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09章二裴被贬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潘恪荃将物体放在几案上,轻轻地打开红色绸缎,露出一个七寸见方的精致檀木匦牍;揭开匦盖,指着里面金光闪闪的冠饰,炫耀般地说:“这是一件金冠饰,是战国时期匈奴曾经使用过的,世上独一无二。”小心翼翼地取出金冠饰,又说:“李相国、殷少监,你们请看,这件金冠饰上面的纹饰和图案都雕刻地特别精致。”李林甫仔细看着,不停地点头,说:“不错,不错,本相见过很多稀罕之物,唯独这件金冠饰是第一次见到,算是开了眼界。”殷正鸿赞道:“这件金冠饰非常迷人,确乃天下少有。潘通事,这件宝贝从何而来?”潘恪荃环顾厅堂,小声地说:“此事不能让太多的人知晓。”李林甫朝两个奴仆一挥手,说:“你们暂且出去。”两个奴仆立即走到门外,关上门。潘恪荃这才慢悠悠地说:“这件金冠饰本是前段时日被杀的致仕光禄卿程义远所有,如今已属于下官的了。”李林甫恍然大悟,说:“难怪裴敦复带着刑部的人在程府里里外外搜查数遍,始终不见金冠饰的踪影,原来早已在你潘通事的手里了。”

殷正鸿不解地问:“金冠饰从程义远所有变成了你潘通事所有,莫非程义远是被你潘通事……”潘恪荃忙压低声音,说:“不瞒二位重臣,程义远正是下官请人无意间杀死的。”李林甫问:“潘通事为何要做出这般举动啊?”潘恪荃说:“自从投靠李相国以来,下官受到诸多关照,一直想着尽快回报;于是那日便去鲁记珠宝铺,寻找值钱的金银珠宝,若有合适的,便买下来,献给李相国。刚一进门,下官就听见曹希琰和店主正说着金冠饰的事。本来曹希琰之前已看中金冠饰,交了定金,回家去拿剩下的钱;不料,在此期间,程义远来到铺里知道后,强行买走金冠饰。曹希琰异常气愤,按照店主说的方向去追程义远;下官欲看究竟,便悄悄地跟在后面。追上后,曹希琰和程义远争吵起来。程义远是何等嚣张之人,必然不肯把到手的金冠饰让出来,还猖狂地说出了自家住址,嘲笑曹希琰若能在一个月内挣到五贯铜钱,就将金冠饰送给他。听了此话,下官心生一计,随后离开。接着,下官去联系一个人,这个人是早先殷少监介绍给下官认识的,就是那个住在安仁坊的善于飞檐走壁和翻窗撬锁的大盗周一鹏。”殷正鸿说:“这么说来,潘通事让周一鹏半夜潜入程府,盗走了金冠饰,杀死了程义远?”

潘恪荃点了点头,说:“正是这样。下官当日找到周一鹏,说明情况,给了部分酬金,承诺事成后还有重赏。周一鹏答应下来,说他以前去过程府偷窃,熟悉情况,肯定万无一失。第二日,周一鹏按照约好的地方和下官见面,说昨晚潜入程府后,拿到了金冠饰,但也失手杀死了程义远。下官大惊,忙问怎么回事?周一鹏笑着说,不用惊慌,已经有人在现场被当作杀人凶手抓住了,所以自己很安全,接着说出了事情的前后经过。昨晚,他找到程义远的寝房,发现还亮着灯,戳破窗户纸看去,见床边的几案上放着一个七寸见方的檀木匦牍,猜想里面定是装着那件金冠饰;程义远坐在旁边,皱眉凝神,可能在想什么事情。为了将程义远引到门外,他故意朝池塘扔了一块石子,发出声响。听见声音,程义远扭头朝池塘方向看了一眼,并未行动。他又扔了一块石子,程义远满脸迷惑地起身开了门,走到池塘面前。趁此机会,他迅速跑进房间,打开匦盖看去,果然有金冠饰,又忙盖上匦盖,拿起匦牍,出了房间,暂时躲在暗处。他见程义远在池塘周围转了一圈后,转身回到房间,这才赶紧抬脚向亭廊跑去。程义远察觉金冠饰被盗,马上追了出来;寝房外面只有池塘前的亭廊一条路可走。他刚跑上亭廊,见程义远追过来,感觉不妙,心里一慌,随手抽出短刀,朝程义远的胸口飞去。程义远摇晃一下,一声未吭,倒了下去。接着,他快速向前跑去,注意到不远处有一个身影正闪来闪去,以为有人追来,急忙跳下亭廊,躲了起来。未过多久,那个身影也向亭廊跑过来。他感觉那人不像是来抓自己的,以为没事了,继续往前跑。谁知,刚过一会儿,一个尖叫声突然响了起来‘郎主被杀了,郎主被杀了’。顿时,程府很多火把闪现,并且四散开来。他明白如果此时再跑,定会暴露自己,便藏了起来,准备等到众人散去再逃。少顷,他听见远处有人大喊‘凶手在这儿,凶手在这儿,快来人啊’;接着,众人齐聚过去,纷纷大叫‘就是他杀了郎主,打!’他暗自惊喜,断定是刚才那人被众人当作杀人凶手捉住了,这下自己平安了,也就不再慌乱,耐心等待。后来,众人散去,火把消失,他才从容地逃离了程府。”

