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辅国

《锦衣辅国》

254、事发1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看着对方一水的高头大马,一水的铁甲弯刀,崔豪也是不由得眼热,他作为总爷的亲兵首领,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但跟对面这些人比起来,自己这些人都是些穷光蛋。

丁麟与樊斌打头,率领着一众亲兵,行进中摆成偃月阵,将崔豪一干人封堵在大河岸边,张璟则领着宋成等木瓜园寨的守军组成后军,为丁麟、樊斌压阵。

看着杀气腾腾的对手,崔豪心里暗暗叫苦,他们的马匹在后面,得下一趟才能用船运过来,也是他这个首领大意了,应该先把他们的战马运过来才对,有了战马,就算遇到眼下的情况,也有周旋的余地。

实在打不过,就往吴堡跑,至少能逃走一部分弟兄吧,现在却只能任人宰割。

打还是降?崔豪脑中天人交战,打的话明显打不过,对方是骑兵,而自己这里全是步兵,而且还没有长兵器,只有随身的短刀,就这样跟骑兵对冲,纯粹是找死!

投降,对方就能放过自己一行人吗?自己这一行人可是招呼都没打一个,就跑到对方的地头来了,这完全可以理解成没把对方放在眼里。

这谁能忍?真以为张璟这个总兵年纪轻轻的,就是泥捏的不成?

“各位军爷,”范建杰脸色苍白,浑身冷汗淋漓,他不是没遇到过这样的阵仗,这些年他来往草原,与蒙古人做生意,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了,但这么大的阵仗,还真是第一次遇到,“小人是太原府的商人,路过贵宝地……”

丁麟冷笑一声,也不急着拆穿对方的谎言,“什么货物,运到何处?”

“粮食和一些土特产,”范建杰陪着笑胡扯,“前往长安府。”

丁麟呛的一声拔出腰间的雁翎刀,“真当某是傻瓜不成?乖乖的站到一旁,某要查验货物。”说着一挥手,士兵立即策动马匹,缓缓逼近范建杰等人。

范建杰此时不得不上前一步,抱了抱拳,形势比人强,他虽然是千户,却也不得不对面前的这个士兵服软,至于后面的张璟,他肯定是搭不上话的,“这位兄弟,有话好说,有话好说,某是山西镇王总戎的家兵,这位兄弟能否为在下传个话,都是误会,都是误会。”

他本来不想认这个怂的,但眼下却是不认不行了,其他的且不说他,光是对方的装备,真的冲杀起来,自己这些连铠甲都没装备的人凭什么去赢?而且对方的人数更加超出了他的想象,四五百人,自己这边却仅有百余人,怎么打?

还不如认怂,毕竟都是同袍,虽然不是一个地方的,但不管怎么说都是边军,自己再把自家总兵给抬出来,不看僧面看佛面,至少先把性命保住了再说,至于其他的问题,那是大佬之间的交锋,自己做不了主。

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不激化矛盾,尽量不去惹恼对方,让对方有发作的余地。只要没撕破脸皮,上面的大佬们沟通的时候也有缓冲的余地。

说白了,就是装孙子呗,先把眼前的事儿应付过去,至于后来,就不关他这个小喽啰的事儿了。大佬们就算没谈妥,也不会为难他这个小卒子,难为他们这些小卒子有什么用处?反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丁麟看了崔豪一眼,并未答话,轻轻一带马缰,胯下战马唏律律一声嘶鸣,扬起马蹄,轻巧的转了个弯,小跑着回到了后军。

“总戎,对方自陈,乃是山西王总兵的下属。”丁麟对张璟抱了抱拳,汇报道。

张璟点头,他本来也没想把事情闹大,对方若是不识抬举,那自然无所谓,率领士卒,杀上去也就是了。但对方毫不抵抗,反而把自己的老底都交待出来了,自己再动武,可就说不过去了。

