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求生记章子俊李贤

《大明求生记章子俊李贤》

第三百四十三章 米鲁之乱(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在现实社会中,如果某一人发达了,或是手中掌握的权力足够大,就会产生一种野望,因为围绕在周围的所有人都顺从着自己,久而久之就会给自己造成一种错觉,真把自己当根葱了,如果头脑还算冷静的话,就会低调一点收敛一点,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野望中的人,把自己抬升到一个“救世主”的角色,到了那时离死期就不远了。

不管你是皇帝还是国家政要,还是一方诸侯,社会黑老大,富可敌国的商人还是手握重兵的将军,如果没有对自身的定位把控,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个粉墨登场的小丑而已。

当今的某些名人,主播,互联网大佬,行业专家,房地产暴发户等这些人,有些人被吹捧的把自己当成了上帝,在这样一个钞能力的时代,连平时说话做事都用上帝的视角指点江山。

闲话不说,回归到大明弘治年间,上一章说道小仙女米鲁,确实长的很迷人,用美貌迷惑了许多人为其卖命,加上古代人人要做皇帝的美梦,从原本的家属内部争斗,发展到起兵造反,硬生生把一起狗血的家庭丑事,演变成能载入史册的西南大叛乱。

米鲁之乱刚开始时只不过是米鲁、阿保、隆畅之间几个土司的纷争,规模并不算大。扯旗造反之后,米鲁联系了很多土司共同起兵,其声势越来越大。朝廷希望土司之间相互制衡,却不希望发生动乱。米鲁杀死隆畅后,又率军围攻隆畅的妾适乌生的两个儿子。面对米鲁之乱,时任贵州巡抚并总督军务的钱钺一开始想当和事佬,代表朝廷出面,安抚各个参战的土司,希望各土司罢兵停战,但收效不大

本以为朝廷能在这些土司中间,起到一个最高法院的角色,结果人家没有鸟你就很尴尬了。

朝廷在云贵这些土司眼中就是狗屁,因为在土司看来,什么巡抚、总督还有设置在当地的各种衙门,都是依附当地土司活命,翻脸又能如何,照样被挨打,还得点头哈腰讨好这些土司。无奈之下,贵州巡抚钱钺、贵州总兵官曹恺、贵州镇守太监杨友率军数万征讨米鲁。双方交战一年多,本来互有胜负。这一战后双方偃旗息鼓,章子俊是穿越过来的人,当然知道最过几年后,战事又起,米鲁率军攻打平夷卫,贵州都司发兵增援,都指挥使刘福却接受了米鲁的贿赂,故意延缓出兵。结果贵州的援军在阿马坡时,中了米鲁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而后米鲁率军攻打普安州和安南卫,并使用诈降之计引诱杨友,杨友贪功冒进,中了米鲁之计,米鲁袭击了盘江大营,杨友战败被擒。至此,明军数万军队在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仅有少量兵马固守普安州,保普安州不失。史料记载明朝战死的将领包括贵州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人。朝廷在贵州一带的文臣武将,几乎被一网打尽,由此可以看出,朝廷的损失是非常惨重。

因为刘吉也曾在朱祐樘还是太子时,提督翰林院官员为朱祐樘讲读,朱祐樘即位后刘吉就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等到负责修纂的《宪宗实录》书成,又晋升为少师,刘吉虽然久居高位,权势显赫,本人却毫无作为,尽管朱祐樘不喜“刘棉花”,但刘吉多智数,善附会,自缘饰,锐于营私,时为言路所攻。居内阁十八年,人目之为“刘棉花”,以其耐弹也。但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起,历来就最讲究论资排辈,所以刘吉担任首辅显得顺理成章。然而刘吉留恋权势,始终没有辞官的意思。

先说弘治后的第一弹,庶吉士邹智与御史姜洪的联名弹劾。结果万安和尹直被罢免,刘吉却因祸得福,不仅毫发未损,反而被任命为内阁首辅,成为明孝宗最宠信的重臣。

刘吉一看苗头不对啊,于是暂时藏起狐狸尾巴,一本正经处理政务。老奸巨猾,唯恐遭责,从不直抒己见。每次会议,都先请徐溥和刘健提出建议,待仔细掂量确定建议合理后,才签名上报。于是,新内阁勤政高效的美名传遍朝野,刘吉也俨然以一贯正确自居。

第二弹,为避免科道官这些棉花匠反复来弹,刘吉有意拉拢示好纪监部门。他多次建议朝廷给予各级科道官超常待遇,尤其应该对有才干的各级科道官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不料,科道官们是“老虎拉磨----不吃这一套”,该升迁升迁,该弹劾弹劾。左庶子张升弹劾刘吉纳贿、纵子等十大罪状,御史曹璘以“近日星陨地震,金木二星昼现,雷击禁门,皇陵雨雹,南京内园灾”为由,奏请“罢斥大学士刘吉等,以消天变。”御史欧阳旦、南京给事中方向、御史陈嵩等“相继劾吉。”

刘吉恼羞成怒,先指使心腹言官反诬张升诋毁大臣,将其外贬。继而新老旧账一起算,“数兴大狱”,将弹劾过他的邹智和方向抓捕囚禁,远贬外地。把姜洪贬官后,又与宦官里应外合,将南御史姜绾等人逐出朝廷。这场大清洗使得台署空闲,弹劾者不寒而栗,朝廷内外官员见到他,唯有低眉顺目,没有人敢正视他。

阅读大明求生记章子俊李贤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