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源川演义,章回体长篇小说

《洛源川演义,章回体长篇小说》

第5回密议纷纷行密事闲披屡屡赋闲情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行香子》词曰:

树绕山居,食伴田蔬。面河川、乡曲恬如。简窑几许,务以镰锄,有谈声温,念声慢,笑声舒。

洁净庭除,典雅诗书。醉冬闲、掞藻平虚。管他洪干,恣肆踌躇,正明之争,暗之算,密之祛。

话说洪府家主洪景茂一日早起,外面出恭,回来时看见窗台上放着一个布袋,拿回去置于桌上,也不以为意。

洗漱后无事,便坐于桌旁打开布袋,里面装着几张纸,最上赫然是“消息报告”四字,顿时眉毛一跳,兴趣大增。遂仔细浏览,是以拙劣的毛笔字、条理不分明的话语写的密报,大概意思倒能看出来,其中与洪家有关联的内容引起他的重视。

到底是谁放到窗台的,信上也没有署名。走街串巷的货郎,他认为无甚稀奇,与洪家无关,很常见的嘛。看来小秀在外面惹出麻烦了,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得赶紧送出去。几个家族意欲结盟的消息,他看得最仔细。真的还是假的?具体有啥打算?得侦查后才能清楚。

这日早饭后,他将儿子洪世如叫到自住的窑内,把信给了洪世如。洪世如看后说:“这是哪来的,谁写的?上面没有署名。”洪景茂说:“今早在我的外窗台发现的,不知道谁写的,谁送来的。你去调查一下。对这个信,有啥看法?”洪世如说:“好的,我下来调查。如果这几家联合的消息是真的,这是想干啥?想造反吗?太岁头上动土,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洪景茂也不想召集众人商议,直接道:

“一是安排人手调查信的真假问题,咋个来的。二是我给你景生叔直接说,把小秀秘密送到京城去。段家那边没希望了,洪家也不能一颗树上吊死嘛。三是你派出暗探侦查那几个民团联合结盟的事,看是不是真的;假如是真的,有什么具体打算,我们也好应对。四是制定计划,先下手为强。办法是拉、打、间、诱,四管齐下。具体你负责,其他人由你调派。你几个叔父那里,我私下和他们说知。”

洪世如回道:“好的,家主。”言罢领命而去。在洪家,除了景字辈,其他人包括洪景茂的直系儿孙一律称洪景茂为“家主”,以淡化亲疏远近关系,以突出其地位和权威。

洪景茂将看到的密信说与洪景生、洪景柱等人之后,此二人也产生了兴办民团的想法,征求家主的意见,得到家主的首肯。既然洛源的其他大家族相继办起民团,大名鼎鼎的洪家多办他几个民团也是好事嘛,这样对抗其他民团就更有把握了。

于是,不久之后,洪景生和洪景柱分别办起了民团,洪景生的团有二三十人,洪景柱的团有**十人。所需枪支弹药皆从外地购买,所需给养皆向洛源民众摊派。巨大的开支,给洛源民众增添了沉重负担。

且说洪景茂上次家族会议时已经有了将小秀送到京城的想法,只是觉得给段家做工作,让段云顺利娶了小秀的希望还是有的,就没有跟老四洪景生说。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段父仍不答应,段云不敢自主,小秀打胎的事也没有进展。得赶紧另外想辙,拖不得了。

洪世如走后,洪景茂思索着怎么给洪景生说更合适一些,毕竟小秀是他的亲生女儿嘛。

看官,你道洪小秀已然显怀,为何打堕胎计划竟没有完成?且容书家慢慢道来。洪小秀自被禁足后,闹腾得厉害,半禁半不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几次出门散心,劳顿一帮壮汉跟随。家里让她不要抛头露面,可她经常是蒙头盖脸的,这符合要求嘛,怎么就不能外出了?

她待在闺阁里,都快憋死了。每当憋得难受,心里就将那段云骂个半死。奶奶的,胆小鬼!害人精!你是光种豆、不收获啊?你那胆子让狗吃了,还是你自己吃了?还不如老娘十岁时候的胆量。

洪家都说了,你父母不同意,你同意就办事,你的一切荣华富贵洪家都包了,你还怕个屁啊!要是在我跟前,老娘我一枪崩了你,你还反了不成?心里狠狠地骂着段云,骂完后又不自觉地想念他。正是:

万丈情丝欲破樊,空虚又伴肚中圆。

蓝田种玉何须籽,鸿雁忧劳异地鸳。

再说洪小秀嫁段云无望,肚子日渐大起来。开始她想成婚后生给段家,后来就想生给自己,反正不能打胎,花魁母亲怎么给她做工作都做不通。

一则她听说过打胎死了人的传闻,心里担心和害怕;

