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44章平定河西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人员伤亡,王忠嗣命人唤来一个吐谷浑军人,耳语几句。吐谷浑军人心领神会,又唤来多个本族军人,低声交待一番。然后,这些吐谷浑军人四散开来,对着拼死顽抗的吐蕃军人,用吐蕃语言大声喊道:“赤德祖赞怕死逃跑了!赤德祖赞怕死逃跑了!”其他正在作战的吐谷浑军人听了,非常惊喜,纷纷跟着大声喊道:“赤德祖赞怕死逃跑了!赤德祖赞怕死逃跑了!”过了一阵,整个城内传遍了赤德祖赞怕死逃跑的消息。原先还心存一丝侥幸、企图让赤德祖赞扭转战局的吐蕃军人顿时丧失斗志,再也无心作战,不约而同丢下兵器,全部投降唐军。

吐蕃军人投降后,意味着树敦城被彻底攻占下来。通过清点战况,王忠嗣了解到触目惊心的结局:仅是城内交战,吐蕃军人阵亡五万六千人,投降一万九千人,逃跑二万三千人;吐谷浑军人阵亡五千七百人,唐军阵亡一万四千八百人。妥善安排治疗受伤的所有军人后,王忠嗣命令没有受伤的军人,一边将城内堆积如山的尸体拉出去掩埋,一边清理城内横七竖八的各种废墟,尽快恢复居民正常生活。考虑到连日作战造成人困马乏,王忠嗣又命令全军城内休整,以待今后继续作战。过了十日,王忠嗣让哥舒翰带着五万唐军留守树敦城,同时严密看管吐蕃降兵,然后亲自率领剩下的十三万唐军,前往攻打离树敦城不远的、仍有部分吐蕃军队驻扎的洪济城、大莫门城和积石城。

逃跑的二万三千吐蕃军人少部分退到石堡城,大部分退到积石城。不到两日,树敦城被唐军攻占的消息就传开了。一共驻扎十二万人的吐蕃军队和一万八千人的吐谷浑军队的树敦城,不到半个月就落入唐军的手里,而且赤德祖赞临阵脱逃,不知去向,这些都极大地打击着洪济城和大莫门城的总共四万多人的吐蕃守军。当王忠嗣率领十三万唐军,携带着胜利的余威,前往攻打洪济城时,洪济城的吐蕃守军只坚持一日,便开门投降了。唐军以伤亡不足百人的代价,轻松攻占洪济城。不久,王忠嗣又分兵攻打大莫门城。抵抗三日后,大莫门城的吐蕃守军宣布投降;唐军伤亡二百三十人。最后,王忠嗣继续前往积石城。积石城的吐蕃残军和原有吐蕃守军共四万八千人,将领达拉鲁玛生性残暴、诡计多端,曾数次击败唐军,狂妄地宣称要让积石城变成唐军的巨大坟场。由于两次分兵,王忠嗣率领的唐军只剩八万六千人。针对积石城城墙较为松散的构造特点,王忠嗣集中六十台车砲式抛石机,将一块块的大石头用绳索包裹几圈后,再抹上厚厚的一层膏油。攻城开始,王忠嗣命令士兵点燃大石头,全部对准城门正上方的城楼,一起发射。六十个火球呼啸着快速飞向城门正上方。少顷,城楼变成一片火海,那些来不及躲避的吐蕃军人被点燃后掉下来,发出一声声的绝望惨叫。几轮火球发射完毕,城楼显现一个巨大的缺口,熊熊燃烧的火苗还在吞噬残破的城墙。接着,数十唐军扒开吐蕃军人的尸体,推着攻城车,用内部悬挂的攻城槌不断地撞击城门。未过多久,城门上面出现松动,加上攻城槌的撞击,终于被顺利打开了。城外唐军发出阵阵呐喊,蜂拥而入。进城后,唐军奋力杀向吐蕃军人。吐蕃军人万万没料到,积石城连一日都未坚守住,吓得毫无斗志,拔腿就跑。唐军追过去,一路砍杀吐蕃军人。达拉鲁玛在混乱中也被唐军砍死。

至此,除了石堡城外,吐蕃在青海一带的城市全被唐军夺了回来。吐蕃军人阵亡八万多人,被俘三万多人,精锐尽失,重要盟友吐谷浑重新投降大唐。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吐蕃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在青海地区由战略进攻暂时转为战略防御,极大地缓解了大唐河西地带的压力。战后,大唐军队威扬八方、震慑四海。

