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取经门

《揭秘取经门》

第91章 竹节山背后的战略——农村包围城市 1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取经队伍过了隐雾山,由于观音菩萨的连环妙计,唐三藏终于绕过险阻重归了取经队伍。唐僧师徒历经艰险,前面就是极乐之乡天竺国国境了。实际上,到隐雾山这一劫为止,取经大业本身已经结束了。天竺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虽然也与取经队伍有所关联,但那并非是冲着取经大业本身而来的。如果说全书头七回的“大闹天宫”是为了展现天庭的政经形势,那么这见如来之前的一十一回天竺国际遇则是为了交代如来老巢佛境天竺国的政治军事环境。那么,唐僧师徒在这如来治下的天竺国国境之内所遭遇的一系列事情到底有何内幕呢?

时值大唐贞观二十六年深秋,取经队伍来到了天竺国外郡玉华县。进城之前,唐僧因人地生疏曾向一老者问路。【那老者闻言,口称:“有道禅师,我这敝处,乃天竺国下郡,地名玉华县。县中城主,就是天竺皇帝之宗室,封为玉华王。此王甚贤,专敬僧道,重爱黎民。老禅师若去相见,必有重敬。”】不曾想,正是由于老施主的一番话,才引出了这玉华县的一段祸事。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老施主的这段话。表面上看,老者的回答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其实,问题出在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老禅师若去相见,必有重敬。】如果不是因为这句话,唐僧师徒是不会去见玉华王的。

唐僧师徒不见玉华王,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可是,唐僧见玉华王不是为了倒换关文吗?这是西天路上的例行公事罢了,怎么又与这老者相关了?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中,【行者道:“到跟前自知。若是西邸王位,须要倒换关文;若是府州县,径过。”】由悟空的这句话可知,其实玉华王的印信对于取经关文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老施主的话可能也就是顺口一说罢了。他让唐僧去见玉华王也是一番好意,万万没想到事情倒出了意外,三位小王子要向悟空兄弟拜师学艺了。此外,道经认为口为玉池,亦称华池。因此,“玉华”二字其意为口。玉华之事当然也就与口相关了。此处与口相关者,斋也。这一劫竟然是由一顿斋饭引起的,当真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了。

【三藏道:“你不看这门上是‘待客馆’三字!你们都去那里坐下,看有草料,买些喂马。我见了王,倘或赐斋,便来唤你等同享。”】这话是唐僧晋见玉华王之前对八戒讲的。由此可见,唐僧进玉华王府倒换关文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向这个尊道敬僧的玉华王子化斋。唐僧进了玉华王府,倒换关书完毕,那王子便着典膳官备斋款待。【三藏:“启上殿下,贫僧有三个小徒,在外等候,不敢领斋,但恐迟误行程。”】在这里唐僧说的可不是真话。如果真的担心迟误行程,他就不应该来朝见玉华王。唐僧此话的目的非有意辞斋,而是告诉玉华王他还有三个徒弟正在王府外等候赐斋呢。于是,【王子教:“当殿官,快去请长老三位徒弟,进府同斋。”】

悟空三兄弟由众人引入玉华王府领斋。在拜见玉华王的时候,八戒粗莽,冲撞了玉华王。为此事,唐僧还对八戒发了一通火。唐僧好心好意地安排几个徒弟一同来领斋,没想到八戒一上来就给他丢脸,他能不着急上火吗?真是太没面子了。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没想到大唐高僧的三个徒弟竟是如此村俗不堪,玉华王着实受了惊吓。在后宫,三位小王子见父王面容改色,即来启问缘由。玉华王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三位小王子气愤不过,以为唐僧师徒必是妖怪无疑。于是,平日里最爱舞刀弄枪又争强好胜惯了的三位小王子便嚷嚷着要降妖了。他兄弟三人拿着各自的兵器直接就冲进了唐僧师徒用斋的暴纱亭。巧得很!三位小王子所使的兵器和悟空三兄弟所使的兵器竟然是同一路数的。暴纱亭中,双方并未动手。其原因就在于三位小王子的兵器被悟空三兄弟的兵器给彻底比下去了。【三个小王子一齐下拜道:“神师!神师!我等凡人不识,万望施展一番,我等好拜授也。”】悟空他们仅凭着自己的随身武器就彻底征服了这三位不速之客。那么,这三位小王子所使的兵器为什么也是棍钯杖呢?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三位小王子在暴纱亭开了眼界,欣喜若狂。他们立即回到王府,就欲拜悟空三兄弟为师之事向父王征求意见。玉华王听了小王子们的介绍,欣然同意了他们的决定。当其时,那玉华王即领了三位小王子来到暴纱亭拜师。唐僧和悟空均表示愿意收三位小王子为门下。于是,三位小王子各拜悟空、八戒和沙僧三人为师。他们跟着悟空兄弟三人,学棍的学棍,学钯的学钯,学杖的学杖。三位小王子虽然受了悟空的万千膂力,但是终归是凡胎,使不得悟空三兄弟的神兵利器。另外,悟空他们还要这三样神兵利器随身作降妖之用。因此,三位小王子提议依照此三样神兵式样,削减斤两,另行仿造。八戒他们都赞同三位小王子的建议。于是,金箍棒、九齿钯和降妖杖被置篷厂之中以备工匠们取样,昼夜不收。不曾想,此神兵利器放出的五彩光华惊动了城北豹头山虎口洞的妖怪黄狮精。这天夜里,黄狮精施法盗走了这三样神器。一场争斗由此而来。

