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63章抓丁补兵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无奈之下,虚谷真人回到玉华观,凝神静思,方知大唐正如唐玄宗本人一样,鼎盛已至,衰退渐显,符合“盛极而衰、泰极而否”的历史特点,从此不再献言,只一心一意指点郎梅修道。不久,杨国忠和进入长安的安禄山公开在朝中发生激烈争执后,虚谷真人意识到长安绝非久留之地,应该尽早离去。过了几日,虚谷真人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玉真公主和郎梅;二人执意挽留。虚谷真人无可更改,并且再三叮嘱,一旦大唐遭遇空前灾难,二人不能犹豫、不能拖延,必须立即离开长安,前往武当山避难,否则悔之晚矣。玉真公主和郎梅虽有些不解,但仍点头同意。

三日后,虚谷真人前往兴庆宫勤政务本楼,见到正在批阅章奏的唐玄宗,一拱手,淡淡地说:“陛下,贫道将近八旬,年迈体衰,昏聩迟钝,无法继续留在长安效力陛下,准备返回家乡清为,还望陛下多多谅解。”唐玄宗大感意外,忙放下章奏,请虚谷真人坐下后,温和地说:“虚谷真人来到长安两年,耳聪目明,敏慧睿智,并无一丝昏聩迟钝之相,今日提出离开长安返回家乡,难道是遇到了棘手之事?如能细细说来,我定当为虚谷真人排忧解难。”虚谷真人说:“若说棘手之事,贫道修道和弘道数十年来,确也遇见不少,都被一一化解掉了;贫道即将离开长安返回家乡,并非因为棘手之事。”

唐玄宗不解地问:“虚谷真人莫不是认为玉华观陈设简陋,不甚习惯,倘若愿意,不妨前来兴庆宫居住,或许会觉得舒适一些。居住兴庆宫,我随时可向虚谷真人请教道法。”虚谷真人微微一笑,说:“陛下好意,贫道定然领会。贫道云游四方,遇观住观,遇山住山,遇洞住洞,实在无处可住,便是天当房、地作床,打坐一宿,轻松度过。”唐玄宗说:“虚谷真人不恋荣华、不贪富贵,让我钦佩不已。我也知道,虚谷真人年事已高,这一次返回家乡清为后,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来长安了,我甚感失落啊!虚谷真人能否考虑多住一段时日。等到秋季枯叶飘落时,我便命左相陈希烈等人,亲自护送虚谷真人返回清为。”

虚谷真人摇了摇头,说:“贫道多谢陛下如此厚爱。离开清为两年期间,贫道先后收到弟子写来的一些书信;书信上说,清为众多百姓非常想念贫道,只要是登上天和山碧云宫之人,无一不来询问贫道的去处,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其中有些人不甘心,月月上天和山碧云宫,虔诚祭拜玄武神,祈祷贫道早日返回清为,给所有清为人带来平安和福祉。贫道心系黎民百姓,看了这些书信,心里受到强烈震撼,同时伴随着难以抑制的愧疚感。贫道自知亏欠清为百姓太多了,如果再不弥补,恐将终生遗憾。”

唐玄宗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唉,我若没有猜错,虚谷真人离开长安、返回清为的念头,已产生多日了,只是今日方来告知我罢了。看来我想继续挽留虚谷真人住在长安,必是徒劳无用。也罢,既然虚谷真人去意已定,我也无需改变。力士——”候立旁边的高力士忙叉手向前,说:“老奴在!”唐玄宗说:“命人到国库里拿来三百两金子、五百两银子、五百匹绸缎,赏赐虚谷真人。”高力士说:“老奴遵命!”正要转身离去,虚谷真人赶紧抬手一挥,说:“且慢!”唐玄宗诧异地问:“虚谷真人此为何意?”

