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 25 章 第 25 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北京城的一家小茶馆,小娃娃抱着一颗糖葫芦,好奇地看,红红艳艳的,好看。咬一口,酸酸甜甜的,从没吃过的味道,喜欢。

小娃娃举着剩下的一半儿给徐景珩:“好好,好好。”

徐景珩张嘴接住,咬一口,露出非常赞赏的表情,小娃娃一看,更开心了。拿起来另外一颗。咳咳,徐景珩说他肠胃小,只能吃两颗。

可是小娃娃大方啊,两颗糖葫芦,他咬两口,剩下的都塞徐景珩嘴里。

从来不吃甜物儿·徐景珩,一口一口吃下,露出非常、非常、非常……开心的模样。

他心里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开心吧。反正他嘴角带着一粒红色的糖渣,眉眼舒展,眼里带笑儿,眉梢眼角,浑身上下,都是满满的慈爱宠溺。

不说街上人那好奇、惊艳的目光,茶馆里的人都在偷瞄这两个人。

父子?不大像。兄弟?也不大像。世人看人,还是有自己的眼力的。觉得这是类似叔侄、师兄弟之类的关系,女子好奇这年轻公子娶妻没有,没娶妻,没娶妻……男子好奇,这北京城,什么时候出来这样人物,他们不知道?

听这地道的北京口音,不像刚从外地来的啊。

咳咳,大明民风之一,男人好男风,喜欢结交好友——可是今儿不一样。几个眼神狂热的男子,被一伙儿老少女子眼神凌迟,落荒而逃——泼辣的大娘双手叉成茶壶状,横眉竖眼的就要开骂。

呸呸呸,平时不喜水路喜欢旱道就罢了,歪瓜裂枣的,我们也不在乎,这样的人物,你们也敢?老娘骂不死你。

尤其是年轻男子怀里还有一个小娃娃,教坏了小娃娃,老天爷打雷劈死你!

茶馆门口暗潮涌动,大胆热情的北京城人,就是这样——咳咳咳,只可意会。

小娃娃好奇地看一眼茶馆外头,所有人对他“慈爱”地笑;好奇地看一眼茶馆里头,所有人对他“慈爱”地笑。

小娃娃看向徐景珩,徐景珩说大实话:“他们好奇,小公子长大了,多美。”

小娃娃立马挺起小胸膛,大声回答:“小公子美。小公子和牡丹花一样美,和第一美人一样美。”

!!!

顿时,不光徐景珩笑,茶馆内外的人都是乐不可支。就小娃娃的眉眼,还别说,长大后,那绝对是美!和他们那京城第一美人的指挥使一样美!咳咳,虽然他们都没见过指挥使。

一个个的,抓住机会,大夸特夸地套近乎:“小公子骨清神秀,山眉水眼,现在就是美娃娃,玉娃娃。”“小娃娃灵慧天生,三庭五眼标志,将来啊,一定是北京城的大美男子。”

小娃娃听得欢喜,大眼睛眯眯成一双月牙儿,一点儿也没有害羞的意思,特自恋地和徐景珩显摆:“美啊,美啊。美美啊。”

