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杀神

《大明杀神》

第两百六十九章 符离桥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这根本就是顺军有意如此,所谓的拦截不过就是做做样子罢了。事实上,刚才两军的距离足有一里之外,这根本就不是新火枪的攻击距离。

顺军早就得了命令,听到枪响之声便逃,然后放着明军过境就是。

这一切,都是宋献策计划好的,既得了民心,自身又没有什么损失,相反还交好了姜环,还得了一些的好处。

就像是姜环大军路过这里之后,顺军再一次赶了过来,然后从明军宿营之地挖出了足有五百把新火枪便已经证明了一切。

双方配合的十分默契,一方得名、一方得利,真正把两把嘎一好演绎了出来。

过了宁陵地区,跟着就是归德府,即后世的商丘地区,在然后过夏邑、永城直入安徽行省的宿州。

走到这里,姜环所部距离应天府已不远矣。

走到这里,距离左良玉所部的兵锋已然是近在咫尺。

......

朱常武一行人入了城,也看到了广场之上,不少的汉清军还有之前投降的汉人俘虏正成堆地聚在了一起。

“点起篝火吧,以后他们还要为大明的建设出力,现在死了反而不美。”朱常武只是扫了一眼之后,便对着身边的众将吩咐着。

这可不是怜悯,做了汉奸的人,便是死上多少,朱常武见之也是不会皱一下眉头的。但如果这些人以后都要加入苦力营,会为大明建设死而后已,那他就不能不管不问了。

说完这句话,朱常武便准备带着众将一起离开。但就是这个时候,俘虏的人堆中就有人猛然站了起来,大喊了一声,“长伯,我是你舅舅呀。”

突兀的一记喊声,马上就引起了正跟在朱常武一旁吴三桂将军的注意。

长伯可是他的字,这分明就是有人在喊自己嘛。

寻声望去,吴三桂这就看到了脸上还有些红肿,身上也有许多凌乱脚印的舅舅祖大寿。

“舅舅!”终于看清了身份之后,吴三桂嘴中充满着诧异般喊着,然后便是三步并两步向着祖大寿所站之地就走了过去。

朱常武也停下了前行的脚步,身边杜勋凑了过来,小声的嘀咕着。

朱常武的脸色上很快就露出了释然般的神情。原来是祖大寿呀。

这个人的名头朱常武自然是听说过的,他是大明投到清国中的降将。可他与其它人不一样的却是他是投了又反,反了又投。

与其它人投降所不同,祖大寿都是在走投无路之下才选择的降清。当然,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他几乎就没有为清国做成什么事情。如果说一定要算一件事情的话,那就是之前给外甥吴三桂写过一封劝降书了。

这样的人,你要说他心向大明似乎并不能成立。

可同样的,你说他是真的降将似乎也不成立。

就是这么一个全身充满着矛盾之人,此时却是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朱常武只是看了一眼之后,跟着便继续迈开腿,带着众将一起离开而去。

朱常武这边一走,吴三桂已经来到了祖大寿的面前,看到他的目光还在向着离去的大将军等人身上去看时,他就张嘴说道:“舅舅,那位就是大明的大将军,同时还是太子少傅,还是锦衣卫指挥使。”

“嗯。”祖大寿重重点了点头,从这三个头衔上看去,此人显然很受崇祯帝的信任与看重。

当然,更让祖大寿吃惊的还是朱常武的年轻与他那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以前明军面对清军的时候,能够保证不败就算是胜利。但就是这个人的出现,接连打的清军连连后退,现在更是连宁远城都给丢了。大明有了这样的人才,似乎让祖大寿重新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长伯,找一个时间把我引见给大将军,我想和他谈谈。”祖大寿感叹之后,向着吴三桂提出了要求。

“这...好。”吴三桂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实在是他也不知道朱常武对于舅舅是什么样的看法。想到舅舅曾两次投清,他很担心,把人介绍给了朱常武之后,会不会出什么事情。

怎么说自己也是山海关总兵,虽然说因为有过错误,官降了半级,但依然还是大明之将。凭着这一层身份,只是保护自己舅舅一人的安全,那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即便是朱常武也不会因为自己从俘虏中捞出来一个人而责罚自己。

说到底,谁没有个三亲六故?

