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11章看望晶晶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唐朝时,一个人想要获得做官的资格,主要通过这几种途径:一是科举考试,二是门荫,三是流外入流,四是行伍和入幕。通过这些途径获得做官的资格后,就能参加吏部主持的铨选。铨选,就是量才授官。唐朝铨选制度,因选授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内铨和流外铨两种。流内铨任命职事官九品以上的官员,流外铨任命不入九品的吏职。流内铨也分两种,一是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任命或经宰相提名、皇帝任命;二是六品以下官员,由吏部和兵部任命。一般意义上的铨选,便多指这类官员的选拔。其中,文官铨选由吏部主持,称为文选;武官铨选由兵部主持,称为武选。流外铨,由吏部郎中主持,称为“小选”。

唐朝铨选大多从头年十月开始至次年三月结束,谓之选限。还在头年五月时,就必须向各州府下达本届选人资格范围,是为“选格”。选格基本上每年修订并颁布一次。州府对选人出具解送状文,是谓“选解”,又称“解状”,最迟于十月底前送达尚书省。选解送达尚书省后,分别转至吏部和兵部。选人最迟也要于十月在长安集中,称为“冬集”。吏部和兵部还要派专人对选人资格进行审查,主要是检勘选人出身、课绩以及是否符合当年选格等。检勘合格的选人,将参加由吏部或兵部主持的铨选。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十月,在唐玄宗带着王子皇孙、内外命妇,浩浩荡荡前往骊山华清宫泡温泉的同时,吏部开展了一年一度的铨选活动。第一次参加铨选的左拾遗曾和培和吏部考功司员外郎童修进等人,先后四次参与评定等第,最终因严谨认真而赢得广泛赞誉。期间,秘书少监殷正鸿将曾和培的情况告诉了中书令李林甫,并强调此人是有恩于己的左谏议大夫谢佑聪的得意门生,希望能够给予关照。李林甫正在考察担任刑部都官司员外郎的合适人选,听了此话,一下对曾和培产生了兴趣;通过各方了解,确信曾和培从未反对过自己,便答应下来。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三月,铨选结束后,李林甫以吏部尚书名义任命曾和培为从六品上的刑部都官司员外郎,靳平晖为从六品下的京城宫苑副监,潘恪荃为从五品上的殿中丞,殷正鸿之子殷贵嘉为正六品上的河南府巩县县令。

这是进入长安五年后,曾和培首次得到升迁。座主谢佑聪欢喜不已,立即兑现诺言,带上曾和培,约上殷正鸿及其同时升迁的儿子殷贵嘉,一起前往长安最大酒肆,畅饮美酒,欣赏歌舞,玩得不亦乐乎。不久,崔显政得知后,专程前往曾家,衷心祝贺曾和培获得高升,当然还免不了露出羡慕之情。曾和培知道崔显政心里很不好受,安慰说,吏部每年都会开展铨选,今年没有升迁,也许明年他就有希望了。崔显政苦笑着说,袁润玉若听到曾和培升迁的消息,一定会在自己的耳边唠叨三日三夜才肯罢休,又说自己娶了这种女子为妻,估计一辈子都难有快乐。

随后,曾和培前往刑部都官司上任,都官司郎中景雁初终于松了口气,有了员外郎,也就不再害怕别人议论自己了。见到曾和培,景雁初简单询问几句后,故作热情地介绍了刑部的一些情况。刑部是六部之一,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至刑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讯“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讯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每月的二十五日前,京城各个牢狱都要将所管囚犯的犯由和关押时日申报给刑部。作为京城的长安设有多个牢狱,主要有大理寺狱、御史台狱、京兆府狱、万年县狱、长安县狱等。其中,大理寺狱主要关押、收禁朝廷各部、司、寺、监的犯罪官吏和京城的重要罪犯,包括外地押至京城的钦犯、重犯等,由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管辖,具体公务则由寺丞率狱吏进行管理;御史台狱也称台狱,主要收禁御史弹劾的官员以及皇帝交办的大案要犯,由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管辖。

刑部下设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和司门司四个职能机构,并不设置任何牢狱。刑部司主要负责刑法的颁布和按覆诸狱,都官司主要负责官属奴婢的管理,比部司主要负责内外经费的审计勾覆,司门司主要负责天下门禁出入与关津渡越。唐朝奴婢大体分为官属奴婢和私属奴婢两种,平时官属奴婢分属于内侍省掖庭局、司农寺及有关诸司役使和管理,官属奴婢的簿籍和放免为良等事务则归刑部管理,由都官司具体操作。除了管理官属奴婢外,都官司还要掌管狱中囚犯,以及因家人犯罪而被罚没为官属奴婢的名籍,包括因奴婢发生争执而引起的诉讼等事务,另外还要提供狱囚所必需的衣粮药疗等物资。

得知官属奴婢属于都官司主要管理时,曾和培一下想起几年前自杀身亡的原户部户部司员外郎文启先的妻女。文启先被人诬陷偷窃贡物,悲愤交加,为示清白,在狱中自戕而亡,妻子和两个女儿籍没为奴,变成官属奴婢。第一次来家里做客的左金吾卫胄曹参军事宋影庭告诉自己,手下有个士卒叫文有觞,是文启先的侄儿,得知此事,愤怒不已,发誓说:今生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本人也一定要找到诬陷叔父的人,替冤死的叔父报仇。想到这里,曾和培自言自语地说:“正好可以利用职务之便,我去找到籍没为奴的文启先妻女,多多关照一下,也算是安慰文启先的在天之灵了。”

