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脑如玉

《守脑如玉》

第12章 书评 1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罗伯特·弗兰克《富人国》

讲点有钱人不开心的事让我们开心一下

如果说有本书专门写富人多么happy多么拽,谁要看啊,这不是欠扁么?大凡以富豪为主题的经典图书,《老钱》、《奢侈病》、《大狗》以及这本《富人国》,都一定会很体贴地大讲富豪的烦恼,让穷鬼们得知有钱人也过得不好,于是就安心了。

事实上,《大狗》比《富人国》写得更赞。我假装是喜欢前者的深刻,其实是爱它的刻薄。《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的作者理查德·康妮夫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撰稿人,专写动物生态的,所以他对达尔文式进化史观运用纯熟。他直接下了个结论,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因为他们更像禽兽。也可以说,我们之所以是穷光蛋,是因为我们太人性化了,而有钱人则兽性十足。他说要洞悉有钱人的三大谎言,1、我对钱其实不感兴趣;2、我对社会地位完全无所谓;3、我才懒得去引起别人的注意——事实正好相反:掌控资源、社会统御、炫耀行为,都是不穿衣服的猴子和穿名牌的人类的根本要务。人类只是假装不在乎。

我为什么不索性推荐《大狗》算了?问题在于,《大狗》是7年前的老书了,《新周刊》把它评为2004年度图书,我现在又来推荐它,也太穿越了吧?

《富人国》就胜在它相对年轻点。《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罗伯特·弗兰克写这本书的初衷就在于,他认为,对富人,人们注意得多研究得少,事实上,富人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国。坦白说,《富人国》基本就是一个采访集锦,故事、数据、图表以及少量评论。事实上,这些采访也不乏随机性。富豪有那么乖巧对你掏心掏肺么?如同书评人小宝所说,作者写了本富人国游记,但不是自由行,而是富人国国家旅行社安排的主旋律游览——带你去看看鸟巢和水立方,至于秦城监狱就免谈。全书的爆点就在于他采访到的猛料本身。呃,让我们忘了理论深度这回事吧。

想知道有钱人都在干嘛的,拜托别看《最小说》、《小时代》之流了好吗?误会有钱人的生活等于LV和劳力士的,真正的富豪会觉得受到了莫大羞辱。书里有一节专门讲富豪们爱戴什么表,作者使用的这个句式我爱翻了——名表:如果你一定要问价格,我只好说,你买不起。

相对来说,新贵们认为瑞士品牌法兰克·穆勒不错,小众、排他,大众压根没听过。作者忍不住问穆勒表的发言人,凭什么一只表卖60万美元,对方皱了皱眉头,“我们的顾客从来不问这个问题。”穆勒表最受欢迎的一款叫“疯狂时间”,其特点就是很难看懂现在到底几点,因为表盘上全是数字,还一直在乱跑。就像《商业周刊》所说,你可以同时戴两只表:一只是法兰克·穆勒,为了引起别人注意,另一只则用来看时间。

至于车,穷人心目中的名车,宝马、奔驰之类,得到的评价是,“那些车几乎……我不愿意这么说,不过,的确是太普通了点。”宝马啊、奔驰啊,你们也有今天!

几年前我去参观观澜高尔夫大宅,最大感叹是,靠,不愧是豪宅啊,工人房都是三房两厅!而《富人国》里让我震撼的是,有个曼哈顿富婆在家里豪华试衣间装了个飞机场那种传送带(更牛X的是它还可以升高、下降),以滚动显示她的海量华服,方便随时选用——这么一看,《绯闻女孩》里的纽约上东区豪门生活都算是低调又节制的了。

富人的两大玩具,一是私人飞机,二是游艇。关于前者,富人国里也没有过于渲染,过激点的不过就是Google的两个当家人,想在私人飞机上搞一个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吊床,或者再搞一张双人床,而关于游艇的攀比大赛就劲爆得多。某富豪开着100英尺的帆船环游世界,正顾盼自雄呢,当他参加国际船舶展时,赫然发现,自己的帆船形同侏儒。人家的游艇上有篮球场和潜水艇……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就更杯具了,www.youxs.org“章鱼号”亮相佛罗里达,但它太大了,没法停在时髦的游艇边,只能去和锈迹斑斑的集装箱以及油腻的空中起重机船做伴。能把保罗·艾伦目睹爱船不幸遭遇的苦逼表情拍一张送给我留作纪念么?

