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52章守孝三年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宋梦瑶又说:“加上后面几句,若从儒家方面解读,自是鼓励人们追求人性之善,并达到最好的完美境界之意;若从养生角度解读,则是另外一番含义。人之生命有限,从古至今,人人渴求延年益寿、长生不死;只是延年益寿为真,长生不死为假。当一个人明白长生不死仅是美好奢望、永远不可能实现后,心里就会淡定,淡定后就能平静,平静后就能安详,安详后就能思虑,思虑后就能得到。得到何物?得到如何真正养生延寿的‘道’,这才是人之生命意义的最完美境界。”

曾和培频频颔首,说:“阿娘所言甚为有理,孩儿还请明示。”宋梦瑶又说:“养生内容纷繁复杂,归根结底,就是‘养心’二字。先养心,后养性,性即身体。只要做到心情平和、身体无疾,定然就能延年益寿。若想做到心情平和,爱憎也就不可太深,因为爱憎太深,必会耗精伤神;长期耗精伤神,命不久矣!宦海沉浮,人心善恶,谁将精确掌握?荣辱有无,命运顺舛,怎样保持淡定?贫富转化,生死交替,如何能够改变?你在朝中任职多年,个中道理,勿用阿娘赘述。阿娘只提醒一句,‘心外无物,物不扰心;心外有物,物必扰心。’”曾和培为难地说:“孩儿步入仕途二十余年,若说心外无物,必是假话。孩儿只能尽量让物少扰心,以求心情平和罢了。”

半个时辰后,三人已到博水园,进去沿着守静池右边堤岸继续前行。宋梦瑶看着一汪池水,说:“和培,你乃文人,平时静多动少,身体逐渐变得虚弱,加上心外有物,难免染上疾病。心性需要动静平衡,喜怒哀愁适量,行立坐卧适量。针对你的特点,应该增强活动、调节心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便是此理。养性之道,切勿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此外,勿要饱食,勿要贪酒,勿要忧思,勿要忿恨,勿要大怒,勿要大悲,勿要大忧,勿要大愁,勿要大惧,勿要大笑;若能不犯之人,则得长寿也!”曾和培说:“阿娘所言,令孩儿茅塞顿开。在长安时,孩儿确实活动太少,以致身体越发虚弱。此次患病,孩儿也仅是受了一些寒风,又想到以前的好友苏玉臣病死狱中和郝一胜流浪四方,心里便很难受,这才感到头晕目眩,支撑不住。”

三人走到一处空地,停了下来。宋梦瑶说:“和培,你的身体刚刚恢复正常,不太适合剧烈活动,阿娘就教你一些轻松的活动,若能持之以恒,同样会有显著作用。”曾和培说:“孩儿一定认真学习。”宋梦瑶说:“阿娘多年注重养生,一直在孜孜不怠地学习古人养生之法,总算略有效果。雪婵、雨婵从小跟着我,耳濡目染,掌握了很多养生知识,如今谈论起来,也是头头是道。”曾雨婵说:“阿婆经常告诉我们姊妹二人,名利仅乃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是最宝贵的。现在,雨婵和左希玄,姊姊和姊夫,都懂得了养生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曾和培感慨地说:“雨婵本身就很年少,自不必说,而阿娘今年已过七十岁,白发却不甚多,看上去不及六十岁模样。我才五十有一岁,两鬓却已染满白发,牙齿也有几颗松动,长安的一些同僚都说我快六十岁了,真是惭愧啊!”宋梦瑶说:“和培,此时阿娘就教你一点方便实用的养生方法。大唐建立之初,著名道士孙思邈一生行医为善,最终寿享期颐。他总结了很多养生之法,其中的三十字口诀简单易学,阿娘就教你这个吧。三十字口诀是,‘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漱玉津,耳常鼓,腰常摆,腹常揉,摄谷道,膝常扭,脚常搓。’为了便于记忆使用,阿娘不需全教,只教和你有关的内容。阿娘边说边做,你跟着在旁练习就行了。”曾和培说:“孩儿遵命便是。”