二则她是谁,赫赫洪家的小姐,什么时候嫁不出去?老娘可是花魁的女儿,天生丽质,倾国倾城,只要老娘一招手,想娶的人怕是要排成一个营吧。

三则咱又不是养活不起,十个八个也养得起,洪家最不缺的就是那银元。

家里不给钱?兵总得给吧,给我一队兵,我闯天下去,不怕养不起孩子。她就想在这洪府生孩子,她才不管什么名分不名分。等生下孩子,再领着去找段云。只要孩子几句“爸爸”一叫唤,保证把段云叫得改弦易辙、回心转意,嘿嘿。

每想及此,她就心道:“段小三,我爱你,我想你,

我要嫁给你。”然后就蒙头哭起来。段云在兄弟中排老三,洪小秀和他交往时常这么叫他。后人读书至此,有感而发,遂填《长相思》一词曰:

日想云,夜念云,

地迥天高两地分。

雁孤难伴君。

心若焚,梦若焚,

未断情丝更郁纷。

绣闺愁煞人。

一次哭罢,猛然想到主动打胎不成,家里会不会用其他办法打?比如悄悄地将药放到她的饭里、喝的水里?想到这,她突然从床上坐起,脑瓜子飞快地运转。刹那间又慢慢地睡下,“呵呵”地偷笑起来。

洪小秀家里是集体吃饭,父亲和他的几房老婆,几房老婆生的子女,能坐几桌子。

这日傍晚,还不到往常开饭时间,伺候洪小秀的一个名叫丽丽、年方二八、模样周正的丫鬟,就用盘子端来了精致的饭菜,全是洪小秀平时最爱吃的,香浓的味道顿时充满了闺房。

一段时间以来大闹情绪、甚至有时闹绝食的洪小秀顿感食欲暴涨,口中涎水涌流不止。

她刚想动筷子,脑子“哗”的一闪,又故作冷静地问丽丽:“谁让你送来的饭菜,是我妈吧。闻起来真香!”丽丽道:“就是三姨太叫我端来的,说小姐这段时间没有吃好,今天特意让厨房专门给小姐做的好吃的。”

不说“特意”“专门”已经让她生疑,说了这几个字眼,那就确凿无疑了。洪小秀热情地将丽丽拉到桌边:“还是花魁老娘好,疼我,谢谢她老人家。来,来,来,坐下一块吃,好吃的不能我一人独享,也算庆贺我一次。”

丽丽原本是没有资格和小姐一起吃饭的,何况这是专为小姐做的好饭,无奈美味实在诱惑的难受,肚子早就“咕咕”地叫起来了。

丽丽推让了半晌,终于坐下。只见洪小秀急速地盛了饭菜,递给丽丽说:“你们伺候人的,可辛苦了。我这臭脾气你也知道,有时候对你们不好,今天也算我道歉了。来,快吃!先吃为敬!多吃为敬!不然就是不原谅我。”

可怜的、质朴的、才16岁的丽丽,不敢多想,也不愿多想。小姐可以这么说,她们做下人的怎么敢这么想?她哪里经得起野小子、女魔头的**汤、八卦阵,没有多犹豫,就端碗大口吃起来,真是越吃越香,吃的超过了她平时的饭量。

而洪小秀则看着丽丽吃饭,仅仅是象征性地吃了一点点,嘴里却说:“今天我得慢慢品,不能急,千万不能急!这么好的饭菜,特意做的,专门做的,精心做的,意义太大了,实在是太大了啊!”此刻,似乎吃饭不重要,发感慨才重要。

丽丽边吃边说:“小姐说的太对了,三姨太真疼小姐。小姐,你也快吃,饭都快凉了。”

洪小秀说:“你吃了就玩儿去,碗筷先不要收拾。等我慢慢吃完后,再叫你来端盘子。不叫你,你就不要来,碗筷又放不坏。”

丽丽心道:“小姐今天像换了个人,知道怜惜下人了。”吃过饭后,丽丽高兴地跳跳蹦蹦地出门玩去了。

洪小秀却放下筷子,捂着嘴“嗤嗤”笑个不止。笑完后将自己饭碗里的饭菜一大半倒进垃圾桶里,一小半留在碗中,然后倒在床上假装睡觉,静观事态发展。

且说那吃了饱饭的丽丽在院子里和差不多大小的一帮丫鬟玩耍,不到半个时辰,就觉得肚子难受,上了一回厕所也无济于事。先是浑身不自在,接着开始疼痛,额上竟疼出了汗珠。

她赶紧忍痛跑回去告诉三姨太,看她有啥止疼办法。三姨太一看这情形,心道:“坏了,坏了!”又问:“小姐吃饭了吗?”丽丽忍着疼痛说:“还在吃呢。”

