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水园

《博水园》

第18章百岁寿诞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逐渐长大的史之啸对历史的喜爱更加强烈,在广泛阅读各类书轴的同时,萌发了欲效仿汉朝司马迁年少时奔赴各地游历的想法。知子莫若父,对史之啸的想法,史祯言十分赞赏,只是已有失去一儿一女的伤痛,又不忍心让他离家远行。史之承的诗文书画水平经常受到许无箕、陈文竹、左希玄等的指点,日益精湛,在清为逐渐小有名气,早早立下了将来科举入仕的志向。由于父亲史祯言常说,曾老夫人宋梦瑶定会活至百岁,到了那时,曾家必将大摆寿宴,邀请清为诸多人士赴宴,史家人也在其中,希望届时一同参加;因此,等参加完曾老夫人的百岁寿宴后,史之承再计划前往长安。

转眼间,史之啸已到加冠之年,史祯言意识到应对史之啸的追求加以引导,并且做好相应筹划。这一日,闲暇时分,在书斋内,二人亲切聊天。史祯言问:“啸儿,自从盘古开天辟地至今,或有一万余年历史,你对哪段历史有特别的兴趣呢?”史之啸说:“作为大唐子民,孩儿当然对大唐历史有特别的兴趣。”史祯言说:“如此甚好。清为是我们一家人的再生之地,也是大唐少有的福瑞之地,你以后若能成为大唐史官,有幸撰写史书,希望能够突出清为。”史之啸淡淡地说:“清为再好,也仅是大唐广阔疆域内的弹丸之地,孩儿以后若能成为大唐史官,有幸撰写史书,定当登高望远,放眼整个大唐,不会局限一地。”

史祯言耐心地问:“整个大唐已有一百四十余年历史,你若撰写史书,将会怎样入手,以何事为重点啊?”史之啸说:“孩儿目前还没考虑具体内容,只想尽可能多的搜集资料,以便为将来撰写史书做准备。”史祯言说:“你有志撰写大唐历史,当为好事。阿耶建议,不如以大唐开元盛世至安史之乱为重点,阐述历史盛衰之道,以此警示后人勿再重现。将来一旦成为史官,你就能撰写史书。不过,参加科举考试,蟾宫折桂,步入仕途,进入相关机构,成为史官,方是必经之路。科举考试,千人相争,百人录一,倘若……”有意停了下来。史之啸不慌不忙地说:“孩儿相信,通过不懈努力,今后只要参加科举考试,孩儿定会蟾宫折桂,成为大唐史官。”史祯言说:“好,阿耶完全相信你。现在,你可以阅读《道德经》了,认真掌握精髓,将来撰写大唐历史时,看待任何事物都会比常人深刻很多。”史之啸连连应允,随后开始阅读《道德经》。

大历十一年(776年)初秋的某日,义子史浩生带着妻子及一儿一女,到史祯言家探望义父和义母。看着已三十一岁、无比幸福的史浩生一家人,魏媛锦高兴之余,又触景生情,想起故去多年的长子史之浩,心里难免涌现一丝伤感。史之啸和史之承各怀志向,到了谈婚之年,并未将儿女情长之事放在心上。鬓角渐增白发的魏媛锦无法享受含饴弄孙之乐,只能到夜晚时,悄悄将心事说给史祯言听。史祯言安慰魏媛锦几句后,便翻身睡着了。

过了几日,史之啸在书斋阅读《道德经》。史祯言走进来,询问读后有何感想?史之啸略一思索,说:“《道德经》立足宇宙,涵括万象,洞察世事,穷根溯源,明理达意,实乃历史上空前绝后之瑰宝;若能领悟,感觉自身仿佛站在巍巍高山之巅宏大如天,俯视山下芸芸众生渺小似蚁,特别是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习常’,更是指出了天下无道不立、无道不行、知根源而识万物、识万物而知根源这一基本道理。”史祯言点了点头,说:“你能有此体会,说明已参透《道德经》的精髓,对将来撰写大唐开元盛世至安史之乱的历史尤为重要。”史之啸说:“孩儿终于明白,几年前阿耶让孩儿撰写这段历史的意义了。”

史祯言说:“万物皆有始终。国运犹如人寿,长短不一,国运不依个人转移,人寿必由个人决定。前日,阿耶收到曾家发出的正式请柬,邀请我们全家人参加曾老夫人的百岁寿宴。定居清为十几年来,曾家对我们全家人的帮助很大,我们千万不能忘恩。另外,曾老夫人养生求寿五十余年,终达百岁高龄,不但在清为,而且在整个大唐也极其罕见。以前,阿耶多次想带你和承儿去博水园拜见曾老夫人,你们二人总不愿意,这次可以去真正见识一下了。”史之啸不解地问:“去博水园参加曾老夫人的百岁寿宴,仅有半日而已,这对孩儿很重要吗?”史祯言说:“曾老夫人生有两子一女,两子已故多年,一女尚在,其中次子曾和培二十八岁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到安史之乱爆发前的当年病故,整整三十个春秋,亲眼见证了大唐如何从繁荣兴盛走向腐朽衰落。你可知道,阿耶一直都在探究大唐盛极而衰的具体原因,却从未能如愿。”

史之啸略一思索,说:“阿耶的意思是说,让孩儿在参加百岁寿宴时,如果能向曾老夫人了解其次子曾和培一生之事,也就找到了大唐盛极而衰的具体原因吗?”史祯言说:“确乃如此。当次子曾和培病故后,曾老夫人非常悲伤,命曾家人不准再向任何人提起曾和培之事。阿耶认识曾老夫人十几年,屡次试图了解曾和培一生之事,曾老夫人始终只字不提,曾家其他人也不敢随意开口。因此,阿耶希望你趁曾老夫人百岁寿宴的机会,能够完成此事。”史之啸说:“曾老夫人并不认识孩儿,又怎会将保守了多年的次子曾和培一生之事,向孩儿毫无隐瞒地全说出来呢?”

