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和刘备他们在徐州

《那些年,我和刘备他们在徐州》

第179章 太平道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年轻时候的董卓,也曾英姿飒爽啊……

季云轩心里想着。

“季先生……”董卓上前来,拱手抱拳道,“何将军名我等前来,护送先生和夫人前往洛阳暂避。”

季云轩向董卓一行身后望去,不远处,一排军队,大约有千人,正在他家宅院不远处的平原上休整。

“董将军……”季云轩道,“只是我们一家三口,何须这千人的部队护送?”

董卓往后看了看,笑道:“先生多虑了,这些将士,是某要带去剿灭河东郡的叛乱的,不是护送先生去洛阳的。”

董卓转过身,指了指身后的二十名弓骑兵说道:“这二十名弓骑兵,将护送先生安全抵达洛阳!”

季云轩点点头,又望了一眼远处的军队问道:“敢问董将军,您这前往河东郡,是剿灭什么叛乱啊?”

董卓笑了笑说:“小毛贼而已!趁着水患,占山为王,时而攻击县城内外的商队。何将军命我速速剿灭!”

季云轩想了想,又问道:“这一次水患和瘟疫,何将军没有提前防范吗?”

董卓被季云轩这一问,给问住了。

他疑惑地问道:“先生,这天灾如何提前防范?何将军又不是神仙!”

季云轩听了,点点头道:“也是,也是……”

董卓见季云轩没有什么要问的了,便指挥左右道:“你们速速帮季先生和夫人,收拾东西!”

说着,二十个弓骑兵翻身,下马,将弓箭放置在马背上,走向府宅。

苏念紫抱着季安,站在门边,望着季云轩。

季云轩点点头。

苏念紫便对那二十个弓骑兵说:“诸位官爷请跟我来。”

说着,便带着人,走进了府宅之中。

“季先生……”董卓走到季云轩身边,小声地问道,“可否借一步说话?”

季云轩点点头,和董卓来到府宅外的一处树下。

“董将军请说!”季云轩道。

“这个……”董卓踟蹰了一下,笑着说道,“何将军如此重视先生,特令我从并州快马加鞭,改变行军路线,转到怀县护送先生。想必,先生一定是何将军心中十分重要之人了……”

季云轩笑笑说:“将军言重了,我与何将军只有几面之缘。”

“几面之缘,就能够获得何将军如此之重视,先生必有过人之处啊!”董卓说道。

“也没有,就是……”季云轩心想,这董卓是来套近乎的,“先前,何将军有一些困惑,我帮他解答了而已!”

董卓点点头道:“原来,先生是高人!”

季云轩摆摆手,笑着转身,远望着家中收拾的情况。

就看见,在苏念紫的指挥下,那二十个士兵,将府中的一些箱子一一搬出,放在了外面的马车上。

季云轩正纳闷着,怎么收拾得那么快的时候,董卓又说话了。

“不知……”董卓支支吾吾地问道,“先生,到了洛阳之后,可否……可否在何将军面前,替我美言几句?”

季云轩笑道:“那是自然!董将军救了我一家老小的命,这是应该的!”

董卓像是放宽了心一般,点点头,对着远处的士兵大叫道:“快一点,快一点啊!”

看着董卓在张罗,季云轩心中又想着另外的事情。

此时,董卓为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他真正掌权的时候,是在凉州抗击羌族之后。

这个时候的董卓,还未露出诸侯之相。

时代,是如何将这粗勇有谋的武将,变成一个土肥圆的奸臣的呢?

没过多久,苏念紫就将行李收拾好了。

他们家的东西,足足装满了一辆马车。

安排妥当之后,董卓便对季云轩说:“先生,仲颖再此别过,请先生一路好走!路上有什么需要的,就直接吩咐我的人即刻!”

“多谢董将军!”季云轩谢道。

董卓拱手抱拳后,便骑上马,飞驰向对面那千人的休整部队。

季云轩远远地看着,那千人的队伍,看见自己的主将来了,立刻从原地站了起来,迅速地排成了整齐的队列。

可以看得出来,这并州军,在董卓的**下,那是训练有素,军纪严明。

很快,那千人的队伍,便浩浩荡荡地朝着东面开赴而去。

苏念紫抱着季安,来到季云轩身边,小声地说道:“没有想到,这奸雄董卓,年轻的时候,也是这帮勇武啊!”

季云轩摇摇头笑道:“谁没有年轻的时候呢!”

“季先生!”董卓的一名手下上前道,“在下傅连,是董将军的下属,这一路属下将听从先生安排!”

“好,有劳了!”

在傅连的护送下,季云轩一家,朝着黄河北岸的渡口而去。

一路上,路面泥泞不堪,很多道路都被洪水冲毁。

队伍一再改变路线,不得向南,就得一直向北绕道。

季云轩看着这路上,流离失所的难民,似乎比怀县那一带还要多久。

期间,傅连停止了好几次行军。

据说,是前方斥候来报,看到了几股山贼势力。

这本来是要南下去洛阳的队伍,却一直向北,进入了并州的西河郡。

这一天,已经快接近傍晚了,队伍又停了下来。

“又是山贼?”季云轩问道。

傅连焦急地望着,远处斥候骑着马而来。

“先生、夫人不必惊慌,我的人回来了!”傅连说道,“这一带地形复杂,人烟稀少,我们还是小心为好!”