三姨太赶紧一边安排人叫大夫给丽丽疗治,一边派人上楼看小姐吃完饭没有。上去的丫鬟雯雯回来报告说:“小姐正在睡觉,碗里还有半碗没有吃完。”

三姨太心里大喜,叫雯雯随时去看,随时报告,不得有误。可怜的雯雯一会儿看一次,没动静;过一会儿再看一次,没动静。如此反复,折腾了大半夜,最后三姨太和雯雯都困得睡着了。真个是:

软硬心肠付水流,偏生一个女魔头。

男痴赎罢花魁后,女恋浮云不得俦。

且说次日清晨,三姨太李桂花早早地醒来,暗自后悔昨晚竟困的睡着了,不知道小秀怎么样了,赶紧亲自上楼查看。小秀的门却开着,人在楼道边上慢悠悠地溜达呢,嘴里似乎还哼着小曲儿。

看见她妈上楼了,笑嘻嘻地过来,双手扶左膝,略弯腰,道:“花魁大人吉祥!向老妈请安!”不土不洋,又古又新,一副异于常人的特殊做派。

李桂花吃惊道:“你没事吧?哪里有不舒服?都快19的人了,没个淑女样儿!”

洪小秀心道:“我都快当妈了,还淑女个啥?”嘴上故作好奇地说:“没事呀,有啥事?这不好好的嘛,正等着花魁大人亲自上来,我给您老请安呢。”说罢又左眼一挤,“嘻嘻”地笑起来。

李桂花不

理会她,快步走向她的房间,看见饭桌上一个碗里空着,另一个还剩小半碗饭,心下诧异:“这咋回事?丽丽快疼死了,这会儿还不知死活呢,小秀咋像啥事没有。”

复又查看小秀的闺床,一切再正常不过。回身问跟随在后的小秀道:“这半碗饭是你吃的?”小秀说:“对啊,对啊,是我吃的。那个碗是丽丽吃的。”

李桂花俯身摸小秀肚子,仍如往常,狐疑地问:“你吃了没事,丽丽吃了咋就疼的要死要活的?谁让丽丽吃你的饭的?哎,不知道厨师啥菜没洗干净,出了这么个事。”说完下楼去了,半路又说:“你一会儿下楼吃早饭。”

洪小秀在后面阴阳怪气地追问道:“早饭不特别、专门给我做了送来?”她故意把“特别”“专门”二词提高了音量,李桂花也不答话,十分漂亮的脸庞浮现出异样的神情。

且说这日下午,知道近期传言和昨晚发生情况的洪景茂找洪景生说话,将过罢年后修书一封、送小秀到京城洪家居住、她想生就生、胎儿并无过错、将来由洪家抚养等等具体想法建议,一并对洪景生说了,让他们两口子做最终决定。别人的命不值个啥,洪家人的命值钱,洪家女人怀的胎儿自然也是。洪景生点头,自回家与三房商议不提。正是:

洪门左道已平常,难系灵丝禁果尝。

未嫁云英偏衎尔,贻谋尚欠害行藏。

却说孟中和自秦台子回家后,做了一些家务活,又趁着冬日闲暇,披诵书籍,浸润书香,不光翻阅了安以信给他的书刊,也阅读了在西安所买的书刊,同时教秦娴和儿子识字写字。

秦娴说:“我和儿子现在是同学啦,你这当老师的可要一视同仁呢。”她竟然跟着男人学会用成语了。孟中和说:“那是自然。看你们两个谁进步更快,互相竞赛嘛。”母子两个一听,识字读书的兴趣更大了。

孟中和之所以阅读反映当前局势、畅谈社会变革、展望未来走向的时新书刊,是为了适应潮流。比如,政府除了颁布剪辫令、禁止缠足令,还要求变革社会习俗,倡导自由平等。袁总统发表了《尊崇伦常文》,称“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要求全国人民“恪循礼法,共济时艰”。他看到后觉得有道理,理应如此,只是如何推行呢?

7月间,蔡元培主持的教育部重订学制,规定初小4年、高小3年、中学4年、大学预科3年、本科4年。这些新的变化,要求他这个教书先生及早学习适应,旧的私塾式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孟中和继续品读诗词联赋等古典文学作品,自娱自乐。有感于他和自家娘子的深厚感情及家里的美好氛围,还逸兴勃发,作诗填词,以和娘子自赏把玩。且说这天晚睡前,刚作成两首,只见一首繁花簇锦的《七律·孟秦联姻记》,写的是:

红叶拾来眷侣娴,孟秦先后庆门攀。

姮娥久待璇闺惠,箫史终迎隙路艰。

何幸鹊音传喜讯,果真鸾耦是韶颜。

齐眉数载蓝田下,倚玉于于胜鹤班。

另一首《七律·秀才与娘子》更是文彩斑斓,只见写的是:

