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涉嫌三品以上大臣二人,七品以上文武大臣二十九人,总共朝廷命官三十一人!

这可以说是大明开国以来,最大的一起贪污腐败案件了。

朱元璋眼里憋着火,沉声问道:“这三十一人当中,有多少淮西勋旧。”

“禀陛下,全部都是淮西勋旧。其中包括陛下的义子、义侄、义孙十多位。”

刘伯温抬起头看了一眼朱元璋的脸色,开口道:“陛下,臣给陛下添麻烦了。”

“咱改了吏治,提高了他们的待遇,并且对于贪腐之事三令五申,这些年也抓了不少典型,他们难道就不怕吗?”朱元璋开口问道。

当时推行税制改革,办的那起蓝玉族人一案,就已经是给这些淮西勋贵们的震慑了。

朱元璋原本以为起了作用,没想到这些家伙根本就没把他的善意放在心上。

那就不要怪他朱重八提起屠刀了。

“他们已经收敛很多了,但是人有贤愚,物有良莠,不可能事事尽善。因此不可能所有淮西勋旧们,都会知道收手。”

刘伯温开口解释道:“当年淮西凤阳府蓝玉族人那件案子过后,一些人变得狡诈,他们有可能在京畿附近安份守己,可一旦到了外省任所,他们就以为陛下看不见了。”

朱元璋瞪大了双眼,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神情,仿佛听到了什么荒唐的话。

他的声音也不由自主地拔高。

“难道都让咱个个盯着?啊!”

“朝廷上下有律法,头上三尺有青天哪,他们就不怕天打雷劈吗!”朱元璋怒声骂道。

一旁的刘伯温开口道:“陛下,再严厉的律法,也得靠人来执法啊。如果执法者宽纵,那么守法者自然宽疏。”

说到这刘伯温轻轻叹了一口气。

“再说了,一大堆银子搁在边上,眼睛也得花喽。这人心是软的,银子是硬的。”

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后,怒气稍缓了一些,他来回在殿内踱步。

“咱心里也很明白,咱太了解这些义子、义侄们了,他们哪一个不是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的。做起坏事来,一样胆大包天。”

“即便是如今给朝廷官员们提高了俸禄待遇,可靠那些钱只够让他们过上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的生活罢了。离他们一些人心中真正想要快活日子,那点钱根本远远不够!”

“他们要的是豪宅大院!他们要的是香车宝马!他们要的是三妻四妾!”

朱元璋走到一张桌子跟前停下脚步,抬起手狠狠拍在了桌面上。

“凡是有这些东西的人,一定有不义之财!”

刘伯温一大把年纪了,给朱元璋突然来这么一下,多少有些吓了一跳。

他开口道:“陛下圣见!”

这一下拍桌,朱元璋终于把方才的怒气全都宣泄出去了,缓过神来的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看着刘伯温开口问道:“你刚才提到说什么义孙?可咱没收过什么义孙啊。”

“陛下的义子再认义子,那不就是义孙吗?”刘伯温接着开口解释道。“据臣所知,陛下的那些义子当中,他们再认义子,少的几十,多的数百。”

“混账!”

“陛下息怒。臣斗胆以为,陛下是靠义子、义侄、义兄、义弟夺取的天下,将帅们自然会效仿。”

这点刘伯温并没有说错。

《明史》记载:“太祖初起,多蓄义子。”

当年朱元璋收养了二十余位义子,其中最出名的就有沐英、马儿、文辉、朱文刚,朱文逊等等。

更别提义侄了。

再加上义兄义弟。

以及真正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关系最远最远的也是淮西老乡,这才组成了朱元璋打天下最初,也是最为坚实的班底。

朱元璋出身布衣,却在元末那大争之世,荡平各方势力,将天下归于一统,除了他自身超乎常人的能力外。

这种采用亲情维系的关系网,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比在一个企业工作,你与老板素昧平生,那么彼此只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如若公司的老总,认你为义子,那么你在工作时也会更为卖力,同时也会更希望公司能一路长虹。

对于兴兵起义的朱元璋而言,他需要自己的嫡系部队,需要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之人。

而收养义子,将双方捆绑为利益共同体,再用亲情浇灌,彼此的关系就会变得愈发密切。

对于这些义子而言,朱元璋夫妇对自己形同再造,为报答恩情,有何理由不拼命而为。

战场上,为父帅陷阵杀敌,无所畏惧。

等到攻城略地之后,让义子们前去镇守,他们也会更为卖力,且其兴兵谋反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明史》记载:“周舍守镇江,道舍守宁国,马儿守婺州,柴舍、真童守处州,金刚奴守衢州,皆义子也。”

一直等到天下大定后,朱元璋才和他的这些义子们断绝了父子关系。

比如沐英,他与朱家关系最为密切,被朱元璋和马皇后当作亲儿子看待,也曾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可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却以“不可使其本宗无嗣”为由,也让沐英改回了原姓。

朱元璋这么做,也算是用心良苦。

并非是他无情。

朱元璋之所以刚开始收义子的时候,会让义子们跟随自己姓,等到时机成熟,朱元璋才让他们恢复其本来姓氏。

首先,幼年的孩子心灵异常脆弱,如若不赐予其朱姓,则会引来他人非议。其收养的义子,极有可能与其产生隔阂,认为朱元璋非自己的亲生父亲,收养自己不过是想要利用自己而已。

其次,朱元璋的确是想将养子变成自己的亲信势力,但确实并不想封其为王。

可有句话老话说的好,未生而养,百世难还。

更何况,朱元璋只是让他们失去封王的机会,并没有亏待他们,大明建国后,该封官进爵的,一个也没有落下。

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大凡一个王朝新建之后,它所赖于夺天下的那些将士们,他们在夺天下时有多大的功绩,到治天下时,就会有多大的麻烦。

多年来,他们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蔑视纲纪。

又自以为是天子的袍哥,功勋齐天啊。

自己的兄弟既然坐了天下,那么他们自然就该好好享受。

阅读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