李林甫频频颔首,说:“原来是这样,本相明白了。”又问:“潘通事将金冠饰拿到相府的意思是……”潘恪荃忙说:“若不嫌弃是偷盗而来,下官立即将金冠饰献给李相国。”李林甫皱着眉头,盯着金冠饰,一言不发,不置可否。殷正鸿在旁静静观看,也不插话。潘恪荃忐忑不安,看着李林甫,不再出声。过了半晌,李林甫慢腾腾地说:“说句实话,本相确实喜欢此物。可那个被当作杀人凶手的曹希琰依旧活着,本相现在贸然接下此物,岂不是跟程义远被杀一案明显地牵连上了吗?”殷正鸿说:“李相国言之有理,下官也有这种顾虑。”一听此话,潘恪荃变得有些尴尬,手足无措。李林甫安慰说:“潘通事勿用紧张,本相正在思忖着一箭双雕的计策,并无任何怪罪之意。”

厅堂安静下来。过了一阵,李林甫端起茶碗,饮了一口,放下后,说:“本相此刻所思,不是如何妥当地接受这件宝贝,而是如何利用这件宝贝尽快除掉裴敦复。”殷正鸿不无担忧地说:“裴敦复审案有功,圣人非常满意,如果我们想尽快除掉他,怕是有些困难吧?”李林甫冷笑一声,说:“本相若要做成一件事情,即便有再大的困难,也都将逐一克服。本相已想出了一个计策,既可以妥善得到这件宝贝,也可以很快除掉裴敦复;当然,代价也会有的,就是两条人命而已。”潘恪荃忙说:“李相国信任下官、需要下官,下官就算赴汤蹈火,也不会有丝毫犹豫。”

李林甫继续说:“本相的计策是:明日本相先去找到裴敦复,让其想个办法,促使圣人感到致仕光禄卿程义远在自家被杀之事,在长安已造成了恶劣影响,百姓几乎日日担惊受怕,希望杀人犯能够尽快伏法;因此,只有处死杀人犯曹希琰,才能安抚民心、稳定局面。圣人一旦同意,曹希琰随后被处死,此案就算正式了结。再过两日,我们派人去城内街头找一个恶少,答应给他的家人一笔重金,让他冒充盗走金冠饰、杀死程义远的真正杀人犯,最终将被官府处死。找到恶少,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得知曹希琰被当作杀人犯处死后,真正杀人犯得意之余,便卖掉金冠饰,换来一大笔钱,然后去酒肆挥霍,装作饮醉,吐露真言,炫耀般地向别人讲出那晚自己潜入程府盗走金冠饰、杀死程义远的详细经过,有意让旁人听见。只有讲出详细经过,旁人才会信以为真,才会跑去报知官府。官府不敢推托,赶紧过来抓住真正杀人犯,押回公堂审讯。按照我们事先指使的那样,真正杀人犯酒醒后,看见公堂威严,假装畏惧受刑,只得如实交代原委。接着,圣人知晓此事,终于明白裴敦复不但审案草率、结案糊涂,而且还催促自己同意处死被冤枉之人,定将恼怒不已,兴许当即就要将裴敦复贬到地方任职。最后,圣人又下令处死那个所谓的真正杀人犯。这个计策的一箭双雕之处在于:一是真正杀人犯已经卖掉的金冠饰,可以让人觉得经过多方辗转,最后到了本相的手里,本相可以心安理得享用;二是裴敦复审案失误,错杀无辜,被逐出长安,除掉了威胁本相的隐患。你们二人觉得这个计策怎样啊?”

殷正鸿献媚地说:“这个计策非常高超,简直说的上是无懈可击。下官刚才还在踌躇,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此时一经李相国说出,仿佛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起来。去城内街头找恶少之事,包在下官身上,保证不出一点问题。”潘恪荃佩服得五体投地,感慨地说:“李相国深谋远虑,下官就是花上两辈子也学不完啊!”李林甫仰头哈哈狂笑起来。

第二日,李林甫找到裴敦复,先是恭贺审案有功,然后故意暗示,只要曹希琰活在世上,程义远的家人必是不服,除了不断恳请圣人主持公道、早作决断外,同时也会怀疑主审官收受了曹家贿赂,无故拖延行刑;此案已在长安传得沸沸扬扬,百姓日日担惊受怕,圣人无法安抚民心,威信定然受损,最后迁怒主审官,也在情理之中。裴敦复越听心里越害怕,谢过李林甫后,前去觐见唐玄宗,陈述了程义远被杀之事在长安造成的恶劣影响,反复说明不处死杀人犯曹希琰,就不足以平息民愤。唐玄宗细想之后,也觉有理,便不再顾忌曹希琰之父曹重行的处境,下令处死曹希琰。不知就里的裴敦复顿觉踏实下来。

得知唯一陪伴自己的儿子曹希琰被处死了,曹重行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悲痛,一头撞在自家的廊柱上,气绝身亡。过了两日,殷正鸿找到一个恶少,依计而行。不久,假扮真正杀人犯的恶少被抓到大理寺公堂,由大理寺少卿姜登儒审讯。恶少详细供述自己盗窃金冠饰、杀死程义远的整个经过,特别是清晰的细节跟当时案发现场的痕迹完全吻合,更使姜登儒深信不疑。画押后,恶少被判死刑。接着,姜登儒将案件审讯情况奏报唐玄宗。唐玄宗大为震惊,意识到之前由于裴敦复错判好人,最终导致曹希琰和其父曹重行双双身亡的结局,恼怒之余,毫不犹豫地将裴敦复贬为淄州刺史,下令处死恶少;鉴于审案有功,将姜登儒由大理寺少卿升为御史大夫;张守珪不再兼任御史大夫。

自此,威胁李林甫相位的户部尚书兼大理寺卿裴宽和刑部尚书裴敦复先后被逐出长安,贬到地方任职。过了三日,李林甫在相府宴请牛仙客、殷正鸿、杨洄和潘恪荃,一起开怀畅饮,欢庆胜利。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