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宋

《铁血强宋》

第39章 澶渊之盟:真诚的大国和平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曹利用又来了,刚开始又谈不拢,辽方派左飞龙使韩杞和曹利用一起回宋行廷继续谈判。韩杞非常恭敬地跪献国书,但再次申明谈判的前提是归还契丹帝国的关南国土。宋廷议后一致认定关南已经久属大宋,决不归还,最多给点钱了事,并以此答复。辽方实在无奈,终于答应。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十二月(按公历计算已在1005年1月),两国正式签订和约,内容大致为以下几点:一、宋帝国继续占有关南瀛、莫二州的国土,不归还给契丹;二、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兄弟永不交兵,不再在边境上修筑堡垒、运河;三、不再收容对方罪犯,接受叛降;四、宋帝国每年赐给辽帝国绢20万匹、钱10万贯,共30万,称为“岁赐”;五、开放互市,消除贸易壁垒。由于这个和约在澶州签订,澶州古名澶渊,唐朝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名澶州,故史称《澶渊之盟》。关于这个和约后世有许多大相径庭的评价。

总体而言,后世对此和约的评价颇高,认为是一个双赢的结局,贫穷的契丹帝国获得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而宋帝国则了却了最大的边患,为仁宗朝的文治巅峰创造了前提条件。利用接下来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宋帝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后人再难比肩的灿烂文明,并且成功的从中古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型,极大地拉动了文明高速向前发展。但近年来,有人又将《澶渊之盟》作为宋朝“文弱”的一个证据被反复提起。有人说契丹仍占据幽云十六州没有归还;宋朝向契丹“纳币求和”非常丢脸,是怯战的表现;还有些人讳言让辽圣宗当了小弟,就是巧妙的称萧太后当了叔母,甚至还有人说区区30万岁币成了宋帝国的“沉重经济负担”。幽云十六州是辽帝国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占据的国土,实则是宋帝国强占了辽帝国的关南三州拒不归还。纳币给契丹当然不值得吹嘘,但仍然是一笔赚钱的买卖。宋军组织一场大战,成本很容易上千万贯,而且要使生灵涂炭。

如果真能免除大战,30万贯确实是很小的数字,而对契丹帝国而言却很多,可谓趋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曹利用出使之前真宗给他的底线是100万,寇准则只给了他30万。达成协议后,真宗起初误认为是300万,仍勉强接受,听清楚是30万时非常高兴。退一步讲,宋朝只纳币,却从不和亲,这一点比强大的汉、唐、罗马帝国做得都要好。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宋军胜而求和,本应乘胜追击甚至打进草原而不应答应任何和议。这种观点太过简单粗暴,宋辽双方但凡主动进攻者必败,这一点宋太宗、曹彬、耶律休哥都一遍又一遍地验证过了,和平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另外双方开放互市也非常重要,一些论文说宋朝的公私企业每年通过宋辽贸易可以获取数百万贯的利润,此数目从账目上便超过了数十万岁币。虽然政治上处于平等地位,但是经济上却是完全不对等的掠夺与被掠夺关系,事实上使契丹帝国成为宋帝国非常稳定的经济殖民地。

在不懂得关税壁垒和国际贸易保护重要性的年代,只要向宋帝国开放市场贸易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毫无例外的沦为其经济殖民地。而直接岁币收入实际上对契丹的生产力发展起到了窒息式的挤出效应,之后百余年发展非常缓慢。宋辽两个超级大国真心诚意合盟,尤其是从数十年酷烈的战争中解放出来,双方都异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宋真宗和辽圣宗之间的兄弟之约也并非纯粹的外交辞令,而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真实的情感,这或许是对和平的感激,抑或是一种惺惺相惜。宋仁宗驾崩时,辽道宗当着群臣和宋使失声恸哭,其感情之真挚绝非矫揉造作。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帝国(波斯、阿拉伯和罗马显然要略逊)如果能始终保持这样的友好态度,各自发挥比较优势,是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蒙古草原从来都是最令中原王朝头疼的地方,辽帝国的出现将他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宋朝则只需支付一点儿小钱就可以免去成本和风险都极大的边患,专注于经济文化建设。利用宋辽之间的百年和平,宋帝国用兵西夏,几乎要彻底打通这个东西方贸易路线上的最大障碍。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史所未见的个性昏君出现了,他那充满后现代美感的行为艺术葬送了这本来美好的一切。

阅读铁血强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