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拾回春

《妙拾回春》

222 二太太其人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222二太太其人

三四班仆役不停的来回报二房的行程,专管传话的小厮婆子犹如脚下生风一般。

“二老爷他们进了坊门了!”

“几位爷去迎了。”

正堂里两位太太坐在上首,姑娘们坐在一侧,俞氏等人坐在另一侧,温华位于末尾靠门的地方。

大太太按了按鬓角,对三太太道,“一眨眼,都七八年了。”

三太太笑了笑,道,“二嫂呀,再有七八年,也还是那个样子。”

大太太一愣,轻轻叹了一口气,定了定神,看了一眼大门的方向,对众人吩咐道,“一会儿见了面,万不可失了礼数!”

众人忙齐声应是。

温华正琢磨着自个儿带的“见面礼”——二房来得太快太突然,她只从二奶奶那里打听到二房儿女极多,两个已经嫁人的不算,还有两个嫡出的女儿和四个庶出的女儿,唯一的儿子也是庶出。

虽然名义上都是二老爷的儿女,但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嫡出庶出还是不一样……

她看了一眼离大太太极近的大奶奶俞氏和二奶奶杨氏,心想该早些和她们通通气的,不然也不至于这样被动。

又等了约一刻钟,宜信堂外的院子里走进了一群人,约有二三十人,有穿大氅斗篷戴观音兜的,有穿厚棉袍的戴棉暖兜的,温华定睛看去,站在前面最中间的是一位四十来岁的盛装妇人,她微微有些发福,盘着高髻,一左一右两个女孩儿,头戴观音兜,和妇人围着一样的绸面斗篷。妇人笑容满面,脚步十分稳健,身边围了六七个丫鬟,身后还另有几个年纪小些的女孩儿,有自己走的,还有被乳娘抱着的,再后面跟着的是十来个伺候的丫鬟和媳妇子。

大太太和三太太迎了过去,一个叫“弟妹”,一个叫“二嫂”,好不亲热。

显见得这位就是二太太了。

二太太松了手,退后一步就要行礼,大太太忙架住她,“这些年不见,怎么多礼起来?”

她被大太太拦着,倒也没再坚持,顺势站直了身子。

三太太便要跟她行礼,二太太忙道,“弟妹太多礼了!”等她去拦,三太太已经拜下去了。

行了礼,三太太起身,笑道,“大嫂拦着,是心疼你,我这是‘礼多人不怪’!”

二太太笑了两声,“弟妹,你这张嘴啊,我可是甘拜下风!”

大太太左手二太太,右手三太太,“好了好了,进屋说话。”

温华暗自好笑,看看众人,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的,便也垂下眼睛作鹌鹑状跟在嫂嫂们后面进去了。

进了屋,骤然就热了起来,颜家早早的烧了地龙,在屋里穿件薄袄也就够了。

有丫鬟伺候着,二太太和她的女儿们卸下了挡风的观音兜和斗篷。

二太太先把自个儿亲生的两个女儿拎了出来,“这是惠英,这是惠兰。”

两个孩子里,惠英明显年纪大些,已经微微显出少女的身形,圆润的脸庞上了薄妆,虽然五官平平,但她一站出来,还是令人眼前一亮——胸前挂的一副金项圈锁至少用了二十多颗珍珠,每颗都有指甲盖大小,一水儿新的郁金皮裙和胭脂红的金绣潞绸袄虽然不是京城新时兴的样子,却也不是寻常人家置办得起的,她个子高,过于华丽的装扮衬得她仿佛十六七岁的大姑娘一般,一旁的惠兰也是差不多的打扮,只是衣裳颜色不一样,金项圈锁上用的是品色极正的红珊瑚。

温华忍不住瞥了两眼二太太身后站着的几个年纪小些的姑娘,她们穿衣打扮相对来说“简朴”多了,和大房三房的几位姑娘相似,只是普通的绸缎裙衫,衣裳样式和头上插戴的首饰也寻常,若是细看的话,相貌上倒是比两位嫡出的姑娘更出色些。

“这就是惠兰?唉,当初你走的时候她才几个月,如今都长得这么高了。来,这是伯母的一点儿心意,姑娘们大了,该好好打扮打扮了。”

大太太给了惠英和惠兰一人一对镶珍珠的金镯子,对二房庶出的几个侄女儿一人给了个荷包,不知里面装的什么。

惠英和惠兰假意推让了两回,就谢过收下了,她们的妹妹也跟在身后谢过了。

三太太送惠英和惠兰的是镶了碧玺的银通草,宝石虽然不大,却胜在做工精致颜色好,给庶出的侄女们也是一人一个荷包。

三太太道,“惠英也有十三了吧?”

