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40章闲逛罗城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升为仓曹,曾和培激动之余,先写书信给远在清为的父母述说此事,后写书信给远在长安的座主谢佑聪报喜。过了一个月,谢佑聪回了书信,对曾和培予以祝贺,同时还说,在他们十六位同年中,他是第一个获得升迁,意义甚大,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力争再立新功、再获高升。看完书信,曾和培觉得自己特别庆幸,对长史楚阳君更生敬佩之心。又过了几日,清为曾和春寄来一封书信,除了对曾和培升职表示喜悦外,还告知一件事情:顾淮琴之母杜恋涛病故,顾淮琴整日悲伤难过;经过商量,父母便将顾淮琴认作义女,并说一年前,顾淮琴和齐正渊已经成亲,生育一子。曾和培对顾淮琴成为自己义妹感到很开心。

当然,曾和培也开始履行对沈蕙萸的承诺,一旦升职,在闲暇时刻,便带她一起去好好逛一逛繁华热闹的罗城。

从州府住处出发,二人慢慢地朝着罗城方向走去。曾和培说:“小君,我们来扬州已近两年,你现在对扬州地理熟悉吗?”沈蕙萸说:“一年到头,我大都呆在住处,其他地方去得很少。要说扬州地理嘛,我知道我们所在的州府是属于扬州北边的子城,比较清静,没什么好玩的,倒是南边的罗城店肆聚集、货物齐全,非常热闹。”曾和培说:“总的来说,你对扬州地理还不熟悉,我简单给你讲讲吧,不然以后有人问起的话,你总不知道也不好。扬州城外有一条大运河,城内有三条小运河,二条南北走向,一条东西走向,其中南北二条运河,一条直对子城南门,也是官河,一条直对子城东濠;东西向的那条运河紧邻蜀冈与邗沟交汇处,向东流去。此时我们要去的罗城,有南北大街六条、东西大街十四条,主要大街贯通城门,纵横交错;还有南门三座、西门二座、东门一座、北门一座。街道与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河道相平行,这样水陆并行,交通方便。”沈蕙萸说:“你经常到城内公干,扬州地理定然比我了解;我平时在附近购物,偶尔听别人说起罗城好玩,心里早痒痒了。以前多次让你陪我去逛罗城,你始终不答应;若不是这次升了职,我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呢。”曾和培颇为愧疚地说:“小君,自从我们到扬州后,我就一直忙于公事,确实冷落了你,所以今日专门补偿你,好好陪你开心游玩一日。”沈蕙萸说:“你如今是仓曹了,以后肯定更为繁忙,我不要求你经常陪我,只是遇到节假日陪陪我就行了。”曾和培说:“那是当然。今日我们好好逛一逛罗城。等你熟悉扬州地理了,以后若在住处觉得烦闷,自己一人也可以出来,到处走走散散心。”沈蕙萸略微撒娇地说:“不管怎样,我还是希望你有空能多陪陪我。”曾和培略一点头,说:“行,我尽量吧。”

走了一阵,二人来到罗城。一路逛去,美景连连,市廛和树木相依,街衢和云天掩映,酒肆青楼林立,店铺摊位紧凑;行旅往来,华胡出没;穿红戴绿,珠闪宝耀。此情此景,令沈蕙萸目不暇接,不断露出羡慕之情。曾和培说:“小君,你看,这种水陆交通把罗城分割成许多坊里。官河以东的坊里,有端芝里、崇儒坊、仁凤坊、延喜坊等,官河以西的坊里,有赞美里、会通坊、通润坊、安邑里等,城郊的坊里主要设置在大运河沿线和驿道近旁繁华地区。”沈蕙萸不解地问:“罗城坊里既然如此繁华,那为何要把州府设在北边的子城,而不设在南边的罗城?”曾和培笑着说:“小君的意思是,平时我去州府公干,你一出门就可以逛逛热闹的罗城,而不用走这么远的路了?”沈蕙萸说:“是啊,我若想自己来逛罗城,岂不是要走很久。”曾和培说:“这种分区布局是大唐重要州城的通制,北边设置州府,能使府内人员专心公事,南边汇聚商铺和手工作坊,便于货物流通、买卖顺畅。罗城的二条十里长街是整个扬州最繁华的,一条东西走向,自城东墙北段外的月明桥抵达西水门一带;另一条是与官河平行的商业街,起于罗城北壁,一直到南门。”

