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46章兵败石堡中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过了五日,退朝后,李林甫得知唐玄宗前往梨园,欣喜不已,因为清楚,唐玄宗去梨园,就是和杨贵妃在一起,不是听歌赏舞,就是带着众多乐工排练新曲,心情特别舒畅。在这种场合下,如果有人劝谏某事,成功的可能性便很大。李林甫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劝谏唐玄宗立即派王忠嗣领兵攻打石堡城。

到了梨园门口,李林甫听见里面传来的优美乐声几乎勾魂摄魄,心里不禁得意地想着:“幸亏晚年的圣人对音乐歌舞特别痴迷,若是还像年少时那样锐意进取的话,我李林甫只怕永远都不可能权倾朝野啊!”进去后,李林甫看见一个长相秀美、身材婀娜的妙龄女子正在翩翩起舞;令人惊讶的是,唐玄宗打羯鼓,杨贵妃弹琵琶,还有三位著名乐师,其中李龟年吹篥,张野狐弹箜篌,贺怀智打拍子,个个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秦国夫人则端坐在旁边观看,高力士仍如往常一样候立在唐玄宗旁边。李林甫轻轻地走上前,然后停下,静静地注视着这些场景,未有作声。

高力士无意间一仰头,发现了李林甫,便走过来,小声地问:“李相国是来找陛下的吗?”李林甫笑着说:“正是。”高力士说:“老奴这就告知陛下。”李林甫忙抬手制止,说:“还请阿翁勿急,等待陛下歇息方可。”高力士看着那些人,说:“那个跳舞的女子叫谢阿蛮,是前日才进梨园的,能歌善舞,深得陛下喜欢。今日,陛下亲自和众人一起给谢阿蛮伴奏助兴,还专门邀请秦国夫人前来观赏,刚开始一会儿,只好请李相国耐心等待了。”李林甫笑着说:“无妨,陛下有此雅兴,本相万万不敢惊扰,耐心等待便是。”高力士又回去候立在唐玄宗旁边。

一曲终了,唐玄宗放下羯鼓,竟无丝毫倦态,看着仍沉浸在歌舞里的秦国夫人,开玩笑地说:“今日我有幸能够伺候秦国夫人,甚觉喜悦,一番辛苦下来,难道还得不到一些赏赐吗?”秦国夫人微微一笑,说:“作为国夫人,又是贵妃的姊姊,在大唐天子面前,岂能无钱可赏呢?”随即从衣袖里拿出一叠柜坊凭贴,递过去,又说:“区区三千贯,还请大唐天子勿要嫌少。”唐玄宗接过柜坊凭贴,做出受宠若惊的表情,说:“秦国夫人出手这般阔绰,我以后还要多多伺候才行啊。”

高力士凑到唐玄宗的耳边,低声地说:“李林甫已经等待多时了。”唐玄宗一愣,朝前看去,见到李林甫,忙说:“李爱卿是何时来梨园的啊?”李林甫走过去,叉手向前,恭敬地说:“臣刚来梨园,并未太久,看见陛下兴致正浓,故而不敢惊扰。”唐玄宗说:“李爱卿来梨园见朕,可有要事奏报?”李林甫犹豫片刻,支支吾吾地说:“臣确有要事奏报陛下,只是……”

唐玄宗明白何意,对杨贵妃说:“玉环,你暂且陪秦国夫人去别处游玩吧。”杨贵妃放下琵琶,站起身,对秦国夫人说:“八姊,我们走吧。”唐玄宗又一挥手,剩下的人全都知趣地退下了。然后,唐玄宗问:“李爱卿有何要事,此时可以说了吧?”

李林甫缓缓地说:“陛下,臣近日听闻,吐蕃不甘心树墩城、洪济城、大莫门城和积石城在一年多前被唐军攻占,现已将主要兵力集中在石堡城内,日夜演练,妄图有朝一日能够夺回这些城市,同时再次暗中派人联系降唐的吐谷浑首领,献上重金,并且承诺,只要他们做好准备,等吐蕃军队攻城时,能在城内积极响应反唐;待城破后,唐军败退,就让他们重新掌管树墩城和洪济城,决不食言。获悉消息,臣寝食难安,深知石堡城若不被唐军攻占,吐蕃残余军队也就永远无法被根除,必将随时枕戈寝甲,危害大唐安宁。因此,臣心焦火燎,及时过来奏报陛下,还望陛下早作决断。”

唐玄宗紧皱眉头,沉思不语,过了半晌,严肃地说:“石堡城位居险要之处,易守难攻,唐军以前多次发动进攻,即便侥幸获胜,也是伤亡巨大,最后又在吐蕃军队的反扑下,重新丢失。石堡城不是树墩城,除非付出很大代价,否则唐军根本无法顺利攻下。”李林甫小心翼翼地说:“目前,整个青海只有石堡城还在吐蕃军队的控制中,石堡城不管如何险要,终究仅是一座孤城。臣以为,唐军若能设法切断吐蕃粮草,时日一长,吐蕃必会支撑不住,投降也便是迟早之事了。”唐玄宗说:“半年多前,王忠嗣接连攻下树墩城、洪济城、大莫门城和积石城后,没有继续攻打石堡城,也是有所顾虑的。攻打石堡城不是小事,事先必须要经过反复斟酌和多方协商,确有十足把握,方可进行,否则仓促出兵,必败无疑。”

