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看我做历史考研真题

《古人看我做历史考研真题》

5. 第 5 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东方辰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不好意思,题外话就讲到这里。我们接着来讲汉朝地方监察制度的变化,刚才说过第一次变动是汉武帝时期,那么第二次变动则是在光武帝时期。】

【光武帝是谁呢?相信大家都知道吧?】

[位面之子刘秀]

[秀儿]

[陨石召唤者]

东汉,公元41年(建武十七年)。

刘秀和阴丽华一起观看天幕,看到弹幕对他的评价后会心一笑:“天幕在夸朕呢。”

阴丽华轻拍刘秀的手,“陛下承天之幸,先有陨石助威,又有天幕现世,没有再比陛下得天厚爱的人了。”

【是的,就是他!刘秀】

【众所周知,汉分东西,刘秀是西汉的创立者,他为汉朝续命二百年。准确来讲,从光武帝建立东汉到东汉灭亡共一百九十五年。】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嬴政看了扶苏一眼,颇为郁闷,那汉朝能出现中兴之主延长国祚近二百年,可他的大秦呢?他的儿女便是如此废物?

尚不知道“自灭满门”的嬴政怎么都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三十多个儿女就没有一个出色的吗?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那位很会生孩子的皇帝啦!大家知道是谁吗?】

[为国生子汉景帝!]

[刘启!]

[猪爹刘启!]

汉,前164年(汉文帝16年)。

刘恒唤刘启来到他跟前细细打量着,启儿为国生子?不一般呐。

太子刘启还在发懵,他登基之后没有将荣儿立为太子吗?亦或是之后发生了些什么难以预料的事情。

【是的,就是他!千古一帝汉武帝是刘彻,为汉朝续命二百年的刘秀是刘发的五世孙,东汉灭亡后建立仍以汉为国号的蜀汉政权的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十六世孙。刘彻、刘发、刘胜都是刘启的儿子!】

[哇!这个男人好会生!]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有意思]

[以前没听说过为国生子]

[害,历史小白才知道汉景帝的名字是刘启]

汉,公元前148年(汉景帝中元二年)。

刘彻悄咪咪打量着坐在上首的刘启,他父皇真厉害,为国生子,他也想要!如果那刘秀和刘备都是他的儿子就好了。

刘启察觉到了儿子的视线,笑着敲了敲刘彻的头:“彘儿连累了为父啊!朕不大想当猪爹。”

刘彻大为震惊:“父皇竟唤儿臣彘儿!”

刘启目含笑意:“朕觉得这个小名不错,有问题吗?”

刘彻觉得问题大了,他父皇好像疯了,说好的不想当猪爹呢?

【汉朝监察制的第二次大变化就是在光武帝时期发生的。在中央,刘秀将原本负责监察的御史大夫改为主管土木工程的司空,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的权力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它的权力仅次于尚书令,也就是仅次于丞相。】

【另外,司隶校尉曾经在西汉成帝时废除过,光武帝刘秀复置,这时候司隶校尉的权力比西汉还大,不仅主管监察中央百官,还领一州事务,是两千石高官,御史中丞也才一千石。所谓的“三独坐”是指公卿朝见皇帝时,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会有专门的席位,那个专有名词叫“同并专席而坐”。】

[哇哦!司隶校尉好有钱!]

[原来司隶校尉这么大的权力不止是猪猪的锅啊!]

[我听说过这个“三独坐”!]

【加上司隶校尉辖区,东汉实际上是十三个州,比西汉少了一个州,州刺史权力扩大,东汉的刺史在西汉的基础上又增加地方选举劾奏之权。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科举,汉朝选官制度就是察举制。没有人就没有国家,没有人才就治理不了国家,这意味着什么都不用多说。】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李斯在竹简上写下“察举制”和“科举制”,他敏锐的感觉到这两种制度比军功爵制更适合灭六国后的大秦。

汉,前130年(元光五年)。

刘彻捏着下巴:“去把东方朔叫来,问问他‘科举制’何解。”

魏,220年(黄初元年)。

天幕到来时,曹丕正和陈群商议九品中正制的落实工作,二人听到“科举制”相视一笑,闻所未闻的制度,只是不知是否适合当下。

【另外,东汉还有成熟的督邮制度,督邮是郡太守派遣巡察属性的佐吏,针对属县长吏、所部诸侯王国以及地方豪强,加强了郡对县的控制。】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嬴政冷哼一声,果真是汉承秦制,这所谓的督邮制度和大秦的都吏制度是如此相似。

【光武帝还调整了上计制度,西汉主计由丞相与御史负责,东汉光武帝时,计吏在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在正旦朝贺大典上面奏皇帝,有一部分计吏还要转承刺史的奏事,汉明帝时计吏还要在朝贺后参加明堂祭祀和上陵礼。】

汉,前130年(元光五年)。

刘彻坐直身体,这小小计吏竟然可以参加明堂祭祀和上陵礼,可真不得了啊!