走在平行官河的商业街上,二人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大圈,进去一看,原来是踏索。只见人群中央立着两根又粗又长的木柱,相距十丈左右,两柱间系有一根绳索,高于地面二丈有余,一个云发高髻、倚罗溢香的妙龄女子,在一阵密集地“咚咚咚”的鼓乐伴奏声中,敏捷地飞身跃上绳索,瞬间站立稳当,然后伸开双臂,信步向前,如履平地。沈蕙萸紧张地大气都不敢出,正担心着,走在绳索中间的妙龄女子已经停下,接着向下一蹲,身躯顺势往后一仰,贴紧绳索,似乎将要睡觉。沈蕙萸同情地说:“这个小娘子做此类危险表演,兴许累了,休息片刻。”话音刚落,妙龄女子抬起两个膝盖,猛地一前一后朝脑后甩去,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已在绳索上做了个后翻,随即稳稳立住。顿时,周围人群纷纷拊掌喝彩。妙龄女子神态自若,心无旁骛,轻缓舒气,双脚开始慢慢倒退背行。曾和培感到不可思议,心想:“小娘子功夫这般了得,定是三、五岁时就已开始练习。”走了十步,妙龄女子身躯依然不偏不斜,笔直如柱,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停下后,妙龄女子不慌不忙地抬起立在身后的右脚,离开绳索,一点点挪向空中,向始终平直的右手不断靠近,距离三尺左右方才停住。之后,整个身躯纹丝不动,静若雕像。过了一会儿,妙龄女子轻轻地收回右脚,正靠拢左脚时,忽然一扭纤腰,整个身躯猛地一坠,横落在绳索上,迅即向后一滑,直挺挺朝地面倒去。沈蕙萸吓得险些叫出声来,赶紧闭上眼睛不忍再看;等睁开时,见妙龄女子轻盈地倒挂在绳索上,像垂柳般将绳索荡来荡去,双手不断向人群挥舞着,脸上笑靥如花。妙龄女子的高超技艺引得众人再次欢呼赞叹,掌声响如暴雨。曾和培感慨地对沈蕙萸说:“眼前这么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表演,我生平还是第一次见到。”从衣袖里掏出三十钱,跟其他人一起扔在绳索下面的地上。

离开人群,沈蕙萸仍心有余悸地说:“刚才吓死我了,我真以为那小娘子要掉下来呢。”曾和培笑着说:“这个就把你吓住了,其他的表演更刺激,还敢不敢看?”沈蕙萸不服气地说:“看,怎么不敢看。只要你在身边,什么表演我都敢看。”曾和培说:“好吧,我们到别的地方再看看。”

抬眼看到另一堆人群里,高高耸立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沈蕙萸问:“那是什么表演?是不是跟刚才的一样?”曾和培说:“我也不知道,进去看看再说。”二人进去一看,只见一个宽肩粗臂、虎背熊腰的男子,用掌心使劲向上拖着一根竹竿,一个男童像猴子般灵活地爬上爬下。曾和培说:“这个叫缘竿,也叫高竿表演,跟刚才的不一样。”男童或垂颈倒竖,或横身平定,俯仰进退,旋转自如,表演着各种惊险和优美的动作。未看多久,觉得兴味寡淡,曾和培说:“没有踏索精彩,我不想看了。”沈蕙萸也有同感,说:“走吧,我们再看其他表演。”

再往前走,一阵“踢踢踏踏”的伴着丝竹乐器的欢快舞蹈节奏声音传进耳朵。曾和培说:“那里有人跳舞,我们一起去看看。”声音来自数层人群围着的一个圆圈。二人费力挤进,仔细一看,一个年少男子肌肤似玉,鼻尖如锥,头上戴着镶珠的帽子,身上穿着前后卷起的桐布轻衫,腰间系着葡萄花纹长带,不断地做着俯仰腾跃、环行急蹴等刚猛雄壮的动作,同时还扬眉动目、顾眄流盼;旁边几人用横笛、琵琶等乐器伴奏。

沈蕙萸颇觉疑惑,问:“这个跳舞男子的长相和服饰都非常奇特,我从未见过。”曾和培说:“我也从未见过,应该是个西域男子吧。”问旁边一个气质儒雅的男子:“兄台,这是什么舞蹈?”儒雅男子略微痴迷地盯着跳舞的年少男子,说:“这是西域来的胡腾舞,以跳跃飞旋和急促多变的腾踏舞步为主。”曾和培说:“原来是著名的胡腾舞,一种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健舞;以前只闻其名,未见其舞,今日我正好可以大开眼界啊。”

