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 69 章 第 69 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皇上哪里知道群臣的小心思?满朝的臣工一起答应放脚,尽可能地放脚,皇上满意,自觉圆满地完成今天的大朝会,下朝回来乾清宫,用膳。

看看时间,带上昨天买回来的礼物,去孝顺祖母和亲娘。

皇宫的后苑里,百花打着花骨朵、古木参天,藤萝海棠迎风招展。皇上和太皇太后、皇太后承诺:“祖母和娘穿蓝色的衣服好看,人都说女子穿红,男子蓝绿,这不全对。”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叫他郑重的小样儿乐呵。皇太后笑问:“皇帝说说,为何突然提出来,穿蓝色的裙子?”

皇上特有诚意:“祖母、娘,朱载垣今天出门,看到北京城的蓝天,好蓝好蓝。有一个小姐姐挎着花篮卖花,是蓝天下最美好的风景,女子比男子更应该穿蓝。”

!!!

好吧。合计着,女子自以为男子喜欢红色,还是错了?应该穿蓝色?

太皇太后更是乐呵:“祖母就不穿了,你娘穿就好。告诉祖母,昨儿还有什么趣事儿?多少人夸我们皇帝的衣裳好看?”

皇上小胸膛一挺:“祖母,娘,朱载垣好看。桃红色和孔雀色都好看,你们也穿。”

祖母,亲娘一起笑。

太皇太后一直一身弘治年间的大红罗裙。皇太后则是觉得,桃红色,实在不是她的年龄。孔雀色看着舒服眼睛,和蓝天一样深邃,却又和蓝天一样温柔治愈,暖暖的包容。很难调配出来,调配出来做成料子,更挑人,真不是她不想穿。

“皇帝年龄小,指挥使长得好看,那桃红,粉紫,粉孔雀蓝,粉孔雀紫……不是一般人能穿的。那要不人都说,全大明就一个指挥使?全大明也只有皇帝一个,这么好看的小孩子?”

“娘,全大明只有一个朱载垣的娘,娘穿什么都好看。”

“哎呦呦~~~”可把皇太后喜坏了。太皇太后也忍禁不住:“我们皇帝,将来啊,和你爹一样嘴巴好。”

皇上词严义正:“祖母,朱载垣和爹一样说实话,不是甜言蜜语。”

“好好。大实话~~~”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乐得直笑,欣赏完皇上从宫外买来的小礼物,看看时辰,催皇上回去乾清宫午休。皇上离开后,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对视一眼,因为皇上对指挥使的依赖,又想起魏国公临走之前的说法,一起叹气。

皇上和他爹一样,都拿徐景珩当标准,将来……可怎么办?

皇太后稳稳心神,正要安慰太皇太后,一抬头,看到太皇太后空茫茫一片,没有焦距的目光,更是着急。

“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的目光缓缓落到她身上,似乎是喃喃自语。

“都说人在小的时候,最好不要见到太好的物事,会移了性情。也最好不要见到太好的人,会苦一生。可要我说啊,人不管什么时候,能有机缘看到太好的物事和人,都是福气。”

“……太皇太后,消息已经传出来了,皇上要大明女子放脚。大明女子裹脚,那是太~祖皇帝的祖制。”

“……一百五十年了。中原的女子,不是天生的就裹脚,曾经也上过战场。你要担心这个,不如担心皇帝将来真喜欢大脚女子,会骑马的,你哪里去给选?”

“太皇太后,这可吓住儿媳。儿媳待会儿就召见命妇们。”

凡事儿子第一,儿子娶媳妇是第二大事。皇太后果然不再顾忌祖制不祖制,生怕儿子将来和指挥使一样娶不着媳妇。

皇太后自去忙乎,太皇太后去念佛,在乾清宫寝殿睡得甜甜。内阁六部九卿,反正就感觉六年来就没有轻松的时候,根据皇上的命令,赶紧地管束京畿几大商家,安排下去女子放脚事宜……

重点:轮班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南匠每名月出银七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四钱。

