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36章检田括户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自从大唐建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分化日益明显,许多官僚贵族和地主富商竞相兼并土地,造成大量农户频繁逃亡。他们将霸占的农户土地称为“籍外田”,将逃亡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为了确保国家租庸调收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从开元九年(721年)开始,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任命监察御史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全国各地,协助当地官府检查官僚贵族和地主富商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分给农户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之后,唐玄宗颁布《置劝使安抚户口诏》,号召在农村组织“农社”,使“贫富相恤,耕耘以时”。这次检括土地和农户的措施,历时数年之久。

在劝农使的协助下,扬州长史楚阳君在扬州及下辖各县积极执行此项事宜,对因大量失掉土地而背井离乡的农户变成佃户、浮户、流民等“客户”现象,进行全面清理,搜括众多的籍外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户耕种,使得广大农户欢欣鼓舞,不断传颂长史楚阳君的美名。

在州府二堂内,白正川正向楚阳君汇报近期检田括户的执行情况。白正川说:“这两个月里,扬州的诸多地主富商主动配合州府,如实上报强占的农户土地及包庇的逃亡农户的数额;也有少数地主富商极力抵制,所报数额存在明显虚假,我们现在正全力查核,以求准确无误。”楚阳君问:“目前还有哪些地主富商负隅顽抗?”白正川说:“有边皓肃、胡义良、陶承山等地主富商数人,其中边皓肃是扬州最大地主,所报的籍外田仅有一千多亩,私属客户不足百人,数额肯定不真。”

楚阳君说:“边皓肃自身拥有数百顷田林,且为人贪婪奸诈,又善于巧取豪夺,对检田括户定然不会轻易就范。胡义良、陶承山二人情况如何?”白正川说:“胡义良所报数额也令人生疑,籍外田三百四十亩,私属客户二十七人。据了解胡义良的人说,这几年,原是中等地主的胡义良的田地和农户不断增多,仅他们知道的籍外田就有一千亩以上,私属客户达八十人之多。至于陶承山,同是中等地主,依靠儿子陶简出谋划策,陆续强占了不少农户土地,私属客户也有数十人,具体数额仍在查核中。”楚阳君问:“你说陶简是陶承山的儿子?那陶简是不是江南七子的陶简?”白正川说:“正是。”楚阳君说:“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陶简作为江南七子之一,本应通过科举入仕、报效国家,孰料却喜欢攀龙附凤、趋名逐利,两年前还多次找到本官,阿谀奉承,谄媚贿赂,意欲在州府谋得一个职务。本官虽爱惜人才,但对此等心术不正之人焉能使用?”沉思片刻,又说:“你们对边皓肃、胡义良、陶承山等人重新检查,同时本官命人在全城广贴告示,督促那些负隅顽抗的地主富商限期如实上报籍外田和私属客户的数额,对逾期仍隐瞒不报或上报失实之人,一律严加惩处。”

按照长史安排,录事参军白正川带队检查陶承山,户曹张迎带队检查边皓肃,仓曹廖清忠带队检查胡义良。五日后,负责检查的有关人员全部返回州府二堂。等白正川、张迎、廖清忠禀报完毕,楚阳君紧皱眉头,沉默不语。三人面面相觑,不知何故。过了一会儿,楚阳君严肃地说:“你们是否清楚,本官为何安排你们三人分别检查边皓肃、胡义良、陶承山?”三人均摇头说不知。

楚阳君说:“白正川办事沉稳老练,且多谋善断,故而检查江南七子的陶简之父陶承山最为合适;张迎出身普通农户,熟悉田林事务,故而检查边皓肃;廖清忠从事租赋征收已有多年,故而检查胡义良。方才你们三人禀报各自检查结果:陶承山的籍外田二千七百三十亩,私属客户五十人;边皓肃的籍外田三千四百一十亩,私属客户八十人;胡义良的籍外田三千九百六十亩,私属客户九十二人。你们可曾看出这其中的问题啊?”张迎、廖清忠一脸茫然,未有回答。白正川想了想,说:“边皓肃作为扬州最大地主,籍外田和私属客户的数额居然低于中等地主胡义良,令人难以置信。”

张迎忙说:“楚使君,这几日下官带队全力以赴,把边皓肃的府宅、田林等凡跟边家沾上关系的地方,都仔细检查了一遍,询问了边家男女老幼三十多人,检查出的籍外田和私属客户的数额千真万确,再无遗漏。”楚阳君说:“边皓肃生性狡诈,善于伪装,而你纯朴忠厚,从无心机,故而很有可能被边皓肃做出的假象所迷惑。”停了片刻,又说:“你们这几日带队检查,颇为辛苦,暂且下去休息吧。”

