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唯我独尊

《三国之唯我独尊》

第二章 立志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武州县西边有一座矮矮的无名山,无名山很是荒凉,山里没有人烟,树木很稀疏。但自从三年前山上住进去一个人,这座山便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文德山,山脚下间或有路人驻足,仰头高望,只见山腰有栋简陋的房子漏出一点屋檐。

武州县的人们会为过往的旅客夸耀那是文德先生隐居的地方,当然大多旅客都不知道文德先生是谁,那样就更是满足了乡人夸耀的心情,文德先生怎样怎样孝顺,怎样怎样贤达,滔滔不绝,行云流水。

张小柱提着送饭的篮子,轻快的走在山坡上,张小柱又来给公子送饭了。张小柱现在本不该再称宋瑞为公子的,因为公子有了字,大家现在都称公子为文德先生,听说几个月前公子被雁门太守举为孝廉。

自从主母去逝后,公子就变得不同寻常了。小柱很是为公子高兴,公子终于长大了。只是现在公子再也不欺负小柱了,让小柱感觉有点不适应。

想起主母,小柱就很是伤心。主母人真的很好,小柱很感激她,因为小柱家的性命就是主母救下来的,匈奴汉子向来知恩图报。

记得那年,草原上大乱,父亲被人杀死,幸好叔叔伯伯们庇护。沿着他们用鲜血打开的道路,小柱和哥哥、母亲得以侥幸逃离。

面对身后穷追不舍的追兵,母亲只得带着小柱和哥哥往汉帝国跑。一路逃亡,叔叔伯伯们都走散了,小柱一家侥幸的到达汉帝国统治的郡县,终于摆脱追兵。

小柱从小就向往汉帝国,在小柱心里汉帝国是那么的强大,那么的富裕,他们的大军打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羌族,鲜卑等等,他们的粮食多得放在仓库里发霉。

但自从逃到汉帝国后,小柱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小柱他们弄不到吃的,没地方住,虽然时常有些好心的婶婶接济他们,但汉朝的百姓生活也并不富裕。

母亲无奈的带着小柱和哥哥往武州县赶去,听说武州县很是富裕。一路艰辛,终于赶到武州县,然而母亲却病了,病得很重。

那时候小柱和哥哥还太小,他们没有任何途径能弄到钱给母亲治病,只能在那些好心婶婶们的接济下饥一顿饱一顿的勉强度日。

母亲的病情总不见好,一天一天的消瘦下去,小柱和哥哥只得抱在一起痛哭。

母亲的病情实在不能再拖了。小柱和哥哥只好到各家门前求人帮忙,记得那年小柱才七岁,哥哥刚满九岁。小柱和哥哥膝盖都磨出血来了,可是却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就在小柱和哥哥绝望的时候,正好碰见了从娘家回来的夫人。那时候夫人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美丽。

夫人赶紧命人给小柱哥俩送上香甜的大米饭,又命人把病重的母亲接回家,找大夫为母亲开药,还亲自煎药喂药,这些小柱和哥哥都默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母亲的病情渐渐的好转,夫人又担心小柱家不善耕种,于是给小柱母亲安排了一份轻松的活。

小柱和哥哥早已暗自决定为夫人效死。记得那天,哥哥听说了少爷的事后,马上从军营里出来,在少爷床旁默默的站了大半天,直到确定少爷没事后,才放心的回到军营。幸好县尉大人开明,没有过多责备他。

小柱自嘲的笑了笑,自己又想多了。现在母亲过得很好,小柱感觉很知足。

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少爷和哥哥了,小柱心里就很开心。哥哥是二年前上山的,自从公子知道小柱家的事后,就下山去县尉军中了一趟。

山腰房子里寻不见人,于是小柱快步向山顶赶去。

宋瑞站在山顶上,默吟着伟人的诗句“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觉得更是意气风发。

远眺群山,心中涌起一股股豪气,宋瑞觉得自己现在正浑身散发出一股股王霸之气,可惜没有人应景吟两句。

宋瑞怎能不激动,怎能不意气风发,自从知道当今圣上正是汉灵帝刘宏,自从听闻何进,袁逢,卢植,皇甫嵩等人的名讳后,宋瑞便知道自己中大奖了。

宋瑞从来都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既然生逢乱世,既然由不得人,那我就和天下英雄搏一搏又如何,未必这偌大江山就没有我的一席之地。

宋瑞喜欢安逸,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懒懒散散。但哪个少年没有梦,哪个少年不轻狂。