徐景珩乐得来——脸上还要做出“谦虚”的模样,只脸上肌肉抖动,肩膀也是一抖一抖的。

众人也都因为小娃娃这份儿“自恋”更是乐呵。亲娘哦,这是怎么养出来的小娃娃,瞧瞧这自信的,哈哈哈,哈哈哈,不能笑,憋住,不能笑,憋住,哈哈哈,哈哈哈。

憋不住,都和徐景珩一样脸上肌肉一抖一抖。小娃娃一看他们这么“开心”,他更开心。

具体为什么开心?就好比“小公子”的称呼,就好比过节,他要下去彩楼,真实地和百姓一起看花灯一样,说不出来的欢喜开心,置身于万万百姓中,作为其中一个的欢喜。

此时此刻,他和他的子民一起开心,他就感觉这是加倍的开心。

徐景珩瞧着他真心欢喜的模样,眼里流光一闪而过。

徐景珩懂得小娃娃这份儿喜欢。就好像当年小娃娃的爹,打了蒙古王子后硬是给自己封一个将军做——大明人立功有赏,他立功,也要有赏。他和任何一个大明人一样。

店小二笑颠颠的,特殷勤地送上来一个湿毛巾,徐景珩和店小二道谢,拿起毛巾温柔地给小娃娃擦干净手脸,擦擦自己的手脸。

小娃娃一动不动,端得乖巧。

茶馆内外,一时静悄悄的,也都一动不动,眼睛不眨。

今儿是一个好日子,朝廷有如此大喜事,出门得见如此人物。得嘞,满足,忒满足。

小娃娃不明白气氛的变化,却也没问。徐景珩因为小娃娃的沉静,笑,留下一角碎银子,继续逛。

“城西的鱼糕坊要出炉最后一份,我们去排队,买回去当礼物,好不好?”

“好好,好好。吞大刀啊?看第一美人啊?”

“……好,买完糕点,去看吞大刀。”

“叔侄”两个一起离开,太阳光落在他们的身上,近身的人有那眼力好的,打眼一瞧,俱是惊讶,大大的惊讶。

小娃娃今儿还是小包包头,一身玉色盘领长袍,脚蹬皮扎,是大明建国时期平民男子最为普遍的装束,只是尚衣监疼他们皇上,上采周汉,下取唐宋,集历代华夏服饰之大成,崇古而不泥古……

更难的是,于细节出长于创新流变。这一身,粗看和一般服饰无二。细看之下,形制之繁杂、纹彩之斑斓,质料之多样,裁制之精巧,都大大超过以往各代,超过一般人的认知,真真是天衣无缝,不见人间。

更难的是,小娃娃通身气质好,气势盛,精神头旺。他穿着,一点儿也没有衣服穿人的感觉,就觉得,这样的小娃娃,就应该穿这样好的衣服。

还有这位叔叔,一身民间男子流行的“时世妆”——沉香色的绸缎精心制作,绵绸直缀盖在脚面上,两只衣袖象布袋,同色的丝质罩甲长到腰间,罩甲下摆加饰红色丝穗,金线缘边,头上一顶宋朝式样的儒生巾……

一开始你因为他的仪态气质,忽视他的容貌衣服。可你注意一看就会发现,这料子这做工,真不是一般富贵人家能有的。

北京城什么时候出来这样人物,和他们的第一美人指挥使一样美?关键,指挥使,咳咳,不能说,不敢说,这哪家的,是不是可以去拜访拜访?万一没娶媳妇那?万一也好男风那?万一,可以定个娃娃亲那?

北京城的女女男男,就觉得,今儿果然是大明人的好日子,唱起来,吼起来,跳起来……

北京城的老百姓高兴,京畿地区的老百姓今儿都高兴。大雨初停,地面上都是泥土的芬芳,丰收的喜悦,高兴啊。

同样高兴的“叔侄”两个越走越远,人群隐隐约约地听到对话。

“小公子知道,‘吞大刀,第一美人’?”

“小公子知道。吞大刀,陆炳说好看。第一美人,常绍说美美。”

“哦~~~~除了吞大刀,还有吞火龙,我们都去看。”

下面小娃娃的话听不清了,依稀瞧着在耍赖。人群就笑,小娃娃聪明不好糊弄哦。不过,陆炳?不认识。常绍?常家的小侯爷常绍?在大明日本海战中,大发神威的小侯爷常绍?被太皇太后选为皇上玩伴的小侯爷常绍?

哎呦呦,就说这叔侄两个不是一般人,可到底是谁啊?要不,去问问小侯爷?

小侯爷:“!!!”猛地搓搓泛起红晕的面颊和耳朵,心里不停地念,我就犯皮一下,我就犯皮一下,皇上救命。

皇上:“???”不知道北京城第一美男子就是,抱着自己的人,小娃娃皇上坐在徐景珩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远,眼神儿也好,看一眼那吞大刀的把式,跟着围观人群一起拍手鼓掌嚎一嗓子:“好!好!”

