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56章荣升尚书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本来怂恿唐玄宗让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八万唐军攻打弱小的南诏,获得胜利,使本人职务能继续升迁;结果,双方交战,唐军竟以失败告终,杨国忠甚感惊慌,唯恐受到牵连,只得向唐玄宗谎报战绩,并成功举荐鲜于仲通担任京兆府尹。四个月后,立功心切的杨国忠再次怂恿唐玄宗发兵三万,讨伐南诏。不久,三万唐军全部覆没,无一生还。杨国忠终于意识到,南诏并非之前想象的那般不堪一击;又考虑到,整个朝中仍属李林甫的地位最高,本人若想再次升迁,必须不断扩大势力,同时削弱李林甫的羽翼,否则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这一日,杨国忠派人请鲜于仲通来本人的府里议事。在厅堂里,杨国忠攒眉蹙额,一个劲地唉声叹气,并不说话。鲜于仲通猜测杨国忠此举跟唐军攻打南诏失败有关,不便点破,小心翼翼地问:“杨兆尹如此愁容满面,莫非遇到了什么不开心之事吗?”杨国忠用冷峻的目光看着鲜于仲通,过了一阵,慢条斯理地说:“鲜于府尹,你是想跟随我一时,还是想跟随我一世呢?”鲜于仲通没想到杨国忠会这样询问,急忙脑筋一转,说:“倘若杨兆尹不嫌弃的话,鲜于仲通愿意跟随一世,绝不改变。”杨国忠冷笑着说:“京兆尹不但需要处理诸多繁杂事务,而且稍有不慎,还会得罪一些皇亲贵胄。自从担任此职后,我一直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无法做出显著政绩;你跟随我一世,真不怕会耽误自己的前途吗?”

鲜于仲通知道杨国忠在有意试探自己,毫不迟疑地说:“我鲜于仲通能步入仕途,全凭杨兆尹鼎力相助,先是剑南节度使,后是京兆府尹。若非这样,我鲜于仲通说不定至今都是蜀中的井底之蛙呢。”杨国忠语气略有缓和,说:“这么说来,你是真心实意要跟随我一世了?”鲜于仲通忙抬手指着天,说:“鲜于仲通对杨兆尹的忠心,日月可鉴!”杨国忠轻轻地点点头,说:“对你的忠心,我从未怀疑过。实不相瞒,京兆尹并非最佳职位,我的目标是要获得相位,取代李林甫。可惜我的谋略欠缺,很难对付阴险狡诈的李林甫,甚为不快,又心有不甘啊!你能否帮我想个好办法,以便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呢?”鲜于仲通露出为难之色,犹豫片刻,支支吾吾地说:“这个,这个……,仓促之间,我、我也想不出好办法。”

杨国忠沉下脸来,说:“既然想跟随我一世,我若这般平庸下去,你如何能有荣华富贵啊?我让你担任剑南节度使,原本让你立下军功,那样你升迁了,我也能沾光了。没想到,你率唐军攻打南诏,却是一败涂地;我仍对圣人说你有战绩,举荐你升职,而我原职未动。俗话说:投桃报李;现在你是否也该助我一臂之力啊?”鲜于仲通紧张地额头渗出汗水,想了想,说:“据我观察,杨兆尹若想取代李林甫、获得相位,不妨再多一些耐心,毕竟李林甫已是年近七旬之人,身心渐弱,或许不久便会无法履行宰相之职,到了那时……”杨国忠不耐烦地抬手一挥,冷冷地说:“你的意思是让我无止境地等待下去吗?别忘了,李林甫下面还有跟随他的人呢,比如大理寺卿孟汝慎。如果真的无法履行宰相之职,李林甫难道就不会向圣人举荐孟汝慎接替相位吗?”