同时刘彻隐隐看出背后的危机,这谥号为“明”的子孙在位时,大汉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刘彻难免感到气闷,他大汉终究要灭亡吗?

【明堂诶,就是那个“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1]的明堂!明堂是帝王会见诸侯、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上陵礼则是皇帝率百官一起在先帝陵寝上举行的大规模祭祀仪式[2],可见汉明帝对这部分计吏有多看重。为什么呢?因为光武帝利用上计制度强化皇权、削弱三公职权,汉明帝萧规曹随有样学样罢了。】

东汉,公元41年(建武十七年)。

刘秀苦笑,自昭帝起皇权一落再落,王莽篡汉天下硝烟起,他登上皇位全靠地方豪族世家大族支持,去年才如愿立发妻为后。

阴丽华安抚地握住刘秀的手温声宽慰,却在刘秀看不到的角度露出讽刺的笑容。

汉,前193年(惠帝二年)。

当上相国的曹参苦涩一笑,萧规曹随啊,如果萧相国还在就好了。如今汉帝软弱,吕后当政,塞外匈奴虎视眈眈,不知今后该当如何。

天幕说那武帝是景帝之子,生在文景之治以后,以现在的境况,哪怕武帝提前降世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曹参叹了口气,好在有个念想,匈奴未来会被大汉打败驱逐,他们这一代做不到,后人做到了。

只是不知匈奴能否看到天幕。如若能看到,怕是要对大汉不利,他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要尽自己所能为后人栽种一片森林。

【这也反映出刺史权力的扩大,原本刺史需要亲去中央汇报,东汉时期不仅拥有了固定治所,还可以派计吏代替自己向中央汇报工作。】

【我们再来说第三次变化,这次变化分好几次,但都在东汉中后期,就按照时间段笼统地划分在了一起。东汉初期刺史权力已经开始膨胀,那还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东汉中期,刺史拥有了统兵权。东汉末年,中平五年,汉灵帝派九卿出任州牧,作为监察区的州变为一级行政区划,州郡县三级制正式形成。】

东汉,公元200年(建安五年)。

曹操放下酒杯,长叹一口气:“灵帝啊!”

曾经何时他他也是立志复兴大汉的忠心耿耿的汉臣,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变了。他会在午夜梦回之时怀念那个年少的自己,但他不后悔,现在的汉室不值得他效忠。

刘晔、荀彧、荀攸等人或叹息,或沉默,皆心情复杂。

【前两次都是加强中央集权,就第三次不一样,增强地方权力削弱中央集权,所以啪嗒一声东汉末年分三国了。】

[我不爱三国,但我爱三国的美人们~]

[嘻嘻嘻,荀香香,嘻嘻嘻,郭美人,嘻嘻嘻,美周郎]

[一亲芳泽啊www]

弹幕爆发性增长,密密麻麻更甚以往。

魏晋以前的人被勾起了好奇心,这三国究竟有什么魅力令如此多的人喜爱。

魏晋以后尤其是明清二朝的人都津津有味地讨论着弹幕上的“荀香香”“郭美人”“美周郎”等人。

汉,前198年(高祖9年)。

刘邦哼了一声,这不出息的后代,弄出个东汉也就算了,好歹他大汉国祚还在,现在可好,被分成三半了。

萧何素来爱民如子,听到汉分三国的第一反应是天下会不会又陷入战国事期各诸侯国混乱征伐的状态。这一刻的他与千年后元朝张养浩的感想重合,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3]”是也。

东汉,公元200年(建安五年)。

曹操拧眉,三国?袁绍已败,荆州刘表尚有一争之力,那么还有谁呢?

曹操想到会担任司隶校尉的张飞,心下思忖,难不成是刘玄德?这般想着,曹操又下令派人寻找刘关张踪迹。

留在大本营的郭美人本人吞咽着佳酿,可惜荀香香不在。后人们真有趣,荀香香可比荀令君有趣多了。

[1]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2]百度“上陵礼”释义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为您提供大神 向学者 的《古人看我做历史考研真题》最快更新

5. 第 5 章 免费阅读.[www.]

阅读古人看我做历史考研真题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