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大宋

《蒸汽大宋》

第49章 泉州蒲家二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泉州蒲家二

“这个泉州蒲家真是一够豪富啊!“李修德许佛都很惊讶。

司天道嘿嘿一乐。“泉州蒲家是个暴发户.";

“蒲寿庚是来自阿拉伯的番商后代,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土生番客”。据说其祖先原来由占城徙居广州,以经营香料起家,成为广州港总揽中外贸易的番商首领。蒲寿庚之父蒲开宗有两子———蒲寿宬和蒲寿庚。寿开宗自小习儒,性喜清高,“厌铜臭而慕瓢饮”,不是经商的人,倒一心想读书当官,读书入仕的路走不通,家道中落以后只好自广州移居泉州。”

“蒲开宗次子寿庚“少豪侠无赖”,就是说喜欢混黑社会,熟识海道风涛,与海外番商多有交往,又善经营,由他承继祖业后,事业日兴,“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成为泉州港海商的首领。就是说混大发了。”

“泉州城南一带,东至涂门街,西至溪亭,南至今泉州七中,北至涂山街,周围约三百亩,均为蒲寿庚府邸。内有花园、棋盘园、书轩、讲武场、厨房、祠堂等。人称“半城蒲”

“宋元时代,弈棋风盛,蒲寿庚为娱宾客,在花园北面辟一棋盘园,以三十二名美女为棋子,分别手挚黑红棋子名牌,各就各位,听候弈棋者号令进退,其遗址后世称棋盘园。义全宫附近有一小巷称三十二间巷,为三十二名充当棋子的女子夜宿之处,阁楼,一人一房。”

“简直就是后世赖某人的红楼了。”许佛很向往。

“蒲寿庚与其兄蒲寿宬在东海法石还建有一座“海云楼”,“以望海舶”,就是说瞭望台。楼下建有“一碧万顷亭”。在法石附近的云麓村建有华丽的大别墅和花园,引种各种蕃花,如素馨花,一直流传到后世现代。法石附近有乌墨山澳,据说是蒲寿庚兄弟专用的船澳。”

“蒲寿庚的家族是伊斯兰教信徒,据说泉州城最大的清真寺就是蒲家出资建造的,这样看来,蒲家还有可能是泉州城穆斯林的领袖。”

“这个泉州蒲家在大宋经营海贸发家,应该感激维护大宋才是啊。”李修德说。

“世界上很少有感恩这个东西。商人重利,更何况是外国商人,大宋能支持得住,让他们依靠大宋能发家致富的时候,他们不会闹事,一旦大宋不行了,甚至有可能给他们带来灾难,特别是他们又找到了新的依靠的的时候,他们就毫不客气和大宋翻脸了。”

“宋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一月,就是那个宋端宗的行朝刚刚成立的那年,元兵由浙江入福建。为避元军,并冀得蒲寿宬、蒲寿庚兄弟之助,南宋大臣陈宜中、少保张世杰率舟师十万,奉宋端宗赵昰及卫王赵昺、杨太妃等,由福州航海至泉州城南郊法石下辇村,“欲作都泉州”。”

“就是说这个大宋流亡政府,打算在泉州安定下来,再图恢复。”

“这个时候,蒲家兄弟就和大宋直接翻脸了。史料记载:“宋幼主过泉州,宋宗室欲应之,守郡者蒲寿庚闭门不纳。”寿庚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还有的史料记载:“(景炎)二年丁丑(1277年),泉州素多宗子,闻张少保至,宗子纠集万余人出迎王师。叛臣蒲受畊闭城三日,尽杀南外宗子数万人。””

“究竟杀了多少人,没办法统计确认,反正这个蒲寿庚是在大宋危难之际下手,搞了个大屠杀,给了大宋致命一击。”

“蒲寿庚对蒙元的贡献还不止是这个。”司天道停顿了一下继续说。

“至元十四年(1277年)七月,南宋的张世杰从潮州回师泉州,“欲得蒲寿庚而甘心”,与义军陈吊眼、畲族许夫人等协力讨蒲寿庚,声势浩大。这是一场关系到蒲氏及其家族命运的生死决战,但当时元军主力不在泉州,守城兵力单薄,城内又有宋朝遗民内应,形势对蒲寿庚极其不利。蒲寿庚一方面派遣孙胜夫诣杭州求援兵,一方面与尤永贤、王与、金泳等部将“协谋拒守”,“晨夜血战”。”

“十月,张世杰围泉州城70多天(首尾3个月)后,因元·元帅唆都等来援,被迫解泉州围南撤,复返广东。这场保卫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残宋的士气和力量,基本上消除了宋元在闽南地区反复拉锯的局面,巩固了元朝在福建的统治。”

“蒙元对蒲寿庚和他的家族很是赏识重视。”