一梦成缘得璧人,媖娴属孟鉴恩秦。

并头梅笑祁寒暖,双影雁鸣迭岁淳。

媒妁妙言洵不假,氤氲大使确为真。

三生有幸结成偶,不入仙班不做神。

孟中和作成后,用毛笔工整地书写了,坐到热炕上背靠被子,拉秦娴的小手说:“娘子,你看我写了啥?”秦娴接过两页飘着墨香的纸,嘴里问:“都写啥了?”秦娴一边看,男人一字一句地解释,把那些有趣的爱情典故故事讲的比较详细。

秦娴和男人并靠在一起,听后佩服相公的文才,脸上羞赧,泛起红晕,心甜意洽,眼波流转,娇嗔道:“看把你能的,我有那么好吗?看你夸成啥样了。”

孟中和道:“我能,我拽!我娘子就是世上最聪慧最漂亮最贤淑的女子。我的眼光还能有假?”秦娴激动地抱住男人亲吻,媚眼含春,温柔如水。亲吻过后,依偎在男人怀里,自豪地说:“我的眼光比你的眼光更好!”男人笑道:“呵呵,咱们两个这是互相竞赛吹牛呢。这才是神仙眷侣嘛。”

说罢又回亲了秦娴,模着她柔软坚挺而富有弹性的身体,在她耳畔轻声道:“娘子,该行周公之礼了。”秦娴问:“相公,啥是周公之礼?”

男人说周公之礼就是指夫妻同房、鱼水交欢,把它的来源、为何这么委婉地说,都对她作了解释。秦娴听得脸热心跳起来。

好事完毕后,尚未睡着,孟中和脑海中突然涌现出“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这是《皮日休文集·目箴》中的句子。联想到宋真宗赵恒《励学篇》里的三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说明古人很重视读书,极力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他又想起了出自隋代王通《中说·礼乐篇》中的话:“以势交者,势倾则绝;

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他家和秦家都是农民家庭出身,世代以农为业,秦台子秦家虽然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但也是平凡本分人家,而孟家更是逃荒落难于此地。要不是他爷爷勤苦耐劳、踏实肯干、善良务正,在关键时刻又救了王东家,最后获赠了土地,建立了基业,繁衍了后代,他家现在是什么样子,还真是难说。

尽管他获取了秀才功名,说到底还是乡下人、普通人、平凡人,他得感恩这个地方。能有传统大家族的闺女嫁给他,还是这么好的女子,自己确该庆幸。眷恋和赞美秦娴,属于情之所至,笔之所达。

孟秦两家结亲,不是利益所系,不是政治联姻,实属真爱结合,用传统话语讲,就是天作之合、天造地设。两家与瓜连蔓引的地方政治势力,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派系斗争,都没有牵连勾扯,社会关系都比较单纯,这对于外来户的孟家而言尤其难得。珍视珍惜现在的生活,喜爱疼爱娘子秦娴,是他内心的真情实感。

这日,孟中和正在窑里阅读,听见秦娴在院里说:“你老过来了?”那人回道:“孟夫子在家不?我有事找他呢。”秦娴说:“在呢,在呢。请回窑里。”孟中和朝外一望,见门外进来一位身穿旧皮袄、头戴毡帽、五十多岁的乡邻。孟中和出门迎进来,说:“你老坐,找我有啥事呢?”老汉说:“我们家准备给老先人立碑,想请孟夫子写碑文。”

孟中和给他倒了杯水,回到桌前,摊开纸,提了笔:“说一说你家祖上的姓名、生卒年月、大概行状、所生子女、葬于何处等情况,我给你写碑文,也好有些依据。”老汉边喝水边慢悠悠地说起来,孟中和边记边问。情况了解多了才能写得恰当,于他而言写个碑文不在话下。

受人之邀,类似过年写对联、贺寿写寿联贺辞、结婚写婚联、立碑写碑文碑记之类的义务**情,孟中和每年不知要承担多少。他乐于为故土和乡亲写东西,乡亲在农忙时节也常给孟家变工帮忙。

在教育文化落后的农村,平时显不出读书人的重要,甚至有时候还瞧不起读书人,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嘛。但是遇到这类事情,没有读书人还真不行。当然了,不是所有读了几天书、识了几个字的人,都会撰写这些高雅合体的应用文辞。要不然,谁会十载寒窗苦读呢。术业有专攻,诚不虚言也。

马上就要过年,貌似一派祥和气氛,谁知洪家内外却发生了些悲欢之事。

究竟有何事情发生,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网站:

阅读洛源川演义,章回体长篇小说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