诏书颁布,举国震动。

此举,对大明的改变太大,大过如今所有大明人的想象。

大明匠户,世代祖传。应役时“每日绝早入局”,在官吏监督下造作“抵暮方散”,辛苦受气。其中有一部分生活艰难,衣食不给,常常发生质典子女之事。

更有负责管理的各级官吏,巧立名目、捕风捉影地蚕食匠户。

可匠人关系国家利器。古话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匠人的最终归宿是受到朝廷认可。

如今朝廷雇佣匠人,匠银降低两文,轮班匠实际名存实亡,身隶匠籍者自由从事工、商业,人身束缚大为削弱。

恰好又逢大明铺桥修路,各种大建设,湖广开办工科学院……大明的匠人们焕发一身热血,不光民间手工业大发展,大明的各项技艺,都迎来创造性的大变革。

民间的老百姓没想到,他们的皇上一番折腾,最后,最大的好处给了工匠。大明的匠人哭着喊着给皇上磕头,即使工部的匠人们,都一蹦三尺高,又哭又叫的,忒疯狂。

匠人们高兴,家家户户都有匠人亲友,都高兴。三月三上巳节,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皇上也一样。

皇上于天蒙蒙亮的卯时,领着文武百官出来正阳门,在天坛的御河边修禊,整个北京城各条大街,冠盖相属、壶榼沓陈、士女倾城而出、华饰异香、歌管剧戏、杂逞所长……

大明人节日多,整个冬春几乎都是节日,二月春耕,三月游玩,大明人,男女老少,三两成群,到水边沐浴清洁去掉疾病、不祥的“祓禊”,男男女女靓装丽服,膜拜东郊,郊游西山。蹴鞠社团,斗鸡社团,斗鸟社团……比赛打的火热,赌斗也是火热……

临水宴宾、焚香踏青,看运气……一年中难得的几天,合法赌斗的日子,男女老少热情高涨,皇上也手痒心痒。

皇上忙乎完仪式,任由一帮子老头子领着年轻官员喝酒弹唱,给侍卫们也都放了假,自个儿跑来找徐景珩,胖胳膊挥舞,气势那个叫磅礴浩瀚。

“徐景珩,文老先生,去祓禊!游玩整个西山的湖泊!”

徐景珩笑:“听闻河边起风,十丈红尘飞扬。”

文老先生也笑:“北京城是蟠桃宫,大明人飘飘然欲仙也。”

皇上骄傲,一眼看到桌子上的酒壶,凑近闻一闻,果然徐景珩和文老先生,都喝了五六分醉,皇上一只手拉着一个酒鬼起身:“出去玩,一起出去玩。”

文老先生身形一晃:“皇上,人家少年郎和柳色争春,小姑娘和百花斗艳,吾等出去做什么?”

自恋且精怪·皇上:“吾等不用争,不用斗,本就是柳色年年、花儿艳。”

!!!

噗嗤!咯咯咯!原来是红衣侠抱着孩子,一起笑皇上的“自信”。

徐景珩眨眨眼睛,慢吞吞地站直身体。文老先生叫皇上的回答也醒酒几分,小胖娃娃伸胳膊要抱抱,红衣侠笑容灿烂:“一起出去看看。我们皇上是大明最美的一朵牡丹花,可不能学了你们两个。”

皇上抱着小胖娃娃,更理直气壮。文老先生没法子,徐景珩也宠着皇上,好吧,一个宅子的人都出去玩耍。

一对儿少年男女,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堤坝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何等浪漫的境界;

善男信女们云集陵道观寺庙,朝拜人祖,庙会里更是人挤人、人挨人;

几位公主郡主搭建的彩棚彩幔里头,仕女云集,猜拳行令、诗词歌赋,喝起酒来不输给男儿……

皇上摇头晃脑:“绿柳朱轮走钿车,举目繁华啊。”

文老先生看这北京城,和皇上一样大气饱满的人间烟火气,提起酒葫芦用一口酒,问皇上:“小公子知道,为什么‘酒色财气’,酒排在第一?”