宋梦瑶边做边说:“发常梳,即将手掌互搓三十六下,使得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再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十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用手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曾和培模仿照做,曾雨婵也熟练地做起来。完毕,宋梦瑶又边做边说:“齿常叩,即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的牙齿互相叩击,轻微用力,但须发出声响,做三十六下;每日坚持,可以通上下颚的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出现烂牙。”曾和培和曾雨婵都认真地做着。完毕,宋梦瑶又边做边说:“腰常摆,即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五十下;这样既可强化肠胃、固肾气,还可防止胀气及胃痛、腰痛。”曾和培和曾雨婵均一丝不苟地练习。完毕,宋梦瑶又边做边说:“腹常揉,即搓手三十六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从左、左下到右、右上揉圈。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三十六下;每日如此,可以帮助化食,消除腹部鼓胀。和培,你的食欲不佳,更应日日练习。”曾和培边做边说:“阿娘说的是。孩儿学会了,将来回到长安,定要日日坚持练习。”完毕,宋梦瑶又边做边说:“膝常扭,即双脚并排站立,膝部紧贴,身体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缓缓扭动,做二十下,然后向右扭动,再做二十下,记住,不可太快;经常这样,可以强化膝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应从双腿做起。”曾和培做得丝毫不差,曾雨婵早已驾轻就熟。

做完,宋梦瑶停住了,说:“剩下一个‘脚常搓’,需要坐下脱掉双履;此地颇有不便,阿娘讲述即可。脚常搓,即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三十六下;然后再用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的涌泉穴,共做一百下。脚底集中了全身脏腑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脏腑,改善失眠,消除头痛。和培,你可否都记住了?”曾和培点了点头,说:“孩儿记住了。”宋梦瑶说:“好了,阿娘暂时就教这些。我们再去园里走一走,散散心吧。”曾和培说:“好,我们走吧。”三人又慢慢地朝前走去。

过了一会儿,宋梦瑶缓缓地说:“人之身体,时好时坏;天之气候,或阴或晴。据阿娘观察天象,再过两日,清为将要下场大雨。守静池朝仙舫旁边植有荷花、睡莲,池边栽有芭蕉、翠竹,无论春夏秋冬,任凭各种雨点落在上面,轻重也罢,疏密也好,全都一一接收入怀,毫不拒绝。任何一人,只要静静地坐在朝仙舫窗边,随心欣赏,便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少顷,定会冥然以思,肃然以游,境怡神爽,心志涤荡,喜忧全抛,宠辱皆忘,不知天壤间尘鞅之累为何物也!等清为下雨后,阿娘就带你去朝仙舫欣赏雨景、聆听雨声,对你身心的调节会有很大帮助。”曾和培忙说:“孩儿听从阿娘的安排。”宋梦瑶又对曾雨婵说:“到了那日,雨婵也将雪婵唤来一起听雨。”曾雨婵点了点头,说:“好啊。”宋梦瑶对曾和培说:“往年夏季一下大雨,阿娘便带雪婵、雨婵前往朝仙舫,坐在中舱的‘听雨窗’旁,品着香茗,静静地欣赏雨景、聆听雨声。每次,一杯香茗还未品完,阿娘心情就已感到无比愉悦,恍若进入仙境,真正摆脱了尘世间的所有烦恼。”曾雨婵说:“下雨天时,那些淅淅沥沥的雨点落在芭蕉叶上,一滴滴,一声声,珠圆玉润,悦耳清心;雨婵相信,阿耶倘若欣赏后,身心定会比现在舒畅许多。”曾和培叹道:“看来下雨天时,我确实应该多聆听动人的雨声啊!”