虚谷真人说:“贫道乃是修道之人,一生淡泊名利,从来不追求金银等身外之物,还请陛下收回赏赐,以还贫道清静之心。”唐玄宗说:“虚谷真人淡泊名利,我何尝不知。现今离别之际,我送少许金银绸缎,略表敬重而已,别无他意,还请虚谷真人收下。”虚谷真人说:“金银绸缎除了徒增烦恼外,对贫道而言,再无其他作用,还请陛下成全。”唐玄宗只得对高力士说:“力士暂时勿用前去了。在长安的两年里,虚谷真人对我的教诲和帮助,亦非言语所能阐述清楚;现在离去,我虽万般留念,但也无法阻止。我很希望赏赐虚谷真人,以表寸心。在偌大的皇宫里,真的就没有虚谷真人能看上的物品吗?”虚谷真人略一思索,说:“皇宫里有一种物品无比珍贵,贫道几乎每日都能用上;陛下若能赏赐贫道少许,也是无妨。”

唐玄宗忙问:“是何物品?虚谷真人只要说出名字,我命人拿来赏赐就是了。”虚谷真人说:“此物品是专供皇室使用的硬黄纸。陛下若能赏赐少许,贫道拿回清为,用来抄写道教经典,以便传于后世。”唐玄宗大喜,说:“原来是硬黄纸,这有何难?力士,命人多拿一些硬黄纸过来。”高力士再次叉手向前,说:“老奴遵命!”转身离去。唐玄宗又说:“硬黄纸外观呈黄色或淡黄色,主要以黄檗作染料制作而成,具有明显的驱虫防腐功效,易于久藏,有人称纸寿千年,便是此理。由于上面均匀涂蜡,硬黄纸还具有光泽莹润、韧度好、透明性强的优点。”虚谷真人说:“贫道将寿达千年的硬黄纸带回清为,用来抄写《道德经》等道教经典及贫道多年来撰写的《道德经真义》、《道德经修身治国妙言》、《道德经养性论》等书,以便长久流传世间,让后人能够了解和传播道教精髓。”唐玄宗赞道:“虚谷真人这般高山景行,不但受到当今世人钦佩,而且更值得后人敬仰啊!”

过了一阵,高力士带着八个宦官共抬着四个柜子走进来。到了唐玄宗面前,高力士叉手向前,恭敬地说:“陛下,老奴命人将硬黄纸送来了。”又对宦官说:“打开所有柜盖。”宦官打开四个柜盖,露出厚厚的数卷硬黄纸。唐玄宗说:“我将这些硬黄纸全部赏赐虚谷真人,不知可否够用?”虚谷真人说:“够用与否,不在硬黄纸的多少,而在用纸之人如何谋划。贫道精心谋划,绝无丝毫浪费,这些硬黄纸已经够用了。”唐玄宗点了点头,说:“那就请虚谷真人全部收下吧。等虚谷真人离开长安时,我将派左相陈希烈率人在城门外相送。唉,我已身心衰弱、腿脚不便,无法亲自相送,还望虚谷真人见谅。”虚谷真人一拱手,说:“多谢陛下赏赐。离别之际,贫道真诚祝愿陛下龙体安康、寿达期颐!”

自从虚谷真人离去后,玉真公主陷入了深深地失落中,同时也很清楚,虚谷真人今后将永远定居天和山,不再四处云游,只有自己前往探望,否则终生无法再次相见。多年前,除了跟随先师司马真人外,虚谷真人很少会在一个地方连续住上两年,如今为了能让郎梅尽快成为一代高道,主动打破惯例,将平生所学、所知及所思,倒箧倾囊,毫无保留,精心传授。两年多来,不管是对道教经典的领悟,还是对道教精髓的理解,郎梅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连自己在欣喜之余,也感到特别震惊。自己一直不明白,虚谷真人游遍大唐,阅人无数,为什么当初刚见到年仅八岁的郎梅时,就能断定此女具有修道天赋,故而答应她的父母,将她带在身边,直到后来赶至长安,在宗圣宫时,让自己收她为弟子呢?郎梅来到长安十四年了,在自己和虚谷真人的传授下,对大唐的矛盾、朝中的争斗、显宦的奢侈、平民的穷困以及周边的局势,均已耳熟能详,了若指掌。面对郎梅的快速成长,自己甚觉欣慰,毕竟没有辜负虚谷真人的托付。只是虚谷真人离开长安前,对大唐局势表示出深深地忧虑,并说修道之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修道;而若弘道之人,则必须要心系百姓,方可进行;不出意外的话,大唐即将遭遇突变,影响之巨,古今罕有,已非个人所能改变,唯一可行办法便是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范准备,避免灾祸降临,徒增无谓危险。听罢,玉真公主有些担心作为一国之君的兄长了。