皇上最近正好看到这一段故事,当即显摆:“文人求道,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佛家修行,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贤臣心胸,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帝王格局,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文老先生朗声大笑:“对也不对。小公子说的,只是皮相。”

六岁的皇上抓耳挠腮,小胖娃娃在红衣侠的怀里喊“锅锅锅锅”,皇上就更有压力。皇上带着一群人来到一个湖边,搭帐篷,面对湖光山色、醒着醉着都喧哗闹腾的人群,不满足于洗手洗脚真下水扑腾的大小孩子……一颗心就更不定。

皇上也想去玩,但又不甘心想不通文老先生的问题。徐景珩和文老先生悠哉哉地,脱鞋下河,还用木叉子叉几条鱼上来,红衣侠抱着胖娃娃去祓禊,皇上自觉学着杀鱼、烤鱼……

从来“远包厨”·皇上折腾的满头大汗,满脸黑灰,最后来一个取巧,一看外面变焦黄了,用内力烤熟里面,引得徐景珩和文老先生都笑得倒仰。

文老先生实在是觉得皇上太可爱,徐景珩接过来皇上烤好的鱼,用一口,也觉得皇上太可爱。

皇上鼓着腮帮子不服气:“下次可以烤得更好。”

文老先生乐不可支:“皇上,都说闯江湖快意恩仇,谁知道夜宿荒山野岭,甚至是坟堆的豪情?也没人知道英雄饿肚子变卖宝剑的潇洒,更不知道因为没银子,被相好的女子赶下床的风流……”

皇上:“???”皇上才不相信:“小公子会赚银子。小公子不怕鬼。”文老先生就更能笑,笑着笑着,突然也对皇上的长大有了期待,赶紧告诫自己,不能被徐景珩传染。

徐景珩牵着皇上的手,去湖边洗脸洗手,面对气鼓鼓仿若小青蛙的小孩子,也是笑:“今儿我们玩一个不同的。不光是游水,还憋气。人多,去帐篷里穿鱼靠。”

皇上眼睛一亮,跑回去帐篷,脱衣服,果然徐景珩准备的充分。鲨鱼皮做的鱼靠,表面光滑且保暖,连体带头盔,罩住整个头部,还有工部新研究出来的玻璃做眼罩,口衔锡制的空心长管,长管两头都是喇叭口,一头罩住口鼻,另一头露出水面……

皇上穿上身就无比惊喜——有了这个,可以不用冒出水面换气,还可以潜入更深的地方。

他兴致勃勃,一个猛子跳到湖里,这湖□□,三月里还是冷的,可是穿着鱼靠热热的,跟不在水里一般,下到一丈深的地方,也没有压力,这才注意到,那个空心长管上还有个小气泵……皇上对于工部的新发明,非常、非常、非常……喜欢。

按住气泵开关,深呼吸,每一口都吸到不能再吸,再呼到不能再呼,整个过程平静匀速,大脑微有眩晕、困倦,恢复正常,开始闭气……饶是皇上如今功力非常,几次悟道,也只能憋半刻。

脑袋又开始晕,皇上伸手打开气泵,空气进来,胸腔中内压突然增大,立即控制自己的呼吸,呼出气逐步少许、有节制地从声门中挤出,忍不住在喉咙发出“嗨、嗨”的呼气……

就感觉,自己的颈部、胸部、腹部全部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无缝钢管一样硬实,坚实的气息流通全身经脉,冲出水面摘下头盔,猛地长啸,声音高亢无杂质、干净明澈、悠远辽阔。

原来练习唱戏、长啸、唱曲子,最需要练习憋气。皇上有了兴趣,戴上头盔又下到水里,憋气、长啸、憋气、长啸……搅合的整个湖泊周围的人,都跟着鬼哭狼嚎。

文老先生用一口酒,分析皇上每一次长啸的变化,眼睛一眯:“猜一猜,小公子还需要有几次?”

红衣侠喂小胖娃娃用蛋羹,直接回答:“五次。”

徐景珩目光注视水面的波纹:“六次。”

文老先生奇怪:“徐景珩你居然对皇上没有信心?我们来打赌。就赌你的那坛金华酒。”

红衣侠:“再加一坛麻姑酒。”

徐景珩:“好。输了如何?”