甲骨文公司总裁埃里森也够欠扁,这人花2亿美元买了一艘超豪华游艇,说:“我真的觉得它有点大得过分了,但人的适应能力还真是不可思议!”确实,人家像我们适应蜗居那样勉强适应了游艇。而另一个欠抽的富豪嫌弃他的游艇太大,原因是,当他站在甲板上,感觉自己离海太远了。

还有一个富豪真把我惹火了,这家伙无辜地说,“的确像大家说的,第一个10亿美元是最难赚的,第二个就比较容易了。”你当在开心网啊!

这一个个该死的有钱人,简直都是《秘密花园》里的金朱元附体!金朱元不是有句台词吗,有钱人之所以买名牌、烧钱、炫富,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和穷鬼不一样。19世纪索斯坦恩·凡勃伦在关于财富的经典论著《有闲阶级论》中就这么说了。没错,在一个消费社会里,等级是以开支为标志的。不够数量和质量的消费意味着“劣等”和“缺陷”。

所以,装B是富豪们的天职。针对顶级富豪的管家培训,宗旨是把每件事做成艺术品,连开个门都要如同歌剧,优雅地将舞台上的幕布拉开(靠,累不累啊),而吃饭前,管家们基本上要表演一场“上菜芭蕾”。管家们要学习如何在几秒钟熨烫一套法式反折袖口衬衣;如何剪一支1926年的帕多纳雪茄;如何为一幅的徳库宁的油画除尘。如果主人身在棕榈滩,希望他的私人飞机去他位于南汉普顿的酒窖取一瓶拉图堡红酒,管家必须立即执行。

还有完没完?

看到这里,大部分穷光蛋要发火了。好吧,终于要讲有钱人的不爽了。这本书提到一个调查,富翁们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同意“财富让我更幸福”的说法,甚至有10%认为财富带来的问题比财富能解决的问题多——不得不说,有钱人就是事多。

书里写到的一个身家12亿美元的超级富豪蒂姆·布利克斯塞斯总是在工作,连上楼梯都是三步并作两步,凌晨3点还在处理电子邮件。蒂姆为自己安排的度假计划是,乘飞机出发去圣安德鲁斯打高尔夫,再飞去法国古堡玩些日子,接着坐游艇环地中海一游。但是,他却从没有时间实施过。

成为富翁后,这个特殊族群的一大特色就是每天18小时的超大工作量。游艇和私人飞机听上去确实很炫,但上面都装备着全套通信设备以便他们可以随时工作。

有位富豪的话也有典型性:“说起创造财富,并不仅仅是贪婪在驱使我们,而是恐惧!我们总是在焦虑。”重点是,他们也会自卑,也得活在更有钱的人的阴影里。

最近美国媒体有篇关于《超级富豪的恐惧》的报道,研究富豪生活方式的专家肯尼说,“有时我想,唯一比穷人更担心钱的大概就是那些超级富豪了,他们担心失去钱财,担心怎么投资。随着钱越来越多,烦恼也越来越深重。弗洛伊德是对的,爱情和工作是生活中必须拥有的两样东西,而超级财富则会对这两者都造成破坏。‘有钱人’这个词有时成了骂人的话,我曾经看到有人站起来说:我是鲍勃·肯尼,我很有钱。然后突然大哭起来。”

近期波士顿大学调查165个“超级家庭”(平均每户净资产7800万美元),超级富豪们普遍充满焦虑,他们对自己大量财富不满,仍然觉得经济上不够安全。而《南方周末》也刊登过一次关于国内顶级富豪的调查,60位富豪有59位承认,金钱给自己带来“不安全感”和“烦恼”——这不是逼穷人说,有钱人还能再矫情点吗?嫌钱多送给我呀。

事实上,没有安全感是全体国民的共鸣,只不过,有钱人和穷光蛋操心的内容不同罢了。富人确实未必活得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爽歪歪。我采访过一个富二代,她说自己很没底气,因为手头必须有2500万人民币才能有安全感;一个香港豪门富家女在深圳隐姓埋名当普通白领,她恳求不要公开她的身份,害怕丧失跟同事一起吃麦当劳的乐趣;一个企业家说特羡慕自己的员工因为每晚他们回家就可以上网睡觉,而自己天天失眠,焦虑公司的各种发展。他们欠扁地说,买辆兰博基尼也不可能大笑三个月,有4套豪宅每晚也只能躺在一张床上,鱼翅再好吃每天吃三顿也会觉得没意思,而香奈儿也就那些款式没多少选择——为什么不管怎么说,听上去都像是屁话呢?很简单,我们心里已经默认,有钱才是王道,除此之外,都成了扯淡。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看高智商疯子羞辱正常人