叉头雪亮,装有铁片圆环,把式人舞弄时不用手,就能在臂、腿、肩、背等处滚动,或抛掷空中,然后接住。花样甚多,活泼利落。最后在叉两头缠上布条,浸油点火,火光一亮一亮,气氛达到高潮,小娃娃也是眼睛瞪圆。

一根碗口粗细、三丈长的大竹竿顶上四面绸缎长幅,绣着“皇上万万岁”的字句,两边点缀着一些流苏小铃,把式人舞弄飞转、向上抛起,用肘部、肩背、前额、下巴甚至尾骶骨部稳稳接住,中播始终不倒,幅幅飘展,铃声叮当叮当,小娃娃看得目不转睛。

各种大小不等的瓷制花坛、大缸、酒缸,把式人轮番用头顶、手抛、脚踢、臂滚等动作,使之按照次序翻滚旋转,动作准确稳妥、朴实大方,看得小娃娃兴奋的,在徐景珩身上手舞足蹈的翻跟头。

暮色时分的北京城,欢庆的日子,耍把式的人都出来,老百姓都出来,火把在街边围出来一个个栅栏,栅栏口人山人海,徐景珩和小娃娃也是其中一个,看完吞大刀,去看爬杆儿、摔跤、飞叉、中幡、耍花坛、双石、杠子……

小娃娃困极了,眼睛闭着耳朵一动一动的,和徐景珩耍赖不要回宫,最后宵禁时间到了,各色把式都停了,人群都散了,他在徐景珩怀里睡着了。

宵禁的铜锣声一声声敲响,万家灯火陆陆续续地熄灭。徐景珩两个胳膊抱着小娃娃,其中一只手拎着鱼糕坊的糕点油纸包,徐徐踱步回宫,两个人在月光下,落下长长的影子。

这是大雨初停的第一个傍晚。

小娃娃一觉好睡,回去洗澡也没醒来,一夜好眠。

大同城外,新巡抚蔡天佑,见到锦衣卫千户,得知城里军户对“巡抚”失去信任,欣然决定明天一大早,一个护卫也不带,一个人一匹马进主城,一夜好眠。

湖广兴王府,兴王收功,从蒲团上坐起来,自己在香炉里点燃一片沉香片,动作生疏别扭,恍惚间又想起伺候他无微不至的宫人们,眼睛微合,明天该收到北京城的消息了,兴王洗漱沐浴,一夜好眠。

大雨一停,该活动的就活动。田间青蛙“呱呱”叫,蟋蟀“吱吱吱”,农户们想着明天抢收麦子稻子,一夜好眠。

匠人们想着明天多打几把镰刀锄头好售卖,一夜好眠。

商人们想着今年秋收,收购粮食……可不敢和去年的低价格,皇上眼看着爱护农户,他们也都要跟着,有点心疼银子,一夜好眠。

士族们,大小官员们,都知道,明天皇上上朝,努力放空脑袋,养精蓄锐,一夜思考,一夜好眠。

第二天,看云彩就知道是一个好天气,皇上果然上朝。

五更天刚过,小娃娃眼睛都没睁开,任由宫人折腾他“嘘嘘”,洗脸洗手穿衣服,一个简单的四方平定巾,帽顶收拢,做成桃尖模样,一身酱色细棉布直裰,看着好似一个小书生。

小娃娃借着灯笼的光,对今儿的装扮很喜欢,昨天晚上他看到有人穿了,好看,挺挺小胸膛。

文武大臣高呼万岁行礼,起身,乌泱泱的红色,紫的,文武大臣,就瞧着他们皇上这“奇装异服”的打扮,迷迷瞪瞪还没完全醒困的模样,一时没词儿,都看向几位阁老。

几位阁老重重地咳嗽两声,发现皇上还没动静,觉得皇上和徐景珩处久了也越发无赖,只能有杨阁老站起来大吼一嗓子。

“启奏皇上!”杨阁老好大一声儿。皇上微微抬头,眼睛好似睁开一点点落在杨阁老的身上。杨阁老,深呼吸,继续说下去。

“此次大同兵变,原因众多。其中内阁决定,待大同平定后,再派钦差去大同,协助新任大同巡抚蔡天佑,安抚民心整顿大同。另,以备战事,有宣大总督胡瓒,随时待命。”

“准奏。”

杨阁老这一开始,皇上还很好说话的样子,下面的官员们纷纷接着。

吏部尚书:“启奏皇上,国初定制,百官俸禄,支本色米石,知县月支米七石,岁支米八十四石,足为养廉用度,另有柴薪、皂隶等等折银以补贴。然现在大明米价翻倍,相反,俸禄却大不如前。

