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道爷

《红楼道爷》

第342章 战争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接下来的日子,李蔷在上朝时还正常,可一回到大明宫,他的行踪就诡异起来。

也就是有林黛玉管束着内宫,并没有让这件事传出去。

哪怕再怎么多嘴的太监或宫女,在知道一旦说漏了嘴的后果是掉脑袋,也会谨记守口如瓶。

而在宫中,大嘴巴的恐怕早就死光了,都不可能活着长大。

李蔷不断练习‘神足通’,‘神足通’的施展时间也不断的缩短着。

转眼两年多过去,如今的大乾已有了极大的变化。

其中最大的变化,还是各城市之间的官道变成了水泥路,方便了城市之间的通行。

在农田之中,发出巨大轰鸣的蒸汽车拖着犁地工具,一次就将十余尺宽度的土地犁了出来。

“圣上他老人家对咱们真好,这最费力的活计,都让这铁牛帮着做了!”长胡子老农站在田埂旁,看着蒸汽车犁地口中说道。

“谁说不是呢,隔壁村租的可是要上交六成的租子,再看看咱们,只要交三成的租子!”另一短胡子老农咧开嘴露出了黄牙得意的笑着说道。

“他们交的租子中,有被摊牌的部分,咱们的田地是圣上他老人家的,听闻去年有小吏想要多收租子,那小吏连同背后的大官都被抓起来了!”长胡子老农倒是听说了一些事,他解释道。

事实上一般田地交租子,交给主家的一般是三至五成,这就看主家的心是不是黑了。

那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当地官员,又或者是经手之人所增加的租子。

李蔷购买了大量的土地,加上官府的官田,都被尽可能的置换到了一起,形成了大面积的田地,以方便农业机械化。

如今的大乾,军队被他牢牢掌握在手中。

只要大乾的农民生活富足,他根本不用担心大乾会出现什么问题。

所以在这几年大量发展制造业时,大量蒸汽车被投入到农用方面,极大增加了农民的生产力。

随着受李蔷恩惠的农民越来越多,他在农民口中的名声就越来越好。

农民称李蔷为圣上他老人家,这就是农民最朴实的称赞。

租种皇帝田地的农民,将自身的经历传了出去,让其他的农民极其艳羡,他们都在等着李蔷收购他们所租种的田地。

而两年时间,林如海用光了一亿两银子,第一批土地收购已经完成。

“父皇,你要上朝了!”一个小人儿跑进了寝宫,口中大声叫着。

这小人儿不过三四岁大小,在他的身后还有一个小女孩摇摇晃晃的跟着。

两小人儿的后面,四五个宫女不敢出声,只能小步跟着,生怕两个小祖宗摔倒。

特别是后面的小女孩,才学会走路没多久。

前面的是李珩,后面的是林黛玉生的第二個孩子,名为李茜。

李蔷今日是在自己寝宫中休息的,林黛玉没有搬回坤宁宫,一直都住在大明宫的寝宫之中。

李蔷其实没有睡着,他在修炼着弥勒禅卧。

这些年来,弥勒禅卧被他修炼到了极为高深的程度,已不用担心被打扰,随时都可以收功。

“林妹妹,你莫起身!”李蔷轻按身旁被吵醒的林黛玉,笑着说道。

然后他下了床,身上的‘如意仙袍’自动从睡袍幻化为龙袍。

他一把将李珩抱了起来,又用另一只手将李茜也抱了起来。

“珩儿,怎么会叫父皇上朝的?”李蔷都有些好奇,虽说李珩很是聪明,但这么小可不会想到这个。

“是林外祖说的,他说做皇帝不能贪图享受,要勤勉于朝政!”李珩小小人儿说出这等老气横秋的话来,让李蔷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李蔷又不由暗自埋怨林如海,不就是前几日上朝去晚了,就通过李珩的嘴来教训自己!