“有个精神病人讲了个笑话。公园长椅上有三个人,其中两个一直在假装捕鱼撒网捞鱼。另一个在看报纸。警察问后者,你认识他们吗?答:认识,我带他们出来散心。警察说,赶紧带他们回家吧,在外面会吓到人。答:好的,我马上带他们回去。然后他把报纸放在一边,空手开始划船。”

“很多人的看法都错了,以为想不开的人才会得精神病,可是我身边很多精神病友,非常想得开,原本没有孩子,后来有了,馋了想吃肉就杀了自己的孩子吃。吃了就吃了呗,反正原来也没有。”太通透了。

见识浅薄的一大好处是容易被震撼。不像那些渊博的人,浪费了大把遇到古怪言论而大呼“哇靠”的机会。

反正,这本精神病人访谈录,很随意地就把我震撼到了。我干嘛不说自己被福柯的《疯癫与文明》震撼了呢?显得高级多了,撒个谎会死啊?

如果你看过《生活大爆炸》,就很容易理解我干嘛要讴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长得有点丑的书了。该书作者经历过一次深度催眠后,说出的话把自己吓了几跳,从此就成了精神病控,花4年时间去挨个访谈天才型疯子。基本上,这就是正常人被几十个高智商神经病调戏和羞辱的故事。里面有男女老幼各种版本的谢耳朵。这些疯子,一个比一个学识渊博、逻辑严密、气场强大、德艺双馨、可歌可泣。

比如一个17岁的正太,属于物理天才型疯子,作者为了跟他沟通,试了7次,实在听不懂他讲的专业理论,去图书馆狂啃量子物理书籍、拜会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听物理讲座,恶补一段时间,再请一个量子物理教授当外援,总算争取到对话机会。结果,刚开口说“物理三维是长宽高”就完蛋了,正太怒斥:物理三维是长度、温度、数量!长度里面包括长宽高。你还是再回去看书吧!作者认错啊认错,坦承自己白痴,好不容易正太怀抱悲悯,才勉强给他透露了点前沿课题,“跨越时间来看,人类是很长很长的虫子怪物,从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场,延伸到好多地方……”(我个人超爱这个既科幻又哲学的比喻),拽了一大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知识,正太甩下一个结论: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这话怎么看都长了要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模样,建议读十遍(笨蛋读100遍)。

比如一个60多岁的老爷爷,其人生完全就是现实版《飞越疯人院》或者《K星异客》。他在一家精神病院住了十几年,被称为“镇院之宝”,Why?他的牛逼在于,能把等外星人老乡接自己回家的、天天在床上划船的、埋头写小说(没有纸笔)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疯子统一到自己的世界,组织他们定时召开主题研讨会,谈论一些历史、哲学、社会学的命题,几个疯子被他治好,几个疯子被他治坏了。他被关进单间,却跟度假似的,很high地吃饭睡觉看报纸。一般人孤单一年就要疯掉,好在他已经疯了,早就超越时间这么庸俗的层面了。他说,自己之所以这么愉悦,主要是可以经常去“时间的尽头”玩,接下来又是一堆“黑洞蒸发”“广义相对论”之类的阐释,我承认我看不懂,看得懂我还被震撼个屁呀。反正,这位大神的中心思想就是,瞬间就是永恒。

比如一个30岁的公务员,先给作者普及了量子泡沫、时间悖论、多宇宙学说等常识,当面批评了量子物理学家不懂逻辑,后者很羞愧。然后他宣布自己是从另一个宇宙穿越来的,他们那个宇宙已经发明了反重力器。作者问:那你可以做一个出来给我看吗?他像看一个白痴一样看作者:我又不是机械或者物理应用学家,我怎么知道怎么做?你们地球有喷气飞机,你做一个给我看看?

比如一个30岁的大美女,讲自己的一套理论就讲出一堆粉丝,宛如邪教。她认为,物理学家总是从物质层面去解释量子共振现象,应该跳出时空观,看到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存在,这样去解释更完美。听上去很扯淡吧,问题是粉丝们受她影响自杀了,其中包括两名精神科医生。

明白了吧?我们还没疯是因为我们无知。感谢教育体制多年来一直贴心地保护我们。

阅读守脑如玉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