“傅校尉,是一伙山贼,头戴黄色头巾,在前方有两处篝火,约莫三十来人!”斥候汇报道。

黄色头巾?季云轩大惊。

此时,才181年,就有山贼戴黄色头巾?

这黄巾军起义,不是要到184年吗?

傅连听了,连忙转身对季云轩说道:“季先生,前方又是一伙山贼,我看,我们还是绕道而行吧!”

季云轩想了想问道:“那伙人,可有携带武器?”

斥候被季云轩这么一问,有些迟疑道:“好像……只有一些耕田的锄头……”

傅连一听,连忙问道:“只有一些农具?那你怎么判断那是山贼?”

斥候委屈地说道:“我是看见他们全部头戴黄色头巾,像极了落草为寇的山贼,所以就……”

傅连转向季云轩说道:“先生,我们不能大意。那伙人,就算不是山贼,也是附近纠结起来的武装,不知道他们会不会……”

季云轩打断了他说:“傅校尉,你们这一众都是并州骑兵的打扮,普通的农户是不敢造次的!”

傅连点点头道:“先生说得也是……”

“我想过去看看。”季云轩说。

傅连满脸惊讶,仿佛是自己听错了一般问道:“先生,你说什么?你想过去……看看?”

“是的!”季云轩肯定地说,“我想过去看看!”

“可是……这……”傅连有些迟疑。

“这段时间以来,灾祸不断,我相信那伙人不是山贼,只是无家可归的农户而已。”季云轩说,“我想去跟他们聊聊,了解一下附近的情况。这样,回到洛阳之后,也好及时汇报给何将军和陛下。”

一听到何进和汉灵帝,傅连立刻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他们一直不知道,这季云轩是什么来头,只是接到命令,要护送他去洛阳。

此时,他竟然直接搬出何进和汉灵帝,还说要汇报。

这说明,这季云轩是能够直接跟朝廷对话的,来头一定是不小。

傅连也不好说什么,环顾了四周,说道:“所有人,就是驻扎,注意警戒!”

“是!”

并州骑兵们应声下马,在季云轩和苏念紫马车所在的周围,拉起了一道严密的防线。

季云轩对苏念紫说:“念紫,我去看一下前面……”

苏念紫听见了之前,季云轩和傅连的对话,点点头道:“你是想确认一下,前面那伙人,是不是黄巾军,是吗?”

“从时间上说,黄巾军起义是在184年,但是张角早在168年便开始在冀州一带传教,在175年前后,就已经创立了‘太平道’。”季云轩说,“前面那伙人,很有可能是‘太平道’的教众。”

“虽然不是黄巾军,但是你这样去,一样会有危险!”苏念紫紧张道,“在这个时候,‘太平道’已经开始在汉朝的郡县,开始了秘密的要推翻汉王朝的活动。你这样贸然闯过去……”

“放心!”季云轩握住苏念紫的手说,“我很快就回来!”

苏念紫拗不过季云轩,只好让他去。

傅连在一旁,对着季云轩说:“先生,我随你一道去!”

季云轩摇摇头说:“你穿着军服,一过去,肯定会引起恐慌。”

傅连想了想,一下子脱掉了自己的铠甲,换上了平民的衣裳。

“董将军将您交给我,我就要对您负责倒地!”傅连说着,将佩刀递给了身边的士兵,“我就这样一身布衣,不带兵器,如何?”

季云轩拱手抱拳道:“多谢傅校尉!”

于是,季云轩和傅连两人,便悄默摸地向着那两堆篝火走去。

快要接近的时候,季云轩让傅连放慢脚步。

远远地,就听见,那营地里有人在说话。

“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

听那内容,像是在朗诵经文一般。

“先生……”傅连疑惑地问道,“这帮人在念叨什么啊?怎么又是天,又是道的,我一点都听不懂!”

“《太平经》……”季云轩默默地说道。

《太平经》,是张角建立的太平道,主要的经典。

以“中黄太一”为侍奉的至尊天神。

这是太平道的教徒没错了!季云轩心想。

他慢慢走过去,扒开草丛,远远地望着那营地。

就看见,营地里有两堆篝火。

篝火边上围绕着两圈人,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十多人。

在他们的身后,堆放着一些锄头、犁耙等农具。

看着样子,是附近的农民,在农闲之后,被组织起来,在这里学习太平道的经典。

季云轩看着,有一个穿着道袍的人,站在中央,手持一本书,大声地朗读者。

周围的农民,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道士。

就这些农民的文化程度,肯定是听不懂那《太平经》里的内容的。

但是,他们依旧听得认真。

每念完一段经文,那道士就会用直白的言语,解释那经文中的内容。

而那直白的言语,又简直太为直白了,总体说来,就是要推翻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

傅连听到了,拳头紧握道:“这帮反贼!”

季云轩拍了拍傅连的肩膀,说道:“不能怪他们,是当今这汉王朝的朝廷,逼迫着他们,走投无路啊!”