年少男子时而蹲、踏、跳、腾,迅疾快捷,如骏马奔腾;时而东倒西歪,飘忽不定,似醉酒失态。曾和培自言自语地说:“这种舞蹈,中原极为罕见,体现了西域男子洒脱奔放的性格特点。”沈蕙萸不解地问:“此人舞蹈的动作为何这般变化啊?”儒雅男子说:“舞蹈讲究与音乐协调。这个西域男子不论是双腿飞旋,还是反手叉腰,都能丝毫不差地吻合节拍,可见技艺特别娴熟。那个‘醉步’看似如醉如痴、摇摇晃晃,实则缓促应节、刚柔相生,是一种高难度的表演。”曾和培说:“看来兄台对此甚为精通。”儒雅男子说:“精通倒说不上,只是他们经常在此表演,我看过几次罢了。”曾和培说:“兄台能否告知胡腾舞的一些特点呢?”儒雅男子说:“胡腾舞的特点是既雄健迅急、刚毅奔放,又柔软潇洒、诙谐有趣,主要舞蹈动作包括勾手搅袖、摆首扭胯、提膝腾跳等,以腿脚功夫见长。”曾和培点了点头,说:“西域的胡腾舞确实具有独特魅力。”

又观看了其他一些表演,二人渐生厌倦之意。于是,沈蕙萸建议去逛逛店铺,曾和培答应了。二人悠闲地逛了绸缎庄、珠宝铺、铜镜店,也顺带看到了柜坊、僦柜。在一家何记珠宝铺里,沈蕙萸看上一对钗面各饰着一只蝴蝶的钗子,拿在手里抚摸欣赏,口中啧啧称羡。曾和培仔细看去,只见钗子歧首为叶片形,钗面在镂空蔓草纹上饰以蝴蝶状纹样;钗面与钗身之间有两个圆形交花和一个苞蕾;两个钗子纹饰相同,方向相反,真是一对尤物。见沈蕙萸爱不释手,曾和培便问店主:“这是什么钗子?要卖多少钱?”店主笑着说:“二位真有眼光,这叫蔓草蝴蝶纹银钗;鄙人昨日刚进的货,仅有二对,今晨刚开铺门时卖了一对,现在剩这一对,只卖一千五百钱。”曾和培对沈蕙萸说:“你喜欢吗?喜欢我就买下。”沈蕙萸喜滋滋地点点头。曾和培从衣袖里掏出一千五百钱,递过去,说:“给你。”店主接过钱,连连致谢。

二人东游西逛,不知不觉走到豪华气派的怡春楼门口,只见众多衣着光鲜的公子王孙、富商巨贾进进出出,一片忙碌。沈蕙萸看着门上悬挂的匾额,好奇地问:“怡春楼?这是什么地方,这么多人?我们进去看看。”曾和培感觉有些不对,忙拉住沈蕙萸,说:“等等,我先问一下再说。”拦住出来的一个男子,问:“郎君,这怡春楼是什么场所?”男子奇怪地瞥了曾和培一眼,略带嘲笑的口吻说:“外地人啊?”曾和培说:“是啊。”男子举起右手大拇指翘向身后,说:“怡春楼是扬州最著名的青楼,里面美女如云,尤其三大才女,那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啊!”凑近曾和培的耳边,又悄悄地说:“这位郎君,下次一人来才方便。”说完,邪笑一声,向前走去。沈蕙萸不解地问:“青楼是干什么的?”曾和培拉着沈蕙萸的手,赶紧向旁边走去,说:“青楼就是妓院,我们离远点。”

走来走去,二人已觉饥肠辘辘。曾和培说:“今日不妨奢侈一下,我们去大酒肆享受扬州美食。”向路人一打听,得知最大的酒肆名“望霄楼”。二人进去后,望霄楼的酒博士介绍了两道名菜——用松江鲈鱼精致加工的隋朝宫廷名食“金齑玉脍”和用鲤鱼腌、糟等方法配料加工的“吴兴连带鲊”。二人美美地品尝一番后,均是赞不绝口。

出了望霄楼,曾和培说:“现在我们看了、买了、吃了,只有一样还没进行。”沈蕙萸问:“还有一样什么没进行?”曾和培说:“还有游玩没有进行。小君,我们逛了整整一个上午,罗城大致就这样,不是酒肆店铺,就是百戏歌舞。不如这样,我们此刻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这样才能更加尽如人意呢。”沈蕙萸问:“周围哪个地方风景优美?”曾和培想了想,说:“扬州有座著名的观音山,我们去爬观音山吧。”沈蕙萸说:“我听人说观音山在子城那个方向,我们要往回走才行。”曾和培说:“我知道观音山就在子城附近的蜀冈山上,地势在扬州最高。走吧!”