鲜于仲通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思索半晌,又说:“看这样行不行,如今朝中除了李林甫外,还有安禄山也深受圣人宠信;杨兆尹若能和安禄山联起手来,共同对付李林甫,岂不更为方便。”杨国忠轻轻地叹了口气,说:“唉,你说的这些,我何尝又不清楚。不瞒你说,我作为皇亲国戚,在朝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那安禄山怎会不知呢?安禄山认了贵妃为干娘,对我这个贵妃的族兄定然也会客气三分。不过,我觉得光靠皇亲国戚的身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结交圣人宠信之人才行。比如,之前我就投靠的是李林甫,为了帮李林甫诬陷当时的韦坚和皇甫惟明,不惜做了很多伪证。可自从李林甫除掉跟随他多年的殷正鸿及其儿子殷贵嘉,并查办殷正鸿的小舅黄尧良后,我才发现,跟随李林甫最终就是一条死路。当然,李林甫觉察到我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大时,对我也开始防备起来。因此,我便刻意和李林甫拉开距离,改为投靠安禄山了。每次安禄山入朝时,我都要在外面恭恭敬敬地迎接。我见安禄山身体肥硕、行动不便,在他上下朝登殿阶时,还要主动过去搀扶。我这么有意讨好,无非是希望安禄山能作为自己的强大外援,关键时候能伸手相助。”鲜于仲通兴奋地说:“原来是这样,只要安禄山和杨兆尹联起手……”

杨国忠摇了摇头,说:“安禄山历来狡黠奸诈,明白我奉承他的真正动机,加上又善于伪装,所以对我热情客气,仅乃表面现象,私下对我却很轻视。我若想和他联起手,很难获得成功。”鲜于仲通沉思着,少顷,说:“安禄山靠不上,那杨兆尹干脆就多兼一些重要职务吧,这样也能增加在圣人心目中的分量;以后李林甫离开了相位,圣人说不定就会考虑由杨兆尹接替。”杨国忠若有所悟地说:“嗯,这个方法还可使用。目前,朝中有三个重要职务空缺,一是谢佑聪致仕后留下的户部尚书,二是安禄山不再兼任的御史大夫,三是因你调任京兆府尹后闲置的剑南节度使。你说说看,我兼哪一个职务最合适啊?”

鲜于仲通说:“户部尚书掌管天下户口、田赋、仓储和财政等事务,琐碎繁杂,其中田赋征调容易出现摩擦,财政收支容易产生矛盾;御史大夫既能监管和奏弹百官,还能和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组成‘三司’,共同审讯狱案,因而朝野人人畏惧;剑南节度使掌管剑南道的军队和税收,能够拥兵自重,益处颇多。倘若让我选择,我觉得御史大夫和剑南节度使两个职务都可以考虑。”杨国忠点了点头,说:“言之有理。我听虢国夫人说,这段时日,圣人不断斟酌这三个重要职务的人选,一直未能定下,不出意外的话,明日早朝,便会征询百官看法;我力争将御史大夫和剑南节度使两个职务夺到手中。一旦获得成功,以后在长安时,我监管和奏弹百官,谁敢不服?到剑南道后,我掌管军权和财权,谁敢不听?”鲜于仲通忙讨好地说:“如此好事,我便提前恭贺杨兆尹了。”杨国忠禁不住仰头哈哈大笑,鲜于仲通也跟着大笑起来。

第二日,早朝时,唐玄宗正襟危坐在御座上,看着下面排列整齐而静默无声的文武百官,慢悠悠地说:“诸位爱卿,户部尚书、御史大夫和剑南节度使的职务均已空缺,你们认为应由哪些人担任最合适啊?”杨国忠大喜,正要抬脚出班,却见李林甫抢先一步,走出班列,上前启奏:“陛下,臣作为百官之首,掌握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等官员的任免权,但户部尚书、御史大夫和剑南节度使均为重要职务,影响广泛,故而考虑人选许久,仍然未敢仓促确定并予以举荐。此时,陛下主动询问,臣就逐一说出来。臣以为,中书侍郎曾和培才学出众、品行端正、做事细致、思虑周详,是担任户部尚书的最佳人选,不知陛下觉得如何?”

曾和培大吃一惊,愣在那里,做梦都没想到,李林甫居然向唐玄宗举荐自己担任户部尚书;不久前,还断定中书侍郎就是自己在仕途的最高职务了;户部尚书原先是座主谢佑聪担任,如今却要轮到自己担任,是凑巧,还是……;正胡思乱想着,听见唐玄宗说:“李爱卿所说甚为有理,由曾和培担任户部尚书非常合适。曾和培——”曾和培醒悟过来,急忙走出班列,上前大声应道:“臣在!”唐玄宗说:“从今日起,由曾爱卿担任户部尚书。之前,曾爱卿的座主谢佑聪担任这个职务时,由于成绩斐然而获得朝野的一致赞誉,朕希望曾爱卿也能如座主那样,竭忠尽智,勤勉奋进,做出一番显著成绩。”曾和培忙跪在地上磕头,激动地说:“谢陛下!臣一定竭忠尽智、勤勉奋进,绝不辜负陛下所托。”唐玄宗挥了挥手,笑着说:“早朝结束后,曾爱卿速去办妥中书侍郎的交接事宜,尽快前往户部履职。”曾和培说:“臣遵命!”唐玄宗说:“曾爱卿先退下吧。”曾和培站起身,退回原位。

