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真假千金年代文里

《活在真假千金年代文里》

16. 惊世骇俗的理想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姜安上辈子就知道做米虫有多快乐;这辈子做76年的米虫,她的快乐还加倍。

她每天上午睡到自然醒,起床时锅里肯定有温着的早饭,雷打不动的稀饭搭配轮换着花样的馒头包子糍糕油条。吃完早饭她就抄书到老汪同志从食堂打中饭回来。吃过中饭老汪同志要小睡一会儿,她把早午两顿饭的餐具洗干净了,继续抄书到老汪同志醒来,才在院子里用老汪同志从后勤借来的木工工具收拾那堆旧木板。

老汪同志下午从学习班出来会先去食堂转一圈,要是食堂晚饭有好吃的他就回来拿饭盒去食堂打饭,要是食堂晚上这顿没有合他口味的菜,他就去服务社买菜回来自己烧。

吃过晚饭姜安洗碗,老汪打扫院子,完了父女俩出门散散步聊聊天,回来姜安在客厅的方桌上继续抄书,老汪同志就在姜安对面读书看报。

晚上九点钟老汪同志准时放下手里的书报,跑一个三公里回家喊姜安出去再跑两公里。

回来老汪洗漱过就睡了,姜安会继续抄书到两点或者三点才睡下。

花这么多的时间抄书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严格来说姜安上次认真学习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上辈子了。这辈子姜安上初中约等于上学校而不是上学,本就不多的知识没有增加还随着时间的流失被遗忘掉了很多,导致姜安现在看见数学题总是看一眼好像会,写一写全都废。

想要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现在又不方便找老师教,除了把书多抄两遍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也许有别的办法。

可是抄出来的书一套能堆半人高。等恢复高考的小道消息传出来,她就能第一时间打包一套送给“我大哥”叫他好好学习去高考,怎么都对得起他给妹妹的心意了。她再亲自送一套去溪前大队。以后大队的能人们到了开公司的阶段,她入股做个小股东大家肯定举双手欢迎的,一辈子躺平了吃分红多香!

自己学习到了知识,还能回报“我大哥”的亲情,又搞了一波长线投资,这么赚的事情只要辛苦抄几套书,姜安可有干劲了。

天空下着濛濛细雨。

姜剑虹走过院门,看见院子两边贴墙都搭着棚子,一边的棚子底下是一个接近一米五高,写字台那么大的两层鸡笼子,里头关着几只鸡鸭。另一边的棚子底下放着一个木桶,里头养着半桶巴掌大的鲫鱼。她的小女儿坐在临窗的书桌后面,聚精会神抄写着什么,连她和老汪进门都毫无知觉。

“你胆子不小,怎么搞来这么多的鸡鸭和鱼!”姜剑虹嗔怪丈夫:“我也不是不能过苦日子……”

“是我们女儿插队的大队乡亲听说她要回城照顾身体不好的亲生父母,有的给她一只鸡,有的给她一只鸭,还有给鱼、给糯米和菜油、干菜……”汪兆林得意极了,压低声音说,“东西前脚进我们家,后脚就有人去举报我搞投机倒把。调查组去溪前大队调查,社员同志们都说小伍老师在他们那里当知青踏实肯干一直拿的满工分,还用自学的兽医知识治好了大队生病的牛和社员家的任务猪,没让大队和社员为家禽家畜治病花过一分钱。人家听讲她要回城了,每家送了她一点自己家的劳功果实表达感谢,看上去东西多只是因为送的人家太多了。”

老蒋还说不管是正式的问话调查还是路边闲聊套话,每一个社员同志提起伍静安不只夸伍老师夸的用力,骂伍静安的养父母也骂的很用力。说伍静安比大队最会做的女社员都不差什么。那个最会做的女社员以前是受恶婆婆折磨的童养媳,他们早就猜伍静安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了,不然伍静安不能那样会做事。

不过这些话就不必告诉老姜同志了。老汪同志笑眯眯的把老姜同志的行李放到堂屋里,招呼老姜同志先去厨房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鲫鱼汤。

姜安听见院子里的说话声知道姜剑虹回来了,还是坚持解完手头的这道题目才放下手中的笔。她还没走出去,姜剑虹已经端着两只碗进来了,笑眯眯问她:“你在解数学题吗?”

“是的,有参考答案,但是我想换种解法。”姜安收拾桌上的散乱草稿纸,“怕打断思路,刚刚磨蹭了一下。”

“我看看。”姜剑虹放下鱼汤碗,把草稿纸拿过去,扫了一眼说:“你上初中高中那会在学校又学不到什么,自学到这个程度可见努力程度。回头我给你从头开始讲数学吧。”

汪兆林手里拿着两双筷子,站在门外,眼睛都笑成了两条缝,“你妈妈下放前在首都工业学院数学系任教。”

啊?

我学习数学难道是因为我喜欢数学吗?

不是的,我只是想高考能多考一点分!我不想上大学专业搞数学,我没那个脑子的!

姜安一想到明年,不,后年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白天晚上都要面对亲妈这张笑脸,她就害怕。

她结结巴巴说:“我不是感兴趣,我就是……就是觉得别人能被推荐去上大学,我就算不能也应该学点什么……也没得选,遇到什么是什么……”

老姜同志已经看见了书架上那一排数理化自学丛书,还伸手拿了一本在翻,没看见小女儿那个“天塌下来全压在我身上”的表情,也没有听见小女儿的结巴解释,她翻了一页,又翻了一页,不知不觉在床沿坐下,津津有味地翻起来。

小姜同志的这个书架都摆满了,还真是什么书都有,除了一整套数理化自学丛书,都是零碎不成套的初高中各科课本,各种农牧业技术书籍甚至还有一本赤脚医生手册。

老汪同志看这个书架看不出来小女儿对什么工作感兴趣,就直接问她:“你的理想是当医生吗?”

“不不不!”

小姜同志也不想当医生啊,她上辈子生命的最后半年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医生护士有多忙多辛苦她知道!她不想当医生,也不想当护士!她既吃不下来那个苦,也没有学医的脑子啊,她的理想是考个大学找个铁饭碗,舒舒服服的躺平当咸鱼!

绝对不可以让老汪同志误会她理想远大!

姜安把心一横,说老实话,“爸爸妈妈,我没有远大理想,就想当个图书管理员。不是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员,那个寒暑假和周日好像还挺忙的。顶好是清闲单位的图书管理员,平时不忙看书不用花自己的钱,忙起来也没什么事那种。”

汪兆林是真没想到,社员嘴里特别会做事的小伍知青,学校领导嘴里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付责的小伍老师居然心怀这么惊世骇俗的理想。

他无法理解,直接发问:“那你在农村怎么能……那么勤快?”

“做惯了,再说不做就没饭吃没衣穿。”姜安笑,“我其实特别想过不用努力做事也有饭吃有衣穿的日子。”

老汪同志看看他的夫人。夫人在娘家就不用说了,吃个水果都不会自己动手削皮。他们这个小家庭在下放前也一直有请保姆,偶尔保姆不在家他也不在家,夫人能下馆子就不会去吃食堂,能吃食堂就不可能在家煮饭,好像也不是勤快人。

小女儿像亲妈也没什么不好,就是以后得给小女儿找个像他一样的勤快女婿!

不过现在这个大环境,贪图享受

阅读活在真假千金年代文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