三样神兵失踪了。案情分析会上,八戒认为偷盗者为造兵铁匠,而玉华王和悟空都认为此事另有蹊跷。关键时候,悟空想起了观音禅院的锦襕袈裟被盗一案。也许,这也是某个妖精的大手笔。最后,在玉华王的提醒下悟空认为盗兵器者乃豹头山的妖精。经过豹头山的一番查探,悟空确认了盗宝贼就是豹头山的黄狮精。后来,悟空三兄弟到了豹头山和妖精一番赌斗,杀退了妖精并火烧了妖洞。吃了败仗的黄狮精夜走竹节山,向其祖翁九灵元圣求救。九灵元圣带着本部人马立即杀向玉华县,为黄狮精报仇雪恨。最后,悟空到东极妙岩宫请来了太乙救苦天尊才算是平息了这一场纷争。那么,这场纷争的起因真的只是因为黄狮精的一时贪念吗?如果真是这样,玉华县的事情就简单了。这一场纷争只不过是一桩因为盗窃而引起的仇杀案罢了,与取经大业本身并无关联。这也正符合了之前取经大业止于隐雾山的推断。不过,与取经大业无关的事情,不一定就与如来的“东扩大计”无关。那么,这一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从几个疑问讲起。

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疑问就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九灵元圣为什么下界来?仅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无解。和西天路上的其他各位小祖宗相比,这位老九同志下界缺少一个明面上的理由。比如,金银双童下界是为了荣华富贵,对付取经队伍是为了长生不老。再比如,黄眉怪就是因为他看不得悟空因取经一事而名声大震,于是下界来要和悟空一较高下。又比如,模范丈夫赛太岁下界就是为了美女金圣宫娘娘。相比之下,我们的元圣同志就有点不知所为了。他下界的目的既不是为了能长生不老的唐僧肉,也不是为了悟空响当当的名头,与荣华富贵就更不相干了。对于这次下界的原因,九灵元圣自己只字未提,太乙救苦天尊也未作任何解释。看来,太乙救苦天尊的行事风格就是简约!他不需要什么乱七八糟的名头。

下界就是下界,下界需要理由吗?可是,下界不需要理由吗?如果把下界和不下界比作一个硬币的两面,在不受任何条件约束的情况下,其中任何一面出现的随机概率完全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下界和不下界的出现的确都是不需要理由的。但事实上,在这里下界和不下界出现的随机概率并不相等,而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其原因就在于这里存有一个严格的约束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东极妙岩宫狮奴的看守。说得通俗一点,下界就意味着越狱,将要受到严厉的惩罚,明显是个差评,而不下界则表示自己安分守己,是个好评。在没有任何特殊目的的前提下,谁又会冒着差评的巨大风险去干一些无聊的勾当呢?换句话说,既然九灵元圣什么都不为,那么他为什么要冒着被惩罚的风险而偷偷下界呢?除非,九灵元圣疯了,他丧失了最基本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他毕竟没有疯。因此,九灵元圣下界一定是有原因的。只不过他下界本身并不是冲着取经队伍而来的,因此他编不出与西天路上其他妖精相类似的谎话来,即使编出来那也会是错漏百出。因为,与取经队伍交锋这件事本身实在是太意外了,以至于这件事情将要如何收场他未有丝毫的准备。于是,他唯有选择沉默。沉默是金啊!

阅读揭秘取经门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