“历史上,至元十四年,元朝于泉州设市舶司。四月,董文炳谒见元世祖时说:“寿庚素主市舶,谓宜重其事权,使为我捍海寇,指南宋残余势力,诱诸蛮臣服。”这正是元朝统治者重用蒲寿庚之用意。”

“至元十四年(1277年)七月,蒲寿庚任镇国上将军、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后因张世杰回师围城,没有赴任”。

“元至元十五年三月,蒲寿庚任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八月,蒲寿庚任福建行省中书左丞,“镇抚濒海诸郡””。这个蒲寿庚投靠蒙元以后官运亨通。

“至元十六年也就是南宋祥兴二年,二月,蒲寿庚的舟师奉旨配合元军主力进击广东,“会追二王”,张世杰战败于崖山,幼主端宗赴海死,宋亡。”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八月,蒲寿庚任江淮等处行省中书左丞兼泉州分省平章政事。元廷念着蒲寿庚的好处,论功行赏,继续给他加官进爵。”

“蒲寿庚於宋元转变之际,显赫一时,其子孙在元朝,亦颇得志。蒲寿庚三子:师文、师斯、均文。蒲师文于至元十八年尝兼任提举福建道市舶,且以功袭职,官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师斯子崇谟,官至行省平章政事。”已经是鸡犬升天了。

“蒲寿庚的降元,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地方精英集团在支持他。他们对当地的政治和防务,都有很大的左右力量,如世居泉州、三代武卫左翼军统领夏璟,有调遣泉州军队之权的田真子,以援城功授永春县达鲁花赤的林纯子,“以全城功归诸故家”的颜伯录,蒲寿庚的党羽孙胜夫、尤永贤、王与、金泳等。”

“蒲寿庚的支持者除了泉州当地的一部分汉族上层社会还包括当时在泉州的庞大富裕的侨民社会。”

“南宋以来,在朝廷特许优惠政策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外商远渡重洋来到刺桐,他们或定居或暂居,杂处民间,数以万计。城南一带更是阿拉伯侨民的天下,其中不乏巨贾富商。大食商人蒲罗辛因载乳香来泉“抽解”价值30万贯而被朝廷授予“承信郎”的荣誉官衔,北宋末以来,泉州设有“番学”,让外商子弟在中国接受教育。”

“而外商也乐捐当地修城建桥等公共事业。宋时,刺桐城外东南隅辟有“掩胡贾之遗骸”的公墓区。宋代刺桐就有专门为穆斯林生产墓葬品的工场。南宋时期刺桐的侨民社会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而且是个较高文化层次的侨民社会。”

“大宋对汉人士大夫的优容和对外商侨民的优待,并没有赢得这些人的感恩和忠诚,临难之际,在宋元之间,这些大宋本土的精英和外国友好人士最终还是倒向了蒙元站到了大宋的对立面。”

“抛开道德不论,表面上看蒲寿庚降元维护了自己家族和泉州穆斯林的利益,短期内也似乎如此,但随后蒲氏家族和泉州穆斯林却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元代泉州港在元军占领泉州的第二年就开港,进而达到极盛,这有蒲寿庚的一份功劳。宋亡后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记载泉州市舶司的税率是十抽一,大宋的税率是三十抽一,大量的财富流入了忽必烈的腰包。泉州海商的利益在蒲寿庚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受损了。蒲氏家族投靠蒙元,终蒲寿庚一世蒲家维持了荣华富贵的局面,但是也好景不长。”

“数十年后,蒲氏后人与元庭争利,蒲寿庚之婿,侨居泉州的巨商佛莲死后,元廷以其无裔为由,夺其庞大的财产,这引起蒲氏的强烈不满。这样,使蒲寿庚家族与元廷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到元末终于决裂了,由于元朝廷怕蒲家的势力庞大,慢慢地削弱其实力。最终蒲寿庚家族遭到元廷的镇压。”

“元庭派兵攻入泉州,使泉州的穆斯林与伊斯兰教遭到了严重破坏,“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事后即“发蒲贼(蒲寿庚)诸冢,得诸宝货无计。”

“寿庚长子师文性残忍,杀宋宗子皆决其手。圹中宝物尤多,圹志玛瑙石为之”;“凡蒲尸皆**,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中,报在宋行弑逆也”。”

“蒲氏家族信伊斯兰教,故墓葬“**,面西方”,穆斯林忌猪,砍其身于猪槽中是最大的侮辱。仇恨至挖墓刑尸,那必非常残暴地屠杀蒲氏族人,得及时外躲或刚好在外者,才能幸免于难。穆斯林资财、住宅、礼拜寺等大半毁于烧杀和劫掠之中。这就是泉州城。”

虽然司天道百般劝说,许佛和李修德几个还是一心想进泉州城看看热闹,最后甘道夫医生知道了这件事,也要求舰队在泉州驻泊时上岸进泉州城去观光一番。司天道没办法,只好答应在舰队补给工作完成以后领着哥几个去泉州城这个大宋的世界航运中心开开眼界。

阅读蒸汽大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