“用大豆、胡椒、布匹等等代替大米折算的本色银,尚可用。用钞贯折换成铜钱,用铜钱货币,折成银子,折成俸禄的折色,购买力几乎没有。”

吏部尚书看一眼杨阁老,面上沉痛,声音哀痛:“臣知道,出身好的官员,手头黑的官员,手里不缺银子。但大明朝的中流砥柱们,大明朝的清官们,没有银子花,没有米吃。”

小娃娃看一眼杨阁老,看一眼吏部尚书王琼。王琼和杨阁老争斗,二十年了还这样。小娃娃觉得,他们不打架他就不管。

王琼是王守仁老师的好友,为官的观念差不多。这几天下雨,他听课,也听到一些关于官员俸禄的问题。王守仁老师说,大明每一个皇帝登基,都要面对官员俸禄的问题——

无他,大明俸禄历史最低,大明官员的心结甚大。

小娃娃有模有样地问话:“吏部尚书,有何建议?”

吏部尚书王琼:“皇上明鉴。大明贪官,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养家,开始伸手朝百姓和国库掏银子。要给官员实际的本色银子,但臣也知道国库压力大。

臣建议,改变官员录用方法,择优使用,唯才是用,严格政绩考核,能者上,不能者下……”

王琼的意思,改革吏治。内廷里司礼监都能裁减一万宫人,节省那么多银子照样办事儿,吏部也当一样。

小娃娃点脑袋:“准奏。”

吏部尚书王琼高兴,瞧瞧,你杨阁老土地改革又如何?我不在内阁,我也能开始吏治改革,照样青史留名。

杨阁老:“!!!”我忍。

兵部尚书看一眼杨阁老,看一眼吏部尚书:“启奏皇上,兵部奏报,大同军户占据大同城后,前总兵朱振约法三章,进军途中不能侵犯皇室庄园,不能掠夺官仓,不能杀人放火。

另有朱振恳请,待大同安定之后,给他们一个机会说清楚事情原委,祈求皇上的宽恕。”

“兵部认为,大同兵变,剿抚结合,派宣大大军协助的同时,招安的诏书也下到大同城,朱振等人,除去首恶五人,其余人等既往不咎,官职依旧。”

皇上没想大明白,眼睛有睁开一点点。

和御史互为补充,备皇上顾问应对·给事中·夏言麻利地站出来。

“启奏皇上,大同兵变,张文锦抚驭失宜,贾鉴督工严刻,激众致变,可就这样将责任全归为张文锦和参将贾鉴身上,不应该。首恶之人严办,不牵连家人,其余人等既往不咎,臣认同。

然前总兵朱振,他因为反对张文锦下牢狱,贪污罪名却是属实。大同贪污从上到下,没有干净,更是属实。若不惩罚朱振,以后人人都以‘兵变’谋利益,大同危险。”

夏言的话音一落,下面文武两派,好嘛,又开始吵闹。一个说文官不懂兵还带兵,瞎带。一个说军户们以武犯禁,若有冤屈,应该用其他方法伸冤,兵变之法不可纵容。

唾沫横飞的,连死人也不放过。一个说参将到底守边有功,战功卓著。一个就说参将冒功,反正不是“良将”。

“启奏皇上,边兵都是蒙古人箭雨里杀出来,要说贾鉴不勇猛,不太会,臣也不相信。要说人品好,臣也不敢说。他在筑五堡期间,也没忘记带美妾,奴役军户开垦荒田,但大明边军大都这样,玩命敢,逃跑也不含糊,贪污、骂娘都来得。”

“启奏皇上,不能因为大明边军参将都这样,就不追究贾鉴的过错。臣记得,元和元年九月,户部盘查宣大财务状况就发现,副总兵张輗报纳价银先领亏欠,填过盐引共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余两,而他们为了掩盖贪污马草价银之事,令家人纵火烧大军草料场——

共计烧毁草料一百一十万三千束有奇,前镇守太监、前总兵官朱振等等人,就是那一次,因为协同贪污罪名下大牢,罪不容恕。”

皇上彻底醒困。

全体安静。

太~祖皇帝定制,初一十五大朝会,在奉先殿。其他日子的早朝,在奉先门,随意一些。后面的皇帝没有太~祖皇帝勤快,但上朝地点没变。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紫禁城仿照南京皇宫,上朝地点还是没变。

