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宋

《铁血强宋》

第63章 杨柳苏章水龙吟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这是宋代文豪章楶(jié)一首咏柳絮的《水龙吟》,另一位文豪苏轼见到此词灵感大发,以同曲牌名咏杨花和之: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两首词都成为千古名句,苏章二人同曲相对也引为佳话,但是后人却往往没有记住章楶的另一重身份:军事家。章楶,字质夫,生于天圣五年(1027年),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宋代着名文学家、军事家。

元佑六年(1091年),龙图阁直学士章楶赴任环庆经略使,主持宋夏战场一线工作。章楶首先提出军事为政治服务的原理,指出元佑以来对西夏的压力有所放松,导致西夏日益骄横,应适当提高军事压力。随后章楶又提出具体的“浅攻”策略,指在稳固防守的基础上,适当向对方进攻,逐步消耗并蚕食其领土。章楶还特别重视谍报工作,这位文士依靠先进的军事思想,使宋夏战争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浅攻”战术第一次尝试出现在元佑六年十一月,章楶派环庆都监张存率兵主动进攻韦州,夏军不备,被杀千余人,章楶旗开得胜。元佑七年二月,梁乞逋在镇戎军对面的没烟峡修筑城砦,作为进攻内地的主要通道。三月,在韦州静塞军司集结三万余兵,准备进攻环庆。章楶通过谍报得知梁乞逋的动向,按照常理,他应该整顿城防,等待敌军来攻,但他却根据新的战术思想实施新的作战方案。章楶精确谍知夏军分了很多个营寨,每寨只有800人,于是遣钤辖折可适率8000军向韦州急击。折可适一昼夜驰至,夏军完全无备,仓皇惧逃,折可适直入监军司所,俘获无数。

折可适撤回时夏军在后跟踪,折可适于险要处设伏,夏军又中伏大败,死伤无数,宋军圆满完成浅攻任务。六月,熙河路向前沿修筑定远城,梁乞逋集结数万兵马准备袭击,章楶又派折可适率6000兵潜入,将正在集结的夏军一举击溃。章楶的浅攻战术连续奏效,西夏大为震恐,为扳回不利局面,小梁太后集结数十万大军,亲自来攻。夏军初时号称要攻泾原,一夜之间便急行军到环州。这本是妙计,但她们的动向却完全在章楶的情报掌控之中。尽管宋军只有数万兵力,但章楶早已成竹在胸,设下天罗地网等她来钻。章楶先派折可适、李浩各率万余兵马应敌,并要求他们且战且退,让夏军认为他们胆怯,直趋环州城,他们抓住时机迂回到夏军的归路埋伏。环州城外百余里都是沙漠,只有一个牛圈湖可做水源,章楶便事先在此湖中下毒。夏军推进至环州,章楶早已备好守御,夏军围城7日毫无进展,粮尽退兵。夏军退兵时取道环州西南的洪德砦,折可适已经在此埋伏,并通过不断的情报掌握着夏军准确动向。

十八日凌晨夏军大队通过洪德砦,折可适先放过其前军,待中军到时,认准小梁太后旗号突袭。夏军未料到这个小砦中会埋伏这么多宋军,顿时大乱。李浩接到情报后也率军赶来,但没有立即加入战场,而是跟随夏军后队,停顿休息。夏军殿后部队赶到后,铁鹞子加入战场,形势发生了逆转,折可适敏锐地撤回砦中休息。夏军向洪德砦猛攻,宋军百般抵抗,撒铁蒺藜、发神臂弓,甚至动用了刚研发出的新武器:虎踞炮。夏军伤亡非常惨重,到午夜时开始不支。折可适判断准确,开门出战,而此时养精蓄锐一整天的李浩也发起总攻。夏军再不能扛,彻底溃败,除被阵斩之外,许多夏军坠入山崖,更多的丢盔弃甲逃入乡里。小梁太后几乎被擒,最后丢弃仪仗更换服饰才勉强得脱,完全是《三国演义》曹操割须断袍的女子版。此战宋军缴获无数,包括铜印24枚和小梁太后的衣物、龙牌,但由于大批夏军逃逸或跌入山崖,斩首级数较少,有人建议章楶多报一些级数,被章楶严词拒绝。洪德砦之战的胜利一方面是因为折可适等宋军将士的英勇善战,更重要的是主帅章楶及其参谋本部强大的谍报网络和严密的作战方案,不愧为弹性防御的经典战例。

阅读铁血强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