唐玄宗又问李林甫:“李爱卿,御史大夫应由何人担任呢?”李林甫早有准备,慢条斯理地说:“臣以为,由御史中丞靳平晖担任御史大夫最妥当。”杨国忠心里一慌,急忙走出班列,上前几步,大声地说:“陛下,臣认为李相国的举荐颇为不妥,还请陛下三思。”唐玄宗不解地问:“杨爱卿何出此言啊?”

杨国忠振振有词地说:“陛下,臣认为,御史大夫之职特别重要,既要按照朝廷法规监察和弹奏百官,还要和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组成‘三司’,共同审讯狱案,位高权重,若非具备足够威信和出众政绩者,难以胜任;而靳平晖作为御史中丞,多年来威信欠缺、政绩平庸,实在不适合担任御史大夫。”唐玄宗笑着说:“看来杨爱卿对御史大夫之职的人选很关心啊。依杨爱卿所见,应由何人担任御史大夫最合适?”杨国忠侧身看了一眼李林甫,见他冷漠地盯着自己,不由得浑身颤抖一下,忙说:“臣考虑,或许、或许臣比较合适。”

唐玄宗沉思不语。目睹此景,李林甫神情坦然,知道唐玄宗有些犹豫,毕竟数月前,杨国忠曾两次怂恿唐军攻打南诏,共阵亡九万人,一无所获,导致朝野上下怨声四起;若不是顾及到杨贵妃的情面,兴许唐玄宗早就将其逐出朝廷了。想到这里,李林甫不慌不忙地说:“陛下,臣以为,御史大夫既要监察和弹奏百官,还要和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组成‘三司’,因而担任此职之人,必须具备四项要求:首先精通大唐律法,其次熟悉人情百态,再次具备秉公无私品格,最后拥有高超办事能力。臣以为,杨国忠从未涉足监察机构,很难完全满足四项要求,如果贸然担任至关重要的御史大夫,今后大唐律法的公正性或将受到一定影响,还望陛下三思!”

杨国忠急了,忙说:“李相国,我虽没有涉足监察机构,但不等于不了解监察机构。何况御史大夫也并非都由监察机构内部人员来担任,之前的御史大夫安禄山也从未涉足监察机构,一样可以胜任,所以我也能……”李林甫笑着说:“杨兆尹,御史大夫应该具备的四项要求,你相差的较远,确实不适合担任。你说安禄山担任御史大夫前没有涉足监察机构,可他担任着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已经包含了那四项要求;不然的话,圣人何以如此信任他呢?”杨国忠不服气地说:“我现在担任京兆尹,难道就没有包含李相国所说的那四项要求吗?须知,京兆尹管辖着大唐京畿重地,地位显赫,也不是随便一人能胜任的。”

李林甫说:“本相记得,数月前,就是你这个京兆尹,曾两次建议陛下派兵攻打南诏,当时慷慨激昂地说,唐军必然获胜。结果两次战争结束,唐军共阵亡九万人,南诏反而加快投降吐蕃。杨兆尹这般热衷攻打南诏,想必其中动机不全是为了大唐的安危考虑吧?”杨国忠见李林甫当众揭露自己的丑事,气得脸色发青,恼羞成怒地说:“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不足为奇。莫非李相国率领唐军就能百战百胜吗?我看也未必吧。”李林甫笑着说:“因为本相始终具有自知之明,所以从不做任何没有把握的事情。”杨国忠无言以对,只得盯着李林甫,恨恨地说:“你、你……”

唐玄宗见二人僵持不下,轻轻地挥挥手,说:“二位爱卿勿用争执,以免伤了和气。”杨国忠朝李林甫瞪了一眼,闭口不语;李林甫对杨国忠冷笑一声,缄口不言。唐玄宗又说:“有关御史大夫的人选,朕需要征询其他百官的看法。诸位爱卿,你们觉得由谁来担任御史大夫更合适啊?”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