵之家相比呢?我们当务之急是将啸儿、承儿好好抚养成人,不然怎么对得起罹难的母亲、浩儿和娟儿。特别是浩儿和娟儿,小小年纪便已永诀人世,连尸体都未见到。每次一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如刀割般难受,晚上睡觉也经常梦见浩儿和娟儿,哪还有心思跟别人比长较短。”放下针黹活儿,禁不住低头哽咽起来。

史祯言慌忙上前抱住魏媛锦的肩膀,说:“小君勿要伤心,我仅是说说而已,你我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也知道我并非贪恋富贵之人。今日从郑家回来有此感慨,是因为我们如今的生活环境跟以前相比差距太大,担心不利于啸儿和承儿的顺利成长。我想方设法去结识一些文人才子,一则自己喜爱,顺便也能为啸儿和承儿创造一些条件,使二人以后多与有文化、有素养之人接触,增加见识,开阔眼界;二则也希望这些人能为我讲解《道德经》,以便我早日见到虚谷真人,履行多年前立下的誓言。”

魏媛锦埋怨说:“这几个月,你一从街上卖了字画回来,不是埋头阅读《道德经》,就是外出拜访文人才子,对啸儿和承儿也少有关心。啸儿和承儿读书遇到不明白之处,便过来问我。我在儿时也读过四书五经等,懂些老庄之学、孔孟之道,但是理解肤浅,远不及你,对他们的疑惑难以解释圆满。另外,他们身体很差,时常生病,长期下去必会不利成长。你今日已见到了郑夫人,也得知了曾家和许家的情况,以后想去相见,也不再是难事,不如就暂时往后推一推,多花些时日辅导啸儿和承儿;学习之余,再带他们多活动一下身体,这样才能尽到为父之责。”史祯言说:“小君所说甚是,我当谨记在心。”

此后,史祯言从街上回到家里,便尽心尽力给史之啸和史之承传业授道,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针对史之啸喜欢历史的特点,史祯言让他先认真阅读《史记》的一小部分章节,若遇见生僻字,跳过即可,不用在意;之后,再讲解里面的内容,寓情于理,融理于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使他慢慢地理解和掌握。有时,史祯言让史之啸主动分析《史记》的重要人物和相关事件的前因后果、成败得失等,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平素沉默寡言的史之啸只要一说起《史记》就滔滔不绝,仿佛变成另外一人,连魏媛锦在旁边都听得目瞪口呆。年龄最小的史之承则每日勤练字画,水平渐高,并开始显露出自己的风格。

学习时辰长了,史祯言就带两儿在院外的空地伸手屈腿、抬臂弯腰,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或围着附近不远的一条小溪边跑上一阵。每逢晴朗天气,史祯言一家四人又徒步从家里走向距离较远的天和山。由于两儿体质虚弱,走到山脚时已是气喘吁吁,加上魏媛锦也非强壮之身,故四人只得停下休息,无法继续前行。为了鼓励两儿尽快增强体质,第一次走到山脚时,史祯言就在休息处旁的树上做了标记,表明四人在此停止不前。过了几日,第二次走到山脚时,史祯言就带他们向山上前行约五十丈后休息,然后又在旁边树上做了标记;以后每隔几日上山均比上次多前行约五十丈后再做标记。不到两个月,一家四人的身体比以前结实许多,同时还提高了登山的趣味。当然,史祯言也清楚,一家四人要想走到碧云宫,像这样的速度还不知要耗费多少个月。

看着两儿好学上进,体质也越发得到增强,史祯言和魏媛锦逐渐放下心来。一家四人恢复了多年前在河北道冀州时的生活状态。定居清为半年多来,没有见到一个文人才子,史祯言难免怅然若失,夜晚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眠,脑海里经常回忆着上次在郑家了解的许家世代乃门阀士族、曾家几代为庶族地主,双方是世交的情况,并且感慨不已。回想曹魏两晋期间,门阀士族在政治上拥有高官厚禄,经济上占有农田山泽,婚姻上讲究门当户对,全力排斥社会中的其他群体,尤其跟出身低微的寒门庶族老死不相往来,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何等的优越和荣耀啊!然而,岁月无情,江山变迁,风水循环,到了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选拔优秀人才,扩大政权基础,均大兴科举制度,使得地位低下的庶族地主能通过考试步入仕途,逐渐摧垮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九品中正制”。门阀士族日渐衰微,寒门庶族不断崛起,两族的关系也变得比以前缓和许多,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相互频繁接触的现象。史祯言明白,这一切都是强弱无定、否极泰来的历史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渺小的个人和家族除了顺从外,别无其他选择。

道理固然简单,但许家和曾家的背景依旧让史祯言顾虑重重,陷入了尴尬境地。本来郑家已是富贵之家,自己尚有卑小之感,害怕跟他们的往来难以持久,何况又得知财富远远超过郑家的许家和曾家在清为的地位无人可比时,心中更是不由自主地生出敬畏之情,担忧两家都如天和山山顶的碧云宫一样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才子出自豪门,这是过去几十年来极少遇见的;每次想起此事,史祯言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助和茫然。

没有见到一个文人才子,一家人的生活如常进行。由于长期缺乏精神慰藉,史祯言心里难免空荡荡的,时不时唉声叹气一番。善解人意的魏媛锦劝道:“这样吧,你现在先跟左邻右舍多接触接触,跟他们关系搞好了,以后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才愿意帮助我们。通过他们或者他们的亲戚朋友,说不定还能真正了解许家和曾家的才子的为人;如果事实真如郑夫人所说曾家世代都很好客的话,你也不妨直接去曾家拜访。这样一来,既和左邻右舍建立了感情,又轻轻松松结识了才子,何乐而不为呢?”

