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求生指南

《[三国]谋士求生指南》

第139章 登车揽辔初入安邑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翌日一早。

“与我听着, 荀府君当世士,识鉴过人,将汝那狂生之气收敛些。”贾主簿领着一未着吏服的年轻人走出回廊, 临了仍忍不住耳提面命。

“荀君既识鉴过人, 难眩伪, 收敛有用……”年轻人穿着没有纹饰的儒士长袍, 双肩背着书箧, 书箧顶上用麻绳绑着一顶斗笠, 低声还未完,被贾主簿神一瞪, 无奈闭嘴, 托了托后背往下坠的书箱。

“遵命,遵命。”年轻人念叨,“敬从命。”

贾主簿拿他没办法, 快步上前,向不知时已站在庭中的荀府君拱手,“府君久候。”

荀忻自然留意到他身后之人, “此是……”回忆起前事, 不难联想到,“君荐向导?”

“山阳仲长统, 拜见府君。”此人卸下书箱长揖,姿态倒也落落大方。

虽然依照常礼, 庶民见太守应该行跪拜礼。

幸荀忻并不计较俗礼细节, 他不着痕迹地打量此人。昨贾主簿向他推荐时的是“游学少年”, 他理当然地为向导是五六岁的少年人,前这位身高七尺有余,眉目疏朗, 幅巾束发,甚至下颌留了乌黑的短须,怎么看也不像是未成年。

“府君,另有一事,当向府君致歉。”主簿从侍从奉的托盘上取起一物,只见红布下盖着的是青绶与玉印。

“王邑未肯归还河东太守印绶,守牧无印绶则政令不行,此为州府刻工备急就刻……司隶已上书朝廷,诉清原委,请罪自劾,稍待时日,朝廷必将遣使,重授府君二千石印信。”

“府君?”

“无事,多谢司隶思虑周全。”收下贾主簿双手奉上的印绶,荀忻直到骑上马背之时,仍有些神思不属。

春草绵绵,河滩附近紫红『色』的不知小野花疯长,行在其中,如游浩瀚花海,是不合时宜的烂漫美景。

白马尚未褪去冬日里痴长的『毛』发,加上主人的精心照料,通雪白,鬃『毛』柔顺,身形流畅,显得神骏异常。

骑着匹瘦小驽马的年轻向导不自觉地被白马吸引目光,看得久了,又注意到荀府君腰带上青丝悬的玉饰,两枚样材质的袖珍玉印被丝绳穿为一对,白如羊脂,在其主人身上黑衣的映衬下,时刻泛着温润柔和的光泽。

方才在队伍检视之后的将军驱马而,这位赵将军虽为农官,但面容俊朗,气度沉毅,言行举止颇有威严风度。然而当这两人并辔而行时,这种威严感仿佛能收放自如般,奇异地减弱了些许。

素昧平生的人初见,如隔镜观人,审视是相互的。

“州府既能遣一吏随我北上,却为偏使一白衣与君赴河东?”赵云素平静的语气疑道。

荀忻想了想,北上驰援钟元常是州府众吏的职之事,至于送他赴任,置身险境又并非分,不派州府属吏似乎在情理之中。

还有一方面,希望门生能得他提携?

“贾簿确属糊涂人。”荀忻轻声叹道,随即示意那位向导靠马过。

“不知……仲君贵庚?”他记得此人方才自称仲长统,姓“仲”,字“长统”?

年轻的向导面『露』难『色』,“虚长二一。”他顿了顿,拱手,“府君,在下复姓仲长。”

“仲长——统?”

“是。”

荀忻:“……”

“实在抱歉,忻实非有意,君见谅。”原他对贾主簿打包弟望他提携的行为略感不快,没想到与此人相谈的第一句话就翻车,那一点不满此刻与尴尬相抵,烟消云散。

“非着姓,有不知乃人之常情,府君无须致歉。”听到荀忻主动道歉,仲长统话语气愈发和缓。

赵云道,“未见仲长之前,云亦不知有此姓。”

“盖此姓罕见,少有人记我表字,友人皆呼‘仲长’。”

“却不知仲长表字如?”

“统字‘公理’。”

“‘统’与‘理’义相通,好字。”犹记当年袁绍总爱品评宾客姓,荀忻此刻终于理解了,或许并不是袁公人到中年,好为人师,可能是实在没有什么话可讲。

好在仲长统主动提起了话题,“府君可曾听到传闻?”

“愿闻其详。”

“郡中市肆皆传,河北伪命郭援,欲与府君争河东太守之位。”

“匈奴『乱』平阳,统窃为,此事想必与并州刺史高干脱不了干系。”

“郭援已是并州刺史座上客,又与钟司隶有渭阳之谊,一旦发兵河东,府君如阻挡?”

“恕统无礼,府君定已有应对之策。”

这几句话的信息量大,但荀忻听完,心底想『揉』一『揉』耳朵。仲长统的话术对他过于耳熟,让他不禁思考,当年给老曹献计时是否也这么明显且生硬?

一能看破心思,却得装糊涂,难为曹公了。

人皆有青涩年少时,荀忻还是顺从仲长统的心意哄他,“实无对策,仲长有教我?”