吴三桂所做的事情是人之常情,大家都会去做的事情。但若是把人送到朱常武的面前,那就不一样了。

这就等于是把人公开化,那是生是死就要由别人来做决定,在这一点上吴三桂实在没有什么自信。

可既然舅舅提出了这个要求,他当然还是要想办法尽力的满足。至于眼下,还是先给舅舅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让其好生休息一下再说。只是希望时间一长,舅舅就忘记了这件事情,如此便是再好不过。

......

安徽行省,宿州。

李国英府邸。

李国英,左良玉手下五虎将之一,此行负责的就是挡击大明援军到来之事。

先一步赶到宿州的李国英,刚从城外回来,脸上带着一些风尘仆仆,但精神头却是不错。都是因为他已经选好了与三万明军对战之所——符离桥。

如今的李国英只有兵马两万人,左良玉给他的任务却是挡住所有从北面来的大明援军。

刚领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李国英是有些头疼的。做为将军,他自然非是普通士兵那般,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

相反,北边的一些变化,他是多少知道一些的。听说是出了一个叫朱常武的王族子弟,然后就是此人带着明军一路所向无敌,战无不胜。

换一句话说,京师那边的明军还是很有一些战斗力的。而自己手中只有兵马两万,若是那个叫朱常武的真带兵杀了过来,他能挡住吗?

心有忧虑,但左良玉下的命令他又不敢不去执行。

左帅对自己有提拔之恩,自己从一个小卒开始被一路提拔,如今成为了万夫长一般的将军,凭着这份知遇之恩,左良玉下的命令他就必须要去执行。

能办到的要想办法办得更好。

办不到的,也要尽全力争取办到。

带着这样的心理,李国英带兵来到了宿州城,并很容易的占领了这里。

原本守在这里的大明官员和将领都跑光了,倒是留下了上千的老弱之兵给了自己。李国英也不是拣破烂的,面对这些老弱,他仅仅只是选了不足百人留用,这还是因为这些士兵做为本地人,对这里的情况十分的了解。

正是从这些士兵口中,李国英知道了符离桥(今永济桥)这么一个地方,然后亲自驱马前往,他很欣喜的发现,这里果然就是一个天然的伏击之地。

此时的符离桥远没有后世那般的变化,就只是一座石桥而已,且因为不断的加固和修缮,桥身已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足有一里多长放在当时可是极不容易见到。

一切还不仅仅如此。

符离桥还架在汴水之上,是接连两地之桥梁所在。倘若可以占据一头,另一边的人想要过河就会变得十分的困难。

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意。

起初李国英就是想看看,能不能堵住桥的一头,不让大明援军赶过来。可当真去了现场之后,他马上就改了主意,他要放任明军过桥,然后半路而击之。

在符离桥靠近宿州这一端,场地略有些狭窄,且两边还有泥土堆成的山坡,倘若自己可以领兵于这里的话,便可以居高临下,将过桥之敌于此处狭窄地段给予重创。

那个时候,明军还在过桥,主力赶不过来,就只能任由自己将对方的先锋吃掉。

就算是明军主力赶了过来,李国英同样也不会害怕,他正好可以借着对方玩添油战术的时候,一口口吃掉对方,重创明军。

今天的收获不小,李国英心情不错,回府之后,便马上召集了众将,安排着伏击的事情。

姜环同样派了斥候在前面打探情况。

轻松就打败了顺军之后,这让姜环的信心大增,更加肯定了之前朱常武之所以可以打胜仗,就是依仗着新火枪的原因。

自己如今也有了新火枪,那天下之大,谁会是对手?

此时,他是巴不得有更多的敌人出现在自己面前才好,这样他就可以立下更多的功劳。

三万明军皆是士气旺盛,很快,符离桥便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几名斥候上前查探了一番,发现桥很结实之后,便回报给了将军知晓。

“过桥。”姜环大手一挥,丝毫没有想过如果有人在桥对面伏击自己怎么办。

而就算是他知道左良玉的大军已经有了埋伏,怕是一样不会感觉到害怕的。

明军在天亮时分开始过桥,很快,一支支明军踏桥而过,进入到了李国英大军的埋伏圈之中。

眼看着明军的五千先锋已经入瓮,李国英强压下现在就出手的想法,告诉大家在等上一等。

阅读大明杀神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