随后,二人来到观音山上。曾和培远眺江淮南北,目睹茱萸湾人如潮涌、船似云集的盛况,不禁诗兴大发,当即吟了一首诗:“暄风熏缠唤蕾醒,卷云飘悠待烟追。青江浩渺凭帆竞,碧空寥廓任鸟飞。汗滴耕田致谷丰,心连琢璞为玉辉。枝出桂林迁乔木,根扎淮扬攀冠巍。”

此时,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走过来,叉手向前,彬彬有礼地说:“鄙人冒昧打扰一下,二位是初次游玩观音山吧?”曾和培见陌生人搭讪,本能警觉起来,但又细看此人温文尔雅、举止得体,不像粗俗之人,便也叉手向前,说:“正是。你是……”男子笑着说:“鄙人易连瑜,本地人氏。听你口音,像是外地人。鄙人经常游历四方,喜欢结交有才之士,刚才无意间听见你吟的那首诗,真正是泓峥萧瑟、郢中白雪,让人佩服不已啊!”曾和培放下心来,说:“鄙人曾和培,今日有空和内人一起逛了逛罗城,然后再来欣赏观音山。”沈蕙萸素来不善跟陌生男子接触,见易连瑜也是文人模样,估计曾和培愿意跟他交流,便说:“你们聊吧,我在旁边歇会儿。”转身走开。

易连瑜歉意地说:“鄙人影响你们了。”曾和培说:“无妨,爬山累了,正好让她休息一下。”易连瑜说:“你很关心你的妻子啊。”曾和培说:“看你外表,应该比曾某年长一些吧?”易连瑜说:“鄙人今年三十有四。”曾和培谦虚地说:“曾某小你四岁,应称你为兄台。”易连瑜忙说:“虚长几岁,惭愧惭愧!实不相瞒,鄙人自幼酷爱写诗,多年走南闯北留下一些拙作,在世人眼里稍显文采,可跟才华出众的贤弟相比,方知自己仅乃吴下阿蒙,贤弟才是龙翰凤翼。”曾和培说:“兄台过奖。曾某和内人初次来到观音山,新奇所致,顺口胡吟几句,兄台切莫当真。”易连瑜说:“观音山是扬州著名的寻幽揽胜之地。鄙人作为扬州人,每次登临,都会被观音山的自然美景和广阔视野所陶醉,写了不少赞美诗,总感到不甚满意。”曾和培说:“或许是兄台要求过高了。其实,曾某往常所写诗文也难有佳作。”易连瑜说:“鄙人平素喜欢游山玩水、纵情抒怀,常常出门在外,很少回家,比如这几日就在一江之隔的茅山游览。茅山乃是道教名山,贤弟可曾去过?”

曾和培听见“道教”二字,略有反感,说:“未曾去过。”易连瑜说:“茅山本名句曲山。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茅氏三兄弟也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茅山后来成为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历史上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动人诗篇。”曾和培说:“兄台讲解这般详细,想必对茅山非常熟悉了?”易连瑜点了点头,又滔滔不绝地说:“茅山历来高道辈出。比如东晋时期,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同时著书立说;杨羲、许谧等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并创立了闻名于世的上清派。特别是南朝著名高道陶弘景,在茅山虔心修道四十五年,一生著述八十余种,天文、历算、地理、兵学等无所不包。陶弘景早年仕途不顺,屡遭排斥,后来一入茅山修道,反而成了朝野尊崇的高道,尤其在梁武帝时,更成了名噪一时的‘山中宰相’,不仅深受朝廷恩宠,而且还收了诸多王公显贵做弟子。陶弘景修道有成,在茅山创立了至今誉满大唐的茅山宗。其命运之奇特、影响之广泛,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啊!”曾和培说:“兄台如此敬仰陶弘景,一定去过很多次茅山吧?”易连瑜说:“鄙人确实去过很多次茅山,每次去都会有不同感受;这次去了以后,心潮澎湃,写下三首茅山颂诗,然后又联想到自己家乡扬州的观音山。今日上午,鄙人从茅山乘船回来,随即登上观音山,寻找新的可颂之处,不料刚一上山,就听见有人在吟诗,故停下来询问。贤弟初次来到观音山,想必心里别有一番滋味吧?”曾和培说:“在观音山俯视扬州全景,一览无余,真正令我们赏心悦目啊!”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