史祯言说:“有志者,事竟成。你还记得吗?我们一家四人才到清为时,阿耶打听到天和山最高峰碧云宫有一位博学广识的高道虚谷真人,心生仰慕,立即就想拜见,但是虚谷真人年过九旬,在碧云宫为养生延寿而闭门谢客已两年。阿耶没有放弃,仍然想尽一切办法,一年后,终于得偿所愿,在碧云宫见到了虚谷真人。经过虚谷真人的指点,阿耶仿佛醍醐灌顶,在看待历史和社会等诸多现象时,顿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从而终生受益。”史之啸说:“阿耶之言,孩儿明白。孩儿一定以阿耶为榜样,无论如何也要通过曾老夫人来了解曾和培一生之事。”史祯言说:“等参加百岁寿宴后,你打算怎样让曾老夫人将曾和培一生之事如实相告呢?”史之啸略一思忖,说:“刚才阿耶提到虚谷真人在碧云宫为养生延寿而闭门谢客,倒让孩儿想出一个好办法。”史祯言忙问:“什么好办法?”

史之啸说:“曾老夫人的百岁寿宴定会邀请清为众多人士参加。这些人一般会对曾老夫人的百岁之迷产生兴趣,曾老夫人也会向众人讲述自己多年坚持的养生之道。根据孩儿分析,那些人仅仅是一时好奇,而非真正希望一以贯之、常年不懈。阿耶却不然,自从十几年前认识曾老夫人后,不断虚心向其请教养生之道,目的是能让孩儿和四弟顺利成长;对这一点,曾老夫人也很清楚。孩儿参加百岁寿宴,一则可当面向曾老夫人感谢多年来的相助之恩;二则经过阿耶长期教育,孩儿也深知养生的重要性,愿向曾老夫人讨教常人所不知的养生之道和亲身体会,并强调将此载入史书,以让更多后人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尽最大努力祛疾延寿;三则曾老夫人笃信道教,常探求宇宙、天地、阴阳变化之玄机,孩儿将来若能撰写史书,也需以此做指导。所以孩儿相信,孩儿和曾老夫人有不少共同兴趣,定会相聊甚欢。之后,孩儿就慢慢地将话题引导在其后人上面,了解其次子曾和培一生之事,也就迎刃而解了。”史祯言赞道:“啸儿天资聪颖,一点就通,此事必将大获成功。”

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八月初九,清为曾家大院的中堂内,正中墙上高悬一个斗大的红色“寿”字,四周围绕一百个形体各异的“福”字,意味百福奉寿。两旁还挂着多幅以梅、桃、菊、松、柏为内容的寿画。“寿”字下面摆设几张盖着红色绸缎的长方形供案,上面供有寿酒、寿鱼、寿面、寿桃及寿烛等。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精神矍烁的百岁寿星宋梦瑶坐在中间,接受众多亲朋好友及后人的祝贺和叩拜;六亲长辈各分尊卑坐在旁位。一时之间,祝福之话频繁出现,吉利之言接连不断。拜寿礼毕,众人分别入席,以享佳肴。清为县令、高道、方士、贤者、文人等也应邀参加寿宴。其中,史祯言、魏媛锦、史之啸、史之承坐在不起眼的一张食案旁边。按照之前约定,参加寿宴,四人可以多听多看,尽量保持沉默,不能随便进行议论。

望着宾朋满座,体会六世同堂,宋梦瑶百感交集,因为丈夫曾德寿、长子曾和春和长息张月竹、次子曾和培和次息沈蕙萸、次妾薛九儿及女婿郑本素均不在人世了,唯一女儿曾和芸也早已鬓染华发,年过七旬;孙辈中有长孙曾乃雄和妻子、次孙曾义安和妻子、次孙女曾雪婵和曾雨婵及各自丈夫陈文竹和左希玄等,其余皆为重孙、曾孙、玄孙,最小的玄孙为九岁,所有成员汇齐有一百人之多。义女顾淮琴也偕丈夫齐正渊及儿孙入坐。

过了一阵,顾淮琴忍不住叹道:“其实,曾家做事一向不喜张扬,今日这般盛大家宴实属罕见。我记得还是在五十一年前,曾德寿为次子曾和培考中进士而举行的庆贺宴,同样宾客云集,县令、贤才等悉数光临。如今,曾和培已故去二十一年,年长二十一岁的其母却寿达百岁,令人不胜感慨啊!”齐正渊说:“是啊,世上之事,本就难以定论。曾和培才华出众,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追求锦绣前程,可惜天不赐寿,仅有五十八岁,便已故去;其母一生清心寡欲,注重养生求寿,终至百岁之福,真正值得我们后人效仿啊!”坐在顾淮琴旁边的十二岁孙子齐如璋好奇地大声问:“阿婆,曾和培是谁啊?”顾淮琴赶紧抬手制止,说:“嘘,切勿大声,不要让别人听见了。”齐如璋更加迷惑,问:“为何不要让别人听见了?”顾淮琴凑近齐如璋的耳边,小声地说:“你的外曾祖母从来不让别人提及曾和培的事情,你就不要再问了,啊?”齐如璋无奈地点点头,说:“好吧,那我不问就是了。”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