“先押回木瓜园寨,”张璟摇摇头,本以为遇到了硬茬,那知道是些样子货,还没怎么着呢,就先怂了,“严加看管。”

至于河运司的人,早就见势不妙的跑了,张璟也不在意,反正货物基本上都在岸上了,算是人赃俱获,对方想颠倒黑白,也得看自己吃不吃他们那一套不是。

费了好大的功夫后,才把货物拉到了寨中,张璟让丁麟和樊斌代人检查,当最后一包货物被打开后,张璟的脸色都阴沉的快滴下水来了。

简直是无法无天!雁翎刀一五百口,箭簇一万枚,矛头五百个,铠甲一百具,还有硫磺两千斤。看着眼前的货物,张璟久久都无法言语,太大胆了,太无底线了!

难道对方不知道这些东西会被鞑贼用在南下抢掠上?会用这些武器杀死自己的士兵?知道,他们都知道,但那又能如何?

他们在乎吗?他们要是在乎,就不会被张璟抓个正着了。

在这些人眼里,恐怕只有白花花的银子才是值得他们在乎的。

至于家国百姓,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总戎请息怒。”丁麟和樊斌用眼神交流了一番,终于还是丁麟这个跟着张璟时间比较长的亲兵头子站了出来,没办法,总不能让自家上司继续生闷气吧,气出什么好歹来,多不值当的?

张璟深吸一口气,压下了满心的怒火,尽管有些事情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真的面对时,还是觉得触目惊心,为这些人的肆无忌惮而怒火中烧。

“总戎,”丁麟见张璟转头,悄悄的松了口气,“是否与山西王总兵通气?”

“不必了,”张璟冷哼一声,“河运司的人咱们不是没抓到么,自有人给他们报信。”

“那这些人……”丁麟问道,这一百多号人,还真不好处置,杀头?肯定不行的,就算这些人罪该万死,也轮不到张璟这个延绥总兵来处置。

“先关起来,看看王良那边怎么说吧。”张璟也是犯愁,放是肯定不能放的,杀也不能杀,那只能先关起来了。

过了最初的愤怒之后,理智下来的张璟也开始头疼了,这事儿可大可小,往大了整也不是不可以,但势必产生诸多不良的后果。

首先,边镇走私其实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秘密,朝廷也是知道的,但问题是,知道归知道,但却无法制止,因为这里面牵扯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边镇、地方、中官、朝廷,可谓是千丝万缕,纵横交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除非是把这张网整个毁掉,问题是,怎么可能?

不说其他,单说直接牵涉于其中的官员就绝非一个小数目,更别说这些官员背后那纵横交错的利益相关了。真想把这张网毁掉,这朝廷上下的官员还能剩下几个?值得商榷,肯定有不肯同流合污的真君子,但就算让朱祁镇自己说,他也不敢说朝堂上还有几个这样的真君子。

其次,张璟要是真的做了这个揭盖子、掀桌子的人,不说仕途,就连性命怕是都会受到威胁!这绝非危言耸听,他一个毫无根基的武臣,怎么可能跟大半个朝堂为敌?对方只需要轻轻抬抬手,张璟就会被碾做齑粉。

这半点都不夸张。

甚至还会被安置上各种各样罪名,身后都得背负千古骂名!这可是那帮子文人最擅长的事情,颠倒黑白嘛,他们太熟了。

就算是为了自己的未来着想,张璟都不能掀开这个盖子。

可是,这又是多么憋屈!就算是见惯了世面的老油条,面对这种烂事儿,都十分挠头,就别说张璟这个顺风顺水的年轻人了。张璟虽然经历了一些坎坷,从京师被打发到了边镇的任职,但这着实算不上什么大起大落。

首先,从京师到边镇,并未影响到他的升迁,恰恰相反,他的官职可谓是步步高升,这才不到半年,又升了一级,成了朝廷的正一品大员!虽然是武臣,但也足够荣宠了。

其次,他的名声也有了一个爆发性的增长,毕竟天下人都知道于少保是大大的忠臣,是救时宰相,是解万民于倒悬的民族英雄,所以,在朝中某些阴险小人想要迫害于少保时,张璟这个第一个站出来为于少保发声的人,会获得多大的名声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说,张璟这一路行来顺风顺水是十分正确的,几乎没受什么挫折。

在面对这种无可奈何的事情时,他才会愤怒,这份愤怒一是源自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已经触及了他的底线;二是尽管这等挑战他底线的事情就发生在他面前,他却无能为力,这让他如何不愤怒?

