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云为锦(重生)

《织云为锦(重生)》

第四十二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南漪湖,处在太平州、宣州与江宁府交界地带,其中又分出无数的河流,一旦有纰漏就会殃及三个州,故而水利一事重中之重,前年朝廷拨款加强了水利的防护,没想到今年一场暴雨就让这水利工程原形毕露。

卢威大概也是安生日子过得久了,以为这么多年都相安无事,那再贪一点也定然不会有什么差池,只是这一次他刚好摊上了最坏的时候,刚好与水灾那一起贪污同时暴雷,刚好递给朝廷整改的刀。

萧令辞将那银票换成了一盒银两,与苏文惜一同来到南涟湖边,将那些银两一笔一笔分给了水工,而水路官就在一边认认真真做着记录,去记下这些银子的去处以防再次有人二次贪去。

在这之前,那些身穿肥大的防水渔服,脚踩水鞋,戴着手套的水工,个个都是面有疲惫,精神不佳,死气沉沉的清理着河道中的淤泥,连身上都是黑褐色的湿泥巴,日日与之打交道,手与脚都被泡的起了皮。

简直与那光鲜亮丽的官吏,一个在泥一个在云,制度的弊端,时代的灰尘,落在每一个普通百姓身上,都是负担不起的大山,能将人压的无路可走。

这些水工被拖欠了这么久的工钱,却也不敢闹大,更怕一走了之那些工钱就会打水漂,因而只得继续在这里一日复一日的干着,直到萧令辞带着银两过来。

那些水工得到了工钱,顿时一扫之前的行将就木,纷纷一边笑一边红着眼睛的向萧令辞他们几位连连道谢:

“贵人,太感谢您了,我家就我一个干活的,全家老小就指望着我的工钱吃饭呢,现在拿到了这钱,可算是轻松多了。”

“是啊是啊,我老母亲卧病在床,就靠这笔钱救命了,实在是太感谢了。”

萧令辞摆了摆手,语气郑重:“这本就是你们应得的报酬,何来感谢?日后你们的工钱我会一直督察到工程结束的,你们放心吧。”

清理淤泥的工程已经到了尾声,因此这段工期自然很快就会结束,而水利修缮,到时让那些贪官污吏落马,再搜刮身家尽数充公,重新搭建起堤坝。

苏文惜见萧令辞那边发放银两自己帮扶不上,便早些时候就去帮助那些搬运东西的水工去了,在告一段落后她拍了拍手上的灰,回到萧令辞身边,看到他刚刚才结束这次的发放,不禁疑惑:

“四百两银子应该不够工钱的吧?”

“苏大人真是明察秋毫,”萧令辞将已经空了的盒子合上,直接交给了一边记录的水路官后,这才不以为意道:“实不相瞒,我还贴了一千两银子。”

说着他叹了口气:“要不是怕会打草惊蛇,我又岂会只诓卢威四百两。”

一千两,苏文惜在心底算了算,等于她八九年的俸禄,这一千两多多少少算是一大笔开资了。

思及到此,苏文惜再次感到钦佩,她郑重行礼:“我替那些水工也在这里谢过殿下了,只是殿下怎么不告诉我,我也好出一份力。”

萧令辞莞尔一笑:“民者国之根本,于我是分内之事罢了,而且水工的工钱可不是小数字,苏大人想要出力恐怕得掏空身家,更何况帮助百姓的方式也不止这一条,苏大人若真有心,不如待会与我去一趟粥厂,好捐款赈灾。”

“粥厂吗,自然愿意,”苏文惜一口应下,心想萧令辞确实考虑周全,如果赈灾捐款捐给地方官府,少不了又得被贪上一部分,可是捐给粥厂就不一样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官吏尚且能官官相护,商人可不行,因此自然不会冒着得罪朝廷的风险去暗做手脚。

这时水路官也记得差不多了,他先是将册子呈给了萧令辞让他过目,萧令辞接过后翻览了一遍发现并无纰漏,便让他再录白几份出来。

水工工钱被拖欠一事若是上报上去,也只是个劳动纠纷的程度,卢威也只会找托词说是银子都用来修缮水利了,一时之间开不出工钱,所以还不能直接举报他贪了,因此萧令辞还得另做打算。

水路官应下后,想到什么,便试探道:“殿下,有一批礼器已经被送到了城隍庙,许多官员都去祭拜过以求神明开恩,不知殿下是否……”

萧令辞一听,眉头微皱,语气不好地说道:“祭拜又有何用?若神明真的开眼,岂会降下这连天的暴雨,让百姓颗粒无收?”