奉天殿为皇帝处理国事的“前朝”区域的核心建筑。奉天殿广场的正门为奉天门,大明朝的御门听政在奉天门前的广场进行。

奉天门是殿宇式的宫门。外观形制和宫殿建筑一样,前后贯通,前后两面无墙无窗,台基之上只有梁柱、两山和殿顶。殿内后墙的位置设三组对开的大门。御门听政时,大门关闭,就成前面对着广场敞开的殿宇。

此刻小娃娃坐在殿上宝座上,大臣们在殿前的广场上分列两厢,东方太阳出来一个角,灯笼还没熄灭,奉先门宽敞,光线好。就见下面乌纱帽流翠,红袍亮人,小娃娃也有了一丝丝精神。

“朱振贪污,继续蹲大牢。张文锦有过错,另有惩罚。参将贾鉴,贪污数额巨大,清查。”

!!!

小娃娃奶声奶气的小嗓门响起,吐字清晰。群臣一个个的憋着脸,谁都不敢开口。

有本事你去和三岁的皇上说,参将已经死了,一死百了,抚恤家人,贪污罪名就算了?反正我不敢。反正就他这个死法儿,不是虽败犹荣的战死。

群臣高呼“皇上天纵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小娃娃挺满意。

礼部尚书站出来:“启奏皇上,九月将至,西域和印度各藩属国将来大明进贡。

成化、弘治年间撒马儿罕使臣由陆路贡狮、海道回国,又从海路入贡,当时的大臣竭力反对,帖木儿王朝来华贡路复归于陆路。今大明和日本一战,水师扬威海外,海路再次畅通。

因而臣收到消息,帖木儿王朝于十五年灭亡。当年成吉思汗长子一系,昔班尼,率南下的突厥人乌兹别克人占领帖木儿王朝,送来拜帖,要求从海路进贡我大明。”

小娃娃从脑袋里调出来这个事儿的相关信息。

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所建汗国,在一百五十年前分裂,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两个国家各自占据中亚、南亚广袤的地盘。并且相互通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今成吉思汗长子一系,突厥血脉的乌兹别克人的领袖,从乌兹别克带人,一举拿下这两个国家,要和大明做生意。

至于当年宪宗皇帝绝道海路的事儿,小娃娃也记得。看似是宪宗皇帝、宦官,文武大臣,对贡狮和贡路的争执,实际上是对朝贡贸易如何调整的问题,几方利益分配争斗的事儿。

当时的文臣们极力反对,帖木儿王朝来大明贡路复归于陆路,当时的朝廷丧失加强海路贸易的机会。

事关朝贡贸易,和他的宝贝来源,小娃娃毫不犹豫:“准。”

顿了顿,想起王守仁老师说,大海上海盗多,海浪大,又叮嘱道:“传令水师,疏通海路,控制海线。”

!!!

皇上,我们说“准”,怎么也犹豫一下啊。这好歹是祖制啊,不能说废就废了啊。

!!!

皇上,疏通海路,控制海线,这水师要花多少银子啊?国库有银子吗?就为了一个老仇人国家的朝贡?

群臣大多数都不理解,那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一家人,谁管你哪个掌权?反正都是仇人。

小娃娃更不理解:客人主动上门,给他送宝贝,他作为主人家,派人出迎一下,保证道路安全,是应该的。

群臣:“!!!”

小娃娃:“???”

群臣:“!!!”

小娃娃:“???”

几位阁老嘴角抽抽再抽抽,你们所有人一起睁眼,也没有皇上的眼睛大,也没有皇上的眼睛明亮。

谢阁老微笑出列:“启奏皇上,皇上此举圣明。永乐皇帝期间,郑和下西洋,南方海域都是我大明领地,如今大明水师兴起,自当重新肃清海路,一扬我大明国威。”

“大明水师出动,动则百万银子。臣建议,皇上给予大明水师权利,酌情收取沿海贸易船只银两。大明水师管控南海海域安全,这个银子,收取的应当。”

小娃娃还没大明白,一听有银子进来的户部尚书立马出列。

“启奏皇上,臣建议,在南海海域,关键海路段,增加一个市舶司,收取税银。”

户部尚书激动的胡子一抖一抖,眼睛都红了:“皇上,给予大明水师权利,酌情收取沿海贸易船只银两,这是好意。然水师只负责打仗,收取税银,乃是户部的事情,分工明确,户部职责所在,肝脑涂地,义不容辞!”