二太太扑哧一笑,“正月里的生辰,弟妹忘了?比你家惠珠早两天生的。”

三太太笑了,“一转眼,前几天还抱着你腿撒娇的小人儿,就变成大姑娘了,真是岁月催人哪!”

惠英和惠兰又依次向俞氏等人行礼,俞氏送了两枚玉佩,杨氏送的是两块精绣的丝帕,方氏送的是两只荷包,里面不知装了什么,刘氏送的是两只玉管笔,阚氏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拿出了一对沉甸甸的银镯子。

温华想着自己准备的还不算太寒酸,就瞧见年纪小些的惠兰颇为不屑的撇了撇嘴角,将视线转向了自己,心下一动,抖了抖袖子,把左手腕盖住,露出右手腕上两只水晶玉兰的手串,“这两只手串虽然不值什么,却是请隆福寺里的大和尚念过经的,送与两位妹妹玩吧。”

隆福寺是京城附近的一座寺庙,虽不像护国寺那般宏伟,但难得占了个好山头,一年四季山泉不断,夏季清雅幽静的莲池和冬季漫山遍野的梅树更是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来到京城以后,她打着上香的名头去过两次,倒是春桦嬷嬷,不知打哪儿听来的说隆福寺的菩萨灵验,还特意去那儿供奉了长明灯。

温华听颜恕说过,颜家祖宅里有两株玉兰树生得极魁伟,在当地和临近的州县都很有名,每年花期时有很多人慕名前来观赏,因此在挑选礼物的时候才挑中了这两串水晶手串,水晶虽然说不上是什么特别珍稀的宝石,却还比金银贵重些,也不显得俗气。

手串光亮耀目,两个小姑娘想来也是听说过隆福寺的名头,脸色好了许多。

因着只有大太太和三太太给了二房的庶女们一人一个荷包,俞氏她们并没有给那几个小姑娘准备见面礼,温华不知何故,但既然嫂嫂们没有表示,她便也没有多事。

二太太指着惠兰笑道,“这孩子,我生了她三个姐姐,都不如她一个让我操心,打小身子不好,靠药养着才养到这么大。”

大太太点点头,“女孩儿就得娇养着些。”

二太太就道,“不知道崔太医还瞧不瞧病?她小时候崔太医给开的方子,让吃到十多岁的时候再换方子,这回带她进京,主要也是想请崔太医再给瞧瞧。”

“可巧,昨儿还听老四家的说起来呢,崔太医如今年纪大了,平日里也不在外走动了,倒是有他的一个姓6的弟子得了他的真传。”

二太太眉梢一动,笑道,“崔太医给咱们家看了多少年的诊了,这次回来,怎么也要给人家表表心意!那6大夫再好,当初也不是他给瞧的。”

看二太太这架势,是一定要崔太医给亲自看诊了,可人家老太医已经荣养了,轻易是不出诊的,何况二太太的面子也没那么大。

大太太虽然不怎么赞同,却也不好拦着,就道,“也好,回头让人拿了家里的帖子去请请吧。”又问道,“天赐呢?”

天赐是二房的独子,今年十岁了,自从生下来就被二太太抱在身边,眼珠子似的疼着,这会儿不见他出现,大太太不免要问一问。

二太太笑道,“跟着他父亲呢,一会儿再过来,如今他也大了,总不好一直被姐姐妹妹围着,去年就给他另立了个院子。”

这一点大太太倒是很赞成的,不过心里虽这么想,话说出来还是要拐个弯儿,“你也真舍得,他今年才十岁吧?”

二太太就笑了,很是自豪,“他读书还算扎实,准备过两年让他下场试试,他父亲怕我们惯着他,就做主把他搬出去了。”

三太太笑道,“二哥的学问这样扎实,有他看着,天赐的功课必定是不错的。”

众人也附和着。

二房的天赐还没有露面,就先被人夸赞了一回。

二太太的笑容越发的灿烂。

大太太记得二房惠英和惠兰之间还有个庶女十姑娘,只是不大记得她的名字了,看看二房庶女里年龄最大的一个,就问道,“这是十姑娘?”

那女孩儿站在惠英惠兰姐妹后面,听到大太太问她,忙福身答道,“惠秋给大伯母请安,大伯母万安!”声音娇娇怯怯的,很有些我见犹怜。

二太太横了她一眼,很快又笑道,“惠秋这孩子也是可怜,去年她姨娘没了,这回路上又受了风,说话都没气力。”说着,就吩咐身边的人去二房的院子里看看,催他们赶紧收拾。

三太太看看大太太,对二太太笑道,“二嫂放心,你们那院子里前几日刚打扫收拾了,今儿准能安稳下来。”

阅读妙拾回春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