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54章祭祀老子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天宝十一载(752年)一月十六日,长安城南面的明德门打开了专供皇帝使用的中央大门。唐玄宗、虚谷真人、玉真公主、郎梅及文武百官等数百人,在众多金吾卫士卒护驾下,浩浩荡荡,穿过中央大门,出了长安。之后,十万人马向东行进,前往河南道真源县太清宫,隆重祭祀道教的道祖老子。

祭祀道教的道祖老子属于国家祭祀,唐玄宗使用的是最高等级的扈从仪仗队——大驾卤簿。其前导队由不同品级官员的仪仗组成。走在最前面的是京兆府万年县县令,随后是京兆牧。京兆牧是京兆府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一般由亲王出任,并不管理具体事务,也没有办公地点,京兆府真正负责人是京兆尹;接着是太常卿、一品司徒大员和御史大夫,最后是兵部尚书。这些官员都带有自己享用的仪仗队。他们的僚属也身穿官服,排列行进在队伍中。

当队伍中的两面白泽旗向前行进时,意味着唐玄宗的大驾卤簿正式出发了。两面白泽旗分别由旗手骑在马上持举,每个旗手前面有引导人,左右两边还有夹执的护卫者。白泽旗后面是皇家的金吾卫队,由两个金吾大将军担任领队。卫队士卒中,有的手执长矟,有的身穿铁甲,有的腰挎横刀和弓箭。金吾卫队分为左右两列行进,走在中间的是一面朱雀旗,跟着的是十二面龙旗。手执龙旗的金吾士卒身穿戎服,戎服外面披着大袍。每一面龙旗前有两个骑兵引导,后有两个骑兵护卫。

龙旗之后是六种车辆,分别是确定方向的指南车、记录里程的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和皮轩车。每辆车都由四匹马驾驭,各有十四个驭手。这些车辆后面是仪仗队的一支鼓吹乐队,走在仪仗队的前部,叫做前部鼓吹。乐队由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组成。在前部鼓吹中有b鼓、铙鼓、节鼓、大鼓、小鼓、羽葆鼓等鼓类,也有被称为金钲的锣,还有被称作长鸣的号角、笛、箫、筚篥、笳等吹奏乐器。前部鼓吹的乐工都骑在马上排成横队,行进演奏。

紧紧相随乐队的是两个并排骑行的殿中侍御史,身后是象征皇权的黄麾大旗。接下来是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领着两副属于太史局管理的观测仪器车,一辆是相风舆车,车上的一只铜鸟会随着风向而改变朝向,这种铜鸟叫做相风铜鸟,用来测定风向;另一辆是行漏车,车上载有铜钵刻漏等计时仪器。接下来是钑、戟前队。钑是一种铁把短矛,戟是一种集戈和矛为一体的长兵器。在仪仗性的队伍中,钑和戟更多的显示道具功能,而非实用功能。钑、戟前队分为左右两队,每队一百四十人,由左右武卫果毅都尉率领,分别骑行在大队的两侧。钑、戟队伍中央依次是一副五色绣幡旗、十二副金节、两副并排而行的罕罼大旗、一副朱雀幡旗、各一副的左青龙幢和右白兽幢。幢是一种用羽毛装饰的旗帜,白兽幢就是白虎幢,唐朝避虎字的讳,因而将白虎改为白兽。在一幅导盖伞的后面是八十八个武卫士卒,分为左右两队。钑、戟前队到此结束。

紧随钑、戟前队的是各一个左右卫将军,后面是二十四匹御马和两个尚乘奉御。尚乘奉御是管理皇帝车马的官员。在一面青龙大旗和一面白兽大旗后,行进着那些跟在皇帝身边的官员,包括台官和谏官。这些官员二人一组,左右并列,骑马行走在队列中。