仲长统看着他,表情有些犹疑,“府君还是早做打算为宜。”

“仲长不肯教我?”荀忻默然,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年轻儒生睁着琥珀『色』的珠,诚恳地摇摇头,“实无良策。”

“前方歧路,向西行!”此人借着指路为跑路,去了队伍前列。

“龙将军,为此人如?”自觉被仲长统耍了一道的荀忻看向赵云,对方神未动,似乎在思索斟酌。

半晌,赵云终于抬眸开口,“谓‘渭阳之谊’?”

荀忻再次哽住,反应过仲长统这句时掉书袋,龙将军或许不知道这典故。

他只得解释,“《诗》里头,《诗三百》,秦风里有篇《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的是秦穆公之送其舅,晋国公重耳返晋。”

“仲长意指郭援与钟元常为甥舅关系。”

赵云的眉目舒展开,“云受教。”

“钟司隶素有威,战场相见必无分甥舅。”

荀忻点头,公理与私情终难两全。况郭援既然肯出头接任河东太守,便是决心与舅舅战场相见了。各为其主,钟元常没道理还顾念那甥舅之情。

“府君,此即渡口!”

听到仲长统的呼喊,荀忻与赵云一起驱马上前,黄河古渡近在咫尺,对岸山峦如枕,滔滔河水流到此处,经过平坦开阔的河床,流水一减奔腾之速,平静和缓下。

州府事先派人抛锚重物固定长筏位置,再将长筏前后相接,搭建好了一座宽度可供车马通过的临时浮桥。

浮桥难免摇晃,人行的时候通畅,但安抚生『性』胆小的马匹过桥颇耗费时间。

渡河过后,前方已是歧路。

照例太守诣公廨应当乘车,荀忻打算将爱马委托给赵云照顾,这决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在马面前公然换乘他马,显然被白马认为是在挑衅它的自尊。

见新任河东太守痛失衣袖,看热闹的仲长统道,“白马非马怎知马之乐?府君,兴许此马驮车为乐。”

荀忻好歹从马嘴下抢回了衣袖,没听此人的鬼话,怎么他也不舍得让小白拉车,只是无奈退步带上小白行而已。

“此行珍重。”赵云从怀里『摸』出一只布囊,手掌大小,“望归时,君履诺教云诗书,云授君防身之术。”

荀忻失,没想到云哥还记得这句玩话,他接过布囊,应了句诺。

“好。”

临上马,赵云握拳示与他,“元衡珍重。”

于是荀忻和他轻轻碰拳,“龙珍重。”

垂首惜别离,临歧意迟迟。

“府君?”在车上揽辔等候的仲长统看不下去,“行矣。”

上马登车,各赴前程。

“赵君为屯田校尉,可行安邑,府君既不许,而又不舍分离,可谓怪哉!”

荀忻看着布囊里微微融化的饴糖,沉默未答。

“若予机会,使仲长二取其一,农官与将军,仲长如取舍?”

仲长统扬鞭驭马快行,背靠在车厢上,“府君问统否?”

“府君问统,得统之答,而如龙将军者是想法,我等不得而知矣。”

荀忻闻言而,此人胡言『乱』语的大胆直率让他想起郭奉孝。

赵云到底是什么想法,他再怎么猜测揣度,不可能尽知。他知道赵龙想去哪里,想做什么事,这就足够了。

“不知仲长欲访方大贤?”

“不访大贤良师。”

大贤良师是黄巾道的张角。

“仲长,犹记两时辰前仲长沉默寡言,恂恂然若儒生焉,数刻之后判若两人耶?”

“府君端坐车中,自然能恂恂若儒生,不若易位而处,府君驾车,统复入车恂恂然如?”

“无意劳卿,奈忻不识路。”荀忻理当然道,“卿既应向导之请,自当尽向导之责。”

“向导却连呵壁问之权也无?”

荀忻在脑内将这句话自动翻译成了白话。他已经久没有去想此地之前的事了,亲朋故友,那二年的记忆与荀元衡的幼年记忆交织模糊在一起,仿佛幻梦。

彼时夜路,朋友在他耳边喋喋不休,他好又不耐烦,“你别了。”

朋友:“我难道没有话的权利了吗?”

“你有。”荀忻靠着车壁,叹口气,还没得及伤感,仲长统还在,“若非车马行李甚重,此刻早入城矣。”

垂眸看向膝边的竹编书箧,荀忻损他,“然也,仲长此箧甚沉,百二斤,不如扔下车去。书箧者,孩童嘤嘤求学时担,仲长七尺君,岂需此物?”

“壤之中,却有府君此等人。”仲长统望着际浮云,有一搭没一搭和样百无聊赖的荀府君扯皮,“书箧重不过斤,怎可比府君携白马?”

“统一介白衣,七尺之躯背书箧损气概?”

“府君八尺太守,腰间系,稚七岁不佩矣。”

荀忻闻言『摸』向腰佩的玉印,玉石质凉,触手生温,指腹摩挲下是凹凸的质感,他了,“我乐意。”

……

马车终于入城,沿大路直行,仲长统勒马长吁,“明府,至矣!”

太守官邸前的守卫喝问着拥上前,年轻儒生站起身,横眉竖目,按剑喝道,“荀太守车前,尔等安敢不拜?!”

阅读[三国]谋士求生指南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