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宋

《铁血强宋》

第72章 风雨飘摇中重新挺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张邦昌虽然被金人册立为帝,但他自己也没敢真把自己当皇帝,而是奉立宋高宗,后来还被封为太傅、同安郡王、奉节度使,但不久后还是被赐死。金军劫掠东京后并无力驻守,而是尽快退去。金军退后宋廷就下步战略发生了激烈争吵,宗泽等要求还都东京,有些人要求迁都避入江南,其中势力最大的汪伯彦、黄善潜都非常急切地要求高宗避入江南。李纲来到南宋行廷后被任为尚书右仆射,要求积极抗金,推荐张所为河北招抚使,傅亮为河东经制副使,宗泽为东京留守,重新布置河北防线。宋代尚武风气浓烈,习武的民间组织非常多,在宋廷崩溃之际,沦陷区人民以这些武术社团为基础,集结了红巾军、五马寨等很多义军,自发抵抗金军。现在宋廷正式招抚他们,也有少数不服招抚,自立为王,后来有些人成为比金军更大的威胁。河北招抚使司都统制王彦带7000军在太行山区进行游击战,也聚集了不少义军。王彦这支部队很多人在脸上刺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以表抗金决心,被称为“八字军”。宗泽将这些义军都聚集在东京周围,统一指挥。建炎元年年底,金国以张邦昌被赐死为由,分三路南下。

当时斡离不已卒,金太祖第五子完颜讹里朵(汉名宗辅)接替右副元帅,率东路军攻山东,粘罕率中路军攻河南,娄室率西路军与西夏配合攻陕西。宋军现在的防御力比靖康之难时更弱,宋高宗不再迟疑,逃到扬州。金东、中两路军进展都不顺利,尤其是宗泽镇守东京,连败金军。中山府从宣和七年就被围,支撑三年才粮尽破城。西路军运气最好,娄室进攻长安时恰逢地震,金军拥入,天章阁直学士、京兆府路经略使唐重等宋臣死节。唐重追赠为资政殿学士,谥恭愍。但娄室继续进军时,熙河经略使刘惟辅率军来战,阵斩金军先锋哈番,西路军士气大溃,仓皇逃离,可见陕西军的战斗力完全不在鼎盛时期的金军之下。抵住金军攻势后,宗泽奏请高宗还都东京,全面反攻,但在危险的战略局势下,高宗始终没能回到前线。宗泽一年上书24封都没有获批,不由得忧愤成疾。宗泽死前一天长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这首感叹诸葛亮的名句也正是对宗泽命运的写照。第二天,风雨如晦,宗泽行将不免,家人和属下哭问后事,宗泽没有谈一句家事,只是连呼三声“过河!”满怀遗憾地溘然长逝,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宗泽卒后北京留守、河北东路制置使杜充继为枢密直学士、东京留守,但他对自发抗金的义士态度很差,聚集在宗泽身边的义士大多离去。金国又穷追高宗,仍分三路南下。娄室仍攻陕西,他先招降府州的折可求,承诺将关中之地都作为折家的世袭领地,于是折可求降金,河东一带只剩下孤城晋宁军(今陕西佳县)。折家军8世为大宋守边167年,一直忠心耿耿,立下战功无数,到此时终于走到了尽头。娄室让折可求到晋宁军招降,知军徐徽言登城大骂,引弓射折可求。可求心中有愧,掉头离去。娄室率金军与徐徽言大战,陕西军又屡败金军,阵斩娄室之子。但娄室愈发急攻,城内水源已尽,徐徽言估计支持不住了,下令烧毁守城器具,与太原路兵马都监孙昂并肩站在城门中,格杀不少金兵,又准备自刭殉国,被部属救下,大批金兵冲入将其俘获。娄室出示金太宗制书,许诺只要徐徽言投降,可将陕西封为他的世袭领地。但徐徽言丝毫不为所动,痛骂娄室后慨然就义。宋高宗得到徐徽言死讯非常悲痛,认为他的忠义堪比唐朝忠臣颜真卿、段秀实,追赠为彰化军节度使,谥忠壮,连粘罕也痛骂娄室不应泄私愤而杀义士。