不过,玉真公主又想到,明年是天宝十四载,也是兄长满七十岁时;兄长治理大唐四十多年,经历非常丰富,处理过各种各样的惊险危难之事,就算遇到大唐遭遇突变,相信也能轻松应对。虚谷真人的忧虑是否准确呢?郎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当玉真公主说出自己的想法后,郎梅认真地说:“师父,师伯弘道数十年了,游历大唐东南西北,早就对天下事务洞若观火,从未出现任何失误,此次破例在长安连续住上两年,更是仰观俯察、探幽寻微,掌握了朝中诸多不宜外传的事情,定能发现里面存在的重重危机。其实,师伯往日传授时,郎梅就已感觉到师伯的忧虑,因为不想师父牵挂,所以没有及时告知,还请师父谅解。”玉真公主说:“师父知道,你师伯来到长安后,和你在一起的日子较多,传授道教经典必会联系以往所见所闻,包括朝中复杂局势。一有空闲,你师伯就带你前往皇宫,劝谏圣人‘远杨氏、贬禄山’,圣人却是充耳不闻,未予理会。以前,我们三人也要时时讨论这些现象,现在,师父并非怀疑将相不和是否造成巨大危害,而是觉得即便二人生出事端,圣人也可迅速平息下去。”

郎梅说:“郎梅年少,许多事情都不曾经历过,除了武当山外,大唐境内其余地方都未涉足,只有潜心向师父和师伯学习,方能扩大一点视野,不至成为井底之蛙。师伯多次告诫郎梅,凡事不可轻易相信表面现象,必须推本溯源、寻根追底,否则必被蒙蔽,得出错误结论;当今朝中,将相势同水火,绝非普通小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爆发冲突,直接关系着大唐未来的前景;圣人能否迅速平息,尚难真正确定。师伯能有此番看法,定是经过深思熟虑,郎梅这才深信不疑。”

玉真公主似有所悟,点了点头,说:“右相杨国忠乃圣人宠信的杨贵妃族兄,边将安禄山是圣人宠信的三大军镇节度使,二人产生严重矛盾,不爆发则无事,一旦爆发,大唐必会灾祸降临。根据目前情形分析,圣人似乎更倾向宠信安禄山,对杨国忠的宠信仅是建立在博取杨贵妃欢心的基础上,毕竟江山和美人相比较,还是江山最重要。安禄山是一个文化浅薄的胡人,长期驻在范阳,若想对付朝中有贵妃撑腰的杨国忠,并无太多耐心。师伯的忧虑是:安禄山唯恐杨国忠的谗言有朝一日起到了作用,导致圣人剥夺本人的一切职务,恼怒之下,或将举兵起事,从而祸殃大唐。”

郎梅说:“正是如此。师伯曾对郎梅说过,纵观历朝历代,兴亡起伏,盛衰交替,全无定数,并说兴盛时,遨游天下,弘道扬德,乃是道士应尽责任;衰亡时,隐居山谷,修身养性,也属道士必备抉择。在准备返回清为的前一日,师伯又叮嘱郎梅,大唐遭遇空前灾难,我们必须带领其他道士离开长安,前往武当山避难;等灾难消除后,师父仍去长安,郎梅则留在武当山,建宫立观,传播道法,施恩世人,待条件成熟时,还可游走四方,增长见识。”

玉真公主说:“你师伯善于深谋远虑,已有合理安排,师父当然清楚,郎梅将来只管照做便是。不妨实言相告,由于圣人是师父的兄长,想到不久大唐将要面临灾难,师父心里就很难过,时时祈愿:将相能够和谐融洽,民众能够丰衣足食,周边能够太平安定。至于你师伯的安危,师父也是百般挂念啊!”郎梅说:“还请师父放心。师伯曾说,大唐如果爆发灾难,清为也能幸免。”玉真公主说:“若是这样,定乃道教祖师老子在护佑清为了。”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