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第108章 科举改革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108章科举改革

科举制度,不仅是对中国,事实上对整个人类历史都影响巨大。

它一定程度直接影响了西方文官制度的设立,而西方文官制度,说白了就是咱们后世的公务员考试。

很多厉外拉同的人,并不知道这玩意儿其实是出口转内销。

早在法国大革命前夕,也就是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就把中国的科举制,介绍到了西方。

18世纪的这个科举,已经走向八股文完全僵化了,可就算是这样,西方人仍旧对这推崇备至。

原因很简单,因为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法国,政治权力被贵族和僧侣阶级,被教会所把持。而新兴的第三阶级想要权,当然就非常仰慕中国的科举。

朝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

科举给了所有人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一个时代如果没有提供阶级上升的通道,那离危险就不远了。

阶级固化,龙生龙,凤生凤。

你生下来,你爸是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

朱元璋的匠户制度、军户制度,就是这种情况。

人生一眼望到底,你觉得这样的时代你说可不可怕。

当然制度、工具是好的,可在封建王朝就慢慢变了味。

科举制度,成了钳制读书人思想的工具。

秦始皇当时只能用最粗暴的手法,焚书坑儒,不让你读书。

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独尊儒术。我让你读书了,但我只让你读一种书。

明清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八股科举,则是将这方面帝王心术发挥到了极致。我不仅只让你读一种书,而且我还让你甘之如饴的读这一种书。

总之经过朱标的一番劝说,朱元璋终于是暂时放下采用四书五经,八股取士的打算。

不过,科举仍旧是要推行的。

四书五经、八股取士不可取,那么要如何正确的为国家挑选人才呢?

朱元璋将这个头痛的问题丢给了朱标。

这件事既然是他这个好大儿提出来的,那么自然也得由他解决。

朱标哪里知道这个,他眉头紧皱。

心事重重离开太和殿。

杨卿一定会有办法。

解铃还须系铃人。

四书五经、八股取士的弊端既然是他提出来的,那么他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朱标看了一眼天色,一张英俊的脸,立即耷拉了下来,变得苦涩不已。

刚回京城,又要赶夜路去扬州?

如果是一些小事,直接书信往来就是了,可像这种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可马虎不得。

必须得当面请教。

杨卿不是说直接连通京城扬州的京扬公路,已经在修了吗,到底什么时候能够修好啊。

牢骚归牢骚。

朱标办起事来,毫不拖沓,立马喊来内侍、护卫,让他们安排出行事宜。

这些内侍、护卫们也是几天长途跋涉刚回京城,还来不及休息,又要出发,心里直叫苦。

可人家太子都没说苦,他们自然更加没话讲了。

阅读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