“送小公子一个酒葫芦。”文老先生一咬牙。

“送小公子一身千丝甲。”红衣侠也大方。

替好友心头肉疼·徐景珩:“……且看。”

“看”字一落,徐景珩、文老先生、红衣侠,一起关注水面,小胖娃娃都感受到众人的动静,乖乖的吃蛋羹。

此时此刻水面下的皇上,已经憋气长啸不下十次,恶心、想吐、头晕……模糊感知到技巧所在,坚持再坚持,外界的一切都没有关注。脑袋里一片空白,就知道机械地重复憋气、长啸,憋气长啸,待岸上的人数到第五次,两个激动,一个更激动的时候……

皇上醍醐灌顶、若有所悟,哪知道,一声尖叫破空而来,皇上的领悟被打断,人直直地躺在水面上;文老先生一个飞跃就要抓人;红衣侠袖子里的飞刀激射而出……唯有徐景珩依旧注视皇上的动静。

一道青色身影拦住尖叫之人的去路,居然是青衫客。文老先生退回来,看着皇上。红衣侠停止喂蛋羹,也看着皇上。

皇上死鱼一般躺在湖水上,湖水蓝中带绿,随风荡起波纹,他是浑身疲倦,暴躁的要杀人。可是皇上不能就这般结束啊。皇上感受到岸上三个人的目光,鼓励、期待、信任,皇上又有了动力。

深呼吸放松自己,放空自己,过滤掉那声尖叫,找回刚刚的状态,重新开始,这一次,皇上再从水中出来,摘下头长啸,稚气自然、任诞旷达,恍若这五彩斑斓的春天一般,撕裂一切垢染和死气,成就一切美好和生机。

岸上的三个人都笑出来,身上的紧张担忧都放下。

皇上闻数百步、发口成音、因歌随吟、役心御气。长啸完之后兴冲冲地上岸:“徐景珩,文老先生,红姨,我懂了。”

徐景珩笑容灿烂。

文老先生笑了一半儿,肉疼心疼。

红衣侠笑了一半儿,肉疼心疼。

皇上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好生奇怪。进来帐篷脱下去鱼靠,用内力烘干几缕湿掉的头发,穿好衣服一出来——皇上为了今儿活动方便,穿了一身银红的上衣,天蓝色的裤子,整个人就跟一颗小禾苗一般鲜活。很多仰慕长啸而来的男女老少,一见到就夸个不停。

其中还有一些皇上的臣工,皇上暗暗一瞪眼,继续保持矜持的微笑,谦虚地回答,一点儿有不藏私,奈何听到的人都不相信,都只顾着夸他,皇上也不计较。人群散去,皇上一眼看到青衫客叔叔,拎着一个小姑娘到来,大大的惊喜。

“青衫客叔叔好。”皇上扑到青衫客叔叔的怀里,笑容大大的热情。青衫客抱着皇上一个飞飞,豪迈大笑。

青衫客回来,绯衣门主没有回来。人太多,皇上也没多问。晚上回来宅子,才知道事情经过。

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就是那天皇上逛街遇到的小姐姐,皇上还夸来着,结果她深藏不露,还故意打断他的“灵光一闪”,皇上自然生出杀心。

徐景珩说她就是那个易容改装,悬赏他脑袋的人,皇上的嘴巴大的可以塞下去鸭蛋——小姐姐好似春天的小柳树一般,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黑辫子,修长的身形……对他也完全没有杀意或者敌意,居然——

“杀意和敌意,可以收起来。她的过人之处,就是能把自己从心理上,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皇上没有细看,感受不到不同,很正常。”

“朱载垣记得。徐景珩,文老先生和红姨好生奇怪。”

“刚刚打赌,他输了一个酒葫芦。”

“!!!”

“红衣侠输了一身千丝甲。”

“!!!”

“他们两个说皇上还有五次,没发现卖花小姑娘的古怪之处。”

“!!!!!!”

他在水里扑腾,三个大人拿他打赌!孰可忍孰不可忍!皇上气得哇哇叫,扑上来就要动拳头,徐景珩赶紧表示:“都是给皇上的。”

“那也不行!”

皇上气得小胖脸都红了,乌溜溜的大眼睛瞪圆,眼睫毛都飞扬……徐景珩忍不住就笑:“好,皇上还要什么补偿?”