去年,帝昭告天下,废兴平年号,定明年为中平元年。宋瑞总算知道确切日子了,今天正是184年春一月初十。三年守孝期刚满,就逢黄巾起义的大时代,这岂非天意,宋瑞又多了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宋瑞早已暗下决心,此生将为天下而活。前世浑浑噩噩,蹉跎岁月,今世竟然逢此良机,若不奋起,恐怕自己都难以原谅自己。

醉卧美人膝,手掌天下权,此生之志矣!宋瑞心情激荡,奋而拔剑,举剑朝天,高声呼道:“愿提三尺剑,挥十万兵,荡平宇内,肃清宵小。”

“主公英武”一大一小两声呼声传来,宋瑞早察觉是小柱上山了,只是当时心情激荡,再说小柱和张猛与自己关系非同一般,所以宋瑞也不避讳。

张猛就是张大柱,宋瑞对张猛非常满意,任谁白捡个张飞一样的人物,而且还开口闭口叫自己主公,忠心耿耿,如何能不满意。

二年前宋瑞听小柱说,有个哥哥在军营,本着好奇的心理,去看看传说中的匈奴汉子究竟长得怎样,虽说小柱也是匈奴人,但他实在太秀气了。

宋瑞与张猛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张猛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活脱脱一个猛张飞形象。

宋瑞为张猛的壮硕所震撼,刻意表现,如待国士一样敬重张猛,张猛为宋瑞的风度所折服,只感觉和少主相处如沐春风,又思及主母,遂起效死之心。

宋瑞听说张猛尚未有字,遂为之取字,翼德。张猛张翼德,不知以后在战场上碰见张飞张翼德后会怎样,宋瑞恶作剧的想到。

张猛其人,本是匈奴人,因父亡,被仇人追杀。流落武州,幸遇郭氏。年方十六,引入军营,练兵三月,即因勇猛过人且又细心严谨而被县尉看重,遂拔为伍长,而后什长,队正,屯长,虽因年龄太小,又非汉人,被众谤议,但县尉英名果决,慧眼识人,力排众议,对张猛喜爱有加,视之为左右手。

据说张猛这名字还是县尉起的,县尉因见张猛勇猛过人又有机变,张大柱这名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遂改其名为张猛。

县尉其人亦非凡人,有大将之风,因家族重文轻武,恼父亲逼迫。遂离家出走,出仕武州,就近照顾妹妹。县尉郭恂和妹妹郭氏极其亲善,又没有子嗣,所以在心里早把宋瑞当儿子一样看待。

张猛得县尉倾心教导,武艺日益精进,兵书战策无一不通,虽尚缺磨砺,但绝对是大将之才,宋瑞得之怎能不欣喜异常。

至于县尉,姓郭名恂,很陌生的名字,宋瑞本以为这又是一个被历史埋没的英才,但仍抱着万一的想法问了问,随后宋瑞震惊了,激动了。

原来县尉郭恂是太原郭氏的嫡系子孙,郭恂排行第四,其大哥姓郭名全,官仕大司农,郭全有个儿子,名为郭缊。

郭全,郭缊大家可能不熟悉,但郭缊的儿子却正是后来总督雍、凉两州军事,参与多次对蜀战争的曹魏大将军郭淮。

宋瑞怎能不惊讶,不激动,未来的曹魏大都督大将军以后必将成为我宋氏集团的一员大将。

自从宋瑞把张猛带上山后,同张猛一起习文练武,战策武艺皆有了长足的进展,虽然比张猛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但宋瑞已经很满意了。有时候宋瑞私底下不禁感叹“闭门造车果然要不得,古人诚不我欺也!”

看着满头大汗的张小柱,宋瑞笑道:“小柱,你看你身体也太过柔弱了,这么几步路就把你累成这样!”小柱这个侍从宋瑞也很满意,不仅对自己忠心耿耿,机灵聪慧,而且尤善打听消息。

歇了一会儿,小柱待气息稍稍缓和,说道:“公子,你们快趁热吃吧,菜都快凉了。”吃罢饭,宋瑞带头朝山腰走去。

走进山腰偏房,看着上面供奉的灵位,宋瑞重重的跪倒在地:“母亲,孩儿不孝,不能长久侍奉母亲,今将离去。孩儿本当侍奉母亲长久,奈何天下纷乱渐起,孩儿蒙帝眷顾,招为孝廉,当提三尺剑,为圣上扫平宇内,荡清宵小,不能长久侍奉母亲。”说罢,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宋瑞这三个月来一直为母亲守灵,本来刚开始还有点做戏的感觉,但随着时光流逝,今世的母亲仿佛渐渐和前世的母亲重合在一起,宋瑞也分不清是真是假了。

阅读三国之唯我独尊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