听得句句在理,又想到一家人的处境,史祯言无奈之下,也改变了对左邻右舍的态度,空闲时分不是去这家走走,就是去那家看看,尽力帮助他们。张家老人庆寿,史祯言画好一幅青松图送去,祝贺寿比南山;赵家新屋落成,史祯言写好一句吉祥语献上,恭贺紫微指栋;王家小孩识字不明,史祯言耐心讲解,直到对方清楚为止。时日一长,左邻右舍均被史祯言的这种行为所感动,纷纷传颂,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环马乡很多乡民都知道此处有一个从河北避难而来的举人史祯言,不但才华出众、性情温和,而且品德高尚、乐于助人。史祯言一家四人在周围邻居中的印象越来越好。

这一日,史祯言正在自家小院给两儿讲解《史记》,刚分析到越王勾践世家的内容时,忽然听到小院外面传来脚步声,一抬头,看见邻居牛庆海正走到门口。牛庆海三十九岁,中等身材,方脸宽额,皮肤黝黑,住在离史祯言小院左边不远的地方;此时右手拿着一根锄头,裤子卷至膝盖,肮脏的脚上穿着一双破旧而沾满泥土的的蒲子履,胆怯而拘谨地站在门口,不敢走进院内。此等模样,使史祯言颇为不悦,又无法发作,刚要询问,只听正在摘院内竹架上吊着的黄瓜的魏媛锦说:“哟,是牛郎君呀,快请进来。”

牛庆海露着憨厚笑容,说:“不了,魏娘子,我是来找史大才子的。”魏媛锦笑着说:“我丈夫仅仅是写点诗、绘点画而已,称不上大才子。你找他有事吗?”牛庆海说:“是这样,我那个九岁儿子小虎可顽皮了,整日只知道贪玩好耍,不认真读书;我自己没什么文化,不能给他讲道理,就只有打他、骂他,可他一点都不怕,我都快急死了。我有个妹妹,她儿子比小虎小一岁,可聪明了,诗背得多,字也写得好。我听别人说史大才子帮了王家小孩识字,也想、想请史大才子帮我去管教管教小虎;不知史大才子愿不愿意啊?”说完,眼巴巴地看着史祯言,等待答复。

魏媛锦说:“这有何难,我丈夫最爱帮助别人了,不过管教倒说不上,教你儿子识几个字还是可以的。夫君,你现在就跟牛郎君去他家里看看吧。”史祯言心里嘀咕着:“请我去你家,你至少也应该把脚洗干净,穿上一双干净的履嘛;这个样子来请我,一点礼貌都没有。”嘴上却说:“那好,我去你家,先看看你儿子再说。”说完,站起身。牛庆海高兴地说:“麻烦史大才子了,谢谢史大才子了。”

跟着牛庆海走到他家小院门口,史祯言看见不远处有几个八、九岁的孩童正嘻笑打闹,其中一个虎头虎脑的孩童把另一个孩童推倒在地,嘴里还嚷嚷着说:“你敢背后踢我,看我怎么收拾你。”倒地的孩童随即爬起来,也毫不示弱地说:“谁让你刚才骂我。”虎头虎脑的孩童说:“我刚才没有骂你,是你自己的耳朵有毛病听错了。”倒地的孩童说:“你的耳朵才有毛病呢。我听得清清楚楚,就是你骂的。”虎头虎脑的孩童说:“不是我骂的。”倒地的孩童说:“就是你骂的。”两个孩童互不相让,边骂边推对方,其他孩童则幸灾乐祸地围观起哄。牛庆海指着虎头虎脑的孩童,对史祯言说:“史大才子,你看,那个就是小虎,不爱读书,整日光知道和那群孩童打闹。小虎——,回家了!”牛小虎听见父亲喊声,对倒地的孩童说:“今日就饶了你,改日我再找你算帐。”说完,朝小院门口跑来。

牛小虎到了门口。牛庆海指着史祯言,说:“小虎,这位是史大才子,住在前面,今日阿耶把他请来,就是让他好好管教你;来,快叫老师。”牛小虎顽皮地扮了个鬼脸,故意变腔变调地说:“老——师!”气得牛庆海抬起右手就要扇过去。史祯言急忙用手挡住,说:“孩童嘛,活泼乃天性,不必生气。”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