又过了两日,白正川、曾和培及另一个吏员离开州府,扮成猎户模样,骑马前往边皓肃所在的乡里。路上,曾和培说:“白录事,前几日,户曹张迎已带队检查了边皓肃的籍外田和私属客户的情况,为何此次楚使君还派我们三人重新打探呢?”白正川说:“边皓肃绝非普通之人;其祖父边润天年少时曾在长安经营柜坊、店铺、酒肆等生意,结交了不少朝廷的达官显贵。在赚取了大量钱财后,边润天回到家乡扬州,购田置业,通过买卖、典贴等各种方式,不择手段地大量兼并农户土地,同时还经常蚕食一些中小地主的土地。到边皓肃这一代时,边府早已阡陌相连,良田百顷,桑柘成荫,禾苗遍地,妻妾众多,奴婢成群。”曾和培说:“边家生财有道,富贵骄人,边皓肃肯定也不是一般的人物。”白正川说:“是啊,边皓肃深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诡计多端,无恶不作,我们若想得到边皓肃的籍外田和私属客户的真实情况,并非易事。前几日,楚使君之所以有意让户曹张迎检查边皓肃,是因为张迎出身农户之家,其家庭以前深受地主欺凌,对地主特别仇恨,加上他办事细心认真,故而通过他先正面检查一遍。当然,楚使君知道边皓肃必将隐瞒籍外田和包庇私属客户,便等我检查完陶承山后,再带你和另一个吏员以打猎为名,悄悄潜入边府周围打探。以前我当法曹时在边府附近捕过盗贼,过了好几年,估计没有人认得我了。”

约半个时辰后,三人走到城郊,前方出现一片绿油油的农田。沿着乡间道路行了一阵,白正川抬手一指,说:“看,那里有一家小酒肆,再往前走半里多路,就是边家府宅;周围很多农户和庄客等,闲暇时总爱在那家小酒肆饮上几杯。我们也去坐坐,说不定就能从他们嘴里听到有关边皓肃的一些情况。”曾和培看见五十丈远的树林边拐弯处开着一家小酒肆,四个农夫有说有笑地走进去,三个客人喜笑颜开地走出来。酒肆门外悬帜高挑:一节陈旧的竹竿上挂着一片略有破损的青布招幡,上面绣着一个很大的“酒”字,正随着风儿一晃一晃的。

行到酒肆门前,三人下马,系好缰绳,走了进去。在一张食案旁坐下后,白正川大声喊道:“博士,上酒!”一个酒博士忙走过来,热情地说:“哟,几位客人好像不常来?想吃点什么?”白正川说:“先来一斤梨花春,再来——”扭头又问其他二人:“你们想吃点什么?”曾和培说:“这里有些什么出名的菜肴啊?”酒博士说:“本酒肆最出名的菜肴是蚌肉脯、蜜汁蟹、鲈鱼烩和五福饼。”白正川说:“那就各来一盘蚌肉脯、蜜汁蟹、鲈鱼烩和三份五福饼;你们觉得怎样?”曾和培说:“行!”另一个吏员也说:“可以!”白正川又对酒博士说:“就上这几道菜,再加一斤梨花春。你们酒肆生意好,客人多,我们不急,慢慢上菜。”酒博士应诺一声:“好嘞!”转身离去。

在等待的同时,曾和培细细观察酒肆里的客人。酒肆并不宽敞,一共八张食案,四张空着,四张有客。先进来的四个农夫正坐在紧临曾和培右边的一张食案旁,其余两张食案,一张有一男一女,一张有一老一少。曾和培心想:“进食时,人多话也多。旁边这四个农户应该就是附近乡里的,对边家府宅的事情多少会有所了解,我认真听一听他们聊天,或许能得到有关边皓肃的一些秘密。”对白正川使了个眼色,悄悄朝那张食案努了努嘴。白正川心领神会,轻轻地点点头。吏员也明白此意,假装看前面,将耳朵对着四个农夫。

果然,几杯酒下肚后,四个农夫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一个头裹青色幞头的人说:“你们知不知道,前几日州府派人到我们这儿来了?”右边络腮胡子问:“真的?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左边中年男子嘲笑着说:“你除了知道博戏弄虚作假外,还能知道啥?”络腮胡子忙说:“别胡扯,我说正经的。喂,你怎么知道前几日州府派人到我们这儿来了?”头裹青色幞头的人说:“前几日,我去前面那个乡找表弟借一把锄头,刚到路上,就看见几个公差朝边家的府宅走去;心想,是不是边家出什么事了?可又一想,不对,几个公差不像是衙门捕快,那他们来干什么呢?”络腮胡子说:“如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兴许还是好事呢。”中间高个子好奇地问:“谭大胡子,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络腮胡子即谭大胡子,说:“你们一点都不知道吗?目前,整个扬州城内都在谈论官府检查富商地主的籍外田和私属客户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我估计公差去边家的府宅,八成就是为这事而来。”头裹青色幞头的人说:“是啊,我也有这种感觉,只是不能确定。”左边中年男子不在意地说:“嗨,管他呢,公差去谁家,跟我们有什么相干,我们只要把自己的那几十亩地种好就行了。”谭大胡子饮了一口酒,说:“我有两个亲戚在边家当了几年奴仆。每次我们一起饮酒,只要一提及边皓肃,他们就恨得咬牙切齿。”中间高个子问:“为什么啊?”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