“茜茜公主,你怎么也来了?”李蔷又看向李茜道。

李茜说话还不怎么清楚,咿咿呀呀的回了李蔷的话,又让李蔷笑了起来。

“孩子给我吧,你真要去上朝了!”林黛玉在雪雁的帮助下,已梳妆完毕,看着正与两个孩子玩着的李蔷说道。

李蔷将孩子交给了林黛玉,他可不想再迟到了。

林如海这两年在内阁立足越发稳了,身上养出了正一品大员的气势,对李蔷这个皇帝所做的错事,也会直言而谏。

林如海对李蔷而言,如师如父,所以李蔷都会听从林如海的劝谏。

李蔷来到了金銮殿,他在朝臣们口呼万岁之声中坐到了龙椅上。

先是处理日常政务,一位位大臣汇报事务,李蔷听后与臣子商量一番,可处理的当场处理,不能处理的就由内阁来处理。

“圣上,臣有事启奏!”林如海在日常政务结束后第一个站了出来躬身说道。

“林中堂请说!”李蔷挥手示意道。

“倭国扣住了大乾的一万匹布,还关了大乾商务司的三名官员,请圣上定决!”林如海将事情上报道。

其实这件事还是李蔷第一个知道的,倭国那边出了事,那边的探子将情报送回大乾。

时间上已过去了半年之久,可这个时代能有这个速度就不错了。

“小小倭国,竟然敢扣大乾的货物,诸位臣工,你们有何意见?”李蔷冷声问道。

“臣认为应派使臣前往,道明利害关系!”一大臣站出来说道。

“倭国如果不听呢?倭国扣了大乾的官员与货物已有半年之久,礼部可收到倭国使者的国书?”李蔷沉声问道。

“倭国使者未曾有国书送达!”礼部尚书站出来回道。

“还有何办法?”李蔷看向众大臣问道。

其实这会儿众大臣中的明白人都清楚了,李蔷这是想动武的意思。

但文臣中少有愿意出动军队的,在李蔷当了皇帝后,文臣一直担心李蔷好大喜功,要动用刀兵。

这几年时间,李蔷致力于提升国内的生产力,倒是让文臣们放心不少。

可这会儿李蔷却再次动了出兵的想法,怎么能让文臣们轻易同意。

“圣上,还是将倭国使者招来,斥责其,令其传回消息,放了被扣大乾官员!”田大学士这时出列说道。

“罢了,这批布匹本是大通钱庄的货,借用了礼部的三位精通倭语的官员而已,既然诸位臣工都想着与倭国商谈,那就让大通钱庄自行处理吧!”李蔷淡淡的说道。

他也懒的再在朝会上让文臣们同意,反正出动军队之事,他可一言而决。

田大学士面色微变,李蔷所说的大通钱庄,谁不知道大通钱庄就是李蔷的,这就是说李蔷要亲自解决这件事。

这两年李蔷的声威日隆,特别是随着京营的换装,哪怕李蔷不怎么管政务,李蔷对于大乾的影响力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

“不知大通钱庄要如何处理此事?”田大学士问道。

“大通钱庄的布匹生意可不单是做到倭国,这附近哪个国家没有大通钱庄的布匹,既然倭国跳出来,不打痛了它,那岂不是其他国家也会效仿!”李蔷沉声回道。

朝堂上的文官们无奈的摇头,他们想要劝说,但李蔷一口咬死是大通钱庄去处理,他们还真没有办法插手。

而武官们却是恨死了文官,因为这样一来,武官就失了获得战功的机会。

李蔷下了朝,与林如海一同向大明宫行去。

回到大明宫正殿,李蔷让林如海坐下,金冬送上了茶水。

“圣上,您准备调动多少军队?”林如海没有劝说李蔷不要动刀兵,反而直接问道。

“五百火炮军为先锋,五万军队为中军,由吴子仓统领!”李蔷缓缓说道。

“您这是打算灭国?”林如海倒吸一口凉气问道。

林如海可是知道如今的火炮军有多么的恐怖,后面的五万军队怕是去接收地盘的。

“当年我与太上皇谈过,我看中了倭国的几座银山,那边的银山产量极大!”李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了另一件事。