小娃娃:“???”

然而,户部尚书一表态,户部全体人一起拿出来拼命的架势,谁敢反对,来战!

小娃娃一看,还真没有反对的人。

其他部的人一个个憋屈脸,看户部的人,都好像在看“铜臭”,嫌弃鄙视。可是户部管理天下钱粮,甭管哪个部,就是内阁,也要从户部拿银子花,得罪不起。

小娃娃迷迷糊糊的,也不懂他们的眉眼官司,没人反对,那就准奏。

“准奏。”小娃娃的话音一落,户部的人带头高呼“皇上圣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吏部尚书行礼完毕,一起身,抢先说道:“启奏皇上,市舶司的筹建人选,有吏部选人。吏部的人为了国库,肝脑涂地、义不容辞!”

工部尚书落后一步,然工部有工部的理由:“启奏皇上,筹建市舶司,当有工部出人。工部负责工程,远赴大洋,肝脑涂地,义不容辞!”

就是蒋阁老都出列:“启奏皇上,多建一个市舶司,不是小事。远离国土,远在大洋,筹建人选之事,当有六部九卿商议,公决。

另,目前大明三个市舶司的日常事务,乃是有西厂宦官负责。多一个市舶司,是否也是如此,也当谨慎决定。”

小娃娃特英明:“蒋阁老言之有理。筹建市舶司一事,着六部九卿商议,三日内决定。”

“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再次行礼起身,兵部尚书简直是冲出来抢第一个。

“启奏皇上,西域鲁迷国,吐鲁番满速儿,名义上是叶尔羌汗国。叶尔羌汗是由察合台后裔、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尔汗的三弟赛依德,他此番前来进贡,当吩咐肃州守军,严加防守。”

他一说完,都察院的御史们纷纷站出来。

“启奏皇上,西域每次都以进贡名义,攻打我大明边镇,死伤无数。臣建议,解除上贡之事,闭关绝贡。”

小娃娃还没说话,兵部的人立马杀气上身。

“西域攻打我大明,我们就闭关绝贡?我大明都是怂蛋吗?我大明都贪生怕死吗?我大明打不过西域?我大明守军,哪次没有击退蒙古军?”

“你们御史,就知道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要闭关绝贡,吃饭还会噎死,你们不吃饭?哦对了,人都死在床上,你们就不睡床?”

刹那间,御史们的一张铁嘴,对上兵部的兵痞子,奉天门吵翻了天。其中礼部支持御史们,理由是每次西域来贡,都只送一些不值钱的物事,大明还要给回礼,还不能太寒酸,导致每次都亏本。

户部也支持御史们,每次和蒙古人因为进贡打仗的支出,也是一大笔银子。

小娃娃气呼呼的一瞪眼,都安静下来,直接吩咐:“西域人不乖,工部新出佛郎机大炮,拿去肃州,打!”

不乖乖,就打。

一下子,谁也不敢吱声。

生怕皇上的下一句就是,谁反对,谁去肃州打。群臣都瞄一个人,曾经因为进言禁海,被派去打海战·夏言。夏言:“!!!”

夏言不服气:“启奏皇上,鲁迷国并不是当年蒙古人旭烈兀手下小国,乃是奥斯曼国,传说是罗姆苏丹国的继任国家。臣在海战中受伤休养,曾经和水师去清缴海盗,得到消息,奥斯曼和我们大明,两边都被各自商人蒙蔽。

奥斯曼认为,大明可能是一个,和他们信仰同一个宗教的国家,曾想邀请大明一起夹击波斯。五十年前,奥斯曼派出使团来大明,甘州守将下令驱除,争执的时候,蒙古人来犯,他们协助大明守城,死伤多半。”

小娃娃皇上表示明白:“奥斯曼协助大明,有功。刑部派人查明此事。礼部和鸿胪寺派人学习奥斯曼语言,去奥斯曼赏赐。”

奥斯曼帮助大明,大明要有礼貌,要给赏赐。

阅读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