皇上举着拳头,眼睛一闪就有了主意:“金华酒和麻姑酒。”

“皇上你要再过十年才能喝酒。”

“正好再多放十年。”

“有道理。百年老酒香十里。正好挨着十年后的清明端午,醇厚绵柔、芳香心旷神怡,饮一口愉悦开怀……”

“拿来。”

徐景珩肉疼心疼:“……书房窗外的梅花树下。”发现皇上人一跳就要去挖,赶紧喊一声:“等到喝的时候再挖。”

皇上自然知道这样的存酒不能动,围着梅花树转两圈,越转眼睛越亮:“徐景珩,豹房的梅花林子里头,有没有埋酒?”

“有。皇上一出生就埋了。等皇上长大去挖。”

皇上激动:“有没有埋宝贝?”

“有。据说当年先皇俘虏漠北小王子,赎金都埋起来。还有剿灭宁王的家产,也都埋起来。都给皇上。”

皇上更激动,小胖手抓住徐景珩的衣襟,却是一眼瞧见他眼里的笑儿,气哇。皇上气得大吼:“宝贝没有,酒有没有?”

“有有有。等皇上长大了,就去挖,保证有。”

皇上稍稍消气,呱呱呱:“徐景珩,我明白了。酒色财气的本质,不用喝酒,不需要长大,人,从一出生就参与其中。”

徐景珩笑得骄傲:“皇上说得对。”皇上小脑袋高扬,快速洗漱沐浴换衣服,去听青衫客叔叔讲故事。

徐景珩看着皇上快活,无忧无虑的背影,笑得也快活。

春天里,过了上巳节,还有清明节、端午节……除了准备南下之外,还有去西域的江南书生,最后的五个人回来北京,北京人夹道欢迎,他们大哭;皇上接见他们,他们对着皇上好一场痛哭。

离开的时候,皇上是和春天一样软乎乎的一团儿,现在六岁了,茁壮成长,长得很好,鲜活、亮堂。他们就感觉,所有的苦,都不是苦,苦尽甘来的这一刻,一切付出都值得。

皇上也哭。皇上听着他们的诉说,眼泪汪汪。看完他们画的西域地图,更是感动。

皇上和文嘉五个人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大明人走出去这一步,朕很骄傲,朕为大明人骄傲,朕为你们骄傲。”

说的文嘉五个人又是大哭一场。

这一次出门,对于他们的人生来说,重大到无法想象。他们也没想过这么久,他们也没想过会有这么多的磨难,更没想过,会见到那样一个叶尔羌汗国。

“皇上,古人说华夏、华夷,皇上,华夷可以是一家吗?”文嘉哭的眼睛通红,也知道自己的言语大不对,却还是要说,“皇上,草民一路行走,皇上,他们也是人。他们的环境不好,顽强生存,他们的文化不如大明,但他们向往大明。”

皇上认真思考:“和平互市以来,朕也有思考。华夏也好,蛮夷也好,和平是最好。朕现在也不知道答案,因为现在是乱久了,人心思安。可是十年后的情况,谁也不知道。

但是朕承诺,大明人,不分民族,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其实也分不出来了,那南海人,都黑乎乎的。”

文嘉没忍住笑出来,五个人都笑。毛澄的小儿子擦擦眼泪,哭道:“皇上,草民记得,上一次来北京的时候,北京城沉重庄严,如今多了一份生机勃勃。这都是皇上的恩德。”

“皇上福泽四海,造化苍生。皇上的心胸和海洋一般大,接纳南海之人。皇上,草民相信,九州万方的子民,都会感受到皇上的胸襟,前来归附。”

皇上听他们拍龙屁,大眼睛眯眯成一对月牙儿:“满速儿汗和叶尔羌汗王,朕都有册封。去年他们都送来贡品,很有诚意。朝贡很好,互市也守规矩,朕听说,山西甘肃,如今好多民族混居,到处是喇嘛行走,都好。”

“河套那里的顺义王,前几天刚来信说,大明文人去西域,怎么不去他那里?热情邀请大明文人去他那里游玩,那些年轻人都学你们,嗷嗷叫着要去。气得礼部天天生气,说这是顺义王的圈套,巴不得内地文人都留在河套。”

五个年轻人一听,又哭又笑。文嘉他们一路回来,收到太多热情挽留,实在是深有体会。

“皇上,他们求知若渴,一心希望内地读书人过去教书。”

“不行不行。”皇上头摇的拨浪鼓一般:“大明缺读书人。大明要建设很多蒙学馆,各地方都建,不光学四书五经,还主要学习医学,大明大缺人才。”

!!!