粘罕、讹里朵的主力在濮州(即濮阳)城下会合,将濮州城团团围困。将官姚端突出奇兵,直袭金中军,粘罕几乎被擒,赤足逃走,异常狼狈。受辱的粘罕大怒,率军急攻,33天攻破城池,姚端率死士突围而去,粘罕将全城军民尽行屠杀。金军又攻澶州,显谟阁学士、知开德府王棣本来率军民固守,但金军谎称王棣已经投降,城内人居然信以为真,将王棣乱拳打死,城遂破。事情弄清楚后王棣被追赠为资政殿学士,但可见当时宋朝军民已经到了一种非常焦躁慌乱的状态了。金军又攻相州,徽猷阁直学士赵不试知不可守,问众人请降如何?众人泣而不答,于是赵不试向金军请降,条件是不屠杀。金军同意后,赵不试举家自尽,既保全一城人民性命,也保全了自己的节义。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朝军民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誓死以抗,但是也有不耻之人。知济南府刘豫早就准备投降,城内军民不许,刘豫竟将骁将关胜杀害,跑到金营投降。这位关胜就是《水浒全传》中梁山第五把交椅天勇星关胜的原型,由于其忠勇,被演义成关公的后代。而刘豫这种罕见的忠金姿态得到金人的赞赏,后来被扶植为帝,建立伪齐。

在河北、山东、山西快速丢失后,杜充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平原上抵御女真铁骑,于是决开黄河口御敌,整个中原大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1129年)一月,粘罕攻破徐州,派先锋完颜拔离速、乌林荅泰欲、耶律马五率5000轻骑奇袭扬州行廷,宋高宗得报时金骑离扬州已不足百里。此时骑兵的机动优势又极大体现出来,宋军主力都还在徐州前线,根本来不及回救行廷,宋廷历史上最慌乱的一刻出现了:高宗带近臣乘船渡江快速逃往镇江,御舟刚驶出瓜州渡口,就看见耶律马五的轻骑已经赶到渡口!这一段故事在许多野史中被演义成“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格外惊险。高宗又从镇江逃往杭州,中途许多重臣死于混乱之中,还有一些下落不明。金军占领扬州后大肆屠杀平民,造成了惨烈的“维扬之祸”,大家都认定是黄善潜、汪伯彦的逃跑政策所致,宋廷将二人罢免。拔离速的奇袭部队退出扬州后,宋廷暂时恢复了正常,与陕西军重新取得联系,以龙图阁待制王庶为陕西节制使,准备集结陕西军与金军对抗。然而此时又生意外,先期高宗派鼎州团练使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护送孟太后到杭州,有一支相对没有受损的精兵。

苗傅认为自己很有功劳,但高宗封赏不够,于是与刘正彦举行兵变,杀死宦官康履、签书枢密院事王渊。苗傅又说高宗不应即位,要求他禅位于3岁的皇子,孟太后摄政,改元明受,史称“苗刘兵变”。按宋朝的制度设计,是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家一时都不知所措。关键时刻,吏部侍郎张浚立即反应,找到资政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吕颐浩,要求他签发军令,平定叛乱。吕颐浩本来正在迟疑,有了张浚的强烈要求,下定决心调兵平叛。很快,御营前军统制张俊(俊,不是浚)、御营平寇左将军韩世忠以及检校太保、奉节度使、殿前司都指挥使刘光世几员大将接檄前来平叛。韩世忠率军猛攻杭州,苗傅奋力抵御,张俊、刘光世相继支援都未能攻克。韩世忠下令:“现在是以死报国的时刻!士卒凡不面插数矢的都是没有力战,皆斩!”于是士卒无不奋勇。但这时苗军又拿出神臂弓防御,韩军确实冲不上去。韩世忠怒目大呼,亲自拔刀突前,苗军终于溃败。苗刘二人带两千精兵仓皇逃窜,韩世忠急忙找到高宗,高宗见到韩世忠激动得握手恸哭。高宗又诏韩世忠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江浙制置使,立即追击苗刘。

韩世忠在渔梁驿(今福建浦城)追及苗刘,持戈挺身在前,苗军士卒望见纷纷道:“这是韩将军!”纷纷惊溃。后来韩世忠抓住苗刘,均伏法,宋高宗复位。高宗复位后封赏功臣,首功之臣张浚进封中大夫、知枢密院事,年仅33岁,成为寇准以来最年轻的宰执。吕颐浩进封同平章事兼御营使,成为首相。韩世忠进封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高宗手书“忠勇”军旗,封其妻梁氏为护国夫人。武将兼领两镇节度、妻同受封,韩世忠都开了先例。张俊进封镇西军节度使、御营右军都统制。

“苗刘兵变”是一场非常意外的突发事变,按照宋朝的时代特征,本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情,但处理得也很快速干脆。当一个规范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起完善的组织结构后,或许有人能趁混乱的时局作一把乱,但很快就会被当做误差处理掉。宋廷趁机进行了大规模改制,搭建了更适时的班子结构,尤其是重新设置御营司,成为皇帝亲掌禁军的机构。高丽、越南等藩属国也找到了新的朝廷,重新遣使来朝,宋廷终于挺过了靖康之难这场重大的公共危机,渐渐走回正轨。而金国也扶植主动投降的刘豫为帝,国号大齐,代理统管华北平原,自身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以适应统治中原其他民族的需要。靖康之难这场突袭暂告一段落,战斗,现在才真正开始。

阅读铁血强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