此时,唐玄宗乘坐的玉辂出现了。按照礼仪,唐玄宗参加祭祀,乘坐的车辆叫玉辂,装饰极为华贵。驾车的是名叫“苍龙”的青色马匹,头上戴有金冠和镂金的饰品,还插有山雉的尾羽。玉辂的主驾是从三品的太仆卿,指挥着四十一个驾士。皇帝乘坐玉辂时,有一个千牛卫将军陪乘。千牛卫是皇帝的贴身护卫,因佩戴着千牛刀而得名。皇帝身边左右各有十二个千牛备身,佩戴千牛刀,充当贴身侍卫。这些人都是从皇家高品级官员的子弟中选拔组成,年少力壮,姿容美丽,武功高强。陪同皇帝乘坐玉辂的千牛将军就是千牛卫的首领,同样佩戴着千牛刀。

走在一系列车辆前面的是由左右卫将军率领的卫士队伍。这些卫士身佩班剑,手执仪刀,班剑和仪刀都是木制的,主要用于仪仗。在玉辂的两旁有左右卫大将军护卫同行,紧靠两侧的是亲卫、翊卫和勋卫的士卒;他们有的徒手骑马,有的骑着披戴盔甲的马匹,手持仗矟,身带横刀。玉辂车辆的后面依旧是络绎不绝的仪仗队伍,包括皇帝车队的其他车辆和辇具、各种大旗、伞盖、团扇、方扇、后部鼓吹,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仪仗队的尾部是皇家各卫的方阵,有骁卫、武卫、威卫、领军卫等,各卫的方镇由马队组成,一共二十四队。二十四队的士卒各举着二十四种不同的旗帜。大驾卤簿的尾部则是一些随行的官员和办事人员。

半个多月后的二月三日,庞大而壮观的祭祀队伍行进到离真源县太清宫三里远的地方时,真源县县令张巡带着部分僚属早早前来恭迎。祭祀队伍暂停后,张巡和僚属对着唐玄宗乘坐的玉辂齐齐跪下,大声喊道:“真源县县令张巡率僚属恭迎圣驾!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唐玄宗从玉辂里走出来,看着张巡和僚属,甚感喜悦,笑着说:“尔等免礼。”张巡忙说:“谢陛下!”和僚属站起身。

唐玄宗又说:“太上玄元皇帝护佑大唐,恩泽黎民,名扬天下,朕既是其后裔,又是当今大唐皇帝,定将刻骨铭心,永世不忘,于二月十五日太上玄元皇帝诞辰日,亲临真源县太清宫祭祀。张爱卿,你作为真源县县令,可曾做好此次祭祀的各项准备事宜啊?”张巡坚定地说:“陛下,祭祀所需一切器物和陛下一行人的食宿等,臣早已命人准备妥当,只等陛下前来。”唐玄宗满意地点点头,说:“张爱卿办事,果然让朕放心啊!张爱卿,此刻你率僚属在前面引路吧。”张巡说:“臣遵命!”

河南道真源县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由汉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前来创建,始名老子庙。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道祖,因而将老子庙看做祖庭。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为了便于统治天下,抬高家族地位,认老子为祖宗,派人在东汉老子庙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规模如同京城皇宫,以做皇室家庙。此后,唐高宗李治亲临鹿邑拜谒,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增建“紫极宫”、“太清楼”,改庙名为“玄元庙”,并于乾封元年(666年)下诏,改鹿邑为真源,寓鹿邑为真理(道家思想)的发源地。到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封老子之母为“先天太后”,扩建李母庙为洞霄宫,位置在太清宫北边一里处,并下诏改真源为仙源,意为老子是得道成仙之人,老子出生地则为仙之源。唐中宗李显即位后,于神龙元年(705年),又将仙源改为真源。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李隆基加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天宝元年(742年),在太极殿前神道东侧竖立“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碑文内容为唐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天宝二年(743年),唐玄宗下诏将紫极宫改为太清宫,同时予以增建,规模达到鼎盛,占地八顷七十二亩,楼台殿阁共有六百余间,气势宏伟壮观,建筑金碧辉煌。太清宫称前宫,洞霄宫称后宫。前宫祀老子,后宫祀李母。两宫中间隔着一条河,曰“清静河”;河上有桥,曰“会仙桥”。前宫住道士,后宫住女冠。两宫相商事宜,则以云牌传示,绝不允许私自来往。前宫午门耸立,御道直坦,院内以太极殿为中心,周围有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清静阁,将太极殿环抱其中。太极殿的中央为老子像,两侧则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和唐睿宗等像列侍左右。