五个人震惊,他们听说皇上的湖广改革,工科学院,没想到皇上还要普及识字和医学。

皇上感叹:“出使奥斯曼的使节在回来的路上。来信说,奥斯曼的苏莱曼一世,有小学、中学、大学。学生们阅读、写作,学习教义。小学毕业后,想接受更进一步的教育,进入中学,学习语法、形而上学、哲学、天文学和占星学。更高级的是大学……”

“朕知道,大明的学院很多,蒙学馆和书院普及,江南都出来不少女学馆。可还是不够。奥斯曼的学生结业后,做伊玛目神学或教师。大明缺教师,大明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科举,不是为了教书育人,这需要改变。”

!!!

文嘉结结巴巴:“……改革国子监?”

“改革国子监,是为了要读书人正视其他学科,不要天天钻研八股文章,下一步科举试题也改革,鼓励大明的读书人全方面发展。”皇上觉得“全方面发展”这个词儿好,眉眼弯弯,“要再加大办学力度,首先需要老师。儒家不是天天喊着‘教书育人’?正好。”

五个人胸闷气喘,一口老血卡在喉咙口。皇上生气读书人天天钻研八股文,就说儒家本就是教书育人,垄断官场是“不务正业”?!

皇上笑眯眯的:“大明变化挺大。你们好好休息一个月,多熟悉熟悉,朕都有活儿给你们。”

!!!

五个人都不知道怎么离开豹房的。

他们离开两年半,大明的变化太大太大。

士农工商都改革了,土地改革见效快,尤其有了红薯后,匠人改革暂时看不出来,可他们经过山西,光是山西热火朝天的道路建设,就够他们震惊的。

五个人回去后大睡三天,见到毛澄、文伯仁、章怀秀……听说一件件大事——宦官出洋;大明十万科举功名人,有三万被废除土地免税特权,一千人被撸下去科举功名;宗室皇亲国戚都焉巴,山东建设市舶司,还准备要建设辽东和金州卫……

文伯仁叹气:“这么多科举之人,还有无数寒窗苦读的读书人,去教书育人也好,有一份正当收入过日子才是根本。”

章怀秀郑重点头:“想考科举的,以后再考。免得一个大男人天天读书,要老娘妻子绣花卖钱养家。”

文嘉:“???”说好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那?怎么读书人就成你们口中的“米虫”了?

五个人,就感觉自己就跟山里土包子一般,哪里休息的下来?赶紧地熟悉情况。

皇上对他们的动静挺满意,皇上细细看他们写的写的西域见闻记,对那块地方眼热心热,也更明白徐景珩所说,那里是东西方要道的意思。

大明不能失去西域,否则会变成困在中原的井底之蛙。三月十八日,出使奥斯曼的使节团回来,皇上见到当年的礼部侍郎,兵部侍郎等等一千多人,更是对此有清晰的感受。

出使奥斯曼的使节团,一千多个人,没少一个,皇上很高兴,非常高兴。一千多人一个个瘦得皮包骨头,皇上又心疼不已。

他们对着北京城的老百姓痛苦,也对着皇上好一场痛哭,一边哭一边告诉皇上,他们看到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皇上震惊。

奥斯曼也是mu斯林!

和西域一样的信仰!

和大半蒙古部落一样!

皇上整整见了他们五天,奥斯曼跟来的使节团在驿馆休息,适应水土,他就拉着徐景珩一起研究,大明到奥斯曼的路途路线,使节一行人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奥斯曼的位置、政治、经济、文化、军队……

越研究越是震惊。

“徐景珩,奥斯曼的土耳其人,原本居住阿姆河流域,属于突厥人卡伊部落,花剌子模王朝的臣属。自古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二百年前,蒙古人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

“据说两千年前,就有一波迁移。一直迁移到欧洲,就是现在罗马和希腊人口中的蛮族。好像是,汉武帝攻打匈奴,匈奴西迁的那一波。”

“地球真的是一个圆球,徐景珩你看这里,土耳其人趁当地兵乱,建立奥斯曼,发展壮大,至今有十个君主。领土有亚洲、欧洲、非洲,还有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红海及印度洋的远航路线……”