“总爷在吗,大事不好了!”十几名亲兵跌跌撞撞的跑进王良在偏关的总兵衙门,为首的一个急切的喊道。

值守的小旗一惊,立马带着士兵迎向几人,“陈小旗,你们怎么跑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总爷在吗,大事不好了!”陈二却是不敢在门口乱说什么,只是焦虑的重复着自己先前的话。

小旗不敢怠慢,立即对手下的士卒使了个眼色,“你们领着陈小旗和几位弟兄去歇息一番,我去请见总爷。”

“总爷在吗?”小旗来到跨院屏门处,问守门的士兵,“某有要事,求见总爷。”

守门的士卒侧了侧身子,“总爷没出去,进去吧。”

小旗道了声谢,一溜小跑的进了跨院,正好看见王良在院中,连忙三步并作两步,跑到王良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总爷,怕是出事儿了,陈二回来了。”

王良闻言,脸色一变,不过立刻就恢复平静,“带过来。”

小旗领命,立即下去带人去了。

王良的脸色再也绷不住了,狰狞而焦虑,陈二是谁他当然知道,这才不到四天,陈二就灰头土脸的跑回来了,显然是出事了!

这可是捅破天的大事!他一个人担不住,也担不起!

“去,把柴公公、李知府请来。”王良平复了一番心情,他也是个有决断的,否则也当不了一镇总兵,没有两把刷子,是到不了这等高位的。

不大工夫,灰头土脸的陈二走了进来,“总爷,大事不好了,咱们的货在木瓜园寨被延绥总兵带人给截了。”

“仔细说说。”王良忍住心中的戾气,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

“宋千户带着弟兄们刚刚从船上把货卸下来,对面就围了上来,幸而小人和几个弟兄留在船上,逃过一劫。”

“你如何确定对方是延绥总兵?”王良不放心的问道,听陈二的话,他当时在船上,是如何知道对方的身份的?

“对方装备精良,一看就是精锐,延绥镇此前可没装备这么好的队伍,”陈二还是有点眼力的,“小人这双眼睛还不瞎,定然不会错的。”

王良点点头,“好了,你下去吧,此事不得声张,近几日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府里,不要随意出去。”

待陈二领命下去后,王良立即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院子里绕起了圈子,事情大条了!王祯离任后,本来他是打算先把延绥的关节打通,先与张璟通好气,才会继续走这条新辟的商路的。

可是,这批货物孛来部催的特别急,他们几个舍不得即将到手的银子,于是贸然行险,想着也不一定会那么倒霉吧,府谷那等地方,怕是没人去瞎转悠的。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们哪里知道张璟是个勤政的,自从上任后,就没闲着,事情就是这么巧,王良等人的货物不论是早几天还是晚几天,都不会被张璟碰上。

只是,世事没有如果这两个字。

“大意了,大意了!”王良喃喃自语,心中后悔、惊惧、忧虑,皆而有之,“唉,这该如何是好?”

“总戎,这着急忙慌的把咱家叫来,可是有什么事情?”柴福的镇守中官府也在偏关,所以很快就来到了王良府上。

至于太原府知府李勉,由于离得较远,估计起码得傍晚才能赶过来。

“大事,大事,”王良收拾心情,“李知府还未到,就不等他了,老师傅请随某进去再说。”王良一边说着,一边把柴福迎进了书房中。

阅读锦衣辅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