李林甫唯恐唐玄宗心生怯意,从而放弃攻打石堡城,那样的话,自己对付王忠嗣的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东流,想了片刻,又不甘心地说:“臣觉得,石堡城位于大唐和吐蕃在青海地区的分界线赤岭以东不远之处,意味着谁能控制石堡城,谁就能控制青海地区。如今,吐蕃在青海的其他据点尽失,只剩一座石堡城仍控制在手里,进行垂死挣扎。我们若是漠然置之,吐蕃必会以石堡城为据点,不但将夺回丢失的城市,而且还要进行蚕食扩张,严重威胁大唐青海地区安宁。唐军只有趁此机会,不惜一切代价攻下石堡城,彻底歼灭吐蕃残余军队,才能最终消除西部边境隐患,否则吐蕃一旦重振旗鼓,逐渐恢复实力,那时若再想去攻打石堡城,只恐永无获胜希望了。”

唐玄宗点了点头,说:“李爱卿所言甚为有理。攻打石堡城确实不宜久拖,吐蕃连丢数座城市,定是军心不稳、信心不足,只得龟缩在小小的石堡城内苟全性命;此时,唐军前去攻打,或许胜算会比以前大得多。嗯,朕要认真考虑一下,究竟是否需要攻打石堡城。”李林甫大喜,忙说:“陛下英明,臣静候佳音。”

过了两日,在朝堂上,唐玄宗将准备攻打石堡城的想法告诉了文武百官,征询具体攻打策略,确保唐军不战则罢、战则必胜。文武百官相互低声议论。王忠嗣走出班列,上前启奏:“陛下,臣以为,石堡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特别是吐蕃失去青海其他城市后,必会倾全国之力进行守卫。大唐急促出兵,昼夜兼程,到达时定是疲惫不堪。而石堡城居高临下,坚固厚实,外面仅有一条山道通往城内,且蜿蜒崎岖、陡峭艰险;本身正常行军就很不便,唐军若以疲惫之躯强攻,更是难如登天。吐蕃只需数百守军,就能随意阻挡数万唐军。据臣掌握的情况,目前,吐蕃在整个石堡城周围设下多道防线,精心布局;对所需的粮草、箭矢、火器、檑木、滚石等物,也已在城内全部储存完毕。由此可以看出,吐蕃做好了长期抵御唐军的各种准备。反观唐军,尽管收回树墩城、洪济城、大莫门城和积石城,却由于需要把守,以致分兵太散,不利集结,此时再去攻打石堡城,若想一举获胜,非要付出数万伤亡不可。因此,臣建议,我们仍应厉兵秣马,静观势态发展,只有觉察吐蕃出现内乱,才可出兵攻打,方为上策,还请陛下三思。”

唐玄宗变得犹豫起来,略一思索,说:“诸位爱卿,对攻打石堡城,谁还有不同看法?”李林甫见唐玄宗未能当即拒绝王忠嗣的建议,颇为忐忑不安,明白此刻如有其他人劝阻,便预示着自己的策略已完全失败,以后再劝唐玄宗攻打石堡城,成功的可能性就变得微乎其微了。此时,正四品下的左骁卫羽林中郎将董延光走出班列,上前启奏:“陛下,臣以为,攻打石堡城乃是顺应民心之举,宜早不宜迟。”

李林甫大喜,知道董延光是一个有勇无谋、好大喜功之人,由他来劝说唐玄宗,兴许会出现意料之中的效果。唐玄宗问:“董爱卿何以这般认为啊?”董延光理直气壮地说:“陛下,臣以为,吐蕃向来骄横狂妄、不可一世,如今在青海地区被唐军打得一蹶不振,连丢数城,以致士气低落、心生畏惧,即便将全国之兵都屯集于石堡城,日夜操练,也难掩恐慌和胆怯。我们若能趁此机会再次发兵青海,突袭石堡城,相信吐蕃做出据城固守之举,仅仅是失败前的垂死挣扎罢了。”唐玄宗增加了一丝兴奋,问:“难道董爱卿认为石堡城很容易被攻下来吗?”董延光说:“大唐曾和吐蕃反复争夺石堡城,期间互有胜负,已对石堡城的特点和吐蕃的战法非常熟悉。另外,半年多前,唐军又和吐蕃再次交战,取得空前胜利,使得士气高昂、信心十足,正是攻打石堡城的大好时机,这些都符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兵法。所以臣愿意率唐军前去攻打石堡城,保证限期攻下,还望陛下恩准。”

唐玄宗满意地点点头,说:“董爱卿所言甚合朕意。石堡城地势险要,历来是大唐和吐蕃的必争之地。谁能控制石堡城,谁就能控制青海地区。如今,石堡城依然被吐蕃占据,屯有重兵,始终是我大唐的肘腋之患啊!既然董爱卿主动请缨攻打石堡城,朕赞赏之余,实在不忍心拒绝。左骁卫羽林中郎将董延光——”董延光说:“臣在!”唐玄宗说:“朕命你率领十万唐军,立即前往青海,攻打石堡城,三个月内,必须获胜,不得有误!”董延光坚定地说:“臣领命,保证如期攻下石堡城。”唐玄宗又说:“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说:“臣在!”唐玄宗说:“作为陇右节度使,本应由你继续率领唐军攻打石堡城,奈何董延光主动请缨,朕就命你分兵接应,全力协助,不得有误!”王忠嗣心有不甘,想了想,勉强地说:“臣、臣遵命。”董延光见了,满脸不悦。

李林甫心里大喜,想着:“哼,这下王忠嗣终于被圣人派去攻打石堡城了,虽是分兵接应,但心里明显很不情愿;如此心态,怎能全力协助董延光?董延光的军事才能和王忠嗣相比,差的太远了;此战必败!到了那时,董延光受到圣人责罚,王忠嗣定然也脱不了干系,我只管耐心等待就是了。”接着,唐玄宗对高力士说:“宣布退朝。”高力士立刻面向文武百官,大声喊道:“退——朝!”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