“突厥人的另外一只帖木儿王朝打不过奥斯曼,朝印度和西域打,引发印度和西域动乱,这就是西域满速儿汗急于求和的原因,叶尔羌汗国因此建立。

西班牙人打不过奥斯曼,又因为奥斯曼握有欧亚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路线,英明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被迫支持哥伦布西航,寻找欧洲和亚洲新海线。”

徐景珩人安静,语气也没有变化,皇上瞪大眼睛。

哥伦布航海运动得到女王的支持,西班牙一跃成为欧洲大国,还来到印度和大明……

皇上一把抓住徐景珩的胳膊:“青衫客叔叔说,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军队攻入罗马,大洗劫。过程中,负责保护教皇的瑞士近卫队为履行职责,拼死抵抗,为了掩护教皇而惨烈战斗,损失达四分之三。”

徐景珩唯有叹气:“希腊、罗马,对于欧洲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罗马几次遭遇大洗劫。”

皇上猛地摇头:“不是这个。是西班牙在欧洲崛起,根据远交近攻,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欧洲的其他小国必然会和奥斯曼合作,一起打击西班牙和神圣罗马的哈布斯堡家族。”

“应该是。奥斯曼还会有一波上升空间,苏莱曼一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一举攻打欧洲,占据更多的地盘。”

“那徐景珩你上次说,罗马大洗劫,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结束。接下来,是不是奥斯曼在文化方面,也占优势?”

皇上担心奥斯曼朝东扩张,和大明争夺西域。

哪知道徐景珩一点也不担心。

“欧洲文艺复兴结束,加上大航海,接下来就是沉淀、发展时期。而奥斯曼,常年征战不休,盛世过后,必然引发各种问题。一兴一衰,此消彼长,胜负难定。”

皇上:“???”

皇上琢磨一会儿就明白。奥斯曼要占据欧洲,不是那么容易,甚至会拖垮奥斯曼,而那几个欧洲小国、荷兰、法兰西、英吉利,都会趁机博取利益,未来谁也说不定。

“朱载垣做好准备。”皇上决定,不管如何,大明要做好准备,不能老是这么被动。徐景珩摸摸他的小包包头,眼神宠溺:“皇上很好。”

皇上的小眉毛一根根飞扬,眉眼都是笑。

“有一点要警惕,奥斯曼在欧洲寻找合作对象,分化欧洲,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必然也会在奥斯曼周边,寻找合作对象,或者扶持一方小势力。”

皇上:“!!!”皇上着急,打开地图一看,更着急,“龙爪”指着莫斯科公国的地方:“去年春节的时候,满速儿汗派使节来朝贡,说到一个事情。

满速儿汗北边的兄弟国金帐汗国,遭遇莫斯科公国一场大战。还说金帐汗国在衰落,恐怕抵抗不住兴起的莫斯科公国。”

“莫斯科公国……就是西班牙和神圣罗马选择扶持的对象。臣大约有印象,这个国家身处欧亚交接之地,有亚洲蒙古人的勇猛,也有希腊罗马人的智慧,一旦兴起,必然是大敌。”

皇上眼睛瞪圆:“大明的大敌?”

“莫斯科公国借机兴起后,必然不会直接挑战奥斯曼,而是逐步蚕食周边地盘。金帐汗国的伏尔加河一带,一旦完全落入莫斯科公国,就直接和大明的北方接壤,大明打完北方女真,直接遇到莫斯科公国。”

皇上赶紧在小本本上记下来。

红石头里面的鬼鬼们都冒出来。

宋太~祖:“天下之大,超过想象。”

汉太~祖:“刘彻打匈奴,大唐打突厥,蒙古西征,居然引发那么多的大事。”

唐高祖:“天下大事,一环扣一环。这大船越来越好,道路和马车越来越好,中原不能过自己小日子了。”

隋文帝叹气:“皇上要改革,改革是必然,切记不能着急。当年杨广……”

皇上明白:“我知道,当年隋炀帝是因为要削弱世家大族,被集体造反,丢掉的皇位。”

大明太~祖看着这张地图,默不作声。听到这里,有所明悟:“大明的世家大族不足为虑。但是大明科举出来的士族,类似隋唐时期的八大世家,八大柱国。”

阅读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