经过宋梦瑶的精心传授,曾和培积极将养生知识学以致用,几日下来,身体也舒适了,心情也愉快了,食欲更加增强,睡眠更加改善,终于体会到养生的重要性。为了调养身心,曾和培听从母亲宋梦瑶之言,在博水园居住了一个月,不是赏花观鱼,就是舒筋活骨,同时还跟一些文友相聚,吟诗诵文,谈天说地。

回到草屋,曾和培坚持练习养生之法,一扫往日颓废心态,对前来虚心请教的许无箕更是倾囊以授。有一日,曾和芸过来,说酒肆的生意日渐兴隆,近期自己又买下相邻几间房屋进行扩建,故而旧的匾额显得太小,请曾和培写“芸馨楼”三个字,再请人镌刻在匾额上,悬挂于酒肆门口;曾和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又过了半个月,曾和培越发精力充沛,仿佛年少十岁,但每日面对唯一的儿子曾义安时,心里难免还会产生一丝愧疚之情。曾义安两岁时,自己和妻子就离开清为,前往扬州赴任。七年后,二人回到清为探亲,只住了短短的二十日,在九岁的曾义安眼里,几乎如陌生人一样。现在,自己再次回到清为给过世的父亲守孝,方能较长时日接触已二十五岁、个头高过自己的曾义安了。通过这几个月的观察,已经发现,曾义安对自己并无多少感情,却跟他的大伯曾和春非常亲近,性格也是惊人相似。听两个女儿说,大伯对曾义安一直给予关爱和照顾,所以曾义安喜欢大伯,也属理所当然。不管怎样,自己毕竟是曾义安的亲生父亲,承担起对他的教育之责,是无可厚非的正常举动。

想到这里,曾和培决定,趁着曾义安对扬州和长安的生活充满好奇的机会,详细地讲述夫妇二人的种种经历,顺便也显露出二人对三个儿女的深深思念之情,期望可以慢慢地感化曾义安。或许是父子难得相遇的缘故,曾义安也逐渐开始接受缺乏感情基础的陌生父亲了。在沈蕙萸和薛九儿每隔数日就来草屋看望时,曾和培便同沈蕙萸一起,带着曾义安,去附近的树林和山坡散步、聊天,让曾义安能亲身体会到浓浓的父母之爱。不知不觉间,曾义安看父母的眼神比以前柔和多了,有时也会主动询问二人的兴趣和追求等事情。曾和培问曾义安可否有心仪的女子?曾义安说没有。曾和培又问,几年前,他的两个妹妹举行婚礼之际,自己由于公务繁忙,无法前来参加,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在埋怨自己冷酷无情?曾义安摇了摇头,说父亲乃是朝中官员,平日公务繁忙,实在无以脱身,作儿女的完全能够理解,没有任何怨言;就算本人将来举行婚礼,父母远在长安,能回来参加则更好,若是不能参加,本人也不会有丝毫计较;长安不比清为,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曾和培听了,心里非常舒畅,一个劲地夸赞曾义安成熟懂事、通情达理,将来定会大有作为。

守孝期间,曾和培收到几次座主谢佑聪从长安寄来的书信。每次书信都述说了朝中新近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情,并且在结尾处强调,看完立即焚毁,不得耽搁,也不要将书信内容告知别人,包括家人在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曾和培完全照办,看完一封书信就立即焚毁。曾和春看见后,甚为不解,询问为何如此?曾和培淡淡地说,书信内容涉及朝中之事,不宜外传。曾和春只好不再过问了。随后,曾和培又给座主回了一封书信。

光阴似箭,三年即将过去,离开清为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天宝十载(751年)八月,临别时,母亲宋梦瑶,长兄曾和春和长嫂张月竹、侄儿曾乃雄,长子曾义安,次女曾雪婵和次女婿陈文竹、近四岁的外孙女陈妙菡,三女曾雨婵和三女婿左希玄、近四岁的外孙左茂峻,妹妹曾和芸和妹夫郑本素、两个外甥女及一个外甥,义妹顾怀琴和义妹夫齐正渊、三个儿女,好友许先发和妻子、两个儿子等前来送别,千叮咛,万嘱咐,倾述着亲友们的无尽关爱之情。想到又将远离亲友,不知何时才能见面,曾和培眼睛一下湿润了,一会儿抱抱陈妙菡,一会儿抱抱左茂峻,百般不舍。沈蕙萸和薛九儿也是热泪盈眶,难舍难分。最后,三人坐上马车,车夫扬鞭一挥,随着“哒哒哒”的马蹄声响起来,清为又渐渐地消失在视野里了。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