唐朝礼仪规定,在祭祀前的七日里,参加祭祀大典的皇帝和官员们都要开始斋戒。大祀时的斋戒为散斋四日、致斋三日。散斋期间,不能吃荤,不能饮酒,不能和异性同房,不能听流行音乐,不能干秽恶之事等。致斋期间,要求更加严格,除了有关祭祀的事务外,其他事情都要暂停。刚进入致斋时,正式参加祭祀的官员还要举行宣誓仪式。

二月十五日辰时,旭日东升,晴空万里,暖意融融,祭祀人员来到太清宫的主殿太极殿前面,表明祭祀老子即太上玄元皇帝的典礼正式开始。

在清脆而洪亮的三次鼓声中,各个执事者依次入场,各司其事。其中,主执事先请陪祭官虚谷真人就位,后请初献官玉真公主、亚献官李亨、终献官李林甫分别就位,接着郑重请主祭官唐玄宗诣盥洗处盥洗和进巾,完毕再请就位。祭台上安置着汉白玉雕刻而成的老子像,上面盖着一块黄布,身穿衮冕的唐玄宗虔诚地走上前,轻轻揭开黄布,宣告启扉。随即,礼炮齐鸣,三通鼓响,数个礼部祠部司官员轮流献上“笾豆十,簋二,簠二,登三,铏三,爼三”。之后,在宁和之曲中,主祭官唐玄宗面向老子像,准备行上香礼。香案右侧献官点燃香递过来,唐玄宗接过后,举与眉齐,稍过片刻,递给左侧献官;左侧献官将燃香同样举与眉齐,最后插于香炉。唐玄宗复位,乐队停止演奏。初献鼓的声音响起后,表示进入了行初献礼阶段,在宁和之曲中,初献官玉真公主面向老子像,开始奠帛、献爵、献食、献果,所有程序皆如上香礼。右侧献官先将初献礼递给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接过后,举与眉齐,稍过片刻,递给左侧献官;左侧献官同样将初献礼举与眉齐,最后放于香案。玉真公主复位,乐队停止演奏。然后,全体肃立,读祝生恭读祝文。接着,亚献鼓的声音响起,随后在安和之曲中,亚献官李亨献爵、献食、献果,所有程序皆如前面。在景和之曲中,终献官李林甫亦然。当祭祀的高潮到来时,全场一片寂静。主祭官唐玄宗行饮福受胙礼。在老子像前,唐玄宗接过右侧献官递来的福酒,一饮而尽。尔后是受福胙,右侧献官递来糕点,唐玄宗接过后,将糕点高举过头顶,稍过片刻,递给左侧献官;左侧献官接过,放于供案上面。

完毕,唐玄宗转过身,从右侧献官手里接过祭文,轻轻展开,并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涡水扬波,紫气盈天。原称鹿邑,现名真源。斯地吐辉,孕育先贤。老子诞生,开辟史篇。函谷著书,武当流传。五千箴言,古今罕见。大含细入,通达伟鉴。前人尊崇,后嗣仰瞻。道存宇宙,德满尘寰。上善若水,何以报怨。清静无为,福泽世间。教化众生,不争则前。返朴还淳,河清海晏。偃武修文,物丰寿延。乾坤交泰,地方天圆。伟哉老子,智者鸿硕。学识深邃,如日璀璨。诸子探究,多家释诠。千载传承,万代懿范。李氏有幸,忝作子孙。初建大唐,亲封玄元。今率臣民,恭祝圣诞。躬身叩拜,焚香祈愿:一佑神州,永葆泰安;二佑黎庶,再无疾患;三佑天时,远离灾难;四佑地利,断绝涝旱。国享太平,民享福康;诸夷归心,消弭战乱。华夏正统,血脉相连;大唐内外,瓜瓞绵绵。伏惟尚飨,为祷为祈!”

读完祭文,唐玄宗和左右献官分别复位,乐队奏响咸和之曲。一曲结束,进行祭祀乐舞表演,著名的《上元乐》随着上百位舞女们的翩翩起舞而呈现在众人眼前。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