“先生……”傅连说道,“您是有所不知……这太平道在冀州一带,已经传播了多年。他们的教主张角,以为人治病来招募信众。紧紧冀州下面的一个郡,就有数万信众啊!这就是在利用老百姓的不满,收揽人心,就是要造反啊!”

季云轩也不好反驳他。

从历史上,张角确实有称王的野心,也确实是在利用人心。

几十年的党锢之祸和汉灵帝的昏庸,让这汉王朝已经积重难返了。

就算不出现张角,也会出现其他的人,号召起义来推翻统治吧。

“先生……”傅连小声说道,“我们还是尽快赶路吧!”

季云轩点头道。

可他们一转身,就看见,在他们的背后,有七八个人,用警惕眼光在看着他们。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在此鬼鬼祟祟的?”其中一个穿着蓝色布衣的人问道。

傅连一看不好,就要动武,一把被季云轩给拦住了。

“这位……”季云轩想了想,说道,“这位道友,我和我的朋友,是来听道长讲经的!”

那人疑惑地,上下打量了一下季云轩。

他看着季云轩和傅连,一身布衣。

虽然是布衣,但是那布衣的面料明显是中上等的,不像是普通农民的服装。

“你们……”那人疑惑地问道,“不是附近的村民吧?”

季云轩笑道:“我们是……河内郡来的……逃难的人……路过此地,听说有太平道的道长在此讲经,便专程找来……”

那人望着季云轩和傅连,他身边的人在他的耳边耳语着什么。

那人点头道:“既然是专程来听道长讲经的,那就一起过去听吧!”

季云轩和傅连面面相觑,看着这架势,要是他们不过去听一会讲经,看来是真的走不掉了。

走入营地,就看见那道士转身,向他们这边往了过来。

他看见了拦住季云轩和傅连的那个穿着蓝色布衣的人,笑着说:“杨奉兄,你们终于来了!”

季云轩一听,杨奉?

这个拦住他们的人,就是十多年以后,在献帝东迁之时,护送刘协的主要将领。

想来,此地是并州西河郡。

七年之后,也就是188年,黄巾起义军余部郭太在并州西河郡的白波谷起兵反抗东汉朝廷,史称“白波军”。

而杨奉,就是这白波军的将领之一。

原来,早在181年,他就已经加入了太平道的传经活动了。

“这两位,是从河内郡远道而来逃难的,听说道长在此讲经,想来听一下,我就把他们一起带来了!”杨奉笑着说。

那道士,警惕地望了一眼季云轩。他也看出了他身上的衣服,不像是普通的难民。

“这位先生,听过《太平经》?”那道士问道。

“得善应善,善自相称举,得恶应恶,恶自相从。皆有根本,上下周遍。……”

季云轩随口背了一段《太平经》的内容,对着那道士笑了笑说道:“略有耳闻。”

那道士听季云轩,如此流利地背了一整段《太平经》的内容,一下子便愣住了。

就算是他,如果不看着经书,也无法流利地背下那么一大段。

“先生背得是不错,可对此段作何解释?”道士不依不饶,要季云轩解释。

“天下无病的状态就是天地、阴阳、日月、星辰、万物、人民都能够“各居其所”、交互而不互扰。”季云轩一口气说道,“这便是‘天地中和之心’、‘天心地意’、‘天地意’和‘天地人和悦’之境界!”

“哇!”那围着篝火的三十多个村民,一下子都站了起来,惊讶地看着季云轩。

杨奉看着季云轩,就像是看到了圣人一般,连忙拱手作揖道:“先生真乃圣人也,是杨某刚才唐突了!”

那道士,听了季云轩如此流利地解释了《太平经》中的经文,这对经书的理解,要远远超过他那三脚猫,湖弄没有文化的村夫的本事,整个人,汗流浃背起来。

“道长……”季云轩对着那道士问道,“我说得对嘛?”

“对……对……”那道士支支吾吾道,“也可以……这么……解释吧……”

“哈哈哈……”季云轩大笑道,“不如,道长,我们再进一步,讨论讨论?”

那道士紧张道:“那也……不必了……今天……今天就到这吧……”

说着,那道士便灰熘熘地走了。

村民们拱手抱拳,恭送走了那传经的道士,又将季云轩围了起来,希望多听听他讲经。

季云轩知道,这些村民,他们要听的不是文化,而是一种慰藉。

生活太苦了,他们需要从这些宗教里,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得到一种如何逃脱苦难的办法。

季云轩大致讲了一下,能够宽慰他们的道理之后,也就让他们散去了。

而只有杨奉没有散去,他坐在篝火堆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先生,这天下,还有得救吗?”杨奉突然问道。

季云轩望了一眼傅连,他是朝廷的人,在他的面前,将有损于朝廷的话,不妥当。

这天下,还有得救吗?

这也是这段时间以来,经常出现在季云轩脑中的问题。

篝火噼里啪啦地响着,眼看着天色就要暗下来了。

季云轩望着天空,新月已经出现在了一层薄雾之中。

这天下,还有得救吗?

他沉思着。

阅读那些年,我和刘备他们在徐州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lawace.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