唐军在青海大捷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朝野上下一片欢腾。过了三个月,王忠嗣率领唐军,并押着吐蕃俘虏凯旋而归时,唐玄宗亲自带着文武百官于城门外隆重迎接。随后的庆功宴和封赏必不可少,其中,王忠嗣被授予鸿胪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李北裕等十几位主要将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庆功宴上,面对傲人战绩,唐玄宗欣喜之余,称赞这些都是太上玄元皇帝暗中护佑之果,大唐应对道教更为崇仰。听了此话,李林甫猛然想起一件事情,忙说太上玄元皇帝的故里真源县县令出现空缺,还请陛下定夺。多年前,唐玄宗曾下令,鉴于真源县是太上玄元皇帝的故里,特别重要,所以历任县令人选都必须先要经自己审核并同意后,方能上任。此时,唐玄宗略一思索,说张巡乃道举状元,担任太子通事舍人已有数年,完全胜任真源县县令之职。于是,张巡随即被任命为真源县县令,即日启程前往赴任。

大唐河西地带出现了数十年来难得的安定局面,这一切都离不开王忠嗣的显赫战功。不过,王忠嗣非但没有居功自傲,相反却很厌恶别人提及自己的战功,希望大唐能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永葆繁荣兴盛;不管周边夷狄是强是弱,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可轻启战端;同时认为,对吐蕃不需再主动进攻,而需采取防守安边的策略。出于这种考虑,王忠嗣在掌管的数千里长的边境要害地方均设置了城堡,加强防御。其中,有的地方以前唐军筑有旧城,王忠嗣便派人加以修复,继续使用;有的地方地势险要,并无旧城,王忠嗣便派人据险修建新城。这种做法既能达到军事目的,又因施工量较小,为朝廷节省大量财政开支,而得到普遍推广,王忠嗣也因此获得了君民上下的一致拥戴。此后,万里边塞烽火不举,人们真正安居乐业,这是大唐自从建立以来,尚未出现过的可喜局面。

王忠嗣的威望日渐增加之时,也是李林甫越发担惊受怕之时。李林甫心里清楚,大唐历来有出将入相的传统,王忠嗣的才能和功名世人皆知,若要入朝为相,也是迟早之事;那样的话,必会严重威胁自己的相位。刑部尚书韦坚正是由于才能出众和功劳卓越,引起了唐玄宗的宠信,自己终于定下计策,一举除之而后快。而跟韦坚关系密切的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及太子詹事李适之等人也落得了同样下场。最后,这三人都死于非命,韦坚家族还差点被灭绝。皇甫惟明遭解职后,唐玄宗将河西、陇右节度使的兵权移交给朔方、河东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兼任四大军镇节度使,此现象在大唐历史上绝无仅有。如今,王忠嗣率领唐军重创频繁侵扰边境的吐蕃军队,夺回了吐蕃在青海一带侵占的大部分城市。从此,吐蕃对大唐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王忠嗣是武将,足智多谋,功名日盛,不比之前那些被斗倒的文人。李林甫担心,仅凭自己之力,恐难轻松对付,必须联手另一个同等地位、同样深受唐玄宗信任的武将,选来选去,平卢、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进入了视野中。根据多次观察,李林甫惊讶地发现,唐玄宗对安禄山的信任似乎超过对王忠嗣的信任。当然,安禄山的阴险和狡诈也超过韦坚和皇甫惟明等文人,特别是善于撒谎的本事,常人更为不及。可是,唐玄宗为什么会信任一个满嘴谎言的东北胡人呢?

经过认真分析,李林甫明白唐玄宗特别信任安禄山的原因了。西北地带靠近长安,作为四大军镇节度使的王忠嗣如果举兵反叛,身在长安的唐玄宗就将危在旦夕,难以组织军队进行有效抵挡。为了遏制西北军镇,唐玄宗想到了远在东北的安禄山,这样便可使各大军镇的实力达到基本平衡。由于距离原因,东北各节度使对长安构成的威胁,远远小于西北各节度使。唐玄宗重用并信任安禄山,让他担任平卢、范阳节度使,驻守范阳,一方面是巩固东北边防,另一方面则是牵制西北军事集团,以达到各镇势力基本平衡之目的。同时,唐玄宗还让安禄山兼任空缺的御史大夫之职,以便随时能够将他召入长安。

明白了这些深层次的道理后,李林甫意识到,若想除掉如日中天的王忠嗣,就必须要借助安禄山这股力量;让安禄山能尊重和畏惧自己,按照自己意图行事,便成为当前重中之重的事情。李林甫寻思着,如何才能让安禄山这样做呢?过了一阵,终于想出一个妙计。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