林如海点了点头,明白了李蔷为何要攻打倭国了。

真有几座产量极大的银山,确实值得大乾出手。

倭国扣了大乾的官员与货物,借着这个机会出手倒是最为合适。

此次的出兵没有通过朝堂与内阁,甚至就连兵部都没有通知,粮草什么的都由大通钱庄所出。

如今扬州纺织工坊已建成,一千台蒸汽纺织机日夜不停,产出的布匹源源不断。

而在扬州纺织工坊建成前,李蔷在江南的不少田地已开始种植棉花,为扬州纺织工坊提供充足的原料。

棉花的种植又与小麦的种植错开了时间,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这是双赢。

李蔷没有让产出的布匹投入大乾市场,主要是担心将大乾的布匹市场给冲垮了。

不过等到更多的纺织工坊投产,所生产的布匹投入大乾市场也是早晚之事。

倭国这一次扣了大乾的布匹,是倭国认知到了再让大乾的布匹这样卖下去,他们国内的布匹以及相关行业都要受到极大的冲击。

种植棉花、处理棉花纺线,再加工为棉布,这其中每一道工序都会为大量的人制造出工作机会。

可大乾的廉价布匹进入,一下子就将倭国的布匹相关行业冲垮,倭国的布匹价格太高,质量上又不如机器纺织的好。

送走了林如海,李蔷又让金冬通知吴子仓过来。

吴子仓很快就到来了,他大步进入殿内,跪下向李蔷行了大礼。

“平身,坐下吧!”李蔷指了指一边的凳子说道。

吴子仓谢恩后坐在凳子上,他的身子崩的笔直,脸上神色肃然。

他身上的气势极重,这是七转悍将的气势。

他是少数受到李蔷特殊照顾的悍将,使用‘幽灵盾’与‘神圣战甲术’来强行提升悍将的等级。

“此次让你来,是准备攻击倭国!”李蔷出声说道。

吴子仓脸上大喜,他早就等着打仗了。

自从他自身实力达到七转悍将,他就想着通过战功来获得高爵位。

哪怕他再怎么受李蔷器重,也不可能在没有战功的情况下,加封高爵位的。

“末将定然将倭国打败,带着他们的投降国书回来交给圣上!”吴子仓激动的站起身保证道。

“坐下!”李蔷挥挥手说道。

吴子仓压抑住兴奋情绪重新坐回凳子,他看向李蔷等待着李蔷的吩咐。

“你的任务不是打仗,而是率领五万军士看押奴隶开挖银山!”李蔷接着交待道。

“圣上,那谁去打下倭国?”吴子仓有些着急的问道。

他自认为是李蔷的头号武官,打仗的事怎么会给外人。

“由火炮军攻打倭国,朕不需要倭国投降,只需要奴隶来挖矿,听闻那边的硫磺很多,多余的奴隶就去开采硫磺!”李蔷回答道。

吴子仓这回是清楚了李蔷的意思,这是打算灭其国,亡其种。

他不知道李蔷为何会如此对付倭国,但李蔷既然如此命令了,那就执行。

李蔷对于倭国的仇恨,来自于前世,虽说这一世由于他的存在,大乾不可能再被外邦奴役,但他还是无法容忍倭国的存在。

“此次作战是第一次将新式武器应用于海战,朕可不希望大乾海军有什么损失!”李蔷又交待道。

“请圣上放心,末将如果败了,提头来见!”吴子仓大声保证道。

吴子仓走了之后,李蔷又发出了几道手谕。

几道手谕是调动粮草与弹药的凭证,粮草并没有从官中调取,而是李蔷的粮食库存。

李蔷购买的土地,每年的产出可不少,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储存起来,以应对可能的战争或灾难。

而武器都是由大通钱庄投资的作坊生产,同样不需要经过官中。

如此一个灭国战争,就在这种悄然之下开始执行。

调动这么多的物资,在大通钱庄庞大的货物流通中并不起眼。

抽调的军队,是靠近倭国沿海的军队。

除了朝堂上听闻过李蔷所言的官员有些猜测,其余就没有半点风声流出。

而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官员们没有听闻粮草或军队出动的消息,也就渐渐将这件事放下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鸟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

阅读红楼道爷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