“这……”水官哑口无言。

“退下吧。”

“是,”水利官忙不迭的告退了。

待人走后,萧令辞这才挣袖,负手而立,语气晦涩:“这些官员不干实事,尽想着投机取巧博个美名,实在令人愤恨。”

“殿下,”苏文惜往前一步,站到了他身侧,与他一起迎风而立,目光同样落在了河岸下面还在辛苦劳作,灰头土脸的水工上。

两人的影子被拉的很长,交缠在一起恍若形影不离,一阵风吹来淤泥的河腥气,苏文惜沉吟片刻,斟酌道:“我觉得祭拜一事也未尝不可。”

话落又有些心惊胆战,毕竟这算是直接与萧令辞唱反调了。

萧令辞侧目看过来,并没有恼怒,只是凤眸平和且带着点翘首以盼地望着苏文惜,语气低沉如同鼓舞:“此话何来?”

那道目光温和中,如万顷汪洋不辞涓滴般,有着包容万象的气度,苏文惜心头一震,仿佛能在他揽袖回望的身姿上看到千秋基业,万世功名。

定了定神,苏文惜镇定自若道:

“祈求神灵也是为了安抚民心,农民一年四季耕织辛苦,常常得仰赖天时,往往会寄托于神灵,望神灵哀怜赐下平安,举行祭祀又何尝不是为了给予民众信心,我也不信神灵,可还是想存在一份万一的念头,去相信一次,殿下呢?”

“苏大人这番说辞倒是令我别开生面,别人往往是行至苦处才信神佛,苏大人却是体恤民生疾苦,甘愿相信一次神灵去祈求降下恩泽。”

说罢,萧令辞似有赞赏与欣慰,他认可道:“苏大人将我说服了,既然如此,趁着今天还有时间,将捐款与祭拜一事,一同做了吧。”

“安排的如此紧凑,未免有些仓促?”

萧令辞十分淡定:“苏大人放心,捐款一事我可以交给百里温去做,你我二人只需要前去祭拜即可。”

苏文惜被折服,“可我银票还没准备。”

“那就去一趟钱庄吧。”

于是行程就这么被商定下来,苏文惜暗想,自己加入这调查贪污案的决定还真是十分正确,这短短几日,感觉就见识到了不少,在将作监和织造署里见识不到的东西,虽然大多是腐败的,令人作呕的,可也让她有所成长。

二人到了钱庄,苏文惜看了看自己的小金库,为官五载,年俸禄一百二十两,迄今为止一共攒了五百两银子,和那些在政治中心的官吏相比,确实不够看,甚至连卢威说的那个紫貂皮,都买不下来。

可这银子她拿得问心无愧,没染指百姓一点油水,就已经足够了。

而随行了一路,也被萧令辞和苏文惜秀了一路的百里温,从一开始的激动难耐,到此刻的心如止水,心路历程跌宕起伏,此刻面对萧令辞派下来的任务,忙不迭的就应下了,他接过苏文惜和萧令辞二人递过来的银票,郑重其事的收在怀里后,一个抱拳就告退了。

苏文惜递过去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虽然谈不上心疼,却也是有些生怕出了差池,因此犹豫着问:“交给他真的可以吗?”

“苏大人放心,他要是办砸了,赔款我就从他工钱里扣给你。”

“噗嗤……”苏文惜被逗的一笑,有了萧令辞这个兜底的人,便也停下了这份担心。

南漪湖不远处的一条街道上,僻静的远离人烟,且空气中浮动着香烛气,九十九重阶梯一路向上延伸,视线的尽头是坐落在山脚的城隍庙,修建的古朴大气,屋脊平直,梁宇明朗。

备好了斋品的萧令辞和苏文惜,并没有通报身份,只是与寻常香火客别无二致那般,踏上阶梯走入了城隍庙中。

一进到庙里,入目便是殿中间,红布长桌上燃烧的香炉后,那高高端坐在台上的神像,周身金色,精妙绝伦,手托法器,低眉敛目透着无上慈悲。

香火气更加浓郁了,香炉里还插着许多的一灭一明的香烛,萧令辞向主持要了两把细长的香,递给苏文惜一把后,二人对视一眼,似有互相确认的意思。

还是苏文惜先开口询问:“殿下,祭拜的礼仪,可否为我说明一下,我怕冒犯了神灵。”

“又不是正经祭祀,何必太讲究,我幼时去寺庙一向是手捧香火,叩首三下,苏大人意下如何?”