成为权力较大的刑部都官司员外郎后,曾和培感到心情非常舒爽。这是自己科举中榜步入仕途以来,职务升迁最慢的一次。在扬州时,即便刚开始作为只能做些细小杂事的九品参军事,由于长史信任、同僚和睦,自己每日都觉得很充实,不愁没有事情可做,以致于有时忙碌起来,连着几次旬休日也无法完整休息。十年后,调入长安担任左拾遗的第一日,座主就提醒自己,拾遗属于谏官,须要谨言慎行,切勿莽撞。对座主的良言,自己不得不听从,并且付诸行动;以后凡是上朝,大都闭目塞听,既不敢向皇帝提意见,也不敢指陈宰相得失,导致无所作为,虚度了五年光阴。一想到这些往事,曾和培就难受不已,在去刑部就任前,暗下决心,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尸位素餐了,一定要在都官司认真履行员外郎的职责,竭忠尽智,勤勤恳恳,争取一段时日后做出显著成绩,以便为将来继续升迁奠定扎实基础。

曾和培终于升职了,沈蕙萸在高兴之余,想到最多的便是俸禄跟着增加了,能给本人和九儿买更好的物品。曾和培说,俸禄是增加了不少,但仍需节俭才行;接着,拿给沈蕙萸两贯铜钱,拿给薛九儿一贯铜钱。薛九儿双手捧着钱,激动地眼睛放光,连连感谢。沈蕙萸看着这点钱,脸色甚为不悦,埋怨几句,还是无奈地收下了。

这一日,沈蕙萸和薛九儿一起去城内闲逛。走在路上,沈蕙萸一边东看西瞧,一边嘴里不停地唠叨着说:“我以为夫君升了职后,肯定会变得比以前慷慨大方,谁料还是这么小气,不肯多给一点。唉,我当小君的,估计这辈子的命运也只能如此了。”薛九儿听了,心里颇不以为然,嘴上却说:“阿姊,主君升了职,今后官场应酬定会相应增多,开支也会相应增加,我们应好好替主君考虑,注意节俭才是。毕竟长安不是扬州,物价昂贵,稍不留意,每月都将花掉一大笔钱,九儿看着都心疼呢。”沈蕙萸嘴角一撇,不满地说:“九儿,你原先过了多年的苦日子,已经习惯节俭,当然不懂什么是享受了。我告诉你吧,如果你生来就是一个富贵命,不要说节俭,就是每日换上一套新衣裳,都会觉得很正常。在扬州时,我们跟随夫君回家探亲,你也看见了曾家非常富裕。当年,我父亲就是觉得曾家在清为的地位显赫,才同意我嫁给和培的。现在,过去十七、八年了,我感觉夫君跟在清为生活时相比,变化真的很大,有时我都不知道他整日到底在想些什么?”

薛九儿静静地向前走去,没有吭声。多年前,自己给曾和培当婢女开始,就慢慢地看出了这对夫妻在生活上的一些差异。不管做任何事情,曾和培都是认真细致、尽心竭力;另外,平时虽很节俭,但对别人很大方,特别是对这两类人,更是毫不吝啬,一类是才子佳人,一类是贫弱鳏寡。沈蕙萸却几乎刚好相反,做事缺乏耐心,总想一蹴而就;空闲时刻,全在考虑如何享受荣华富贵,怎样买到奇珍异宝,很少主动关心夫君,更不用说无关之人。薛九儿明白,作为小妾,是没有资格评价正妻的生活方式和言谈举止。每当沈蕙萸对曾和培有所埋怨时,自己听了,心里很不舒服,可也只能简单地辩解几句,不敢说得太多。此时,薛九儿有意看着街上来往行人,假装没有听见沈蕙萸发牢骚。

沈蕙萸唠叨一阵,发现薛九儿并无反应,又说:“九儿,还记得吧,几年前,我们去那家鲁记珠宝铺时,看见一个镂空花鸟纹银香囊特别精美别致,我一下就喜欢上了;店主要卖二十五贯,太昂贵了。听店主说,都是皇宫嫔妃和王公贵族内眷购买,普通家庭根本不敢奢望。真遗憾啊,我沈蕙萸不是王公贵族内眷,否则当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将最后一个镂空花鸟纹银香囊买下来。”薛九儿听得耳朵起茧,本想一直不予理睬,又觉得总不答话也不妥当,便说:“阿姊,九儿知道你很喜欢镂空花鸟纹银香囊,可最后一个早就卖掉了啊。”沈蕙萸叹了口气,说:“唉,上个月,我们去了那家鲁记珠宝铺;店主说最后一个镂空花鸟纹银香囊早就卖掉了,我的心里非常失落。其实,我也清楚,在这些年,肯定会有人去买它,即使等将来我们攒够钱了,还是买不到。”薛九儿趁机说:“买不到镂空花鸟纹银香囊没有关系,还会有更好的饰品出现,所以我们就不用再去想了。”沈蕙萸无奈地说:“是啊,已经卖掉了,再想也没用;算了,我们不想了吧。”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