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小县令(基建)

《边陲小县令(基建)》

14. 第 14 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像两位村长这样来自荐或推荐的人还蛮多。

一早上张典吏就面了八十来个,老李头先前还亲自带着过来,后来瞧见人实在太多了,索性把张典吏给喊到了前头。

苏平则在琢磨明日见了史员外之后,要怎么开口。

张典吏昨日下午坐着老雷头的马车,去给他认为经济实力相当了得的几位员外送了贴子,约好了明日巳时商会会馆见面。

午饭时,苏平翻了翻了资料,有些郁闷地开口,“我原以为一个县几万人,在种田方面有经验的,怎么着也有百八十了……”

结果,这么等了一早上,从张典吏那儿过了,划到他跟前的,不过才五个人。

家里的小麦每亩地能产个200斤左右。

这五个人差不多都是识得几个字的。

苏平拧着眉,一言难尽道:“张大人,你说咱们是不是还得办个夜校什么的,来提高大家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科学推进?”

张典吏听得一脸懵逼。

好一会才道:“什么是夜校?”

苏平一拍脑门,恍然道:“今日定下来这五人,我仔细问过他们都是识得几个字的,虽说都没过县试,但每个人都读过两本的农书,这就使得他们在种田方面,比一般的百姓要更容易一些,遇到什么问题也能从中找到答案。”

自然也有没读过书的,纯粹是靠自己琢磨出来的。

不过这样的少之又少。

所以,苏平就想着要不要几个村几个村的办学校,哪怕不教诗词歌赋,起码能让大家拿起书看得懂。

先生除了教识字之外,还能教一些别的生活技能。

比如数术、厨艺、木工等等!

苏平说到这儿,突然好笑道:“既然这样,还不如将县学再扩大一倍,学习特别好的,可以去下场科举,学习成绩一般般的,可以学点技艺傍身。”

也就是后世的技术学院。

自然想要扫盲,不可能只靠县学那么丁点大的地方,他觉得倒是可以在镇里、村里,等重要的几个地方,将人集中起来办学校。

张典吏:“……”

为什么我感觉跟不上苏大人的脑回路?

但是又莫名觉得很好~

苏平这一顿饭是和张典吏还有老李头一起吃的。

张典吏知道今日就苏平一个人,索性让人回去给张太太说了一声,让他中午将饭送过来。

张太太不用多想便明白他的意思了,饶是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她还是做了打卤面,过年时的腊肉炒得滋滋冒油,再加上自家种的小青菜。

最后还做了一个青菜蛋花汤。

吃得苏平差点把碗给舔了……

这一顿饭苏平是边吃边突突自己的想法。

张典吏和老李头都听得晕晕乎乎,最后苏平叹了口气道:“得了,目前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从哪儿弄钱,扩建县学的事咱们还不急,这两天尽量多招几个种田老手,待种粮有了,就按他们的法子种,想来明年一定能小小翻个身。”

张典吏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

到了下午,许木匠还真来了,这次带了五个人,年纪都与他差不多。

许木匠道:“大人,小人能找的也就这么多了,他们每人手下还有三四个人,加上我家那几个不成器的,一共能凑个二十六人。”

苏平穿过来的时候,苏家就已经用了好几年水车了。

他就简单听了一些,至于做一个水车需要多少人,需要多久,他完全没概念。

这图纸还是他知道他爹给他捐了官之后,从家里翻出来的。

当时就琢磨着,自己上任后肯定得做点啥,不然那两万两银子就白亏了。

>_

是以,在书肆买了一箱子的农书,又在家里翻了半天,最后翻出了这个。

便抄了一份带了过来。

饶是图纸在手,他也心里没底。

他穿过来的时候,苏家早就步入轨道了,他爹每年十万两以上的速度进账。

所以,在这一方面,他是完全没有接触过,而原主那时候对于继承家业是嗤之以鼻,一心琢磨着入朝为官。

许木匠他们也都是生手。

苏平想了想道:“我这里虽然有图纸,但我对这方面一窍不通,我是想着,咱们先按一个月的时间,把第一架水车做好,我估摸着只要第一个成功了,后面就容易多了……”

许木匠深有同感,“大人有图纸那就好办多了。”

苏平道:“许叔你们要不要先看看图纸?”

许木匠摇头,“先不急,待正式开始的时候再看也不迟。”

苏平也没强求,让张典吏把大家的名字都给记录了下来,他还是那句话,要是有各方面能力突出的人都可以介绍过来。

比如账房先生、厨师,甚至会伺候牲口的。

苏平手里虽说没钱,可不防碍他目前想法很多。

百姓光种田是不可能发家致富的,还需要从副业上入手。

除了这些,苏平需要招录的人员,还有衙役、捕快、仵作,他琢磨着怎么着也得把县衙的人员补齐吧。

就像如今,孙主簿把那几个人都叫走了,他身边连个跑腿传话的都没有。

外头第一关由老李头把着。

第二关由张典吏把着,反而到了他这儿基本没什么事了。

苏平这边也不着急,索性与许木匠一群人聊起来做水车的事。

话头一打开,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大半个时辰,直到有两位十五六岁的少年搀扶着一位老者走了进来,几人才打住了话头。

许木匠道:“大人,那小人们先回去了,三日后再来。”

苏平应了一声好,直到许木匠一群人走后,他才看向来人,待对方坐定后才问道:“不知三位是来推荐,还是自荐的?”

老者微微欠了下身道:“大人,老朽是来自荐的。”

老者姓朱,是南朱村的朱姓一族的族长。

一听这个村子,苏平立马起身走了过来,喜道:“朱老爷子,可真是太巧了,我还想着过两日一切安顿好了,上门拜访的,不想您倒是先来了一步……”

苏平握着朱老爷子的手,一阵激动。

朱氏一族苏平在张典吏那里听说过,而且全县这么多村子,每个村多多少少都有人每年因为没有粮种,而向县衙求助,而县衙又向上头借。

但南朱村却是个例外,饶是灾年都未曾开过一次口,他们每年的税粮也从未拖欠过。

张典吏道:“下官曾听大家说过,南朱村的地种的好,是因为南朱村的朱老爷子会制肥,再加上南朱村旁有小河流过,水和肥都齐全的情况下,他们村的村民,饶是灾年都有余粮,且每年还会种两季……”

苏平就想着待与史员外他们见过面之后,便去南朱村登门拜访。

他琢磨着,就算是对方不加入他们,他多刷刷存在感,总没什么坏处,不料老爷子先来了。

为您提供大神 云九朵 的《边陲小县令(基建)》最快更新

14. 第 14 章 免费阅读.[www.]

阅读边陲小县令(基建)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