“可以。”

达成共识,旋即点燃香火,一缕青烟自顶端时浓时淡的逸散而出,迷蒙了眼前,二人动作心有灵犀的,齐齐一拂衣摆,双膝跪在蒲团上。

不知怎的,眼前这场景,竟让萧令辞不禁萌发出一个没有边际的念头,他与苏文惜这一拜,虽然拜的是神灵,却神似于新人一拜高堂的感觉,可惜这里没有红烛,没有婚袍,也没有来宾。

可早晚有一天,萧令辞走神的想,他迟早会让这个不着边际的念头,出现在现实里。

而一边的苏文惜尚且不知萧令辞这番歪出天际的心路历程,只是凝神专注的手捧香火,高举到额前,随后叩首三下,心里默念:

“望神灵哀怜,愿收成丰饶,年岁无忧。”

从始至终未给自己祈福过什么,只是在叩首时,重复着这一句。

直到三叩首完毕,苏文惜起身走到红布桌前将香火插到了香炉里,却没听到身后有动静,便疑惑地转身望去,结果这一望,就见萧令辞手捧着香火,目光空泛的落在身前某个点上,久久没有动作,明显是走神了。

一想到自己三叩首都叩完了,萧令辞还没开始,苏文惜就哭笑不得,她开口轻唤了一身:

“殿下?”

“……”萧令辞被这一声给唤回了神,他情不自禁抬眸望去,却见苏文惜一身青衣被眼前香火逸散出的轻烟而晕染,如青山釉黛飘上无边烟霭,仙姿玉貌,仿佛下一瞬就要虚步太清。

那一刻,高堂上低眉敛目的神像印衬在苏文惜背后,落在萧令辞眼里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什么城隍神都只不过虚妄,唯有苏文惜,才是瑶池玉宇里,投身红尘的神,是自己放在心头上端坐的神。

这般想着,萧令辞凤眸深沉,声音不觉低哑道:“无事。”

说罢,萧令辞将香火举至额前,因为心底已经有了信仰的人,所以行叩首礼也没有苏文惜那么虔诚,但还是摈弃了一下杂念,在心底默念了一句与苏文惜大差不差的祈祷词,只不过苏文惜从头到尾是为公所求,而萧令辞却贪心的加了个为私所求:

“愿她岁岁年年如意平安。”

至此三叩首完毕,萧令辞起身将香火插到了香炉里面,正与苏文惜的那一捧挨着,早些时候带来的斋品已经放在了香炉旁边,故而祭拜之事也已经大功告成。

待走出殿外后,在侧堂的一名男子,也就是当涂县令,从经幡长纱后走出来,若有所思的望着苏文惜与萧令辞二人的背影,心里浮现一个念头。

其实早在苏文惜与萧令辞二人进来时,这位县令就已经注意到了,毕竟二人从穿着到气质再到样貌,无一不是人中龙凤,身份怎么说也不可能低了。

于是他走到正殿的红布桌前,先是为自己的冒犯行了个礼以示歉意,随后拿过香炉旁边的斋品看了几眼,见最下面有两个名字。

萧令辞,苏文惜。

县令当即就得知了身份,他欣赏的点了点头,放下斋品,捋着胡子走出了殿外,暗暗想着这种为民祭拜的事,怎么能无人知道的,当即就决定回去后写在《熙丰年当涂县志》上,好叫后来人也有典可查。

而他这一举动,为萧令辞日后招揽了无数人心归附,也已经是后话了。

为您提供大神 月横舟 的《织云为锦(重生)》最快更新

第四十二章 免费阅读.[www.]

阅读织云为锦(重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